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明大唐王》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南明大唐王- 第18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估计迟早会出大乱子。
  再说咱们手底下这点兵力,更是成分极杂,派系丛生。靠你我二人联手,这才勉强压制的住大哥派系的将领,若没有外力进入,想要彻底消化掉大哥派系的众将,没个几年的水磨工夫,怕是难以济事。
  一旦与大明开战,不能速胜,一旦陷入胶着之中,这些将领你敢担保不会有几个大哥的死忠份子,到时直接投降大明,或者将云贵的虚实尽数泄露出来,你我二人就算再善战,又能有几分胜算?”
  李定国这话根本就没有停顿,显然是早就思索过这方面的事情了,全盘考虑过后,令他明白,只要依旧偏居于西南边陲之地,那等待西营的就只能是慢慢的消亡。
  “那咱们真的就这一条路了?”刘文秀显然还是有些不服气,盯着李定国说道,“若是真的归顺大明,一旦大明皇帝鼎定天下,再来寻咱们算总帐,那时又当如何?”
  “官府的信用,自古以来都不能相信,你的这个顾虑为兄自然明白,不过如今也有了解决办法。”
  李定国点点头,从怀中掏出一封书信,给刘文秀递了过去。
  刘文秀有些疑惑的接过书信,委实有些不相信这一封书信就能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将信将疑的打开书信,快速的读了起来。
  但片刻间,他的神色便即不断的变幻着,脸上的惊讶之色也越来越浓,最后便是一种既向往又迷茫的神色。
  “二哥,这条路虽然足以保证我等兄弟生路,但却不啻于是流放我等啊!”
  刘文秀指着信中的一句‘凡不愿留大明者,概不强求,除大明故土外,天下之地择其一以置尔等安居,尔可依朝鲜制,称臣于大明,自成藩国。’,语气复杂的说道。
  “这道书信之言为兄是相信的,因为陛下不仅仅对我等许诺如此,对郑成功、李成栋等亦有效,若是真个颁行天下而不遵从,那必然会失信于天下,甚至再一次令天下大敌起来。若是到时陛下能让大伙儿安心,那自然不必远离故土,若是大伙儿觉得还是自己开国舒心自在一些,那咱们便远赴海外,再建一国,也是一件快事!
  现在,为兄就问你一句话,你何去何从?”
  李定国这话说完,便不再言语,只是盯着刘文秀,等待着对方的回答。
  “二哥都已经想的这么明白了,大明皇帝诚意小弟也看到了,小弟没什么意见,一切听任二哥吩咐便是。至于那帮子夯货,就更不需要担心,我二人都连降数级,难不成他们还想与咱们平起平坐不成?!”
  刘文秀小心的收好那封盖了印玺的书信,十分痛快的说道。
  西营刚刚经过一场内讧,还没完全平息之时,又是在与绍武这个狗皇帝的军队,在湖广、广西一代对峙,这个消息很快便即传遍了整个江南。
  许多被收拾的敢怒不敢言的士绅们,纷纷在家欢呼,许多人都因此多喝了几杯小酒,兴高采烈的等待着这两个都不是什么好东西的集团,来一场轰轰烈烈的大战,最后打个两败俱伤,同归于尽。
  尤其是从某些渠道得到了狗皇帝给西营开出的条件后,所有人都在震惊之余,更是十分肯定的觉得,这种羞辱性的条件一出现,那双方之间必然会立即大打出手!
  但可惜的是,这些士绅高兴的委实太过于早了,就在士绅们都搬好了小板凳,只等吃着小食,喝着小酒看戏之时,一个惊人的消息却是骤然出现,并且以极快的速度传遍了整个江南。
  在一片不能置信的声音中,西营李定国、刘文秀在贵阳城,向着天下宣布西营上下决议归顺大明,接受大明派遣而来的文官接管云贵二省,更是接受大明方面的整编。
  如此的局面,直接让众多的士绅咒骂连连,小吃被一脚踢翻,美酒被砸个粉碎,整个人都陷入了怀疑人生的负面情绪之中。
  这个狗皇帝为何气运如此之隆,难道真的是老天瞎了眼么?一路行来,招降纳叛兵力已经几近百万,这样的情况下,他们哪里还有出头的一天?
  与被打压的士绅不同的是,消息传到南京后,整个南京城一片欢腾,无论是朝廷百官,还是底层的士兵,纷纷狂呼‘万岁’不止。
  西营的归顺,不仅仅是江南的彻底一统,更是代表着绍武朝廷如今再无后顾之忧,绍武朝廷的根基已成!他们这些绍武朝廷的支持者,保卫者,也必将成为这片大地的受益者与统治者。
  而对于朱聿鐭来说,西营的归顺,更是将一个超格的大军统帅送至他的身边,剑指北地之机已经到来。


第356章 扑空
  在西营之事底定之后,登州的战事也已经结束。
  在连续坚守一个多月后,满清终于选择了退兵,放弃攻下登州坚城的想法。
  十数万大军在被屠戮大半的登莱二府空耗近两月,每日间的钱粮损耗可谓不计其数,尽管此时登州明军已经伤亡大半,但是阿济格依旧看不到拿下城池的那一天。
  他头一次发现在火器的巨大威力,在明军火器拉开与清军的距离后,攻城战就成了清军的最大软肋,尤其是有着海路补给之下,明军那似乎无穷无尽的震天雷,完全成了清军的噩梦。
  也因为这一次对登莱二府的血腥屠杀,清军甚至都无法留下足够的军队驻扎防备明军,而是大军尽数折返济南就食。
  不过济南以东也根本没有防守的必要了,这里要人没人,田地里的庄稼也被清军无数的战马啃的一干二净,没有防守的价值。
  这一战清军看似大胜,将明军在山东的主力一扫而空,更是将原本几近席卷山东的明军再次赶至一隅之地,军威之盛谁敢不称赞一二。
  起码济南的山东文武,对于摄政王阿济格他老人家的武功,就是不断的唱着赞歌,更是拿出府库大半钱粮,买酒买肉,为摄政王凯旋而归的大军摆出流水席,共贺大捷。
  在大捷的威名下,所有人都忘了山东最精华的登莱二府,如今已经千里无人烟,无数良田全部抛荒,未来山东的赋税必定出现巨大的缺口,或者说想到了,但却没有人敢在这个当口多说什么。
  阿济格对于不能彻底消灭明军在山东的存在,显然是十分耿耿于怀的,只看其在酒宴之中,很少露出笑容就能看的出来。
  而且这一战后,清军主力就需要立即回师京城,坐镇大本营之中,以震慑在关外已经越来越不安分的蒙古人。
  依最近收到的情报来看,在关外征调蒙古人入关配合作战的行动,已经越来越不容易了,应征的蒙古部落越来越少,向北迁徙的部落却是越来越多。
  这自然与大清一连串大战战果寥寥有着密切的关系,近年来清军在各条战线上要么大败,要么就是啃硬骨头,蒙古人损失极大,但能够被分到的油水却是越来越少。
  在这种情况下,再想让蒙古人如同大清入关前,和刚刚入关那会一般,一道军令征调便即一呼百应的盛况,自然是痴心妄想。
  许多蒙古部落好处没得到,族中的青壮倒是死了近一半,他们又怎么肯再跟随大清征战四方,没有直接造反就已经很是给了大清面子了。
  最令阿济格愤怒的是,郑成功对于大清派去的,拿着其父亲笔劝降书的使者,向来的答复就是焚其书,斩其使,连一个字都不带看的。
  而大清渗透入郑家水师之中的奸细,同样努力了两年多了,却是点滴成果也无,根本就没有一个人愿意归顺于大清的。
  虽然大清给的价格着实不低,只要过去就会给连升三级,总兵之类的还会直接给爵位等等。
  但是却没有人是傻子,只要投降过去的人不是成群结队的规模,那任何叛逃的人都将成郑家水师往死里揍的家伙,海上战争比的可不仅仅是士兵的意志力,更比的是船只多少和大小规模。
  因为如此,更是无人愿意叛逃,毕竟一逃过去,打又打不过,逃的了人,也逃不了船,一旦座下船队被毁个净光,满清还养着他们这些陆战不行的人有何用?
  到时候别说升官发财了,能不落个被卸磨杀驴的下场就不错了。
  天津卫、山东两战,让阿济格完全明白了一件事,在大清没有水师防卫的情况下,整个沿海地区都不是大清所能牢牢掌握之地了,在靠海的地方与明军争锋,那完全就是自己找虐。
  不过在明军绝对优势的水师面前,想要自己发展水师,更是死路一条,水师需要投入的钱粮是海量的,只是稍稍估算了一下,就让满清朝廷都为之侧目。
  更不要说北方根本不擅长水战,重新征募水手等这些士兵能够熟悉水性,再加上训练之类的,没个几年工夫是不可能成行的,最有可能的是,估计还看不到能够有实际战斗力的那天,就会被对方连船带船厂一起给砸了。
  既然无法在水战上占便宜,那沿海的地盘就成了一个鸡肋,想在明军水师的威胁下守住根本不现实,但若是放弃又有些舍不得。
  在阿济格出兵之前,大清内部对于此事也进行过一番争论。
  但最后的结果便是不了了之,不过阿济格却是听出了一些名堂来了。
  既然这些地方处处人被袭击,而且因为兵力单薄又守不住,那这些沿海地带的城镇对于明军就不是阻力,而更象是对方的补给站,与其这般不断的被明军牵着鼻子走,被动应付。
  那还不如化被动为主动,转劣势为优势。
  大清的优势在于金戈铁马,骑射无敌,既然无法与明军水师争锋,那索性让出沿海地带,将沿海之地的百姓全部迁入内陆五十里内,让明军无法就地得到补给。
  而且五十里的距离,若是明军敢于深入,那等待他们的就会是我大清无双的铁骑!
  这个历史上十年后才会出现的迁民禁海令,如今却是在明军不断的跨海袭击下,提前出现。
  不过这还只是阿济格的一个思路而已,如今的他还没有多尔衮时代那么说一不二的地位,究竟能不能施行的了,还需要看保皇派们的会不会出现强烈反对的局面。
  但是有一件事,阿济格却是不打算再与保皇派们再多纠缠了,他已经派出了最后一波使者前去天津卫会见郑成功,而且带上了自己的最后通牒,若是彼不能幡然醒悟,重回朝廷温暖的怀抱之中,那等他阿济格回京之日,就是他郑家满门人头落地之时!
  虽然对于郑成功会因此投降并不抱什么希望,但是这也是他没有办法之后的最后尝试了,毕竟郑成功的舰队对于大清万世之基阻碍实在太过于巨大了,就算不能令郑成功来降,也要让郑成功背上逼死父亲以及全族的罪名!
  阿济格觉得自己杀郑芝龙一家完全是合情合理的,毕竟郑芝龙不能约束自己的手下以及儿子,给大清造成了这么重的伤害,以这样的罪名杀他绝对绰绰有余。
  但他不知道的是,在他使者向着天津卫而去时,郑成功此时却在半月前便即收到绍武皇帝的诏书,已经带着大部分的舰队,正飘扬在大海之上,向着南方回归而去,他注定是会扑一场空。


第357章 利己者
  在郑成功离开天津卫之时,荷兰国派遣来大明的使者,正好也从台湾据点赤嵌城离开。
  大明强硬的态度,委实令荷兰使者备感‘羞辱’,在离开大陆之后,荷兰人便即直接顺路而至台湾岛,这里距离大明最近,若是能够立即出兵的话,一定能够给大明一个印象最深刻的教训。
  但是在这里荷兰使者并没有取得任何进展,侵占台湾的荷兰台湾总督马里奥虽然畏惧于巴达维亚,但是对于大明事实上的南海王郑家,却是忌惮极深。
  之前数次与大明的海战,荷兰人都没占到什么便宜,尤其是与海盗刘香相互勾结对付大明的一役,声势浩大的联军,依旧是被郑家打的怀疑人生。
  为了推卸责任,马里奥没有拒绝使者的要求,但是以台湾驻守兵力不足为借口,要求召开在台湾全部荷兰人与会,共组一支强大的舰队,才能攻伐大明。
  心知肚明荷兰人在台湾只有千人不到的驻守部队的情况下,这个要求当然是合理的,使者没有任何理由可以拒绝。
  在召开台湾简易议会后,将巴达维亚的要求惩治大明的要求传达后,却是遭到了大部分议员的反对。
  虽然愤怒于这些商人完全不拿国家利益当回事,但是使者依旧十分有礼貌的将目前大明的政策,以及对价位商人的影响和盘托出,并表示若是不能制止大明如今贪婪的胃口,日后大伙儿的利益必将会被更为被触动,日后的损失必然更加的惨重。
  这种说辞确实打动了在场的所有商人,在利益遭受损失之后,他们自然是对大明极为的敌视的,但这却并不代表,他们就愿意因此而与大明翻脸。
  毕竟利益只是受损,他们还可以通过加价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