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有护壁的阻挡,但手臂依旧被划开一个血肉翻卷的大口子,鲜血更是止不住的流淌而出,基本上已经失去了战斗力。
还没等他反应过来,一柄马刀又一次当面而来,兵力不继的孔有德,仗着马术快速的向前一趴,但躲开了刀刃,却没有躲开刀背,那个明骑反应极快,在劈砍落空的一瞬间,便即变砍为砸,重重的一记刀背敲在了孔有德头盔之上。
孔有德当场便即天旋地转,最后的潜意识便是顺势死死抱着马脖子,这才没有落得个坠马而死的下场。
瞄了一眼依旧昏迷不醒的孔有德,再眼看着对方还有六七百骑的明军,耿仲明已经再不报任何希望击败对方了,按照这节奏,再来个几次对冲,虽然最后能将这些明军全部磨死在这里,但估计他的本钱就要全部交待在这里了。
“撤!”
孔有德既然昏迷不能理事,耿仲明便十分自然的接过指挥权,根本不理会谭泰的死命令,直接下达撤退令。
众人闻令无不如释重负,以远超平日间的马术,疯狂的打马逃窜,快速的后退而去。
而耿仲明却是在撤退途中,抽出佩剑,照着自己胳膊便是一剑,然后扔掉宝剑,整个人也如同孔有德一般,倒伏在战马之上,任由左右牵着自己战马缰线而回。
两位叫不醒的主帅同样昏迷,再加上本部损失惨重,孔、耿二部的骑兵撤退的理直气壮,丝毫不惧谭泰的命令在先,毕竟这并不是畏敌而退,而是主帅发生了意外,任谁也说不出个不字。
孔、耿二人输的并不冤枉,因为这千余骑骑兵,不是普通的骑兵,而是当年真正的三堵墙骑兵,这可是在巅峰时期击败过数倍于已的虎狼之师!
如今其部真正的老兵全在于此,向来是闯营继承人李过的护卫军,这次战场鏖战,收拾如孔有德这种半路出家的半吊子骑兵,根本不在话下。
眼见孔、耿二部败退而归,巴哈纳在愤怒之余,却也没办法立即收拾这两个废物,如今全力阻止明军步兵上前,才是最为重要之事。令旗转动之际,数千蒙古骑兵呼啸而出,向着明军便即席卷而来。
不过令巴哈纳失望的是,蒙古骑兵虽然冲的比较嚣张,但是却是并没有敢真个和明军接战。
之间孔有德部被打成那副德性,只要不瞎,都会明白这支明军骑兵并不好惹。
而蒙古人又只是仆从军,虽然在大清地位仅次于满人,但毕竟还是被奴役的,而且臣服的时间也只有这十多年,还远没有做到已经自认为满清奴才的地步。
因此大清是否危亡,跟他们的关系并不大,平时打打顺风仗,自然你好我好大家好。
但一旦情况有变,指望蒙古人为大清拼命,那就有些过于高估蒙古人的忠诚了。
更别说这两三年来,蒙古人个个战场都损失惨重的情况了,满清虽然将一切非本族的军队全部看做炮灰,但蒙古人显然不这样看自己,在生死关头,大家还是比较珍惜各自的小命。
眼见蒙古人不断的冲锋再退开,一直不曾冲阵,只是不断用弓箭袭扰明军,根本无法阻止明军步兵的不断逼近,不得已之下,尽管明知道风险极大,但巴哈纳只能选择吹号退兵,避免被明军步骑夹击。
但在这个当口再想撤军,那是风险极大的,尤其是连续抽调兵力去阻挡明军步兵之下,让主攻的清军骑兵数量大幅下降,双方兵力已经不似之前那般悬殊,更是形成了胶着状态。
拼杀到了这个时候,双方都是凭着一股子气势在争斗着,一旦退却,那后果不堪设想。
清军方面比较有优势的是,在两翼有着刚刚分理出来的骑兵在侧,可以侧击明军,让明军骑兵无法扩大胜果。
而明军则是有着众多的后援,只要坚持到后援到达,清军骑兵势必会遭到重创,双方拼的就是忍耐力。
当万余闯营精锐已经开近两军交战的战场后,谭泰知道决断的时候到了。
汉八旗已经战败,不足言勇,而蒙古人显然是首鼠两端,完全靠不住的猪队友。
眼下也只能选择壮士断臂,牺牲部分兵力原地牵制明军骑兵,掩护主力撤退一条路可选。
虽然不愿意,但是他却不得不将一个正红旗甲喇扔在战场上,同时还有两个甲喇近两千汉八旗也不得不选择放弃,以掩护两红旗主力撤退。
好在汉八旗是完全依附于满清而存活的,面对着满清方面的命令,他们没有任何抗拒的可能,在两红旗开始后撤之时,留在最前线厮杀的三个甲喇的满汉八旗却是全线发起冲击,死死的挡住闯营骑兵的不断攻杀。
当两红旗已经撤退大半后,谭泰十分恼火的发现,在汉八旗还在苦苦支撑之时,正红旗那一个甲喇,却是先行败退下来,而且还是全线崩溃!
这根本就不符合满清八旗誓死不退的性格,但他却是真实的在眼前所发生了。
随着这一个甲喇的败退,已经士气大振的闯营猛的爆发开来,还剩下的七八千骑兵自侧翼突破而来,直击汉八旗的侧后。
在三面夹击之下,汉八旗毫无悬念的快速崩溃,转身后退的他们,更是成了闯营骑兵痛打落水狗的最好对象,一片片的被人自后砍死,快速的消融着。
不过此时的谭泰已经完全救不了他们了,失去了士气,蒙八旗又先一步逃离的情况下,再加上断后的数千兵马惨败之下,他的兵力如今也不占优势,只能选择带着还剩下的两红旗骑兵,快速的后退。
以少击多击败了满清骑兵的闯营,士气已经高涨到了顶点,虽然损失惨重,但却多了一股子一往无前,有我无敌的气势,根本不在乎剩下的清军数量依旧是他们的两倍以上,全速追击而来!
第407章 两难的士绅
在骑兵战已经分出胜负的情况下,明清双方的步兵也同样开始了接点,并且已经渐渐处于白热化。
一波波杂兵不断的呐喊着前来,冒着漫天的箭雨,忍受着伤亡,汹涌的撞击在队列严密的清军步兵阵列上。
然后片刻间,就被清军步兵给击的粉碎,然后狼狈不堪的溃退下来。
但是闯营的杂兵却是多的令人发指,虽然一波波攻击被不断的击溃,但更多的杂兵却是如同海浪一般永无止歇,不断的汹涌而来。
传承于明军的清军步兵,对敌时的战术相差并不大。
同样是先行箭雨抛射覆盖,然后十数步内便即短枪、手斧一类近战武器齐掷,然后便是刀盾手冲撞向前,展开肉搏。
这种套路,闯营经历过已经不知道多少,虽然杂兵一如既往的表现的极其猥琐,大部分时间还没冲至近前,便即被清军的远程火力覆盖下,这些杂兵根本就撑不过三轮箭雨,便即轰然而散。
但是闯营上下却是根本不在乎这些杂兵的表现,对于他们而言,指望杂兵一拥而上取胜,那简直是在做梦。
这些杂兵最重要的作用便是对峙时充个人数,决战之时疲惫敌军,消耗敌军的远程火力,仅此而已。
若是个别悍勇的,能够杀至清军阵前,就算没有取得首级战功,这些脱颖而出之人也会被挑入锐兵之中,在待遇提升一大截的同时,也摆脱了炮灰的命运。
而如今的河南大地,就如同他们数年前在崇祯十五年李自成入河南时一样,各地已经没有了活路的农民纷纷加入,给他们带来了充足的炮灰资源的同时,也给他们带来了沉重的后勤压力。
在两年前满清失去对江南的控制后,满清的财政便即立即失去了最大的源头,但是要支撑的军队数量依旧是那么多,这就似乎一下子到了崇祯初登基之时一般无二。
崇祯皇帝靠着爷爷与大哥积攒下来的家底,才能十分豪横的直接答应袁嘴炮漫天要价的一年六百万辽饷,直接掉进了这个坑里,再也无法从中全身而退。
毕竟这个坑里可不仅仅是辽东那帮子武夫,还有满朝上下无数可以从中分润一二的官僚们,因此尽管第二年袁嘴炮就被千刀万脶了,但是辽饷这个坑却依旧是无数官员的推动下,一直持续了下来,哪怕还没几年崇祯就将之前的家底耗个净光,他却也无法撼动如此巨大的利益集团,只能向普通百姓加税派饷,最后官逼民反,自己挂在树上。
而满清做为小族临大国,本身就有极强的危机意识,不可能如同崇祯皇帝那般屁事不懂,崽花爷钱不心疼,一直到没钱了这才去想该如何挣钱。
满清显然不是崇祯初登基时那个小毛孩能比的,在多尔衮时代时,便即开始未雨绸缪,虽然结果与朱聿鐭干的差不多,但手段却比朱聿鐭温和的多。
满清在节节胜利之时,对于首鼠两端的士绅是亲善拉拢的,在失败之后也没有太过于为难于他们。
对于心向大明的士绅,胜利时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打着以事实说话,让这些士绅慢慢对大明死心。
但是到了江南尽失之后,多尔衮便立即露出了雪亮的獠牙,对于这些原本亲善大明的士绅,在朱聿鐭在江南‘倒行逆施’之下,已经开始陆续粉转黑的情况视而不见,全部都选择抄家灭门,而且还是将之前已经采集到的证据全部公示出来,让所有人都明白他们是死得其所。
这种比较温和的专门针对,并没有动摇江北士绅对于满清的支持,很多支持满清的士绅甚至因为从中获得,而变得对满清更加的死心蹋地。
再通过对于满八旗铁杆庄稼削减,以及对八旗内贵族们的赏赐减免等种种措施节流,却也能勉强维持住满清局面不崩盘,将江南财赋地丢失的影响减到最低,并维持财政缺口不进一步扩大。
但是多尔衮病亡,阿济格上位后,这位爷可不似多尔衮那般有远见和政治智慧,或者说为了让满清内部对他上位广泛支持,他很快推翻了多尔衮时的温和态度。
在全面了解如此满清的困境之后,他开始全方位的对所有士绅、百姓开始极限压榨,以保障满八旗的赏赐照格发放,以及对于汉奸军队的狗粮供给。
这种种措施,确实让阿济格很快在八旗内部人气飙升,位置一天比一天稳当,而代价则是清廷统治下民心快速的消散着。
不过民心这种东西,对于阿济格这种相信拳头大于一切的家伙,根本就是一种可有可无的东西,他坚信只要军队还在手中,就不怕一切的魑魅魍魉作祟!
尤其是与大明直面相连的河南、淮南、凤阳等地,觉得自己不大可能守的住这些地方的阿济格,更是已经丧心病狂的将赋税已经征收到了顺治十年!
只是苦了这些地方的士绅百姓们,普通百姓也许还能期盼着明军再次打过来,解放他们的苦难,但士绅们却是明白,这朱聿鐭却也不是个好东西!
尤其是夹在这两个杀千刀中间,更是一件让他们想想都要落泪的处境,这两混蛋,无论哪一个来统治他们,都不是他们苦难的结束,只能是脱离狼窝,又入虎穴!
但是他们又能逃到哪里去,这天下不是叫清,便是叫明。
若是助清,按如今大明这个要命的皇帝定下的毫无人性的破城规矩来看,明来了他们势必家破人亡!
而助明的话,更是立即就有家破人亡之险!
但两不两帮的话,估计会被两方联手给灭了,一想到眼前的困境,许多士绅都有些潸然泪下了,为啥这日子就这般难呢?
不过大明士绅作为华夏有史以来,最为精明的士绅群体,他们很快便找出了解决办法。
换一种思维来看,就立即有了办法。
毕竟两难的情况,其实也是两好的局面,无法选择的情况下,也只能清来了助清,明来了助明,大家逆来顺受着便是。
虽然逆来顺受对于这些横行了两百年的士绅来说,是极为可笑的事情,但是如今的情况却是就是这般的戏剧性,在绝对的力量面前,他们就是一群可怜虫而已,在天下大势之间,就如同狂风暴雨之中左右倒伏的花草,只能听天由命。
这也是为何闯营再入河南,所过之地,无不望见景降,迅速膨胀起来的原因。
第408章 靠拢
在连续击溃数股杂兵攻击之后,清军的锐气也被打消了大半。
就算敌人再无能,拉弓开箭,投掷近程武器,也都是一件极耗力气的活计。
十数轮箭雨射出,许多弓手的胳膊都已经有些酸涩难当,射箭的动作都已经开始有些变形,攻击的准确度与力道都已经萎靡了下来。
这些变化自然逃不过已经打老了仗,快要成精的闯营将领的观察,眼见清军已经开始疲惫,闯营上下请战的声音顿时不绝于耳。
对此,李过不可能阻拦,闯营上下都弊着一口气,想要跟满清算算总帐,眼下虽然算不了总帐,拿这中牟城下的清军讨些利息,却是无法阻挡的。
再一次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