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明大唐王》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南明大唐王- 第21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转动艰难的现况,并且要求他先行停止进攻,静等后一批粮草到达之后,再行向前推进。
  这个意见,李定国并没有采纳,对于粮草补给西营也有自己的‘办法’,他觉得这个并不是无法克服的问题,因此才执意向北推进,想要进入山西赌赌运气。
  但很明显的是,李定国并没有赌赢。
  虽然平阳府靠近河南的南部地区,是山西不多的平原较多的地方,也是山西重要的产粮地之一,但是经历过姜瓖之乱,再加上这两年来战事不断,越是产粮地,受到的压榨就越是酷厉。
  李定国拿下这些防守空虚的城池时,并没有花费多大力气,但是他的收获也只能以聊胜于无来形容。
  李定国甚至发了狠,直接以通鞑的罪名很是勒索了一批大户,但取得的成果依旧比李定国期望值相差极大。
  弄明白山西如今已经彻底的被搜刮干净后,西营屡试不爽的筹粮于敌的办法,已经全然用不上,只能留下少量部队驻守山西数城,主力黯然撤回河南,以方便就食。
  不过西营并没有等待多久,便即传来了四路明军逼退满清中央军主力阿济格大军,并且三路大举进攻北京的消息。
  西营本来还想趁机以小规模进攻,给陕西清军施加更大的压力,但却是惊闻吴三桂再次易帜反正,大肆屠杀陕西满汉八旗的消息。
  好几次,李定国都有些忍不住,想要大举攻入陕西,趁吴三桂的反正还没有被绍武皇帝接纳之前,先行攻破吴三桂军,甚至倒打对方一耙,哪怕说其诈降袭击明军也再所不惜。
  闯营对于吴三桂的恨还没那么大,毕竟击败他们的偷袭占了便宜的满清,吴三桂在满清大军偷袭之前,一直被他们打的惨兮兮的,就算之后一路被吴三桂追打,但是吴三桂给闯营造成的损失并不大,毕竟闯营忌惮的是满八旗,对于吴军却是有心理优势的。
  但西营却是不一样,西营的张献忠是列在满清手中的,但是追击战却是吴三桂给完成的,当年崩溃的西营大军被吴三桂给杀的血流成河,西营之中几乎人人都与吴三桂血仇累累,又怎么能看着这家伙摇身一变,再次成为新朝之臣,与大家日日相对,这简直是不可忍受的!
  不过如今的西营却是根本没有这样的能力去进攻,在没有充足后勤保障的情况下,贸然攻入陕西与吴三桂火拼,一个不慎就是大败的下场,哪怕只是对耗,吴三桂也能将西营给耗死。
  这还不是最重要的,更大的是政治问题,毕竟如何处置吴三桂,接不接受对方投降,这是要看皇帝的意思。
  若是他李定国敢于抢在皇帝之前做出极端之事,必然会引起皇帝的极大愤怒,这根本无需太多的政治智慧就能得出的结论。
  毕竟皇帝的权威不允许挑衅,任何想要挑战皇帝政令,想要代皇帝越庖代俎的行径,都会让皇权受到极大的挑战。这事一旦做了,无论皇帝本人愿不愿意,只要他还有这个能力,就必然要对这种行径严惩不怠,否则人人效仿之下,皇帝的威严何在?
  凭心而论,李定国觉得绍武皇帝对西营已经很是关照了,若是因此与皇帝兵戎相见,他是有些愧疚于心的。但是要让他坐看吴三桂安然老死,那无疑会让西营上下都气炸了肺的事情。
  西营的异动,自然也在堵胤锡的目光之内。
  对于西营与吴部的恩怨,他自然不会不清楚,但在皇帝北伐进行到最关键的当口,堵胤锡也不敢过度的刺激李定国,一边让湖广明军暗中戒备,一边派人相邀李定国会面。
  对于堵胤锡的邀约,李定国并没有拒绝,一番细谈之后,李定国却是就此消停了下来,再没了挥军西进与吴三桂一决生死的冲动。
  堵胤锡告诉李定国的道理很简单,那便是绍武皇帝对于叛徒向来没有手软过,而吴三桂这个开山海关迎满清入关的叛徒,更是称之谓大明第一叛将也不为过,绍武皇帝又岂会让他安然老死于世,那岂不是对他之前狠辣杀戮叛徒行径的打脸?
  并劝他莫要心急,不要做出冲动之事,令得皇帝就算想要收拾吴三桂,也会因为他的鲁莽举动,而不得不站到吴三桂那一边去。
  已经安下心来静等的李定国,更是极为沉的住气。
  接下来等待粮草运抵的空当,哪怕是吴三桂已经空巢而出,攻打陕北的赵良栋之时,李定国也没有尝试出兵包抄吴三桂的后路,而是静等着吴三桂打生打死,损失数千大军才艰难拿下赵良栋,完全可以称之谓一场惨胜。
  吴三桂这边刚刚解决掉榆林,还没来的及向朱聿鐭发出贺电,庆祝陕西彻底光复,李定国便即收到满清主力已经放弃北京城逃遁出关的消息,眼见大明已经基本上可以说再次一统天下之际,李定国也开始密切的关注着朱聿鐭的动作,等待着朱聿鐭对于吴三桂的最终裁决。
  不过李定国也并没有闲着,虽然大军主力因为粮草不继,只能停留在洛阳动弹不得,但却不妨碍他与同样看吴三桂不顺眼的堵胤锡,派出小股军队进入山西接收城池的行动。
  这不仅仅是在与吴三桂抢功,更是因为出兵的早,将吴三桂军队全部堵在了陕西无法入山西。
  一座座城池最多只有数百人的守卫军队,却是让手握十万大军的吴三桂寸步难行,这委实是极为恶心人的事情。
  对此,吴三桂虽然暴跳如雷,但却拿这两个龌龊的家伙丝毫没有办法,作为锦上添花的最后反正的他,更不敢轻易发起对西营的攻击,否则等待他的必然是万劫不复。


第423章 怨气
  对于吴三桂几次三番派人前来洽谈,诚恳的表明愿意为山西光复出一份力的想法,李定国二人毫不客气的便予以拒绝。
  开玩笑,这本来就是抢功劳的事情,怎么可能允许吴三桂将手伸过来,别说双方之意本来就没什么好感,就算真的有好感,这种轻松摘桃子的事情,也不可能轻易的送将出去。
  吴三桂从来都不是一个肯自带干粮的主,如今被困在陕西无法向外扩展,那坐吃山空显然不是吴三桂的性格。
  无法向外扩张,那就向内张嘴,吴三桂表示自己军粮紧张,行文堵胤锡,要求明军提供一批协饷,用以稳定军心、人心。
  这是一个很正当的请求,尤其是堵胤锡一身兼湖广、川陕、豫四海总督一职,更是找到了能够作主之人。
  但是残酷的现实却是直接给了吴三桂当头一棒,堵胤锡回了一封措辞极为温和的回文,通篇除了对吴三桂反正的称赞之外,概无其他,只是信件最后,这才稍稍提了一句,贵部反正朝廷尚未确认,等待皇帝确认之后,才能拨付钱粮云云。
  这个答复自然让吴三桂直接骂娘了,但是他却没有任何的办法,毕竟堵胤锡这是按照规矩办事,他根本挑不出来什么毛病了。
  在愤怒之余,吴三桂也有些心凉。
  毕竟按照千年以来,默认的游戏规则来看,只要他反正,上面必然会第一时间给予回应,甚至象他这种手握重兵,一动便即可以一省震动的实力派,更是会受到最大限度的优待。
  别说等朝廷回复了,估计只要跟这事沾边的人,都会极力的拉拢于他,要钱给钱,要粮给粮,只要最后功劳薄上有一句自己也曾参与劝降就可了。
  但是如今堵胤锡的态度,已经表明了他并不看重吴三桂的反正,甚至隐隐之意还有一些不屑之意,根本就没有打算过多安抚,他只是例行公事而已。
  吴三桂不知道,这究竟只是堵胤锡的一人看法,还是整个绍武朝廷对他的观感皆是如此。
  吴三桂头一次后悔自己这反正实在有些晚了,这个时候反正的效果,看起来更象是形势绝望之后的无奈投降,反正归明的效果已经差了极多极多。
  他应该在清军开始大批抽调兵力之时,便即果断的选择反正,那个时候绍武皇帝还在山东与阿济格于济宁对峙,这个时候反正的效果是最好的,可以将满清整个战略部署全部打乱!
  更妙的是,满清还根本抽不出身来对付自己。
  但是这个世界没有后悔药,只是稍一犹豫之间,河南清军大败而归,绍武皇帝又席卷了整个山东,战略形势已经彻底大变,阿济格被明军三路围攻,只能撤向京城,大局已定。
  吴三桂甚至都恨恨的想到,在朱聿鐭到达京畿附近之时,也是他刚刚收到自己反正消息之时,这就很让人牙酸了。
  北京城都已经近在眼前,那他这反正还有个屁的意义?
  虽然他毫不犹豫的将陕西的满汉八旗尽数屠灭,但是陕西的满汉八旗拢共剩下的数量也只有一两千,就算再加上剿灭一个名不显经传的赵良栋部这个功劳,也根本不算什么。
  这种小功劳怕是根本难以入了连战连捷,一举扫平整个北方的绍武皇帝的眼中吧。
  在陕西是一条死路,但是向外扩张更是十死无生,逃出大明的疆土进入草原当个草头王,更是让人连想想都觉得扯蛋的道路。
  如今满清已经远窜回辽东,国内的军事力量已经以绍武朝廷一家独大,一旦他敢于做出不理智之事,那整个大明的军事力量全部压将过来,他吴三桂就算有三头六臂,也只能被斩成一个人彘。
  在吴三桂焦急的等待之中,却是听到闯营已经大举进入山西的消息,宣府、大同镇、山西镇相继易帜投降,整个山西几乎是一枪未放便即整体投降了过来。
  当听到西营、闯营这两个自己的老冤家,已经全部到达距离自己咫尺之遥的山西后,吴三桂甚至都认为,这是绍武皇帝准备对他下死手的前奏了。
  好在吴三桂总算还是极有忍耐力,并没有鲁莽行事,因为他这种类似降将的身份,也是有一个好处,那便是可以为北方众多的降军做一个表率,那便是皇帝将如何安置这些降兵降将。
  绍武四年二月中,就在吴三桂都已经有些焦虑难安之时,他终于接到了朱聿鐭的安排旨意。
  皇帝要求他立即拔营离开陕西,依旧返回辽东地界驻守,毕竟他在大明时的位置是山海关总兵,他反正时上书用的名义也是这个称谓,皇帝依据这个名义要求他重返信地,完全是合情合理。
  不过这一次他的驻地已经不是山海关,而是更加靠近满清核心区域的锦州,完全成为征讨满清的最前沿。
  这道旨意,吴三桂用了好大的克制力,这才没有当众将之撕得粉碎,传旨太监刚一消失在视线中,吴三桂就气的将面前所有的东西全部砸了个稀巴烂。
  这旨意对他的蔑视已经是足以说明了问题,让他放弃陕西一省之地,依旧回故地,甚至充当抵挡满清的桥头堡,无一不说明了绍武朝廷对于他充满了恶意。
  但是吴三桂大发了一通雷霆之怒后,却是不敢不听,甚至连提出拨付开拨银的想法都不敢,他深信只要他敢于提出要求,那早看他不顺眼的狗皇帝,肯定会立即命令西营、闯营这两部兵马进攻陕西。
  西营、闯营与他都是仇怨颇深的仇家,哪怕明知与自己火拼是损己利人,但他们依旧会很乐意充当朱聿鐭的刀子,嗷嗷叫着扑上来将自己撕成碎片。
  更可气的是这狗皇帝甚至还可以倒打一耙,向天下宣称自己反正是诈降,乐呵呵的坐于一边看自己与西营、闯营打的不死不休,自己却是双赢。
  形势比人强的情况下,吴三桂甚至都有些后悔自己为何不先谈好条件再行反正了,而且为了将事情作绝,他更是将陕西的满汉八旗全部屠了个干净,彻底将满清也给得罪了,再想和满清眉来眼去,也变成了一件极其危险的事情。
  带着满肚子的怨气,吴三桂却是只能动作麻利的集结完大军,按照着朱聿鐭这狗皇帝的要求,全军向东开进,向着已经离开多年的辽东这个大坑回返而去。


第424章 好消息
  吴三桂的事情只是一件小事,起码在朱聿鐭看来是这样。
  对于如何收拾他,朱聿鐭根本就没有太多的思索,之所以让西营、闯营进入山西,同时又这么久才回复吴三桂,主要也是敲打一番吴三桂,若是他就此反了,那朱聿鐭就更加乐意,这种货色若是能够提早消灭,那更是早去一桩心事。
  不过若是吴三桂老老实实的充当大明的马前卒,为大明彻底剿灭满清立下汗马功劳,那朱聿鐭也不是不能在战场上给他一个体面的死法,从而放过他后人一马。
  但是朱聿鐭觉得这个可能性会很低,吴三桂这个不见棺材不落泪的主,想要让他彻底的选择以国为重,当一个忠字当头的忠臣,估计比山贼窝出来一个状元郎概率还要低一些。
  既然注定是这个结果,那朱聿鐭所有方针都是如何剿灭吴三桂部而展开的,无论他到了辽东是保守防御,还是迫不得已的以攻来明心,想要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