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清军不助战,彰吉伦还可以自我安慰,这可能是满八旗不屑于偷袭夹击,但眼前那千骑绝尘而去的场面,却是一下子将他所有的希望全部击碎,让他只剩下满心的愤怒和绝望。
他绝望的不是失去了满清这根救命稻草,事实上在满八旗绝尘离去的那一瞬间,他就明白,满清这一仗是怎么也打不赢了,根本就再也指望不上他们了。
他怕的更不是大明军队,毕竟在草原上,只要科尔沁部提早撤退,在茫茫草原上与明军捉迷藏,那最后坚持不住的肯定是大明军队。
真正令他绝望的是,眼下的这场大战,肯定有无数蒙古部落或明或暗的在战场附近观战,而满清这种拙劣的表演,肯定会被各个部落使者给带回,那才是科尔沁部的末日!
一旦草原上的蒙古部落,全部认定满清必败之后,那必然有无数蠢蠢欲动的蒙古部落会忍不住出手,不过他们的目标不会是满清,而必然是占据着辽河套上最丰美草场的科尔沁部!
这些部落可不是大明,跟他们玩捉迷藏,那是没有任何意义的,若是遭到他们围攻的话,那未来科尔沁部的下场,自然可想而知。
但眼下却不是想这些的时候,眼前不断的横冲直撞的吴军,距离他的汗旗已经越来越近,眼下也是到了该决断之时了。
“可汗,出去汗廷铁卫吧!儿郎们已经挡不住了!”
就在彰吉伦犹豫之时,身边的心腹格里忽图忍不住的催促道。
彰吉伦没有立即回应这个问题,并不是说他对铁卫没有信心,虽然吴军骁勇异常,但是他自信他的铁卫不会弱于吴军铁骑。
科尔沁与满清走的最近,得到的照顾也是最多的,不仅拥有着草原各部都没有的全铁头的箭矢,还有数千铁盔武装起来的汗廷铁卫!装备精良,又都是族中精选的勇士,这支铁卫的战力,彰吉伦甚至觉得不弱于鼎盛时期的满八旗!
他所担心的是,如果出动了铁卫后,一旦损失过重,回到草原上之时,面对那批对着自己部族流着哈喇子群狼时,就会更加的困难,甚至会因为实力大跌,而导致科尔沁部连转移部族老小的机会都没有了!
“可汗,不能再犹豫了。若是不出动铁卫的话,就要立即撤退了。将后背留给敌人,可不是长生天护佑下的勇士所为之事。而且,眼下也是一个绝佳的立威机会,毕竟满清已经不敌败退,只要我们能够正面击败这批明寇,必将扬名于草原,一扫我科尔沁部战力不强的名头!有这个名头在,还怕回去那些墙头草敢联合起来觊觎我科尔沁部么?
另外,咱们之前破袭的族人,只是人困马乏之下被击败。若是铁卫能够将他们挡住,给这些族人以喘息的机会,我军依旧可以有绝对的优势兵力,无论是彻底歼灭还是击败这批明寇,都有极大的机会!”
似乎猜到了彰吉伦的想法,格里忽图快速的劝解道。
“格里忽图,你说的对!去吧,我最骁勇的勇士,带上本汗的铁卫,去给南蛮子一个血的教训吧!”
彰吉伦闻言心头一震,这个想法是极具可行性的,只要战胜了这支击败过满清八旗的明军,那科尔沁还真不用再担心草原上那群豺狼们的觊觎之心了!
“遵命!铁卫!随我冲击!”
格里忽图没有丝毫犹豫,一踢马腹,一声呼哨,便即一马当先的冲锋而去。
第444章 激战
在战场上反复冲击的胡国柱,身上的鲜血已经开始顺着盔甲不断的滴落,杀的兴起时,他兴奋的吼叫声,甚至能将身周的喊杀声给直接掩盖下去。
这次冲击,是胡国柱杀的最为酣畅淋漓的一次。
以数千对两万,他的骑兵却是势如破竹,如入无人之境,在他面前,根本就没有一合之敌,往来冲击之下,蒙古人的骑阵一个个的在他面前被瓦解,无数的蒙古人,在他的军队面前,如同砍瓜切菜一般,不断的被扫落马下。
正当杀的兴起之时,一个巨大的狼牙棒突兀的自正前方出现,直直的朝着他的脑袋轰然落下。
胡国柱爆吼一声,不退反进,手中粗重的斩马刀直直的迎了上去。
一声震颤百丈的金属撞击声轰然响起,胡国柱虎口一阵阵的发麻,手中斩马刀险些就此脱手而飞。
单论力量而言,两人半斤八两。
但胡国柱显然吃亏在武器上,虽然斩马刀对于普通人来说,已经算的上是重兵器了,但对上实力相仿,却是拿着狼牙棒的对手,却明显有些不够看。
斩马刀虽然让这把狼牙棒在半空中顿了一顿,但却并没有将之阻挡而回,两马交错之时,狼牙棒顺势一个横击,直接打在胡国柱后背之上,令之一口鲜血猛的喷出,都开始满眼冒金星,整个人有些晕乎乎的。
但这毕竟是战场,根本没有给胡国柱缓一口气的机会,在与这名蒙古将领交错而过后,眼冒金星的胡国柱,却是敏锐的发现一道寒光快速逼来。
收管没有看清这是什么东西,但长久的战场经验,还是让他的动作直接超过了大脑的思考,毫不犹豫的直接横臂挡在头前。
一连串剧烈的火花闪过,一柄弯刀硬生生的擦着他坚固的护臂划过,虽然有护甲的保护,胡国柱并没有被伤到,但巨大的力道,还是将他身体直接带的向后猛的一倾。
之前一棒砸的胡国柱向前猛扑,猛扑的姿势还未消解,一股巨大的反作用力,又是直接将他击的后倾,两股巨力几乎同样横过,胡国柱终于听到体内骨髓声脆响,整个人眼前一黑,便即倒伏在马上,被战马带着向前不断的狂奔着。
格里忽图一击便即将之前战场上,那个最耀眼的明军将领打的生死不知,这种悍勇立即让跟随他身后而前的蒙古铁卫喝彩声连连,士气大振,正面迎上锋锐正盛的明军。
这一次碰撞,明军再也没有了之前的势如破竹,面对着同样装备精良的对手,不仅突击的速度快速下降,而且伤亡速度也一下子加快了许多。
但是这点压力,还不足以令吴军失去信心,毕竟吴军并不缺乏悍将,虽然没了胡国柱,但却还有王辅臣,王屏藩,还有比胡国柱更胜一筹的悍将高得节。
在这些将领的带领下,吴军的攻势依旧十分的猛烈,针锋相对的与铁卫打的难解难分,一时间甚至在大局上,将铁卫压的步步后退,苦苦支撑。
不过因为铁卫的介入,战场上原本已经被打消的蒙古骑兵,开始在号角与其部将领的收拢下,再次抱成一团,从四面八方向着吴军包围而来。
号角声声中,吴军的压力开始越来越大,尽管这些外围的蒙古骑兵,根本难挡吴军铁甲骑兵的锋锐,但这些蒙古骑兵,却如同牛皮糖一般,无论如何也难以甩脱。
虽然不断的被击退,但是却不断的围聚过来,不断的抽冷子从侧面袭击,然后在吴军反击到来前,就如同受惊的兔子一般,快速的跳开到了一旁,继续寻找着机会。
有了这些蒙古骑兵的策应,科尔沁铁卫的压力顿时大为减轻,开始发力向前,与吴军骑兵展开更激烈的肉搏作战,死死咬住吴军主力,令他们难以分神他处。
双方之间的战斗极为激烈,同样的铁甲森森,同样的刀兵犀利,同样的老于战阵,他们之间的拼杀,更多的是拼消耗,谁也形不成压倒性的优势。
不过在局部,高得节却是依旧高歌猛进,任何挡在他面前的铁卫,都难在他大斧之下逃得性命。
就算坚固的铁甲,也是直接被砍的稀烂,在他面前根本没有一合之敌的存在。
但是在这混乱的战场上,个人的武勇无法改变整个大局的变迁,虽然高得节杀的蒙古骑兵人仰马翻,但也只是在一角不断的胜利而已。
整体局势上,蒙古人却是仗着人多的优势,开始慢慢的累积起胜势,开始压迫着吴军骑兵的活动范围,让他们越来越难以奔驰起来。
眼看形势不利,吴三桂也只能选择呜金收兵,并且驱动主力向战场靠拢,接应本部骑兵突围。
骑兵袭扰步兵时,步兵是处于被动挨打的状态,但是当骑兵试图正面阻止步军推进时,双方的处境却是换了个位置,变成骑兵开始承受起步兵密集的攻击锋锐。
在步军连绵的箭雨开路下,挡路的蒙古骑兵不断的在缓慢但却无从下口的步兵面前败下阵来,在付出近千人的代价后,吴军主力终于成功移动到了战场。
在强弓劲弩的压制下,成功打开了一个缺口,将骑兵主力安全接引出了混乱的战场。
狼狈不堪退出战场的吴军骑兵,虽然士气仍在,但是人数损失却是高达两千余,尤其是胡国柱部,因为失去了自己的主将,更是差点被打的全军覆没。
看着如今只剩下四千出头的骑兵,吴三桂委实有些欲哭无泪,更要命的是,悍将胡国柱始终下落不明,在这混乱的战场上,失踪往往也就意味着死亡。
而几个出战的将领,更是人人带伤,尤其是王屏藩,更是身披十数创,艰难的坚持到了本军之中,便即两眼一翻直接晕死过去。
这一战,吴三桂损失了大小战将数十,已经可谓是伤筋动骨了。
受创颇重的吴军,以弓箭在后掩护下,骑兵轮番出击殿后,终于慢慢熬到了天黑,趁夜色摆脱了蒙古人的纠缠,再次回到了出发前的阵地之中。
这一夜,整个吴军都在高度戒备与疯狂的土木工程之中度过,到了天明时分,整个防御阵地这才堪堪完工,松了口气的吴军上下,在即将可以睡个安稳觉之前,遥遥的观望了不远处的蒙古人营地。
他们愕然的发现,不知何时,蒙古人的营地已经人去营空,微风袭过,只余下一地的杂乱……
第445章 求援
收到消息的吴三桂,不可置信的出了大帐,不死心的连续派出数波斥候探查,最后得到的消息,都是蒙古人已经连夜远去。
白白忙活了一夜的吴三桂,直接气的破口大骂,这次他损失惨重,但收获却是点滴也无。
昨日一场大战,虽然损失不小,但他的军心士气却是成功的树立了起来。只要今日蒙古人不退,吴三桂有把握在士兵恢复好精力后,在这里打上一场步骑协同的歼灭战,就算不能歼灭全部的蒙古人,至少也得将他们留在这里三成以上。
但是蒙古人的连夜撤退,却是让吴三桂的一番筹谋全部落了空,只剩下满腔的愤怒无处发泄。
眼看着敌人已经全部撤退,吴三桂只能收拾好心情,将斥候探查的范围向外扩大,先行建立一个完全区域,让全军能有个好的休息环境,用以接下来的攻打义县的行动。
但是令吴三桂喜悦的是,不久后斥候回来汇报,整个义县已经是一府空城,城内被破坏的极其严重,里面半个守军也无。
尽管听到城内被破坏过,但是对于吴三桂来说,有一座城池可以占据,有高大的城墙保护,怎么也比这荒郊野外,餐风露饮也强的多。
在吴三桂的号令下,忙碌了一晚上的吴军士兵,倒也都明白入城后更加安全这个道理,尽管疲惫欲死,但却人人打起精神,跟随着号令大举入城。
刚一进城,安排好各军的休息区域后,整个义县便开始传出此起彼伏的打酣声,可见委实是累的不轻。
一天的时间就这般过去了,整个吴军基本上都在睡梦中度过。
而满清也确实够体贴,一整个白天都没有清军前来骚扰,甚至连斥候都看不到几个。
安然的过完一天一夜,恢复精气神的吴军,难得的积极了起来,一大早就开始收拾辎重粮草,准备向广宁卫城开进,拿下平辽第一功。
但是不等吴军准备妥当,远远派出去的斥候,已经如同疯了一般的打马而回,带回了一个令吴军上下都极为震惊的消息。
事实上也根本不需要斥候多说什么了,跟着斥候屁股后面不足十里的清军大军,早就已经被城头上瞭望的哨兵发现,斥候还没进城,城头上的铜锣示警声便即直接响成一片。
闻听急促的铜锣声,向来注重仪表的吴三桂,此时也顾不得头盔还戴的歪歪斜斜,大步如流星一般的向着城头赶来,只是看了一眼,吴三桂脑门上的汗水便即不断的滴落而下,呆立在原地。
无处的大军人数起码也有数万骑的规模,极为了解满清军制的吴三桂,只是粗略的看了几眼,便即认出了两红、两蓝、两黄旗等,虽然两白旗还未出现,但是却也根本不是他吴三桂所能够抵挡的住的。
看着满八旗六旗齐至,吴三桂第一个念头便是想要溜走。
但再看看满八旗的冲锋速度,吴三桂就将这个念头踢开,这个时候选择逃跑,那只能是成为满八旗的追杀对象,逃不了多远就会被自后而来的满八旗给弄个全军覆没。
好在吴三桂还有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