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明大唐王》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南明大唐王- 第17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连续吃过几次亏后,满清也不是晚清时期的那般坠落,早就开始搜集战场上明军扔出的哑弹,并且尝试自己破译制作。
  而阿济格手中的便是仿制出来的,不同的是,在治铁方面,满清落后的不是一星半点,靠着之前孔有德叛逃所带来的工匠,虽然在崇祯一朝都要略微领先于大明,但这种差距,却是在商业文化极其浓郁的江南,因为在与世界各国打交道的机会更多,更新换代的速度却是更加的快,则缓慢的催生出了更为发达的治铁业。
  就比如这种制作手榴弹的脆铁,对外联系比较密切的广东,在频繁的与外界交流之下,只用了三个月时间不到,便即成功打制出了符合朱聿鐭要求的脆铁。
  而满清却是历时一年有余,依旧没有做出适合的铁料,这东西看似简单,但是对于铁料的要求却是极高,不能太过于硬,否则便会出现哑弹,也不能太脆,否则气密性不足的话,就会变成小号的焰火。
  既然无法在治铁上面进步,满清走的便是装填更多火药,并且将震天雷做的更大的路子。
  因此,一个个像炮子更多于手榴弹的震天雷,便即这般诞生了,这东西虽然威力不俗,但在野战中却是基本上无用,扔不出去的手榴弹,与铁疙瘩,并没有任何的区别。
  不过只要思想不滑坡,办法总比困难多。
  既然人力扔不出去,那用抛射机,却是根本不成问题。
  在盾车中的清军却是变戏法的从盾车之中取出一个个黑幽幽的东西,看赶来与己方的震天雷有些想象,但却是比自家的足足大了两倍有余。
  在明军疑惑的目光下,这些震天雷很快便被点燃,然后便在明军目瞪口呆之际,一颗颗被点燃的大号震天雷呼啸而出,向着城头便即疾射而来!
  清军用的大号震天雷,体格虽然大,但是引线却是极短,大部分刚刚落到城头便即轰然炸响,甚至有小部分还未至落地,便即纷纷半空爆炸开来。
  火药的爆炸威力,绝对不是人力可以阻挡的,城头上的明军在这种剧烈的爆炸声中,顿时哀嚎声响成一片。
  唯一值得庆幸的是,这些震天雷个头虽大,但真论起威力来,却是比明军自己的要小上许多,其中哑弹率更是最少达到了三成以上。
  不过这种威力就已经足够了,城头上的明军已经被此起彼伏的爆炸声弄的军心大乱,原本的盾阵也散乱不堪。
  至于火铳兵们,更是在鬼哭狼嚎之中,不断的寻找着躲避物,再也顾不上对城下的清军进行屠杀。
  而没了明军盾牌的掩护,清军的弓箭杀伤力顿时提升了一倍不止,城头明军更是混乱,几乎都有些稳不住形势了。
  在打头掩护的清军终于打开局面,成功牵制住明军火力之时,无数找着云梯的清军在百步外骤然加速,向着城池全速冲来。
  虽然不断有抬着云梯的清军倒地不起,但更多人却是亡命前冲,不断的有云梯搭上了登州城的城墙,云梯顶端的铁钓紧紧咬住城垛,一个个死士便即咬着短刀,迅速的顺着向上云梯上面爬去。
  当云梯靠上城头之时,清军的抛射震天雷终于慢慢平静下来,没了这些扰乱人心的震天雷,慌乱不堪的明军终于在军官的喝斥下,回过了神,开始奋力反击。
  城上滚石,檑木不断的顺着云梯扔下,一个个爬上云梯的清军士兵不断的被砸落而下。
  但是不断的有人向上攀升着,源源不绝。甚至有个别运气好的,都已经接近到了城头位置。
  “真当老子没有压箱底的东西么?!扔震天雷!”
  眼见云梯下面的清军已经积聚了众多的清军,邴泽一挥手,下令道。
  一个个被点燃了的手榴弹,几乎是在火绳炮灰至最后一小段,这才被明军从城头扔下,许多手榴弹都是直接在空中炸开,杀伤范围几乎是以倍数扩散着。
  城墙处的清军顿时发出一连串的惨叫声,那些直接被手榴弹直接击中要害的清军还好一些,基本上都没有任何痛苦的直接死去,而大部分都是比较倒霉的,他们被手榴弹之中碎铁块铁钉一类的东西击中,都是直接痛的不断在地上打滚。
  手榴弹并不是一个,而是连续不断的,当每个云梯处都有十数颗手榴弹光临过后,清军的进攻顿时变得稀稀拉拉赶来,之前冲天的气势再也没有了。
  甚至很多人已经不顾忌到会不会受到的责难,发了疯一般的向后便退。纷纷躲入盾车之中,寻找掩护。
  “可惜,若是震天雷管够的话,老子两千人就能守住登州!”
  这个下马威在邴泽来看,效果极好,只是震天雷的消耗委实太过了,只是这么一下,便即将库存消耗掉了三成上下。


第344章 对峙
  朱聿鐭现在觉得很烦,相当烦,因为他发现如今所有事情一下子开始变得极其不顺了。
  山东大败的消息传回江南后,整个江南如今暗流涌动,刚刚被狠狠收拾一茬的士绅们,又一次开始变得不安份赶来了。
  虽然如今还没有人敢挑头造反,但是各地锦衣卫传回的消息来看,许多人都已经开始在串联。
  朱聿鐭用脚趾头想也明白,这种串联当然不是为了给他贺喜,虽然他确实是有喜事。
  是真的喜事,因为最近已经陆续有大臣开始挑头上书,直言如今皇室血脉委实单薄,如今时局已经逐渐稳定,而且后宫无主更是违逆人伦大道,为了皇家血脉延续的必要性,希望皇帝能够在近期选秀入宫,以充实六宫!
  对于这种最为贴心的提议,朱聿鐭已经等待了两年多了,此时更是恨不得立即给这几个让他心花怒放家伙连升三级!
  心中更是不断的感叹,老子好不容易来了一趟大明,天天过着和尚日子,前期还动不动就会成为满清刀下亡魂,我容易么我?这后宫再不充实赶来,这人的精神该会有多么空虚寂寞冷啊!
  虽然心中急切,但朱聿鐭毕竟剩下的脸已经不多了,还是需要节约着使用,尽管内阁都已经票拟同意,他却并没有立即猴急的批准,而是装模作样的下发礼部,让他们商议一下是否可行,做一些前期准备。
  向来乾纲独断的狗皇帝,这一次这么的知礼明节,却也让礼部上下都备感脸面十足。
  只是陶醉归陶醉,该办的事情还是需要立马办的,礼部几乎以秒回的姿态回复皇帝,他们完全赞同此事,更会立即着手进行。
  礼部的这个态度显然令皇帝十分的满意,更是大笔一划,拿出了两百万两银子来推动此事,更是让礼部上下人人欢喜,清水衙门当久了,终于有花差的机会,哪个又肯放过。
  就在礼部上下争抢着为此事效力之时,朱聿鐭却是不得不将浮想连篇的思维从选秀之中收了回来。
  此时他的手中,拿着两份急报,一份是满清已经扫平登莱二府,大军已经向着登州城围拢而去。
  而另一份,则是河南金声恒的告急奏章。
  朱聿鐭看完后觉得,与其说这是一道告急奏章,还不如说是一道请罪奏章,或者说是一封向自己解释的奏章。
  毕竟整道奏章之中并没有讨要任何援兵的意思,只是将十数日之间河南的风云突变向自己汇报一番而已。
  九月中,博洛,谭泰、冷僧机等率领从山东战场退回的正黄旗、镶白旗及三顺王,大军向河南浩荡而进的消息。
  根本无需再多废话,挟山东大胜之威的满清大军,直接让河南大地震动,而之前还在观望保存实力的河南总兵何安光,开归总兵高第等众多实力派,在接到博洛下达的切责命令后,顿时如同被鞭子抽到一般,直接从蛰伏之中醒来,麾下兵马疯狂的调动着。
  至九月底,整个河南已经处处烽烟。
  何,高二人的军队,一改之前的猥琐,开始主动向着将手指伸出河南省的金声恒所部展开攻击。
  主力在南阳府,众多军队分散于河南境内的金声恒所部,在何、高二人优势的兵力下,纷纷败退,一个月时间不到,便即将刚刚占领的河南省土地,全部拱手相让。
  在河南府,金声恒大军在南阳盆地北端要地鲁山关,已经与清军大战连场,却并没有分出胜负。
  但是在何安光突破淅川,迂回向内乡包抄金声恒后路之后,金声恒不得不弃关回南阳城,但在面对着从淅川、裕州、南召三个方向压过来的清军,金声恒并没有别的选择,只能再次放弃南阳府,继续向南撤退而去。
  毕竟一旦三路清军合围南阳,那他除了死守待援之外,就只剩下战死一条路可选了。
  金声恒更是明白,援军是根本指望不到的,朱聿鐭的战略他早就明白,那便是休养生息数年,才会有大动作,而且就算日后大军北伐,估计也不会是在河南这种大平原,以己之短与满清骑兵军团决战。
  好在他的防区并不是南阳府,而是湖广,战事不利的情况下,河南他是可以视情况而放弃的,还根本没有丝毫弃地的责任。
  在南阳府撤退后,金声恒的防线最终定在了湖广境内的谷城,襄阳,枣阳一线。
  谷城与枣阳不用说了,这里地形复杂,用少量的兵力就能扼守,挡住北军自西北、东北南下的道路。
  而襄阳阳则是交通枢纽,是南阳盆地向南的出口,也是湖广的北大门,东边是枣阳,西边是地形更崎岖难行的谷城,只要守住这里,清军就别想再将手探入湖广一步。
  想要守住襄阳并不困难,虽然襄阳北境多平原少山地,几乎是一马平川,唯一的地形障碍就是汉水,只是在如今秋末冬初的这个季节,汉水水量并不大,基本称不上多大的障碍。
  但也正因为汉水这条水路,襄阳城却因此而后路无虞,无论是援兵还是粮草,都不会有多大的困境。
  可以说,襄阳城没被拿下之前,任何越过襄阳向南的举措都是极为危险的行动,因为襄阳城向北虽然一马平川,但向南却是渐渐山岭连绵,水网密布,对于北军来说,就不仅仅是道路难行了,一旦大军受阻,再被襄阳城给断了后路,那就动辄会全军覆没之虞!
  金声恒大踏步撤至襄阳后,清军向南的步伐便即渐渐慢了下来。
  毕竟数万人猬集于襄阳坚城之中,再有两翼谷城、枣阳明军时刻威胁侧后的情况下,想要速战速决拿下襄阳城,显然是在做白日梦。
  令金声恒意外的是,满清中央集团军并没有向着襄阳而来,而是停留在了南阳府,并没有南下的意思。其最为精锐的满汉八旗军队,甚至退回至了洛阳。
  而河南本地的实力派,则同样驻足于明军刚刚放弃的邓州,新野,内乡一线,隔着百多里与襄阳的金声恒遥遥对峙,并没有继续进攻的意思。
  双方如今都是守有余,而进不足,尤其是满清方面,在湖广吃了一个爆亏之后,难免会有心理阴影。
  而山东的登州,却因为山东明军主力战败覆没,真正的处于孤立无援的境地之中……


第345章 自大
  登州城在朱聿鐭的心中,地位不高,尤其是在他还没有北伐想法之时,更是可有可无的存在。
  因此对于登州的大规模增援,是不可能有的,毕竟这会打乱朱聿鐭整体的战略部署。
  虽然兵力不可能给予补充,但物资上的补充却是可以的。就算登州坚持不到自己的援助物资到达就失陷,那这些物资也可以充实至天津卫,只要天津卫一日被明军控制在手,清军就会坐卧难安。
  不仅北京时时在被威胁之中,更是让大运河成为摆设,让满清无论是大军南下,还是漕运都会被完全切断。
  不断加强天津卫,就能令其可以成为北地的一颗令满清如鲠在喉的一根刺,牵制住建奴众多的兵力,也可以为未来大举北伐取得一个良好的立足点。
  以天津卫为核心,朱聿鐭的大军可以直捣北京,亦可以由海路先一步封住山海关,只要成功击败满清主力,那只能从蓟州、宣府出关外逃的满清残余兵力,就会受到一直被压制着的蒙古人的热情招待,待到他们回到辽东时,还能剩下几成人马?
  因此北方据点,除了天津卫外,其他一切地点都不算什么,登州丢了,只要水师优势还在,那日后也可以随时夺回来。
  正在思索之时,王大用缓步行进,走到朱聿鐭身边,轻声说道,“皇爷,鸿胪寺卿蒋承祖求见。”
  “唔?可是已经谈下来了?让他进来吧。”
  朱聿鐭轻轻揉了揉眉心,将原本斜靠着的身体摆正回来,这才挥手说道。
  一个月前,一伙红毛碧眼的荷兰人号称使者,拿着本国议会提供的使节证明,进入了福州地界,要求入朝与大明谈判。
  对于大明官场来说,有外番入贡那便是盛事,简单查验了一番对方的使节证明之后,便即安排他们直奔南京而来。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