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明大唐王》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南明大唐王- 第19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于是大宗族们也很快发现了漏洞所在,或者说看到了狗皇帝险恶用心之所在,但刀就架在脖子上,根本由不得他们有所选择。
  每个大宗族,都会有一个主脉,再外加一批旁系血脉,或者更远的支脉,共同组成一个大宗族,雄厚的财力,外加众多的人数,这些大宗族在地方上根本就没有什么敌手,可谓是地方上的土皇帝,等闲无人能招惹于他们。
  但这一次,这些大宗族却不得不自我解体,毕竟再将田地集中起来,代价就太大了,超过田产一半的收成要充税,再加上佃租不得超过五成的律法,那他们就不仅从田地之中赚不来差价,甚至还得自己另外掏腰包去填补其中的空缺!
  这种摆明了针对于他们的律法,他们却是没有任何办法去抗衡,只要不想全族尽灭的下场,那就只能默默的咬牙默认了下来。
  自掏腰包补空缺这种傻事,根本就没有人愿意去干,头铁的人已经死的差不多了,剩下的人都是人精,他们都清楚,狗皇帝所要的东西,那就一定要成行,否则决不会善罢甘休!
  哪怕有人头铁的愿意自掏腰包对着干,估计这狗皇帝也会有后续的东西在等着大伙儿,虽然不清楚会是什么手段,但从之前的教训来看,这肯定不会是大伙儿想要看到的。
  万事集中容易,但想要重新公平分配,那过程绝对不会有任何顺利可言。
  因为分配不均而产生的内讧,几乎在各个大宗族之中都有发生,许多宗族之内,自这一日起,甚至开始变得水火不容,相互仇视。
  除了宗族之中乱七八糟之外,南直隶各地的衙门,这数日来工作强度立即以直线向上飙升着,让很多人都开始有些吃不消了。
  自从绍武皇帝坐稳南京之后,绍武朝廷内的事情便从来没有消停过,一件接着一件。
  许多地方官吏都觉得,这大半辈子宦海沉浮、操劳,加在一起也没有这一年多来这般苦累。
  近日来,大多数都是重新厘定田地,或者说是来重新更改地方黄册,重新登记大伙儿田产。
  这并不是一个轻松的活儿,不仅仅需要牙行的人前来交割,还有地方上的地保,里正之类的芝麻小吏前来做为陪正,最后签字画押表示地契更改完成,从此易主。
  这种工作从早到晚,就没一刻消停过,许多小吏将毛笔都给写秃了,但却依旧只能咬牙苦苦坚持,毕竟没了世袭制之后,刀笔小吏,以及衙役捕头,个个危机感都是十足,连带着精神状态,个个提高了一个层次不止。
  田产登记足足进行了小半个月,这才慢慢在各地平息了下来。
  接下来便是刚刚缓过来一口气的小吏们,再一次出发之时,他们将负责对下辖的地盘上的田地,对照黄册重新登记一遍,避免出现错漏之数。
  在南直隶的小吏们,各个在心中不断咒骂着这种高温天,还要他们出门干活的狗皇帝,但却不得不串行于乡里田间之时。
  消息已经开始扩散至周边数省,经再三确认确实是已经定下来之后,各地的士绅们表现的各不一样。
  在广东,士绅们的表现是最好的,在议会成立之初,朱聿鐭便即对大缙绅,大宗族来过一次犁庭扫穴,大肆镇杀了一批。
  后来守规矩的大宗族,却是发现在议会之中,靠的并不是谁的底蕴最深厚,谁的人脉更广大,所比较的只是单单的数量问题。
  而大宗族一个家族只有一个代表的存在,显然是与其身份不符合的。但是绍武皇帝又不接受同家族出现第三名议员的提议,同时在同样都是乡里乡亲其他议员面前,他们也根本不可能做到鱼目混珠。
  无可奈何之下,这些大宗族只好自我解体,分出数个,或者十数个大小不一的个体,财产田地同样按比分发出来。同时向所有乡亲们公开宣示,他们已经脱离主家,自立门户。
  以这种几乎是自毁的方式,广东地界为了进入议会之中,而选择这条路的士绅根本不知凡几,明面上现在还能存在着的大宗族,是已经看不到多少了。
  虽然这些宗族成功分裂出来多股,但是也许最开始的数月内,他们这些同源者还能做到亲如一家,但时间一长,双方之间利益冲突就会越来越多,在没了权威压制之下,这些分裂出来的非嫡系派系,在各自利益为上的立场下,只会和本家越行越远。
  广东的议会,根本就没有朱聿鐭一开始忽悠的那么好,虽然他们确实不再畏惧官府,但象朱聿鐭说的那般,想要罢免一地官员,却是从来也没做到过。
  这些士绅们相互之间的利益是冲突的,更因进这议会需要进行剧烈的竞争,关系根本不会好到哪里去,完全就不可能形成一个真正的利益同盟,各自为战之下,任何提议在急于表态自己态度的其他议员面前,都将是一场空。
  一片乱哄哄之际,广东保持千年之久的宗族势力,就在这种软刀子之下,不断的瓦解着。


第378章 头疼
  士绅一体纳粮,在福建、浙江都没有掀起太大的风浪。
  福建地少山多,更兼数经战乱,无论百姓还是士绅,死伤都是极为的惨重,眼下根本就没有能屯集田地的大势力。
  再加上福建之地,中间的胆子大的,比较狠的,大多都下海从事海贸,也就是亦海盗亦海商的路子,挣的也是血肉钱,不太看的上这些田地。
  而留下的士绅们,要么就是海商们的总基地,要么就是比较老实,只守着这一亩三分田的老实孩子,这些人前者比较忌惮皇帝,不愿意为这点小钱得罪皇帝。
  而后者则是没有胆子与皇帝对抗,因此也根本无人愿意为此而扯旗选择,毕竟这种政策并没有伤及到他们各自的根本,还在各自忍耐范围之内。
  而浙江的士绅就简单的多了,完全是被杀怕了,绍武二年全年,几乎所有的内乱全部都集中在浙江地界,各路镇压者几乎是从年头杀到年尾,根本就不顾忌事后该如何善后。
  尤其是绍兴府那两位聚众近十万的家伙,更是将方圆百里的乡亲全部都带进沟里了,这一战根本就没有之前大明处理民变时,只诛主恶,赦免协从的惯例。
  而是以战场上执兵之人杀无赦为标准,一场大战下来,整个绍兴府几乎血流成河,尸积如山。
  浙江在这场抗争之中损失最为惨重,绍兴、宁波二府的士绅阶层几乎被一扫而空,这两府在满清南下时投降的最快,对满清从来都是服服帖帖,无论对方是征粮征丁征女人,从来就没有过二话。
  但是这次却是敢出来,旗帜鲜明的反对朱聿鐭收他们的税,满清的孝子孝孙,到了自己这儿便立即变成了谁也说不得的二大爷,这种货色委实让朱聿鐭觉得受到了极大的羞辱,这才痛下辣手。
  一番杀戮之后,整个浙江全部都安静了下来,再有任何的政策下达,浙江从此都是完成效率最高,牢骚非议声最小的地区,没有之一。
  这次同样也不例外,在收到士绅一体纳粮的政策之后,已经没有多少士绅可以联合的浙江,根本不顾虑这政策只是在南直隶试推行的现状,直接选择在浙江同步推行。
  依旧是没有任何的反对声音存在,偶尔会有一些喝酒哭闹的士人,但是他们很快便即被各自家人带走,再没有任何的嘈杂之音。
  这样的情况显然是不对的,一个社会不能只有一个声音,容不得丝毫其他的不和谐声音,但是浙江却是如此的沉默,也只能一个原因了,那便是浙江士绅阶层,与朱聿鐭的绍武朝廷,已经完全是离心离德了。
  不过朱聿鐭对此并不在乎,士人是否和自己一条心,对他来说根本就不重要,他宁可多一个明面上的敌人,也不愿意要一群名为自己人,实际上全是扯后腿的猪队友存在。
  浙江巡抚蒋灵枫原本可以说是士人出身,绝对是士人们的自己人,但是自打来了这浙江,他就没有一日享受过众星捧月般的场面,反而受尽了浙江士人一副看仇寇一般的目光。
  既然浙江士人无论如何都会看自己不顺眼,那本来就与绍武皇帝更亲近一些的北方出身的蒋巡抚便再没有犹豫,事事都以南京为准,任何政策以及要求,全部不打丝毫折扣的推行整个浙江。
  这一次也是一样,从南京快马加鞭的取得了士绅一体纳粮的政策细则之后,根本就不管朝廷还没有安排浙江试行,他便一面上了一道奏章,言称浙江已经做好在杭州府试点的准备,同时便立即开始在杭州、湖州、嘉兴等省城附近数府的试点。
  一切都在沉默之中进行,在杭州的云和候纪光霁已经开始集结军队,准备镇压叛乱之后,各府根本就没有反对声音出现,完全一副听之之任之的模样。
  浙江上下的配合,让浙江的试点工作远比南直隶更加的顺畅,这也是蒋巡抚为官多年以来,碰到的事情最大,阻力最小,且最容易出政绩的活儿,委实让他心怀大畅。
  在发去南京的奏章之中,蒋巡抚除了将自己迎难而上,为国无暇谋身的高尚情操重复了几遍之后,也同时对纪光霁这个皇帝的心腹重将,也极尽夸耀之事,言称纪将军在杭州就如同定海神针。
  虽然自己的一番辛苦极为不易,但若是没有纪将军给自己这一片安宁局面,那他是万万完不成这种重任之类的云云。
  反正这种高帽子,只是多写几笔,又不会分了自己的功劳分毫,还会给自己多找一个盟友出来,这种利人利己之事,谁也不会嫌多。
  与蒋巡抚畅快的心情相比,朱聿鐭的心情却是算不得有多好。
  这项政策在广东不会有阻挠,因为那里因为那个几乎起不了任何作用的议会,事实上早就达到了这一切,给议会交的钱粮,就已经足够这些士绅们完成这一体纳粮了。
  福建、广西这些地方,都是山多地少,两地的民风虽然剽悍,但是却正因为民风比较剽悍,反而士绅数量并不多,这项新政损害到的人群数量并不占太多,就算想要闹腾,也根本闹腾不出什么风浪来。
  而江西则是不同,田地数量不少,更是产粮大省之一,这里的阻力就比较大了,但是却并不是不能克服的,毕竟江西并没有值得一提的强悍民风,文弱书生,想要抵制朱聿鐭这臭不要脸的,还差的远了。
  真正的坚固抵制堡垒来自于湖广,这里的民风虽然与江西差不多,但是湖广田地数量却是比之江西高出了一个等级,而且因为长年与满清拉据战,这里的士绅们不仅仅保留着耕读传家,更是已经突破自己,开始打发一些子侄辈参军入伍,为家族多谋一条活路。
  而湖广的士绅们,不同于江南各地的士绅,他们从来没有旗帜鲜明的倒向满清,或者说支持大明的缙绅从来都是压倒支持满清的缙绅,这才能让明军在湖广一直支撑了数年而不倒。
  眼下绍武朝廷推行的这种士绅一体纳粮,也是让许多湖广士绅觉得自己遭遇到了背叛,他们之前或自愿,或被迫的拿出钱粮支持大明,到了如今论功行赏之时,却是出现了利益被损害的场面,这哪里能让人信服的了?
  这些士绅的牢骚还不算什么,他们在军中的子侄族人,却是一件令朱聿鐭都要头疼之事。


第379章 炼钢
  当然,这并不是朱聿鐭已经没有办法,或者不敢清洗军队。
  而是朱聿鐭在得到湖广士绅方面的怨言之后,他是觉得对方说的很有道理,无论他们支持明军在湖广作战是出于自愿还是被迫,但事实上对方确实这般做了,而且一直没有出现带路党,这种觉悟在后世完全不值一提,但在这大明,确实就是士绅们中最上得了台面的一批人了。
  正所谓为国付出者,国家当以礼相对。
  但是这士绅一体纳粮,却是不能专门优惠湖广一地士绅,还是需要全国性的推行的,并不能因为一地的士绅需要补偿,就停下来不前,这是原则问题,不容许任何的退缩。
  政策上面不能优惠,但是其他方面却是可以优惠的,毕竟朱聿鐭最喜欢干的就是慨他人之慷,以安抚手底下的小弟们。
  比如说如今还在满清控制下的河南,山西等地,他可以给那些曾经支持过朝廷的湖广士绅们一些补偿。
  譬如说山西的矿产,可以用矿产资源抵之前湖广士绅所付出的代价,一年内允许他们拉出来比他们当年付出的钱粮多一倍的矿产等等,或者说邀请他们入股这些矿产,只要肯拿出真金白银,那就什么都好说。
  当然这指的只是当年能够寻的到的,由何腾蛟在湖广征税时下发的凭证持有人,并不是说是个人说一声自己交了税,就能有这种补偿的。
  朱聿鐭下一步的发展方向,必然是引导大明工业化革命,而想要工业化进程顺利,资源和资金是一样都不能少的,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