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明大唐王》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南明大唐王- 第24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饱经磨难,心智远远比他年龄成熟的他,当然明白被明军抓到后会有什么样的后果,在连战连败之下,他心中对于大明的畏惧,绝对要更甚于咄咄逼人阿济格。
  如今真的落在了大明手中,顺治小皇帝这数日来就没有睡过一个安稳觉,因为一入梦,他就会梦到自己被千刀万脶的场面,每次都会在噩梦之中尖叫着醒来。
  而眼下,在大明皇帝目光投过来之时,他心中已经明白,决定他生死的时刻终于到来,但也许是受虐的时间久了,他一时间竟然有些讷讷的,根本不知道该如何开口求饶。
  不同于顺治小皇帝,朱聿鐭此时却是心情大好,目光移到其身上时,也是带着一种饶有兴趣的审视,并没有第一时间开口定下其罪责。
  “皇上饶命!奴才是罪该万死,可是奴才也没有办法,是他们要立奴才的,奴才是身不由自啊!奴才愿意戴罪立功,只求皇上给奴才一条活路便可!奴才一切都听皇上的!”
  生死就在眼前,顺治突然之间便爆发了,一挺身体爬了起来,不顾已经被束着双手,直接跪倒在地,不断的叩头,声嘶力竭的为自己开脱着。
  朱聿鐭显然没有想到,这福临竟然这般没种,自己还没怎么吓唬,便即已经彻底的怂了。
  唔,也许不是真的怂了,或许是学他爷爷努尔哈赤当年吧,毕竟当年李成栋屠戮董山等建奴部落,俘获同样只是一个少年的努尔哈赤。
  但是极为神奇的是,李成栋并没有将这个自己刚刚剁碎其爹娘,外公的少年给喀嚓掉,反而养虎为患收其为义子,当时究竟发生了什么事,却是众说纷纭,委实是一件千古之秘。
  但眼下看福临这般的模样,朱聿鐭却是觉得自己似乎明白了些什么了。
  “你是说,建奴乱我社稷,毁我宗庙,全部与你不相干?”
  已经胜眷在握,朱聿鐭并没有表现出胜利者的气魄,轻声嗤笑一声,不动声色的询问道。
  “是的。奴才虽然被他们拥立,但自从继位之后,便从来没有主过一次政,发过一次令,全部都是他们定好,奴才照章宣办而已。奴才也劝过那狼子野心的多尔衮兄弟数次,告知他们大明乃我建州主家,理当与大明同心同德,早日退回辽东,但这些逆臣贼子,却是从来不当回事,奴才苦啊!”
  顺治叩头如捣蒜,声泪俱下,若不是早知他身份,朱聿鐭都怀疑,这货莫非还真是大明的忠臣孝子了。
  “要饶你一命,也不是不行。大明律有规定,叛逆者若年纪小于十四,便可免去一死……”看着福临眼中冒出的惊喜,朱聿鐭嘿嘿阴笑一声,他自然不会再去重蹈李成栋的覆辙,接着说道,“不过死罪可免,活罪难逃,当阉割入宫劳役,以恕其罪!朕决定如你的意愿,不杀你!不过,你,还是割了吧!”
  看着福临脸上的惊喜一瞬间变成了惊吓,朱聿鐭只觉得全身舒泰,突然觉得这个主意委实是极好,直接便即拍板下令执行。
  在众官兵哄笑声中,听着福临鬼哭狼嚎一般惨叫着求饶的声音,朱聿鐭却是半点怜悯也无,带着亲卫,策马入城。
  因为城中如今还有一队蒙古人,正在等待着他的接见。


第481章 剑指草原
  朱聿鐭接见这些蒙古人时,王得仁也是在场的。
  出乎王得仁的预料,这些蒙古人竟然不仅仅是巴林部的,而是来自六七个蒙古部落,而且最令王得仁脸色难看的是,这些家伙们竟然人人都带着归附奏章,而他却是到了现在才知道有这东西的存在。
  “恭贺大明大皇帝陛下,击败建州叛逆,驱逐了压迫吾等蒙古部落的建州强盗,让吾等重新附于大明朝廷的羽翼之下,得保太平安康。恭祝大皇帝陛下福体永康,大明江山绵延无尽!”
  一个蒙古使者上前一步祝贺道,这人不仅仅是汉话极其的娴熟,所说的祝词显然也是经过高人指点,别说一般人了,就算是如今朱聿鐭身边的众将领,也根本没有几个能够说出这般有水平的彩虹屁。
  这种有质量的马屁,可不是随时都能听到的,尤其是朱聿鐭对于文官的成见极深的情况下,一帮子粗鄙武夫更是不可能让他有这种享受的。
  不过朱聿鐭肯定不会被这样的彩虹屁给吹晕了头,他清楚的知道,这些蒙古人也只是在给他灌迷魂汤而已。
  虽然他们这话中,将他们与满清勾结的事情,直接一推四五六,好象一切都是满清逼着他们做的一般,但是事实的情况却是,每一次满清入寇,这些蒙古人都是带路党与急先锋,在大明烧杀抢掳之事,可是一点也没有比满清少干多少。
  不过这些蒙古人与满清最大的区别在于,蒙古人是已经被大明给耗服气了,虽然在大明初、中期与大明死磕,但在中后期之时,蒙古人基本上已经绝了入主中原的念想,更加没有想要绝灭大明文化与种族的想法。
  但满清却完全不一样,他们入关之后,从剃发、易服、易俗开始,到接下来的文字狱、编纂四库全书,他们是有目的,有步骤的一步步将汉民族数千来的文化、民族风俗、认同感。
  再用对官僚士绅阶级更大的优待和回护,以严刑峻法的方式严禁民告官的发生,破坏汉民族各阶级的团结,再拉拢汉人中那些既得利益者,以愚民和株连有反抗意识的汉人精英,让汉民族这个国家主体民族一直被蒙蔽并且沉睡着,让汉民族上下离心离德,不能团结起来反抗满清的统治。
  最后再挑起汉民族与其他少民的争端,让汉回,汉蒙,汉苗等各族相互敌视、攻杀,这样满清就可以处于超然的地位,在汉族中利益得到保障之下的官僚士绅阶级的支持下,以其他矛盾转移满汉矛盾,再以汉制其他少民,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朱聿鐭甚至都有种猜想,若是没有列强将汉人尊严彻底踩在脚底下,让汉人埋藏在骨髓之中的自尊彻底被打醒,满清甚至可以永远国将下去。
  对于蒙古人,朱聿鐭并没有太大偏见,这帮货们就是一般子豺狼强盗而已,趁着大明虚弱之际,他们若是能够忍住不进来抢掳一番,那就不是蒙古人的作风了。
  不过这并不代表朱聿鐭认可或者揭过这事,而是如今世界风云激荡的情况下,尤其是北部的北极熊的扩张速度已经变得极快之时,在大明亲自掂刀子北上,代价太大的情况下,蒙古人这把刀子,他还是十分的需要的。
  “巴林诸部迷途知返,朕心甚慰!你们归附大明之举,朕知晓了,不日朝廷自当会另有赏赐!”
  因此对于蒙古人提出的称臣的想法,朱聿鐭是想也不想的直接答应了下来,并不打算在这个当口过分的逼迫于他们,毕竟日后要用的到他们的时候,还多的是,眼下也需要给他们一些甜枣尝尝,以便未来让他们充当炮灰,打生打死之时,少一些心理障碍。
  这一次倒向大明的蒙古部落,全部都是些漠南蒙古部落,其中大一些部落有巴林、札噜特、奈曼等部,其他小部落也有七八个之多,不过这些部落的规模,是完全不在朱聿鐭的眼中的。
  既然答应了这些蒙古部落的称臣,朱聿鐭便同时得到了这些蒙古人伸手要好处的场面。
  “大皇帝陛下,蒙古原本就是大明的属臣,但无能怯懦的科尔沁部,却是自甘坠落,充当建州叛逆之附庸,不仅供给战马牲畜于建州叛逆军中使用,更是屡次兴不义之兵攻打大明!
  他们不仅仅是大明的敌人,更是我蒙古诸部的叛逆,他们违背了大皇帝的信任和照拂,更是践踏了蒙古人的荣光!
  因此,我们诸部决意与之开战,希望大皇帝陛下能够赐下麾下虎狼之师,我等愿附首其后,共同讨伐这卑鄙、肮脏的叛逆!”
  眼见朱聿鐭已经同意他们诸部的称臣,蒙古人之中还是之前那人便即行了出来,十分恭敬的请求道。
  这话虽然说的漂亮,但朱聿鐭却是明白,这肯定是想让大明军队充当主力讨伐,他们在后捡便宜。
  尤其是收到漠北蒙古‘护卫’着察哈尔汗阿布奈南下的消息,再联系到眼前蒙古人要求大明出兵的想法,朱聿鐭已经明白这些蒙古人的想法了。
  他们也许想让大明对付的不是科尔沁部,而是汹涌南下的数万漠北蒙古铁骑!
  在漠南蒙古被满清分化并且划草场为牢的情况下,已经完全离心离德的情况下,漠南蒙古人团结起来的可能性,比中彩票还小。
  面对着汹涌而来的漠北蒙古诸部联军,漠南蒙古诸部若是不能借得外力,那只有被各个击破的厄运!
  眼下满清不行了,崛起的大明自然成了他们最后的指望,否则的话,就只能坐看漠北蒙古铁骑扫荡整个漠南蒙古诸部,他们一个个过的还算凑合的小日子,全部被砸烂在地。
  虽然明知道是被这些蒙古人当枪使,但是朱聿鐭却也没有拒绝的想法。
  毕竟若是漠北蒙古真个将漠南蒙古诸部全部收拾了,再次将整个蒙古全部统一起来,那对于大明来说,更加不是什么好事。
  而朱聿鐭既然有心染指草原,那表现出自己的实力,就是一个必不可少的立威环节!
  眼下清军主力尽覆,明军大军主力就在左近的辽东,也省去了大军集结和调动的环节。
  既然早晚要在草原上立威,那择日不如撞日,趁着如今大明军队连战连胜,刚刚攻灭不可一世的满清这个士气处于最巅峰的当口,在这些漠南蒙古带路党的配合之下,与漠北蒙古诸部会猎于辽河套草原,彻底打出大明军队的威严和气势!


第482章 一触即发
  松嫩草原。
  对上同为游牧民族的漠北蒙古人,游牧民族对付农耕民族那种捉迷藏的战法便即全无用处。
  毕竟同为游牧民族,你若是敢放弃水草丰美的草场,那对方就会狂笑着笑纳,多一处草场,对方的势力就会多增长一份,此消彼涨之下,想要反超对方的可能性,几乎是微乎可微。
  这也造就了草原上的征战,基本上就没有捉迷藏类型的,除非力量悬殊太大,否则另一方无论如何也都会全力应战。
  因此面对着气势汹汹的漠北蒙古诸部联军,退无可退的科尔沁部,开始了总动员,并且向漠南蒙古诸部紧急求援,希望他们能看在同是漠南蒙古一脉的情份上,能够派兵来援。
  可惜的是,漠南蒙古诸部,在满清的分而治之的政策下,科尔沁部是知道好处最多的蒙古部落,早就让其他部落眼红和忌妒。
  这个当口,根本就没人愿意帮忙,就算与科尔沁有着姻亲关系的巴林部都是如此,人人都是幸灾乐祸的等着看科尔沁倒霉。
  科尔沁部不仅人缘不太好,而且其因为其部这些年发展的太过于迅速和庞大,本就是漠南蒙古诸部的隐隐威胁,满清在时还好,满清倒台之后,人人都害怕科尔沁会尝试着一统漠南诸部,成为漠南霸主。
  这并不是杞人忧天,在其他各部势力均弱于科尔沁多多的情况下,这个问题是极有可能存在的。
  在科尔沁部先下手为强击败蒙古共主察哈尔部之时起,诸部对于科尔沁部的戒心,已经提升至最高。
  谁也不愿意看着科尔沁部,这个原本漠南蒙古诸部之中的小老弟,转身一变竟然成了其他各部的大哥,这个心理落差委实太过于巨大。
  科尔沁部已经开始全面动员,十四岁以上,五十岁以下的男丁已经全部跨上战马,整个部落更是变态的凑出了近三万骑。
  因为这些年满清的支持,科尔沁部武器装备都要远远强过其他蒙古各部,尤其是比一直游离于满清统治之外的漠北蒙古诸部,这三万骑的武器装备更是居于压倒性的优势。
  因此,虽然是三万对五万,但是科尔沁部却是并没有畏惧,而是十分硬气的集结部众,在松嫩草原上列开阵势,与远道而来的漠北诸部联军,正面硬刚。
  此时的阿马奈,正策马立于漠北蒙古联军的中军位置,虽然看起来众星捧月一般,但是他却不是最高的指挥,而只是一个明面上的领袖而已,实际指挥权却是车臣汗兴巴特穆儿。
  漠北诸部支持察哈尔,当然不会是因为他的黄金血统身份,而是漠北的生存环境实在过于恶劣,无论是他们拥有的草场数量还是质量,还是所在地的气候环境,都远远比不上漠南草原。
  满清势大之时,他们自然不敢牧马向南,但又不愿意臣服于满清膝下的情况下,他们自然只能不断向北,再向北,远远离开满清统治的范围之内。
  但是越往北,小冰河时代的气候就越发明显,一年之内能够放牧的时间只有寥寥的几个月的情况下,别说将部落发展壮大,就算能够勉强维持住部落的规模,就让他们头疼万分。
  因此,虽然没有了满清的钳制,而且漠北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