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明大唐王》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南明大唐王- 第20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不过清军也不好受,汉八旗冒着密集的火炮与火铳,以血肉冲阵虽然成功的越过火线,与明军纠缠大战到一起,但其部损失却是极其惨重,数千骑最后还能剩下多少委实不知。
  而后续的蒙八旗与满八旗在混战之中,少说也留下了千多具尸体和伤员,虽然钱部已经被打残了,但是索尼的大军显然也没好到哪里去,同样伤筋动骨。
  但是纯步兵的钱部,却是根本没有任何追击的可能,只能眼睁睁的看着清军呼啸而去,只能徒呼奈何。
  眼见清军越奔越远,许多已经大战至脱力的明军将士,直接瘫坐于地,大口大口的喘着气,庆幸自己还能在这样的大战中幸存下来。
  在索尼大军越过钱部不到半刻钟,滚滚而来的明军骑兵这才火急火燎的到达,但却是已经为时已晚,清军已经突破防线冲了出去。
  根本来不及多说,问明白清军远去的方向,还处在戴罪立功位置上的马有功便即直接挥鞭,一马当先的向北追击而去。
  索尼扬鞭驱马,还未走的太远,前方却又出现了一支明军的步兵,只看其列阵的规模,兵力就远比之前的明军雄厚。
  但令索尼比较安心的是,这里的地形已经不如之前的岗山处,明军自北而来,只是将自己左侧的道路完全封住,但自己右侧正东方向数里都是开阔地,只要清军一心想要脱逃,这些明军是根本拦不住自己的。
  但这个想法刚刚浮现,正东方却是突然出现数面大旗,接着无数的明军便即在索尼的视线中越来越清晰,这正是自朱家山移防而来的明军,两路明军一左一右而来,最多只需要半刻钟的时间,近三万大军会师一块,就能立即将这十数里的道路完全堵上,再想要突破,就不是那么容易之事了。
  但越是到了这种关头,索尼却是完全放开了,硬拼是不可能了,之前数千明军当道拦截,他近两万骑就已经损失惨重,再加上之前诱敌之时的损失,他如今手中兵力已经只有万骑出头,这样的数量下,想要和明军步兵硬碰硬,那只是在寻死!
  “冲!全军突围!不要接战,只要突破出去就可!”
  索尼下了最后一道命令,号角声声中,索尼带着的满八旗这一次再也不是在后督战,而是一马当先,冲在全军最前,不断的快马加鞭,只想在明军封住口子之前突破而出。
  仓促而来的明军,火炮根本就没有就位,虽然极力向前,但是在清军已经到达中线之际,左右两军之间还是有着两三百步的距离,无法形成合拢之势。
  不过这场景,却是极为适合明军火铳兵的发挥。
  眼见已经无法完成拦截,左右两军的明军不约而同的下令止步,火铳兵出列,分为数队,开始轮番交替向前开火。
  冲在中间的索尼并没有什么感觉,但在两侧的清军却是如坠地狱,在无法还手的情况下,明军的火铳兵完全形成了连绵的弹幕,数队火铳兵不断的交替向前,密集的统弹几乎就没有止歇过。
  一轮轮的齐射,让清军外围的骑兵不断的惨叫着倒撞下马,随着战马倒地数量越来越多,地面上的障碍也越来越多,越来越向中心扩展而去,令清军能够急驰的道路也越来越狭窄,最后面的骑兵只能拥挤于一块,彻底失去马速的清军骑兵,更成了最完美的靶子。
  在火铳兵一轮轮的齐射之中,清军就如同烈日下的冰雪,快速的消融着。
  当明军骑兵赶到战场之时,除了逃的最快、最早的清军骑兵,剩下猬集于一块的清骑,已经彻底被明军步兵团团包围,无数长枪不断的攒刺之下,就如同剥洋葱一般,体积不断的缩小着。
  “早降!早降!”
  无数明军齐声欢呼着,向着敌人呐喊着,这一仗赢的极为轻松,根本就没有人想要花费更大的代价,彻底屠灭这些清军,不断的劝降着。
  随着时间的推移,已经彻底绝望的清军骑兵,不断有人扔掉武器下马投降,这些人立即会被绑了,然后和众多无主战马从人群之中被带出,清军原本还能维持的防御圈,就如同不断泄气的皮球,快速的缩小着规模。
  只用了半个时辰不到,包围圈之内,已经只剩下了数百依旧不肯投降的骑兵。
  通过俘虏的指认,这些骑兵都是满八旗的人,这些人之所以依旧不肯投降,是因为明军从来抓到一个满人,就弄死一个下场,因此没有人愿意投降。
  不过这么点人投不投降,已经无关于大局,一层层的长枪兵不断的汹涌而前,数百满兵尽管亡命搏杀,但是却是只能一个个的被刺下马,根本毫无还手之力。
  当最后一个满兵被十数杆长枪直接捅成蜂窝煤后,这场围杀终于落下了帷幕。
  虽然这场大战击杀的清军还在统计之中,但从明军包围圈之中脱身的清军,目测只有两千余骑,已经可以称的上是全军覆没。
  在收到前线的消息后,曾国维便即开始收兵,转移向运河西岸,显然吃掉一支清军偏师,明显让他觉得还意犹未尽。
  而且他一直都疑惑不解的是,运河东岸明显不是一个打围歼战的好地方,动员这么多的兵力,更是极其浪费的行径,同样的兵力,不,只需要这里兵力的一半,在地形更为复杂的运河西岸,曾国维觉得都可以将另一路偏师整个吞下了。
  但是曾国维觉得这两年来,他进步最大的不是调兵遣将的本事,而是政治头脑更加上了一层楼,皇帝坚持的事情,不管理不理解,只要不是明显错的离谱,那按照旨意执行就行了,没必要当一个强项令,自己和自己过不去。
  曾国维不知道的是,在清军突破防线后不久,明军骑兵也尾随在后一路追杀,不过大部分骑兵都停留在了兖州不前,而一支近千人的明军骑兵却是脱离了主力,孤独的追了下去……


第397章 当诛
  这支骑兵的统领正是还在戴罪立功的马有功,不同的是,他的队伍之中除了本部人马外,还有两三百蒙古从骑,更有一队人数在百人左右,身份不明的家伙隐藏在内。
  更离谱的是,这支军队在消失在兖州城头明军的视线中后,便即找了个地方,全体换上了清军甲衣,更是相互帮助扎上了金钱鼠尾。
  这一切,马有功都是在沉默着看着,同时也一样换上了清军甲衣,唯一不同的是,他没有扎小辫子,只是换上了一顶带着避雷针的铁盔以及护颈,将他一头长发给严密遮挡了起来。
  不到半个时辰,这支原本还盔甲鲜明的骑兵队伍,就彻底变了一副模样,不仅灰头土脸,更是甲胄破破烂烂,令人一看就知道这是一支已经战败了的军队。
  再次奔行数十里,远处一座城池出现在了地平线上,这里便是曲阜城。
  这里也是他此行的目的地,策马驰骋的马有功沉默的看向远方的低矮城池,心中却是无法平静。
  这一次骑兵追杀是假的,甚至这一次十数万大军一场大战也都只是一个幌子,全部都是为了掩护他这次的行动,而他的目的也很简单,那便是执行绍武皇帝的秘令,彻底铲平曲阜孔家。
  事实上,马有功对于孔家也没有多少敬意,若说从军之前孔家做为天下读书人的圣地,对于他这种大老粗来说,绝对是敬若神灵一般的存在。
  但在军中待的时间长了,尤其是听到孔家闯贼势大便上表劝进,鞑子占据北京同样上表劝进的奴才嘴脸,尤其是听说蒙古人坐天下时,孔家也是第一个投降的后,孔家的光辉形象便即在他心中轰然崩蹋。
  这样一个不知忠孝为何物,不知廉耻为那般,毫无气节可言的玩意,竟然还能自信的称自己为圣人子弟,道貌岸然的将曲阜变为读书人的圣地,安心接纳历朝所给予的衍圣公头衔,享受着历朝历代的民脂民膏,在地方一手遮天,数百年下来,曲阜已经没有几个外姓之人了,这样一个自私自利,完全靠吸食国家元气和迫害百姓的寄生虫,有何理由苟活于这个世界之上?
  而将这样的无耻家族作为圣地的读书人,又该无耻到何等地步?都说读书明志,圣人之道修身养性,按照道理讲,他们应该看的比自己这大老粗更清楚才是,但为何天下读书人对于这种无耻的家族,却从来没有哪个站出来,说两句不是?
  哪怕是暗藏讥讽的嘲笑之人,都一个也无,这天下的读书人,也难怪皇帝动不动就大杀特杀,委实就没有一个好东西。
  但是就算马有功觉得孔家活该被灭族,但是他也同样明白,这事情一旦做了后果可是会捅翻天的,一旦事泄,他的下场肯定会很难看。
  唯一让他觉得安心的是,如今的皇帝看起来不象是一个卸磨杀驴的主,毕竟眼前就有一个例子,那个已经再无人提起的永历皇帝,死的那般不声不响,而转头就有一个完全陌生的人,之前从来不曾听到任何的战功,却是突然被封为国公,这事无论是谁都会觉得其中有猫腻。
  但大家都是场面人,根本就没有一人点破此事,毕竟一个宁可自己会被人非议,也不肯过河拆桥的老大,总是会让人在震惊之余,也会更加的敬服。
  再加上锦衣卫指挥使许长语,这个为皇帝干脏活的家伙,在永历皇帝死去的那个时间,也消失过一段时间,回来之后便即被加封为永城候,就更加让人对皇帝敬服了。
  种种情况显示,马有功并不觉得自己小命会有什么意外,若是真有那么一天,皇帝也许会给自己换个身份,再找一个替死鬼,将这件事平息下去,或者就如同那几个被承诺可以在海外建藩的大佬,将自己送出去。
  虽然远离故土令人难受,但是比起全家的性命来说,这个安排就已经是极大的恩赐了。
  正思索间,他们这支快马加鞭的队伍便即来到了曲阜城下,马有功收拾了心中复杂的情绪,老老实实的躲在了军队内部,那两三骑蒙古人统领便即打马上前,开始呜哩哇啦的对着城头叫嚷了起来。
  满清入关已经数年,蒙八旗做为二主子,在中原大地上也横行了数年之久,北地之人但凡身份显贵之人,都能觉得几句蒙古话,当然更抢手的自然是满语。
  曲阜城如今城门紧闭,城头上也有一些值守的兵丁,但明显可以看的出来,这样士兵都只是装样子而已。
  安然承平了千年,曲阜城的这些兵丁大多都是一些废物点心,吓吓普通老百姓绝对如狼似虎,但在真正的军队面前,他们连一盘菜都算不上,最多算是一些调料而已。
  听到下面喊话的人说的是蒙古语,面对着这些二大爷,曲阜城的兵丁虽然听不懂,但却也不敢耽误,一边赔着笑脸,一边立即向上禀报了上去。
  不过从他们神情看的出来,这些人并没有什么恐惧之情,毕竟孔家的地位可是不一般,经历过这么多的王朝更迭,却从来没有被攻伐过,他们有底气,城下这支‘蒙古’败兵,也不敢冒天下之大不韪!
  很快便有主事之人匆匆来到城头,一番对答下来后,也弄明白这些蒙古二大爷的意思,是要他们提供一些钱粮补给,并且打开城门,让他们入城休息片刻。
  看着城下打着花花绿绿旗帜的军队,再验证过货真价实的蒙八旗腰牌,对于城下蒙古人的要求的钱粮什么的,孔家并不缺,立即便即答应了下来。
  但是入城休息之事,孔家却是并没有答应,而是语带警惕的告诉城下的蒙古人,明军距离此地委实太过近了,如今还要在曲阜休息怕是会自取祸事!
  毕竟一看这些人,就知道是大败而归,明军的追兵说不定已经在路上了,还敢待在这里,那岂不是自己找死?
  但是这个蒙古人似乎就是一个一根筋,在城下暴跳如雷,一定要入城休息片刻。
  不仅仅是他,数百蒙古人也齐齐鼓噪起来,纷纷要求入城休息。
  眼见这么多的蒙古人齐声呐喊,也让孔家最后的怀疑消失一空,毕竟明军之中是不可能有这么多的蒙古人的。
  但孔家却是说什么也不同意蒙古人入城,倒不是怕他们敢在城中闹事,而是怕这事传出去后,对势头正劲的大明朝没法交待。
  “孔家反了!对抗王师,当诛!儿郎们,给我攻城!”
  眼见孔家果然不同意自己的要求,蒙古统领目光中冷芒一闪,立即下令道。
  感谢书友年华逝水情谊存、总旗官的打赏,多谢。


第398章 灰烬
  这攻城的命令一出,整个曲阜城头的孔家人都直接傻眼了,根本就没有预料到这些蒙古人胆子竟然大到这个地步!
  这里可不是普通的城池,而是整个天下读书人心中的圣地,他们怎么敢于攻打这里,难道不怕被天下读书人群起而攻吗?
  再一想到满清军队,向来有不投降便屠城的前科,孔家人更加的胆战心惊了。
  虽然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