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的生机和气象。
在紧锣密鼓的准备着对满清主力最后一击之时,朱聿鐭也等来了他想要见的人,以及一个已经制造出来的蒸汽机模型。
见到这个显然被保护的极好的模型,朱聿鐭对于自己先一步将图纸留下的先见之明,也有些得意。
不过很快,他便笑不出来了,因为这个模型看似十分的精良,但是朱聿鐭做为专业人士,还是看的出来,这东西的零部件都是纯手工打磨而出的。
换句话说,这东西制造起来十分的麻烦,基本上可以说是艺术品来形容,而不是能够量产的东西。
而且从细节上也可以看出,处处都有人工打磨过后的痕迹,虽然这手艺让朱聿鐭看了都叹为观止,感叹老师傅手艺人的精湛技艺。
但花费这么久,代价这么大才制造出来这东西,却是令朱聿鐭显然是不满的。
不过朱聿鐭也没有见怪的意思,这个时代别说大明没有精准的记量工具,已经开始有工业革命苗头的西方,也还没有出现精准的度量衡,而且这也不是无法解决的问题。
精准的度量衡对于别人或许是个难事,还需要总结经验教训,在实践中摸索理论。
但对于朱聿鐭来说,一切都是现成的,只需要他将理论模型定出来,然后再划分好单位长度,一切都可以得到解决。
至于会不会与后世的单位有所偏差,那更是算不了什么,身为‘第一个’提出并制定单位长度的人,他理所应当拥有解释权,并且还是独家的。
不过眼下不是弄这个的时候,心思早就被这台比较笨重的模型给吸引了过去的朱聿鐭,如今满心想要看的就是这东西究竟能不能运行的起来。
在吩咐人加水并且开始烧水后,朱聿鐭离的远远的开始观察起来,这年头搞这样的新玩意,绝对是一个风险极高的行当。
尤其是他朱聿鐭,作为一个科技事业先锋人物,更是已经被之前连续十数个炸炉的气缸给炸出了心理阴影,根本就不敢太过于靠前。
随着时间的推移,水箱里的水已经开始沸腾,气缸之中的蒸汽也开始不断的被挤压进来,远远看着气缸上的简易气压表,已经开始缓慢而坚定的向上攀升,朱聿鐭的心也开始提到了嗓子眼中。
委实是害怕,这东西再一次的炸缸,让他再次失望。
眼看着气压已经超过了之前最高的一次,依旧还在慢慢的上升着,朱聿鐭没有任何喜悦,反而更加的忐忑起来。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已经躲的远远的朱聿鐭拿着千里镜,死死的盯着那气压表一步步的指向朱聿鐭所规定的气压值时,整双手都在略微的颤抖着,比任何人都要紧张。
似乎过了一个世纪那么长的时间,终于达到足够强大的气压,经主汽阀和节流阀进入滑阀室,受滑阀控制交替地进入汽缸的左侧或右侧,进而推动活塞运动。
蒸汽在汽缸内推动活塞做功,便会消耗掉巨大的热量开始冷却,而冷却的蒸汽通过管道被引入冷凝器重新凝结为水。
这个过程在蒸汽机运动时不断重复着,便即形成了蒸汽机所带动的轴承不断的往复来回,在经过齿轮组的带动和放大,形成巨大的力量,带动整个火车开始移动。
当然,眼前的这个小家伙是不可能有这般大的力气的,不过不要紧,只要钢材合格,距离造出能够带动一列车厢满世界跑的蒸汽机,就会不远了。
一旦火车被研发出来,对于大明的意义自然不言而喻,最起码对于偏远地方的控制力,立即上了数个台阶,农耕民族之所以被游牧民族压着打了这么多年,归根结底也就是一个后勤问题,只要解决了这个最大的难题,游牧民族的好日子,就可以到头了。
“你名字叫什么?这钢材是你琢磨出来的么?”
对于这个模型,朱聿鐭是越看越喜欢,对着身边的一个满脸沧桑的中年人问题。
“回陛下,草民名为何康平,这钢材是草民弄出来的,所用的配方是……”
这人显然是从来没有想过,他一向被人看不上,被视作不务正业的瞎琢磨,竟然得到了皇帝如此的认可,但他诚惶诚恐的刚刚要将自己的配方说出来,却是直接被朱聿鐭打断了。
“不必告诉朕,这是你的专利,也是你未来的衣食所在。朕给你两个选择,一是将这配方打包卖给朕,朕给你五万两的专利费,二是专利分红的形式,可以长久的吃这个红利。
这个钢材配方专利期暂时定为五十年,只要五十年内,没有人配出更好的钢材出来,这个专利费你就可以一直拿着。至于专利费吗?以后你这种钢材每炼出十斤,就有一斤是你的专利费!
而且无论你如何选择,朕也都会再给你一个工部右侍郎的虚衔,让你自今而后,有个官身傍身。
不要急着做决定,也不要说一切听朕的安排,朕从来不会亏待有功之臣,君无戏言,你可以慎重考虑后,选择其一。”
片刻后,朱聿鐭终于将目光从这个模型上收了回来,再次回转到何康平身上,十分郑重的说道。
这倒不是故作大方,而是朱聿鐭需要这么一个榜样出来,告诉全天下的聪明才智之辈,让更多的人从皓首穷经这种变态的人生中解脱出来,让他们明白,除了这一条路外,还有另外一条路可走。
而这条路甚至比前一条路更好,不仅可以有合理合法的巨额收入,更有官身可得,鼓励更多人的目光向创新方向发展,变相扭转宋明以来,读书人全部成了酸丁的社会现状。
两个选择,对朱聿鐭的未来方针都没有影响,甚至可以说,第一种选择的影响力,显然更加的立杆见影。
而另一个选项,虽然见效慢,但产生的激励效果,却是可以源源不断,胜在长远。
第427章 舒畅
人群之中嗡嗡之声大作,听到皇帝的赏赐竟然如此之厚,人人再看着眼前这个其貌不扬,甚至显得有些落魄和寒酸的中年人,眼中除了羡慕外,也只能剩下了嫉妒。
“草民敢问陛下,若是选择专利,此钢材每年可产多少?”
犹豫了半晌,何康平还是忍耐不住,咬着牙大着胆子问了出来。
“哈哈……能问出这个问题,何卿果然是聪明人!”
朱聿鐭并没有被冒犯到的感觉,相反十分畅快的笑了起来,指着那个蒸汽机模型说道。
“今年怕是不成了,不过只要这东西能够制造出来十倍于此大小的实物来,这种钢材,朕起码每年都炼出百万斤出来,而这只是朕暂时预估的最低目标。所以,贺喜你何卿,你未来已经可以什么也不用做,坐在家中数钱就可以了。”
对于专利权,朱聿鐭是十分大方的,毕竟这个时代想要完全杜绝抄袭与隐瞒是不可能的,这势必会给专利人带来损失。
为了鼓励大家发明创新,那势必要下重利以吸引人才,同时给予官衔以保其财富不被随意掠夺。
毕竟这个时代是没有人权的,至于公民权更是完全谈不上,这个社会是有明显的阶级的,上层阶级收拾单个下层阶级时,对方是完全没有任何反抗的能力。
看着对方欢天喜地的离去,只要这个消息传扬出去,那朱聿鐭对于蒸汽车头的发明,便多了更多的信心。
不过眼下这东西还根本无法成型,什么时候能够造的出来,还需要技术的不断积累,不过方向已经有了,再加上自己时不时的提点和纠正方向,估计这东西,未来几年就能成功制出。
如今朱聿鐭的重点工作依旧只有一个,那便是彻底将满清打成残废。
这不同于刚刚结束的平定北方的战斗,因为对方是满清,是那一个骨子里从来不知道羞耻为何物的大型盗贼集团,所以只要还有退路,对方就不会真的选择轰轰烈烈的来场决战。
但是如今逼迫到对方老巢,那战斗的烈度势必完全不同,在生死存亡之下,朱聿鐭觉得就算满清再废材,也不会让明军舒服到哪里去。
这一战势必损失极大,而且死的多半还是最敢战的老兵,这种买卖朱聿鐭显然是不愿意接受的。
如果自己不想死人,那死别人,尤其是死吴三桂以及其手下原本守土有责的辽东兵,他就没有任何心理负担了。
在不断的积累作战物资之时,朱聿鐭也在等待着吴三桂的到来。
虽然这老小子一路上行动的十分惫懒,尤其是进入京畿地区后,更是因为没了西营、闯营那如芒在背的仇视目光,行动速度更加的缓慢和拖延。
对此,朱聿鐭当然明白是怎么回事。
与满清打了十多年仗的吴三桂及其部下,是因为畏惧满清也好,是不想再去啃硬骨头也好,反正有无数的理由让他们行动缓慢。
而沿途供给的粮草比较充沛,也是一个重要的原因,这人一吃的太饱,就会多出太多的事情来,既然有吃有喝,自己的前方又是自己不愿意面对的满清,那在路上拖延,自然是情理之中之事,并不是故意给朱聿鐭找不自在。
对此,朱聿鐭虽然心知肚明,但却依旧是恨的牙痒痒的,他本就不是什么心胸开阔之辈,向来是你咬我一口,我至少打断你一条腿的作风,自然不会惯着吴三桂这种拿着自己工资,吃着喝着自己的东西,却不愿意给自己老老实实打工的家伙。
老板觉得不爽了,自然有的是办法,给下面的员工穿小鞋。
在吴军还在紫荆关悠哉悠哉的前进一天,休息两天之时,朱聿鐭的旨意也传入吴军营中,要求吴三桂在五天之内觐见,因为皇帝要与他商议辽东地形人文,以完善即将展开的对辽东满清的进战。
这个理由是十分的光明正大并合情合理的,但是受邀的吴三桂却是牙都快被膈应掉了,更是愤怒的老脸都有些铁青起来。
虽然皇帝说的客气,但是吴三桂却是明白,事情根本不可能这般的轻松惬意,甚至他都一种鸿门宴的气氛扑面而来的感觉了。
毕竟如今他刚刚反正回大明,说好听点他如今还寸功未立,说难听点,双方之间的互信根本就没有多少,根本不适合这么快就见面,朱聿鐭这道旨意完全就是强人所难。
毕竟除了已经在湖广与明军合流坚持抗清数年的闯营李过外,无论是金声恒、还是李成栋,都没有一个是第一时间觐见皇帝的,更别说刚刚投降过来的李定国,更是到了如今也没有觐见过皇帝一次。
这些人皇帝一直就当看不见,根本就没有想过找什么理由见他们,怎么一轮到了他,就什么规矩都坏了,这是人能干出来的事么?
但是若是不应诏而去面见皇帝,到时一顶抗旨不尊的罪名压下来,那刚刚还拿自己半点脾气也没有的西营、闯营,估计会狂笑着汇攻而来,与朱聿鐭本部配合,三面夹击,将自己彻底灭杀。
思来想去,吴三桂却是没有任何办法拒绝这道旨意,毕竟皇帝这个狗东西这旨意里说的极为客气,是要向他咨询辽东情况,而他作为镇守辽东十数年的老人,自然是最为合适的人选,就算想找理由拒绝也不行甚至还不能摆出一副我信不过你的模样出来,否则撕破脸皮,他的下场会更加的难看。
不得已之下,吴三桂只能带着家丁先一步出发,同时命令副手夏国相带领大军随后而来,为他壮声势。
虽然明知道这作用不大,但是吴三桂却是觉得总比手中一点牌也没有,也强上不少。
不过他却并不太担心自己的安危,只要自己老老实实的过去报备,朱聿鐭就没有任何理由找他的麻烦。
毕竟他不仅仅是有反正的功劳,还有将整个陕西献给大明的功劳,没有让人信服的理由,朱聿鐭这个狗皇帝,却还是无法真的拿自己怎么样的。
在朱聿鐭的这道旨意中,虽然只字未提吴三桂行动缓慢的话语,但却起到了令吴军速度骤然加快的作用,而且还小小的警告了一番吴三桂,让其认识到如今的形势,莫要再打着崇祯朝时,援兵自重的主意。
对此,朱聿鐭是十分的舒畅的,尤其是一想到吴三桂满心怨愤,却不得快马加鞭而来,他心情就更加的舒畅了。
第428章 感兴趣
在等待吴三桂入京的这几天,朱聿鐭不仅一次对于后勤供给能力,感到极为的头疼。
江南的粮草到达京城,已经不再如同崇祯朝时一般,运河之中都能漂没个两成以上,而是数量保持在九五成以上。
但是头疼的是,从京城向山西、陕西以及更加遥远的甘肃转运的过程,这不仅仅是路途遥远,更是损耗极其惊人。
到达近在咫尺的山西,路上就要损耗超过两成,到达陕西的粮草,更是会少近五成,至于甘肃之地,十成能到一两成就已经是极为顺利的一趟买卖了。
看着这些签收回来的奏章,朱聿鐭在牙疼之余,更是明白了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