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明大唐王》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南明大唐王- 第24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不过这一战英国损失同样惨重,甚至完全可以称之谓惨胜,然后十年后,互相都不服气的英荷便即再一次开战,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英荷‘油画之战’。
  因为极度嫉妒荷兰人在海上丰厚的收益,以及广袤的殖民地,大英帝国便借口荷兰人的一幅油画侮辱了他们的王室,然后便即悍然发起对荷兰人的全面挑战。
  自多佛海峡,一直到美洲荷兰殖民地约克镇,英国人的攻势不可谓不猛烈,美洲陆战方面,英国大获全胜,从此世上没了约克镇,多了一个纽约。
  但是这场不要脸的战争,最后却也以英国人完全丢了脸结束。
  陆战中虽然英国拉着法国一起进攻,但是海战中,英国却被打的丢盔弃甲,荷兰人甚至一路追进泰晤士河,连伦敦都被轰击了。
  对于朱聿鐭而言,荷兰人虽然不是什么好邻居,但英国人显然更不会是什么好哥们可言。
  不过这并不代表朱聿鐭会选择袖手旁观,事实上,他对于控制了香料群岛的荷兰人,同样看不顺眼,如今有夺取巴达维亚,垄断香料生意的可能,他自然也不会错过。
  在明知这一次英国注定会赢,荷兰人就算在亚洲被攻击了,也再没了集结主力报复的可能后,朱聿鐭十分痛快的答应了这份请求,表示大明现在就开始做准备,最多半年就可以集结好军队物资,大举进攻巴达维亚!
  朱聿鐭的表态,让瓦尔克更是没口子的感谢,出使大明不仅让他赚的盆满钵满,更是十分圆满的完成了他的外交任务,心情自然是大好。
  打发走了瓦尔克之后,朱聿鐭又一次得到了捷报,在歼灭满八旗主力之后,李定国乘胜追击,已经一举拿下早已经风雨飘摇之中的辽阳城,全歼城中的守军。
  辽阳城破的消息,就在金声恒钓鱼执法的第二日便即传到了连山关中,原本还在咬牙坚持,与金声恒不断在连山关两侧矮山上消耗的清军,立即就开始了哗变。
  原本一直听话的如同狗一般的汉八旗,毫无征兆的直接对着监军的满八旗便下了死手。所谓反水的狗咬起主子是最凶的,这一点在汉八旗身上被表现的淋漓尽致。
  只是极为短促的突袭,关内仅有一个牛录的满八旗便即被杀的一个不剩,已经杀红眼的汉八旗索性一不做二不休,直接将屠刀挥向了关内的满人,一个时辰不到,整个连山关内已经再也看不到一个活着的满人。
  在迎接明军入关后,这些汉八旗因为倒戈献城并没有被清算,但是却也被重新整编一番,再次随军出发向北,开始向主力军队靠拢,这些人的下场,注定也只是炮灰而已。
  金声恒的动作还不是最快的,最快的是处于广宁的吴三桂,在得知满清主力大半被歼的消息后,吴三桂就如同打了鸡血一般,数日内连破数城,将整个广宁卫全部纳入腹中。
  而且因为知道这一次他坐观满清主力南下攻打皇帝行在,并且纵容两白旗南下增援锦州战场的行为,必然会极大的触怒绍武皇帝,这一次他是完全是豁出动了,拿下广宁卫全境后,连休整都来不及,直接全军出动,第一时间便攻向沈阳,试图将功补过。
  此时的明军,已经如同三个巨大的铁臂,从广宁、辽阳、赫图阿拉方向,向着沈阳包围而来,满清的灭亡已经正式进入倒计时之中。


第464章 迫在眉睫
  在明军不断的高歌猛进之时,草原上如今也是全部乱了套。
  在失去了满清的压制之后,草原上的势力格局,也在快速的变化着。
  首当其冲的便是满清的铁杆盟友,蒙古科尔沁部。
  在蒙古最后一任黄金嫡系林丹汗败退之后,科尔沁部就一直占据着漠南草原水草最丰美的辽河套草原这块精华之地,并且经过十多年的休养生息,日渐壮大着自己。
  这一块肥肉,自然格外的令其他蒙古部落眼红,之前因为满清的压制和恐怖的战斗力,没有人敢将这种念头给表现出来。
  但是如今满清步步后退,一败再败的情况下,有小心思的蒙古部落也开始越来越多了。
  甚至原本跟科尔沁穿一条裤子的朵颜草原上的十数个大大小小的部落,如今的态度也开始暧昧起来,虽然还没有人敢直接动手,但显然已经开始拉开与科尔沁部的距离。
  数日前锦州之战,满八旗主力大败被歼的消息传入草原时,许多人都有些不可置信,但是在各路观战的斥候一一证实后,这个惊人的消息也如风一般,快速的向整个草原传播开来。
  第一个忍耐不住的便是察哈尔蒙古人,虽然他们被满清重点打击,并且多次肢解,但是林丹汗死去也就十多年的时间,别说老一辈的察哈尔蒙古人,就算年轻一代的蒙古人,也大半还记得这位最后的蒙古大汗。
  作为黄金家族最嫡系的传承,短短的十多年,也根本无法让他们的凝聚力彻底被打散,这么短的时间,根本不可能将他们心中的仇恨彻底洗掉!
  整个草原上,察哈尔人是最恨满清的蒙古部落,没有之一。
  林丹汗被追的忧愤而死,林丹汗之子额哲投降后第二年便即暴病而亡,则是死的不明不白。
  继承了察哈尔部汗位的是额哲的弟弟阿布奈,而这位同样极其仇视满清,自领了这个汗位之后,虽然没有过任何的反间,但却就再没有入朝觐见过清帝。
  如今在满清这个庞然大物轰然倒地之后,阿布奈原本深藏着的仇恨与怒火,似乎遇到了最好的助燃剂,不可扼止的燃烧了起来。
  在明军三路大军攻向沈阳之时,阿布奈根本没有丝毫犹豫,开始大肆派遣王庭铁卫,向被肢解分散在广袤的漠南草原上的部众传下金箭,命令他们立即向汗庭附近集结。
  察哈尔这么大的动静,自然瞒不过草原上的其他部落,其中自然也包括着早就全神贯注的盯着察哈尔人的科尔沁部。
  草原上是一个弱肉强食的地方,最信奉的便是丛林法则,眼见察哈尔人已经有了动作,为了杀鸡儆猴,也为了先发制人,科尔沁在绍武四年十一月,先一步集结了大军,浩浩荡荡的直接杀向了如今的察哈尔汗庭克什旦。
  被肢解数次的察哈尔汗庭兵力只有三千余,根本抵挡不了倾巢而出的科尔沁部近两万骑兵,只能一路败退至渔都附近,再退就要直接穿越大戈壁,进入苦寒的漠北了。
  不过这个时候,察哈尔各部已经开始陆续到来,当兵力达到近万骑后,一直被欺负打压的察哈尔人终于彻底的爆发了。
  渔都一战,察哈尔万骑在浴血奋战,连绵鏖战两日后,依旧是大败而逃。
  科尔沁人已经不是崇祯初年之时的科尔沁了,在满清的大力扶持下,科尔沁部的武器装备,已经与如今穷的只有破皮袄傍身的察哈尔部,出现了巨大的代差。
  装备上的优势,再加上人数上的优势,尽管察哈尔部更加的善战,更加的英勇,但是简陋的武器,根本不可能抵挡的了科尔沁部的铁甲与精良的武器,尸横遍野之下,却也不得不低头。
  科尔沁部得势不饶人,不断在后追击,阿布奈虽然愤怒欲狂,但却终究无计可施,只能不断的逃遁,再逃遁。
  一直将察哈尔汗庭逼入大戈壁深处,担心老巢不稳的科尔沁部,这才心满意足的勒兵而回。
  这是这么多年来,与察哈尔人争斗之时,唯一一次完全不靠外人,而取得的胜利,而且是极其辉煌的胜利。
  科尔沁部一共伤亡只有两千余骑,但他们却是将大半的察哈尔部骑兵永远留在了战场之中。
  这一战不仅大败了宿敌,更是成功的在草原上树立起了威望,原本还在蠢蠢欲动的草原各部落,一下子彻底的消停了下来,再无人敢于做出头鸟了。
  在察哈尔汗庭远窜漠北后,整个草原上,也开始展开对没了主人,却应命而来的察哈尔部众瓜分的狂潮,完全称的上是一场饕餮胜宴。
  但是科尔沁部虽然战胜了宿敌,让周边的恶邻们个个老实了下来,却依旧处于孤立无援的境地之中。
  这些恶邻们虽然不敢再打自己的主意,但愿意与自己亲善的部落,却依旧是寥寥无几,偶尔那么几个小部落,也大多是活不下去,想要来说两句好听的,混一口吃的腌攒货。
  因为这些部落对于加入科尔沁部的兴趣是丁点也好,只是不断的要钱要粮,就差要女人的嘴脸,大多只是骗了几天吃食,便即被科尔沁人驱逐而走,任其自生自灭。
  无论科尔沁部,还是其他的蒙古部落,都十分清楚一件事,那便是无论科尔沁人如今如何风光,也必须要面对另一个可怕的敌人的清算,那便是再次复苏过来的大明帝国的军队!
  在满八旗彻底失败已成定局的情况下,已经再没有能够阻止大明再次踏入草原的脚步的人,他们什么时候到来,完全取决于满清残余势力能撑多久而已。
  熬的过大明的清算,科尔沁人才算的上辉煌,若是撑不过大明的清算,那他就注定沦为草原上的一捧枯萎的杂草,彻底的消失在历史之中。
  所有人都在等待着,等待着来自大明的清算的到来。
  但令所有人没有想到的是,不知道是不是阿布奈汗的口才太过了得,竟然令漠北五部一改之前敌视察哈尔部的立场,竟然再次汇聚在了一起,共奉阿布奈为蒙古大汗,并且合兵近五万骑,倾巢面下,准备帮助阿布奈找回这个场子!
  科尔沁这下也立即骂娘了,根本没有想到,迫在眉睫的生死危急竟然不是来自于大明,而是来自于北方……


第465章 孝庄的怨恨
  草原上的乱局,并没有影响到明军在辽东的攻势。
  第一个到达沈阳城下的,并不是李定国所率的明军主力,而是吴三桂所带领的全为辽东子弟所组成的关宁军。
  也许是一个轮回,辽东是在他们及他们父辈手中所丢的,第一个杀回沈阳的竟然也是这帮辽东人。
  虽然吴三桂也清楚这般孤军杀至沈阳城下的危险性,但是如今的形势已经容不得他再有丝毫的犹豫,在间接性的坑了一把皇帝之后,他如今的地位已经岌岌可危,随时都有被皇帝拿下治罪的可能。
  若是满清还强势之时,他或许还能在明清之间玩一下平衡,两边下游以保证安全,但如今大明重新崛起之后,再敢玩这种两面三刀的游戏,下场绝对不会好到哪里去。
  虽然极其狼狈,但阿济格此时已经重新回到了沈阳,此时也正立于城头之上。
  看着远处迎风飘扬着的‘吴’字大旗,与‘山海关总兵吴’的帅旗,阿济格只觉得百感交集。
  这个老十四(多尔衮)临终前,还特意点出来,要他尽全力安抚,但他却一直看不上的吴三桂,此时对方兵临城下,他终于明白老十四的远见。
  虽然不抱什么希望,但是阿济格依旧派出了数波使者前去面见吴三桂,试图游说对方,重新回归大清麾下。
  若是没有吴三桂间接卖了大明皇帝的事情在前,阿济格根本不会白费这般口舌,但是如今出现了苗头,他自然要牢牢抓住。
  如果真能成功的说服吴三桂再次投降过来,只要让吴三桂在大明大军云集之时,突然自内部作乱,那大清也不是没有翻盘的机会,至少也比等死要强的多。
  至不济,也可以通过这种游说,离间吴三桂与大明主力之间的信任关系,令得明军分出更多的力量用以防备吴三桂,不能将所有注意力全部放在大清身上,给大清更多的机会,无论是战是逃,都能多些助力。
  但吴三桂显然是洞察到了阿济格的阴谋,根本不等这些使者入营,便即直接在营门外直接予以射杀,丝毫不给他们入营或者开口的机会。
  眼见如意算盘落空,已经没有太多选择的阿济格,彻底将心中最后一丝幻想掐灭,开始集结军队,准备趁着明军大军未至,还有足够时间准备之下,直接弃城突围而走。
  虽然阿济格想要拉拢吴三桂,但是在辽东与关宁军纠缠十数年之久,所产生的不仅仅是看不上眼,还有根深蒂固的偏见,阿济格对于吴三桂及其麾下的关宁军,其实是完全看不上的。
  那么多年的交战,关宁军别说取得什么大的战果,就算主动出击的次数都屈指可数,而且每次出动之时那副猥琐的模样,也委实让人难以生出尊重的情绪。
  阿济格的这个看法,也是满八旗上下的基本看法,对于明军他们虽然已经有些胆寒了,但是对于关宁军,他们却依旧是带着蔑视的态度视之。
  在这种心态下,尽管满八旗如今剩余的人数只有一万出头,而且大多还是被明军打的胆寒的败军,但是阿济格下令征伐城外的关宁军时,却依旧没有人畏惧,在连绵的将令声中,鱼贯出城,开始列阵。
  整个沈阳城,已经没有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