至于在张家口处的总号之中,估计也会有数十万两银子的现银和货物,再加上分散于大明全国各地的商号,以及商号之中的货物等,再让朱聿鐭得个百来万,问题应该不会太大。
而其他七家虽然在里通建奴之事上,是以开辟这条商路的范家为首,但是其他几家都是经营数百年的大家族,世代的积累下来的财物,比起范家也是只多不少。
尤其是二王和翟家,更是早就已经分号遍天下,在这三家起出的财物,都要远远超过范家,而且这几家手中掌握的众多矿产,对朱聿鐭而言,更是无价之宝。
不说其他山西的家族,仅仅这八大家,起出的财物和不动产估价,就已经达到惊人的近五千万两现银,这已经远远超过了大明之前的岁入总和数倍之多!
这是真正的富可敌国,尤其是对上穷的叮当响的崇祯皇帝而言,更是龙王爷与乞丐之间的差距!
对朱聿鐭而言,有了银子从来就不是存着养眼,虽然没有系统学过经济学,但是朱聿鐭也明白一个最基本的经济学定律,那便是流通才是经济的本质和活力。
有了足够的银子,在打赏了参战军队数百万两之多的银子,再拿出近两千万两银子,对整个大明军队进行厚赏,以经济实力促使军队官兵的社会地位提高。
剩下的银子,朱聿鐭拿出了近半,开始招募矿工以及建立大明真正意义上的第一个钢铁工厂,以何康平所配制出来的钢材配方进行大规模的生产,铸造出来钢轨。
另外,朱聿鐭也开始行文湖广总督文安之,令其张榜兑现当年的承诺,弥补之前支持大明军队征战,并且被统一征收赋税的湖广士绅的损失。
如今有了钱,朱聿鐭变得更加的大度,虽然湖广士绅支持明军作战仅仅两三年,但是朱聿鐭直接大笔一挥,送了十年的钱粮赋税的等价股权,邀请他们前来山西选择矿产,并且转让相应的股权。
虽然这是为了补偿对方,但朱聿鐭却还有另一个打算,那便是让这些士绅可以拥胡直达天听的渠道,从另一个方面,给他提供不一样的声音。
毕竟任何纯国有的资产,哪怕之前制度再严厉、完善,最后都会难免出现损公肥私的下场,但有了这些私人的加入,地方上主管的官员,再想官官相互,最后在地方上直接一手遮天,就会变得成本极大。
因为损矿产也等同于损这些私人,而这些人又有了直达天听的渠道,就不会全部与这些官员完全勾连,只要其中有一人不肯合作,那就算地方上已经形成塌方式的腐败,朱聿鐭也不会完全被蒙蔽,可以在事情无可挽回之前,加以雷霆手段。
在宣布山西之事已经终结,没有处理者全部大赦外加充足的粮饷、以及铁血的杀戮震慑下,山西的军心也快速的安定下来,再也无人敢于闹事。
在将原本贪没赈济粮的官员,当着本地百姓的面或斩或脶,并且再次将查抄而来的粮食陆续向地方饥民赈济后,山西的民心也在快速的稳定着。
山西安定后,朱聿鐭在留下嫡系黄自健率领一个师坐镇太原之后,便即再次拨营,向着陕西而来。
第501章 回转
眼见朱聿鐭这个煞星,竟然向着陕西而来。
原本还只是惴惴不安的陕西士绅官僚们,顿时一个个都有些炸毛了,人人都害怕朱聿鐭象之前在山西之时,再在陕西来上一遍。
八月间,在酷暑之中,朱聿鐭带着大军到达了陕西省城西安。
不等朱聿鐭再玩什么欲擒故纵之类的小伎俩,早已经明白该如何行事的陕西士绅们,在朱聿鐭到达西安之前,便即全部乖的跟孙子一般,直接献出了之前与地方官勾结得来的钱粮,而且基本上都还是加倍还了上来。
陕西一众的官员,基本上都是刚刚履任没几天的新官,别说本来就没有磨炼出来胆子,就算原本有想法的,在见识过山西一省的惨境之后,人人心中的小九九都全部被扫进了垃圾堆里。
在朱聿鐭还未到来之际,便即已经开始直接投入了忙碌的工作之中,每日间除了赈济百姓之外,也开始处理着前任留下来的烂摊子,努力梳理出来一个条理来。
而陕西本地不多的驻军,更是一个个乖的如同猫咪一般,在皇帝到达西安之后,各地驻军的将领,虽然都恐惧无比,但却没有一个敢于不来朝见。
好在这一次,朱聿鐭没有杀人的想法,毕竟陕西与河南两个难兄难弟,是明末乱世之中被祸害的最烈的两省,早就已经穷蔽潦倒之极,除了灾民外,就是一片残存的家园,想要这里刮油水,基本上是一件不可能之事。
尤其是眼见这些士绅们十分上道的送还回钱粮,并且有所补偿,朱聿鐭就更加没有动手的欲望了。
不过既然已经到了,朱聿鐭也没有闲着,带着数千骑兵,在陕西各地随意抽查了数个地方,体察一番民情艰难。
结果还是比较令朱聿鐭满意的,几个地方虽然地方官是新手,经验不足,但是他们的工作态度与成效,却还是足够的,无论是赈济百姓还是重建地方,这些官员的表现,都还算可圈可点,并没有什么作死之辈。
在陕西停留了一个月左右,朱聿鐭再次启程向西,不过这一次跟在他身边的军队,已经只有近万的骑兵,主力大军被留在了陕西不动。
这并不是朱聿鐭突然之间膨胀了,觉得这些人已经足够保护自己的安全了,而是因为后勤的压力。
越是向西,人烟便即越是稀疏,再想要带着几万大军前进,那一定会将如今陕西还极为脆弱,正在缓慢恢复之中的经济形态直接给压的崩溃,这并不是朱聿鐭想要的。
不过很快,朱聿鐭就发现,单单他手中的这近万骑,所需要的后勤就是一个天文数字,尤其是甘肃这种人烟稀少的地方,想要保证军队士气和体力,就需要庞大数量的辅兵与夫子军随军前行,这个数字可以是军队数字的数倍、甚至十倍以上!
这种规模下的军队,真正能战的只有万人之多,其他都是辅助兵种,是上不了激烈战场的家伙,偏偏还是不可缺乏的吃饭之辈,这样的军队构成对后勤的压力,自然可想而知。
至此,朱聿鐭终于多少了解到,为何开疆拓土这种事情,总是会出现在一个王朝崛起之时了。
这不仅仅是因为沉重的后勤压力,更因为这个时期的王朝军队最为精锐,万人便可抵上王朝中期的十数万,以最少的精锐进行拓边,既可以有效的节约钱粮,也可以以最少的辅兵和民夫,完成这种拓边的壮举。
而到了王朝中叶,虽然无论钱粮还是人口都已经达到最繁盛之时,但是真正能打硬仗的精锐,基本上也都是在和平的环境之中慢慢蜕化为羊了,若是质量不够,数量来凑,举大军而行,十万大军就需要百多万辅兵,夫子协助运输钱粮、物资,这种规模的动员,那需要的钱粮,绝对能让王朝伤筋动骨。
但是到了朱聿鐭这会儿,却是连过往朝代那般以精兵向前的实力都没有,不是没有钱粮,而是这种动员,可能会直接将陕西如今正在缓慢恢复之中的脆弱经济体系,直接给弄的崩溃。
虽然朱聿鐭很想一路向西,一直到达玉门关,看看春风不度的玉门关,看看这巨大的世界,但是这种旅游心态,若是需要整个陕西来辅助的话,他还是没这么疯狂的。
在西宁卫,朱聿鐭便即停下了脚步,他们已经耗掉了一半以上的粮草,已经无法再向前而进了。
立在西宁卫这座已经半荒废的西北堡垒上面,朱聿鐭望着连绵不尽的山脉,看着在那群山之间蜿蜒向前的道路,他发自内心的对汉唐时代的先辈们敬佩不已。
在这样简陋的条件下,一支支军队沿着这远远算不上坦途的道路上,忍受着常人难以忍受的磨难,不断的向西推进着,开拓着华夏子孙的生存空间。
朱聿鐭也明白了为何汉唐之后,便再无华夏子孙重新夺回这祖宗之地的原因了,虽然唐之后的宋是一个受气包,但是大明朝在朱元璋时代,却是如日中天的,但却也依旧没有再次越过嘉峪关,再次收复西域。
原因很简单,那便是定都的问题。
汉唐开拓西域之时,都是定都在关中长安,而且当时陕西的生态环境还没有因为一场场连绵的战争,给彻底毁掉,关中地区还是基本能够自给自足。
再加上汉唐帝都全在于此,最精锐的部队自然也是拱卫于京城之下,再加上全国的人力、物力、财力不断的汇聚而来,令这两个帝国在陕西储备了海量的物资,这才能就近以陕西为跳板,直接驱动精兵强将一路向西横推而过。
而如今的陕西在经历过数百年的战火,生态已经被破坏的七七八八,已经再难以做为一国帝都,因此也再难呈现汉唐之时,举国之力汇聚于长安,以供应大军西征的壮举了。
若是自南北两京,集结大军向西,这种消耗,连钢铁意志的朱元璋都只能忘洋兴叹,就更不要说如今无论实力还是魄力都还赶不上朱元璋的朱聿鐭了。
不客气的说,如果没有火车这个逆天之物的出现,朱聿鐭估计在真正看过这边的地形之后,也会将收复西域的想法放在脑后,转而全力开拓大海。
当朱聿鐭一行回转西安,已经是绍武五年九月底,吹拂而过的风中已经开始带着些许的寒意了。
至此,朱聿鐭已经没了在呆下去的想法,离开中枢已经一年了,他也该回去坐镇,以免一些人又会冒出一些不该有的想法了。
第502章 弹劾
朱聿鐭虽然离开南京城已经一年有余,但是对于南京所发生之事,却是一直都在遥控之中。
随着锦衣卫的势力日渐庞大,原本因为满清入关后遭到毁灭性破坏的情报网,也在快速的恢复着,虽然尚未恢复至满清入关前遍布大明十三省各府县的地步,但是对于重点城市的监控,已经早已经完成。
而南京城,更是锦衣卫工作之中的重中之重。
在没有了东厂的压制后,锦衣卫的工作效率也快速提高了许多,这次在山西的大清洗,锦衣卫就在其中出了大力,让朱聿鐭可以快速的理清头绪,明白哪些士绅官僚可以留,哪些必须予以清除,虽然还无法做到精确打击每一个该打击的,但是大局面上,却是做到了朱聿鐭满意的程度。
在南京,锦衣卫就没办法再象地方一般,完全的一手遮天,而是与东厂维持着一种微妙的平衡,双方相互制衡,但却谁也压制不了谁。
靠着东厂与锦衣卫不断的报告,朱聿鐭对于南京城中的各路风云人物的动作,也知之甚详。
总体来说,整个大明内阁运行的极为顺畅,虽然没有他朱聿鐭的坐镇,但是在他在江南几次三番的大清洗后,朝廷的威严已经深入所有江南士绅官僚的骨子里面,还敢挑头闹事的好汉,如今已经再也看不到了。
不过虽然士绅官僚们不敢再闹腾了,但是其他势力却一直在暗中搞风搞雨,其中以朱家自己人最为猖獗。
不知道何时开始,一股怨恨的风潮开始席卷整个大明的宗室。
起因便是朱聿鐭暗中许诺各路军阀可以海外建国,这惊人的消息走露之后,整个朱家宗室顿时一片哗然。
如今还残存着的朱家人,基本上都已经被朱聿鐭这狗皇帝,直接给圈在了南京城一片胡同之中,别说象之前的在外地开藩建国,就连象征性的封地,都已经全部没有了。
眼看外姓人都可以在外开国建藩,自家人却是被狗皇帝塞在这小小的胡同里面,只能在自家家里称孤道寡,这份落差自然是让人难以忍受。
以庆阳王,汝阳王为首的一个小团体,各种抱怨更是从来没有断绝过,他们几乎日日都在召集着同样不满的其他藩王、郡王,不断的发泄着对皇帝的不满。
好在这些家伙们,还没有蠢到想通过闹事达到他们的要求的程度,虽然从来没有什么好话,但还是没有人敢于闹事作乱。
真正令朱聿鐭头疼的是大明原本藩王之中,如今硕果仅存的鲁王朱以海,如何处置却是令朱聿鐭分外为难。
这倒不是说鲁王已经准备有什么大动作,事实上鲁王并没有作乱,甚至连串连的动作也没有分毫,毕竟朱聿鐭在出征之前,已经给鲁王透过口风,日后会将他分封在海外一处地盘绝不下于大明本土的地方,而且还允许他带走所有愿意与他一起走的士绅,以及他之前的旧部。
朱聿鐭甚至十分慷慨的愿意送给鲁王众多的工匠,以及已经研制完毕的燧发枪的制造技术,只要如今大明拥有的,他都可以拨付一批给他,让他一旦登陆新大陆,就能快速的立稳根脚。
可以说,朱聿鐭对于朱以海,绝对是极为看重并且牵托着极大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