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明大唐王》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南明大唐王- 第19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这封家信一出,整个舆论彻底哗然,人人都是不断的咒骂着这个为入仕,已经完全顾不上脸面的妖艳贱货,简直一瞬间便在南直隶直接变得人人喊打。
  虽然道理是这个道理,但是无论是谁,将口袋里的钱主动拿出来缴税,都是会有强烈的抵触心理的。
  尤其是如今狗皇帝在位,种种摊牌和赋税政策众多转变,早就让大伙利益损失巨大,如今若是再这般拿出土地赋税,那这日子还要不要过了?
  大伙儿以后就只能自家人天天吃肉了,给心腹家奴们的肉,给乡里乡亲们救济钱粮,显然只能是不断的削减的了,这还让大伙如何在家乡过上体面,并受人尊敬的日子?
  你吴昌时这是将所有人都卖了,只会博得你一个国士无双的名头吧?!怎么之前没有看出来,你吴昌时竟然这般的会拍马屁?
  在一片暗地里臭骂声中,朱聿鐭却是高度的赞扬了这种为国不惜己身的精神,并且十分真诚的为吴昌时的表态而感动,更当着众文武的面表示,大明若是再多一些这些的人,那绝对是国家之幸,祖宗之幸。
  也许是因为皇帝言出法随,在天下都在咒骂吴昌时之时,陆世仪,文震孟等人,却是在数日后接连上书,对于吴昌时之议,这些人纷纷为之呐喊叫好,表示这才是一个士大夫真正的担代所在。
  这些人虽然在朝中并无职,但是一个个在民间都是呼风唤雨一般的存在,等闲一句话,就能让士林震动的。
  但是这次说话,却是不仅士林震动,而是直接把士林震成了火山带,在短暂的沉默之后,无数的士人纷纷群起而攻,直接将这几人完全骂成了当世秦桧、操、莽之流,恨不得立即杀之而后快。
  这股风暴形成之前,吴昌时便即已经公开站出来辟谣,言称根本没有此事,自己也根本没有提议过士绅一体纳粮,这完全就是有人从中陷害。
  但是当他给京城之中友人的书信被爆光后,吴昌时在瞠目结舌之余,也立即觉得遍体生寒,再不敢多发一言,直接回府,自此闭门谢客,再不参与任何集会。
  这天下间,有能耐将他的信件调换并且数个时辰内,再次写就一封与自己一模一样信件的势力,并不是太多,而只看自己这封书信公开之后,对谁的利益最大,就能明白是谁在摆这种阵势对付他。
  当明白隐于幕后收拾他的竟然是这个狗皇帝,吴昌时便再无任何辩解的心思,而是一门心思的盘算着该如何从大明治下逃走,哪怕逃至鞑子治下再次剃头当顺民,也总好过被这狗皇帝盯上,全家都难有好下场的场景。
  数日后当吴昌时打听到,与他交好的十几位知交好友,纷纷上书赞同此议后,吴昌时已经彻底的心凉了,皇帝这一次明显是要收拾一大片儿,如今连目标都已经全部锁定了。
  他这时不由的后悔,当初若是不那么嘴欠,在自己被税务部敲诈勒索了大半家产之后,心中愤慨之余,这才起了以后族挑衅皇族的想法,并且还窃以为喜的觉得,自己根本没有暴露,就算追查到自己头上,也根本不违背任何一条大明律。
  明明恶心到了对方,对方却完全拿自己毫无办法,这种成就感,数日前还是让他有些飘飘然,但到了现在,他发现他真的好想哭,不是为自己,而是哭所有人都太单纯了,完全想象不到这狗皇帝根本不是节操碎了一地,而是根本就没有任何的节操可言。
  在忐忑之中又度过了数日,五月下旬,绍武皇帝对于吴昌时的嘉奖终于到了,奖励其五十两银子,以及一个户部员外郎的官身。
  这么一点奖励,却是派了一个百户的锦衣卫前来宣读旨意,更是令吴昌时彻底明白了皇帝的决心,要么今天配合将这戏完全演下去,要么这批锦衣卫就会在其家中‘搜出’点东西来。
  就算是裁脏陷害,以如今吴昌时已经臭大街的名声,也根本无人愿意为其喊冤了吧,估计还会纷纷拍手称快,一些不厚道的人,甚至都会爆竹声声助兴。
  眼见根本没有其他的选择,吴昌时立即拉了官服衣帽,并且立即取出一本厚厚的奏章,让带队的锦衣卫代为呈递给皇帝。
  不同于朱聿鐭这个只能高屋建瓴提出框架的半吊子,在这十数日间,已经彻底将自己未来想清楚的吴昌时,却是可以十分轻松的将这个框架给血肉化。
  在这数日里,吴昌时在经历过激烈的天人交战之后,惧死的心情还是压制住了一死以证清白的想法后,他这数日内的工作便完全转到了该如何实现士绅一体纳粮,这个由他‘最先’提出的政策上来。
  事实证明,只要大明的读书人将目光放在正确的事情上,他们的个人能力还是极强的,起码在朱聿鐭拿到这份详细的规划方案后,对于吴昌时的评价,直接上了好几个台阶。
  更是直接拍板,令其升任都察院御史大夫,挂刑部左侍郎衔,全权主持士绅一体纳粮的改革事宜。


第376章 一体纳粮
  令绍武皇帝有些意外的是,在他导演的剧本之外,竟然还有一人自主的高举旗帜,大肆赞同士绅一体纳粮政策。
  这种人委实令绍武皇帝在大感吾道不寡之余,也对这个人产生了深厚了兴趣。
  顾炎武、夏允彝等几人在大明的官场、士林场绝对算是一个另类的存在,别人抗清大多停留在嘴上喊喊口号,别说真正出手了,就算是肯支援一些钱粮军饷都少之又少。
  而这几人却是真正做到了舍家为国,与大明共始终,虽然顾炎武最终没有殉国,但却是始终拒绝满清不断的许下的高官显职,终其一生没有仕清。
  顾炎武之所以会赞同这个政策,事实上也是因为他在抗清之时的工作分配所决定的,作为大明义勇军的后勤筹措者,顾炎武显然对于向士绅征集粮草有着极深的负面印象。
  甚至可以说,当时那些士绅之所以肯拿出些许钱粮,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已经名满江南的自己,不得不给的面子,而不是大明的号召力。
  而普通百姓根本不可能负担的起这么得的赋税,尤其是江南的百姓,大多已经成为无产者,只能在各个士绅之间靠佃田、做工维生,根本征无可征。
  也许也正是因为看到了士绅们的推诿和冷落的嘴脸,顾炎武才会在那个时代喊出了空前的‘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响亮口号,这个口号决不会是给普通百姓的,而是给这些自私自利,眼中只有家族利益,根本没有家国情怀的士大夫们的。
  但是这口号虽然响亮,但大家都是成年人了,三观早就牢牢稳固,在不能大肆屠戮的前提下,士绅们别说被这口号感动了,甚至再看顾炎武时,就已经有些鼻子不是鼻子,眼睛不是眼睛了。
  受到士绅们的反感,再加上满清在战场上节节胜利,顾炎武在筹措粮饷道路上,也越来越困难,甚至顾炎武的好友朱瞬水,都开始打算东渡日本,在日本筹措粮饷了。
  因为经历过这些,所以才明白士绅们在乱世之时,有多么的可恶。没有了粮饷的军队,就是一盘散沙,但在没有办法的情况下,却只能看着军队不断的瓦解着。
  在这种情况下,顾炎武对于士绅一体纳粮政策的拥护性,显然是极高的,而且是发自内心对敢为天下倡的吴昌时,产生了深深的崇敬,佩服之情。
  不过这些朱聿鐭都是不知道的,他只是知道这是说过‘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一个名人,本来心中就颇有好感,眼下见对方这般上道,连政治观点都与自己不谋而合,更是感觉到此情此景,委实是知己难求。
  唯一有些遗憾的是,这次提出这项政策决策的不是自己,而是吴昌时,这个知己怕是难以洽谈了,只能先给升个官,看看后续老顾的表现如何。
  所谓天下真理只是掌握在少数人手中的,这句话一点也不假。
  除了朱聿鐭安排的赞同者外,整个天下之间也就一个顾炎武是真正赞同于他,除却这些之外,整个天下都是一片的反对声音。
  好在经过朱聿鐭老师几次三番的教育后,天下的官僚士绅们,再也没有头铁的还敢拿着祖制说事,更没有二傻子以道德问题而弹劾吴昌时,有的只是纷纷上书,言称大明向来优抚士人,还请陛下能够多多体恤民力,莫要受小人的蛊惑。
  虽然这道理都已经被讲烂了,但是烂货多了,良品自然会被淹没,大明读书人向来有以数量赢质量的良好传统,雪花一般的奏章飞入京城,只是为了告诉皇帝,有这个想法是多么的不得人心。
  毕竟士人们也不是傻子,朱聿鐭这做法虽然隐蔽,但却明眼人一看就能看的透彻。
  毕竟吴昌时在常州也算是一方巨绅了,家中田产数以千顷,绝对不会主动提这么一个损己利人的主意,很明显其中必然有着不为人知的秘密,存在着一个幕后黑手。
  而且只要看看这个提议谁是最大的受益人,那幕后黑手就会一目了然。
  不过虽然是皇帝不要脸的来掺合一脚,故意在这里恶心人,但是大家都是在他手底下混饭吃的,看透不说透,免得这狗皇帝恼羞成怒,直接撕破脸皮,亲自动手,反而更加的难看。
  但是当吴昌时抵京接受官职,更是拿出一份可行性极高的政策规划书后,整个天下的士人们,都开始震惊了。
  他们这才发现,原本他们还是太年轻了,没有想到这份士绅一体纳粮的政策,还‘真的’是这吴昌时主动提出来的!
  毕竟若不是早早便有这预谋,怎么会这么快就拿出来一份切实可行的规划书出来?
  众人再看向这吴昌时之时,都有一处后世陈佩思看老搭档朱茂时一般无二的感觉,好你一个老吴,看你浓眉大眼的,想不到你竟然背叛了自己的阶级!
  吴昌时确实是有备而来,不仅给士绅一体纳粮设立了细则,从户均田地数量多少,以阶梯式的赋税规格来炮制税制,田地越是众多者,所负担的赋税就越是高昂。
  其中千亩以上田地者,赋税就会高达亩地的五成以上,这个数字绝对是惊人的!
  更不要脸的是,朱聿鐭还规定了佃田租佃最多只得亩地的五成,任何高于这个程度的佃租,都是违法的,只要一经查实,就会直接没收其地!
  这个法案看似严酷,但却是一种另类的推恩令,比如五十亩以下的田地,每年的赋税,就只是大明惯例的赋税,没有增派。
  只要士绅们不得不将田地分给族人,哪怕只是名义上的划分了出去,朱聿鐭也会认可这事。
  毕竟那拿到田地的族人们,心思迟早也会出现变化,就算没有朱聿鐭在后推波助澜,这些人迟早也会与原本的大家族分隔开来,成为一个个单独的个体。
  士绅一体纳粮,并不是朱聿鐭的终极目标,他的目标是彻底在基础上将地方上大宗族瓦解,令之破碎为一个个小个体。
  大宗族越是紧密团结,那他们对国家的依赖、认同感就会越低,国家出事了,只要他们宗族的利益不受损失,那他们就不会在乎这个国家最后如何。
  而朱聿鐭就是要一个个将这些大宗族慢慢的毁灭掉,当一个个松散的个体不得不依附于国家,并且开始对这个能够保护他们的国家产生认同感之后,便是民族主义到来之时。


第377章 瓦解
  当士绅一体纳粮的细则,在南直隶率先试点之后,整个江南的士绅们便再一次沉默了。
  这狗皇帝,每次都觉得这已经是他的道德底线了,但每一次,他都能让人发现,原来不要脸还能玩出这么多的花样来。
  人们都已经开始习惯了,这狗皇帝先是来一波比较骚的操作,让大家勃然大怒,然后头铁的开始硬撕,然后便被狗皇帝杀鸡儆猴给宰了,等众多的人觉得庆幸之时,这狗皇帝就会再一次弄出更骚的操作,再引出一批不服之人宰掉。
  这么来了几轮之后,谁都明白狗皇帝就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唯力是视的屠夫,他根本不在乎会死多少人,也根本不在乎士绅们这个国家基石,以及其代表的民心,会不会与他背道而驰!
  他要的只是自己的政策一定要推行下来,无论是谁挡在前面,无论多少人挡在前面,他都毫不理会的将其碾的粉碎!
  与这种手中刀子雪亮的狗东西讲道理,那是完全讲不通的,打又打不过,大家在看着那些已经尸骨都烂了的前驱者们后,大多都选择了沉默以对,决不当这个出头鸟。
  好在这一次狗皇帝并没有立即选择执行,还给了大家一个活命的机会,细则虽然公布了出来,但是却是一个月后再全面执行。
  于是大宗族们也很快发现了漏洞所在,或者说看到了狗皇帝险恶用心之所在,但刀就架在脖子上,根本由不得他们有所选择。
  每个大宗族,都会有一个主脉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