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知道他的封国可不是说说而已,而是正儿八经的藩国,他的藩国一切皆以他的意志而存在,满清是等闲不能插手其中的!
这样的人物反了,而且还是在满清绿营精兵产地陕西,只要吴三桂愿意,他要不了多久,就能在陕西再次征募起十万大军!
大清面对着咄咄逼人的大明,就已经有些捉襟见肘了,若是再面对着陕、山二地数十万的军队,那再坚守北京,或者与这么多的汉人军队接连决战,那完全就是死无葬身之地了!
吴三桂的反正,还有一个极大的影响,那便是还在京畿的陕西绿营兵,这些人的根都在陕西,家人亲族全在陕西,如今陕西全面倒戈,他们的军心能稳定的住才是怪事。
对此,阿济格甚至都不敢大肆弹压,因为一不小心就会引起陕西绿营全部反扑,若是在明军到来之前先来一场大内讧,那满清的末日就更加的迫近了。
但是他又不敢放任这些绿营兵不断骚乱,若是在明军到来之后,这些绿营兵横下一条心,阵前倒戈,那反而更加凶险。
陕西兵的骚乱,也引起了山西兵的不安。
如今虽然吴三桂并没有出陕,而是集中兵力与榆林地区赵良栋死磕,以全面夺取陕西。
但谁都明白,只有数千兵力的赵良栋,虽然其比较骁勇善战,但面对着十万之众的平西王,只要没有援兵,他落败只是迟早的事情,甚至在这个当口,赵良栋都已经被吴三桂剁死了喂狗也未可知。
一旦吴三桂全部拿下陕西,那下一个目标肯定是山西,毕竟吴三桂虽然高喊着反正,但不拿出一个投名状出来,那绝对是不可能取信于大明朝廷的。
在不愿意拿出经营已久的陕西,那将山西做为礼物送给大明朝廷,便是最优解。
这些已经算是见过世面的绿营将领,都明白消息传递会有延迟的情况,如今收到的消息是吴三桂在攻打赵良栋,但这至少也是数日之前的消息了。
说不定现在吴三桂已经挺进山西,开始席卷整个山西了,毕竟如今的山西已经是有些真空了。
绍武元年山西姜瓖叛乱,山西精兵已经自相残杀少了一大半,如今虽然勉强恢复了一些元气,但是除了驻守过境防御蒙古人的兵力外,机动兵力大部分都被抽调至了京畿地区。
这样空心状态的山西,是绝对挡不住兵强马壮的吴三桂大军,可以说,只要吴三桂踏出陕西进入山西,那等待山西的就是一场望风景降的场面。
也许太原还有一些驻防八旗,能够抵抗一下,但是却也绝对坚持不了多久!
在这种情况下,陕、山二地的绿营,又哪里能够坐的住,一个个都恨不得立即杀回故地,无论是战是降,总归是可以保住自己的家人老小安全。
军心士气如此,再多留也无他用。
阿济格态度立即来了个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变,从一开始的隐约拒绝,变得比孝庄还要主动。
一声令下,两白旗无不欢呼雀跃,纷纷涌入北京城,开始到处打砸抢,这里要不了多久就不再是满清的治都所在,与其便宜了大明,还不如大家先抢个痛快,路上也好过一些。
两白旗先动手,其他各旗哪里还会忍耐的住,一时间整个北京城处处哭喊震天。
无论是普通百姓还是达官贵人,只要不是满人,无不是抢劫的对象,抢钱抢粮抢女人,这才是八旗子弟该干的事情,收割铁杆庄稼,哪有动手抢来的痛快,来的过瘾?
烧杀劫掠,这几个字自古以来,都向来是连在一起的,大规模的抢劫开始没多久,北京城便处处火头四起,滚滚的浓烟不断的升腾而起,黑烟处处都是,几乎连成一片。
这种变故自然也惊动了正在行进路上的明军,望着远处那滚滚直上云霄的巨大黑烟,所有将士无人瞠目结舌,根本不明白发生了什么事情。
在紧急派出大规模的斥候向前攻击侦查之后,消息随后也被传递到了朱聿鐭这里。
朱聿鐭只是看了片刻,便即沉默了下来,根本无须斥候的禀报,他也明白,这火头是出现在何处,也明白到底发生了什么。
事实上,自从到达通州城不足四十里,距离北京城只有咫尺之遥的距离下,依旧没有看到拦路的满清军团后,朱聿鐭就已经明白,满清已经没有决战的意思,大概率要溜回老家了。
虽然不明白为什么满清还有一战之力的情况下,依旧选择撤退的原因,但是事实就摆在眼前,他也不得不相信,原本所想的艰难苦战才能取得的胜利,如今已经是唾手可得了。
尽管已经明白这是北京大火,他若是依旧按部就班的谨慎前进,只会让北京成为一片白地,但是朱聿鐭依旧没有冒险急行军而前。
他听过一句话,他觉得十分有道理,行百里者半九十,越是接近成功,就越是要小心谨慎,防止最后关头被人掀了盘。
而且看这火头,整个北京城估计都在燃烧着,一般情况下,入城抢劫时军队的组织力是最弱的,这个时候发起突袭,势必事半功倍!
有这么大的便宜可占,虽然主力军团不能横行无忌惮,但行动迅速,进退自如的骑兵军团却不在此列。
在震天的号角声中,原本防卫两翼的明军骑兵军团开始松开缰绳,在一杆‘明’字大旗的指引下,快速的越过步兵军团,向前疾行而去。
如今朱聿鐭麾下的骑兵军团数量已经超过两万,三个师的骑兵军团,如同席卷过大地的滚滚洪流,带着毁灭一切的气势,轰隆向前,直冲北京而去。
几乎是同一时间,其他两路明军将领也都是打老了仗的宿将,三路大军的骑兵几乎同时出动,滚滚而前,向着北京城疾扑而去。
第417章 追击
通州方向,当道而立的是陕西绿营兵。
这些绿营兵并没有参与到洗城的行列之中,并不是他们不想去洗城,而是满清根本不打算带他们一起玩。
在满八旗依旧具有极大威慑力的情况下,绿营兵尽管个个不忿,却也没有人敢于当着这些大太君的面造次,只能依旧依令驻扎于各个防御点,担当起阻滞明军进攻的桥头堡。
但是当大地开始剧烈颤抖起来时,只要从斥候口中听到那望着那一眼望不到边的,不知数量何等庞大的滚滚骑兵,陕西绿营将领本就不多的战意,立即消散的无影无踪。
发财的时候没自己,拼命的时候却要让自己顶在最前,这是哪门子的道理?难道自己是后娘养的不成?若是你鞑子凶焰最盛之时倒也罢了,如今都已经快要覆灭之时,却还这般蛮横霸道欺负人,老子还能再惯着你?!
眼见明军骑兵冲锋的势头极快,几乎是全速而来,陕西绿营前锋的将领根本没有任何犹豫,将绿旗直接甩在地上,直接拿出一面红旗挂上旗杆上,直接就地倒戈。
这似乎是一个信号,转眼之中,两万余的陕西绿营兵,在明军骑兵奔来的数分钟时间之中,便即全部弃了绿旗,重新换上了大明的红旗,也不知道他们是从哪里找到的这么多的红布,不过由此可见也是已经蓄谋已久了。
在尴尬的相互观察一番后,眼下也没有任何的犹豫的时间,各军将领联手陕西绿营的两位总兵官,派出了使者,直接迎着明军而去,向明军传达他们将主决心投降的意图。
好在时间还是有的,在收到当面清军已经决定投降的消息后,明军统帅曾国维直接命令他们将领出营,全军离开阵地让开道路,方便明军骑兵通过。
当明军骑兵到达时,绿营,不,已经下定决心反正的大明忠诚的将军们,已经全部按照命令来到道边,跪了一地,高呼着投降。
不仅仅是他们,连同他们的士兵,全部离开修筑完善的阵地,列于道边,更是十分贴心的趁着明军未至之前,前地面紧急修葺了一番,避免明军通过时马失前蹄。
对于这些阵前倒戈、并且表现的极为乖巧的家伙们,明军骑兵统帅曾国维并没有为难他们,不过也没有接受他们的投降,毕竟皇帝就在后面,就算受降也不是他能够作主的。
不过就算不能受降,但命令他们调转枪口攻击清军,以实际行动表明投降诚意,却还是有这个权限的。
曾国维的要求,很符合这个时代的规矩,降兵想要被人取信,就必须拿出投名状出来,而眼前的清军就是他们最好的投名状!
曾国维并没有停留太长时间,在留下两千骑兵警戒这些降兵动向后,大队根本没有停留,直直的向着北京城扑来。
明军骑兵的到来,以及绿营兵毫不作为的场面,自然也被清军斥候尽收眼底。
虽然对于明军这么快便即杀至北京城下,让阿济格有些不敢置信,但却并没有多少惊惧之意。
事实上,在明军骑兵刚刚出动时,阿济格就已经得到了烽火传信,根本没有任何的犹豫,他就已经开始吹号收兵。
在明军到达通州城绿营拦截阵地之时,清军各部早已经聚拢完,并且已经开始动身向着密云方向远去了十数里了,只是原本还等着看明军与绿营兵厮杀起来,掩护己方大军撤退的满八旗,却是愕然被斥候带来的消息击的当场楞住,绿营兵竟然直接选择了阵前倒戈,并且直接调转枪口,向着北京城而来!
但坏消息还不止这一个,不多时,宛城方向、大兴方向相继传来警报,两路明军骑兵正快速接近,一路兵力两万,一路兵力近万,全部都是骑兵。
更可怕的是,两路明军都是如入无人之境,这两个方向上的绿营兵尽皆投降,唯有大兴方向的汉八旗进行了抵抗,但是他们的抵抗没有多大作用,只是迟滞了明军骑兵半个时辰不到,便即全线崩溃。
阿济格明白,这是因为撤退令下达后,整个满清军队都无战心的缘故,因此显得有些不堪一击。
虽然阿济格很想要在此衡量一下明军骑兵的战斗力如何,但是如今的形势,却是根本不可能让他成行。
人心惶惶之下,稍有不慎,必定会是一场大败。
而且八旗上下,人人都抢的盆满钵满,更加不可能剩下有多少的战意。
“撤!加快速度,向密云方向撤退!”
阿济格看着行动缓慢的队伍,不断的来回奔驰着,催促着。
如今的满清,入关不仅仅是满八旗士兵,还有他们的家眷子女,以及这些年搜刮来的无数珍宝。这样一只带着无数财帛子女的队伍,想要走快,根本就不现实。
当时他入寇之时,兵锋所向,明军无不星散而逃,他押解着掳掠而来的钱粮子女施施然的退回草原时,明军只是敢在后面远远尾随着,无人敢上前挑衅或者攻打。
他却忘了,或者固有的傲气使然,令他在心底看不上明军。
但是这根本不是他之前入寇大明时,明军兵无战心,将无战意的场景,而是已经敢与满清野战争锋的军队,这般带着众多的物资和族人迁涉,这无疑是一场大灾难!
中原民族一旦开始强盛起来之时,就会主动寻找游牧民族决战,其中最大的障碍便是找不到对方,而不是无法与之野战!
如今阿济格带着如今多的丁口与物资,那简直就如同夜空之中闪烁着的火堆一般,令人不可能看不到。
很快,三路明军骑兵便即会师于京城之下,面对着处处冒着黑烟的城池,曾国维并没有入城救火,因为这并不是骑兵所擅长和应该去做的,他的目标很明确,那便是正在撤退之中的清军!
好在曾国维也不是无人可用,在朱聿鐭大开宗室禁锢之门后,周王后后朱绍焜这位没有王位可以继承的宗室,便即投身入军,并且加入到了骑兵之中,也在此次出兵之列。
如今虽然只是一个曲将,但是他的宗室身份却是实打实的,留下他辅助参将刘国运及两千骑兵看管这些降兵灭火,并且维持秩序,却是合适之至。
稍稍安排之后,会师一块的明军骑兵便即再次呼啸而去,沿着清军撤退所留的痕迹向北急急追击而来。
第418章 骑兵战
清军搬迁队伍刚刚渡过榆河,后面斥候便即快马加鞭的赶了上来,急切的向阿济格汇报,明军已经追至二十里外。
二十里,这对于骑兵来说,如果全速前进,也只是一刻钟左右的时间而已。
但是大部分将领会在强敌就在前方,敌我双方难明的情况下,选择不惜马力的全速而来,都会在接近战场之时慢慢降低马速,给战马恢复体力的时间,准备接下来的一场大战。
不过对于明军而言,休息并不是什么好选择,曾国维就是这样选择的,在他看来,既然是追击,就需要有追击的样子,想要大胜,不冒险是不可能的。
在明军骑兵毫不停滞的冲锋而来时,在他们前方已经有四个旗,三万余骑兵的满八旗迎击而来。
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