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双方都不可能退让的情况下,二者之间必然会以战争的方式解决双方的位置合法性。
十一月初四,宜出征,宜杀人。
朱聿鐭一身金灿灿的黄金鱼鳞甲,持着一口宝剑,自广州南门而出,带着自己的卫队准备校验着城外的数万大军。
这数万人的军队装备齐全,粮饷充足,军旗如海般招展,在朱聿鐭到达之时,全部静立当场,各种武器在手,昂首挺胸之间,看起来十分威武雄壮。
但是朱聿鐭却是明白,这些官兵绝大多数都只是新兵而已,真正上过战场的人连一成都不到。虽然看起来气势不凡,但若是真的现在就与满蒙八旗放对,绝对会被揍的体无完肤。
不过这已经是朱聿鐭能做到的极限了,这是他几乎将大半个广东省的钱粮堆积而来,才换来的成果。
日日操练,天天补充鱼类肉食辅助,还有武器盔甲消耗,每日所花的钱可谓如同流水一般。
这一个多月过去,这些新兵总算有点军人的样子了,虽然北伐不现实,但对付一下比自己还烂的永历军队,朱聿鐭估计问题应该不算太大,也算是实战练兵。
“明军威武!”
朱聿鐭策马冲上点将台,深深吸了口气,朱聿鐭以自己能够发出的最大声音,猛的喝吼道。
“陛下威武!”
一波波排山倒海的回应声,自四面八方传了过来,声若洪雷,似乎连天空上的云朵,都被声浪震的颤抖起来。
“卫我大明!保我家园!”
朱聿鐭抽出宝剑,斜指向天,再次用力吼道。
“战!”
“战!”
“战!”
无数人整齐的敲击着自己的兵器,用力的回应道。
“今日,朕要尔等随朕出征!扫平叛逆,廊清寰宇!有功之士,朕必不吝封赏!”
朱聿鐭猛的将宝剑向下一劈,厉声下令道。
“为天子战!”
无数狂吼声响起,整齐而嘹亮。
不知为何,朱聿鐭总觉得,这最后一次的对答,这些丘八们的热情和真诚更多一些。
“祭旗!”
在朱聿鐭表演结束后,真正统领大军的林察,任良朋等将领在台下开始进行着具体的步骤。
几个哭爹喊娘的文武官员被迅速的拉了上来,二话不说便被砍了脑袋,鲜血将一面大旗染的血红。这些内部的蛀虫,二五仔,在如今的昭武朝廷的大环境中,根本就无所遁形。
一番祭奠旗帜后,朱聿鐭忍着被盔甲磨的有些发痛的皮肤,沉声下令道,“三千营骑兵为先驱,前行二十里为大军屏障,神机营拱卫中军,五军营断后!”
这是早就已经安排好的方略,朱聿鐭完全就是照本宣科。
在广州开始大举出兵之际,相隔两百里的肇庆府,却是另一副画面。
托朱聿鐭是冒牌货的福,这一次永历的使者并没有被当场咔嚓掉。
在永历的使者被逐回后,永历皇帝也听到了昭武皇帝开始集结军队的消息,但只是前期传回的消息,就让永历再次坐不住了。
唐王不声不响之间,实力竟然已经膨胀的如此之大了么?这么短的时间内,竟然集结了数万大军!而且不仅仅如此,这几日来,广州方面前来肇庆的夜不收数量激增,甚至已经开始小范围的袭击肇庆城外的驻军!
这各种迹象表明,唐王不仅仅是铁了心要争这把椅子,甚至还表现极为主动的攻击欲望。
一切的一切都在表明,如今的唐王实力比预料中更加的强大,而且并不喜欢被人招惹,更喜欢招惹别人。
永历不喜欢带着军队来撩拨他的人,满清他不喜欢,所以赣州一丢,他就直接跑了。如今唐王也是这般,而且还离的这么近,他就更不喜欢了,一不喜欢,他就想离的远远的。
还好这一次,瞿式耜、王化澄等人如今还在肇庆,百般苦劝和以死相谏之后,永历皇帝这才勉强同意继续留守在肇庆,振奋军心。
虽然人被迫无奈的留了下来,但永历却是越琢磨,越觉得此地过于凶险,思索一翻后,暗地里指示锦衣卫指挥使马吉翔,立即着手做好随时跑路的一切准备。
这道旨意完全符合马吉翔的意愿,但唯一的问题却是,这位马指挥使平日的手脚委实不干净,靠着永历皇帝的宠信,向来便是该伸手时,绝对不会手软。
虽然刚刚到肇庆只有短短十日不到,但是自愿或者被自愿向他行贿的官员就已经基本上涵盖了整个永历朝廷上下。
收到的金银细软足足装了十数车之多,此时他逃跑的急切心情,委实比永历皇帝还要急切。
虽然永历的指示是一切密密进行,但马大人哪里管的了这么多,原本避人耳目选择分散保存的财产,此时在唐王大军不知何时杀来的情况下,根本就无法做到用隐密的方式收拢回来。
一时间,马大人在肇庆的府邸中,一个个锦衣卫小队不断的抬着箱子进入,一辆辆马车也开始汇聚而来,开始将这些东西装车。
马大人是一个会过日子的人,痛感于上次跟着皇帝逃跑时,家中钱财因为没有时间收拾,大部分都留在府邸之中,最后被人哄抢一空的惨痛经历。
马大人痛定思痛,决定这次决不放过任何一件还用的到的东西,只要值几十个大钱的物什,那就一个也不能留下!
在马大人这种坚定的态度下,马府上下顿时为之一空,仅仅是一个马府收拾出来打包的钱物,就装了满满的近二十辆大车。
马吉翔动作如此之大,只要眼睛不瞎,谁都看的出来。
更不要说如今已经处于战争的边缘,几乎所有人的神经都在紧绷着,一点点风吹草动就会让人风声鹤唳,更不要说马大人如此大规模准备转移财产的动作。
马大人是谁,那可是永历皇帝数的着的心腹,他这般转移钱物的行动,若说没有皇帝透露出来想走的意思,作为贴身护卫头子的马吉翔敢自行离开么?
桂王擅长跑路大家都是知道的,毕竟上次逃跑的事迹,距离如今还不足一个月。
但如今桂王刚刚登基当了皇帝,身份已经完全不一样了,难不成又想逃跑么?这还要不要天家颜面了?
若非皇帝不看好此战,他又如何会想着要逃?
一念至此,朝廷上下,民间士绅百姓,顿时人人哗然,军心都为之震动!
第43章 但求无祸
在皇帝准备逃跑的言论下,永历军队的士气可想而知,正在集结而来的军队,顿时士气跌到裤裆,许多人都开始驻足不前,在观望之中摇摆起来。
这个年代的军队思想很复杂,也很简单。
皇帝就是他们的老大,老大让砍谁,大家没的选,若是一群鱼腩,自然是皆大欢喜,若对方手里也有刀子,那也只能上前拼上一把。
但这拼上一把的前提,便是你这个当老大的要能够震的住场子,就算提不动刀子,至少拿的出银子。
就算拿不出银子,也不能是一见对方提着刀子来了,便即一声不响的直接溜了。
大家在前面拼死拼活为你砍人,转头一看,你丫的已经顺风跑了数百里了,这仗还怎么打?打给谁看,伤残、战死了谁给抚恤丧葬银子?
在战场上还要操心着,时不时要回头看看老大还在不在,会不会直接扔下自己跑路,这种局面下,这仗还怎么打?
不仅仅是原本从广西调来的军队,就算现在还忠于永历,向着肇庆靠拢的军队,都开始出现小规模的哗变,大家开始止步不前,观望后续发展。
而动摇最剧烈的便是韶州总兵李明忠,这家伙原本就是一投机份子,之所以靠拢永历皇帝,一来是永历的合法性更高,二来便是他觉得永历占据大义名份,对上唐王估计会是一种碾压的态势。
但是却不曾想永历竟然是这种货色,再跟着永历估计就是死路一条,这种事李明忠那是敬谢不敏的。
毕竟他是来捞功劳的,而不是为永历皇帝殉葬的。
而且他治下,如今更是风起云涌,原本对他笑脸迎来送往的士绅们,如今虽然面上依旧还有着敬畏,但行事却慢慢变得玩味起来。
他手下的兵都是本土本乡的,受这些士绅的影响难免极大,士绅们在听说广东几府剧变之后,更是早就彻底倒向了唐王这边。
虽然因为李明忠公开效忠永历,让士绅们既失望又怨恨,但却没有任何反抗的能力。
眼下既然有给李明忠捣乱的机会,哪里还会错过?
永历给李明忠的旨意到达后,李明忠便开始应旨筹备军队粮草物资。
但这一次,他的筹备工作变得极为艰难。原本预定下来半个月的日期,却大半个月了,还没有完成计划中的一半收集。
物资收集也就罢了,士气的不断下滑才是要命的。
好铁不打钉,好男不当兵,这种自古流传的话语变得更加兴盛。军队中开小差的士兵一天多过一天,很多军营甚至已经开始放置双倍,甚至数倍的督军队,防止士兵跑路,但收效却并不大。
大半个月下来,数千士兵跑路了数百,各个军营因为充斥着肃杀,士兵们个个都变得焦虑不安,士气都到了几乎维持不住的地步了。
想要抓回一些逃兵处置一番,但这次却是收效甚微,许多逃兵一回到地方,立即就会人间蒸发,不仅他们自己,连带着家人都找不到一个,连个有份量的立威对象都找不出来,这更是让军官管理士兵时,威严都已经丧失殆尽。
军官们也不是很稳妥,他们与地方士绅的关系更加密切,受到的影响自然也更加的大,若非李明忠带兵多年,积威极重,恐怕都有人敢直接拉人马走人或者对抗了。
眼见军心士气如此,李明忠更是头发都快被急白了。
一旦这种丧失士气的军队拉上战场,李明忠觉得自己最好的下场就是立即带着还算可靠的亲卫逃命比较稳妥,至于功劳,那还是洗洗睡了吧。
李明忠当然明白眼下的困境与地方士绅绝对脱不开关系,不仅脱不开关系,在军队士气浮动之后,这些人甚至已经开始半公开的与他为难了。
但他却不敢在这个时候对这些士绅动手了,这种军队若不在自己眼皮底下,谁知道究竟会闹出什么么蛾子出来。
眼见局势如此,李明忠在心中大骂永历皇帝不争气之后,也只能选择对自己最优的策略,那便是急速向着昭武皇帝靠拢。
他深深的明白,这些士绅们是绝对倾向于能够给他们更多利益的昭武皇帝,只要他一天还和昭武皇帝对着干,那他一天就是坐在火山口上,迟早会不得好死。
另外一条路,那便是坐看战败,然后单骑逃去永历处献上忠诚。
不过这条路更加的危险,依照大明之前的惯例,武将在失去军队成为光杆司令后,下场一般都不会太好。
最大的可能是,别说得到什么样的奖励的问题,直接被追责战败责任,而拉出去砍了以儆效尤的可能性更大一些。
若是倒向昭武皇帝,那如今的一切不安定都会立即嘎然而止,没有了士绅们的挑拨,官兵们士气就会稳定下来,他的实力自己会得到最大的保存。
不过如今这个节骨眼上,只是单单的表示效忠,估计作用已经不大了,毕竟他之前公开支持永历的立场,已经足以让他上了昭武皇帝的小黑本了。
他若是想要不被事后算帐,那就得拿出豁出去的心态,去搏一个辉煌的未来出来!
想明白这一点后,李明忠立即明白自己该如何去做了。
他本是一个果决之人,立即就开始了行动。
一边快马加鞭的向广州送上自己的忠诚,更是连夜炮制出一道讨伐永历擅位为中心的缴文,并以传缴广东的方式,彻底与永历皇帝划清界限。
这道缴文一出,昭武阵营目瞪口呆,人人都在佩服李明忠果决的同时,也忍不住狠狠的啐了一口老痰,这孙子的脸皮,绝对已经可以在战场上硬抗刀枪箭矢了!
虽然鄙夷,但大战未开,对方阵营便自断一臂,这依旧令昭武一方的军队士气大胜,三军还在开拨路上,便即欢声雷动。
不仅如此,受到永历皇帝准备跑路,李明忠背叛的连锁反应,原本位于肇庆府后的罗定州,德庆州,两州兵马一日三惊,全部畏畏缩缩,驻足不前。
广东本地的军队迟迟不来汇合,已经集结于肇庆的广西客军,更是士气大泄,任凭永历派出的督师陈际泰如何威逼利诱,他们就是不肯主动出击与广州方面大军野地浪战,全部龟缩于肇庆城下,不求有功,但求无祸。
在永历方面军队混乱不堪之时,昭武皇帝御架亲征的大军已经越过肇庆府边界,其前锋一千三千营的骑兵,更是距离肇庆城不足三十里,大战一触即发!
第44章 永历朝会
此时的肇庆府府衙内,永历朝廷内部已经吵翻了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