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场变故,让鳌拜都有些措手不及,也幸亏是刚刚他强行打开明军的坚固防御,用力过大而暂时脱力,没有第一批冲上前面,当密集的铳弹穿透白甲防护再击在他身上时,并没有多少力道,只是将他的盔甲撞的略微有些变形。
在第一次齐射后,已经反应过来的鳌拜,二话不说,便即直接从地上抓起一具尸体挡在前方,整个人如飞一般的后退。
他虽然悍勇,但却不是傻子,在这个距离上强行与火铳硬碰硬,那是蠢货才会去干的事情。
三轮火铳过后,鳌拜手中尸体已经多了十多个前后透亮的血窟窿,就算是他本人,盔甲也已经被击的坑坑洼洼,甚至有一处盔甲薄弱处,甚至已经被击穿。
但是好在有尸体抵挡在前,再被盔甲挡了一下,铳弹并没有多少动能,只是将其皮肉破开,没有能够继续深入。
“步弓手,还击!”
这点小伤对于鳌拜来说,甚至连轻伤都算不上,根本就没有理会,再次一挥斩马刀,粗豪的声音直接炸响在已经有些寂静的战场之中。
惊魂方定的步弓手们,立即像被人抽中了一鞭子一般,急步向前,根本就没有瞄准,重箭飞快的向着正在转身后退的火铳兵们呼啸而来。
双方距离已经超过了五十步,数十步的距离内可以破甲的重箭,虽然这个距离还显得有些远,但对于基本上不披甲的火铳兵来说,这些箭矢也不是他们能够抵挡的。
一片连绵的惨叫声顿时响起,火铳兵大片大片的倒下,但弓箭不比火铳那般需要极长的装填时间,直接是在明军火铳兵惨叫的同时,又一轮箭矢再次呼啸而来……
第330章 大败
“起!举盾!进攻!”
火铳兵们亡命逃遁之时,明军步兵阵营之中,已经反应过来的军官们,纷纷发出命令。
原本倒伏一地的士兵们,立即七手八脚的爬将起来,有盾的举盾,掩护着身后的战友,在激昂的战鼓声中,直接向着已经成为清军最前列的马步手们冲锋而来。
马步手们并没有迎战,他们的目标只是明军的火铳兵,而近身肉搏自然会有其他同袍接下。
在明军冲来之时,便即纷纷收弓后退,甚至有些箭法极佳,心理素质极好的存在,在撤退之前,还连续射出几箭,命中几人,这才施施然的快步退下。
双方甲兵再一次混战在一起,不同之前的是,这一次清军现也没有了之前势如破竹的气势,三轮火铳齐射打掉的不仅仅是清军众多的精锐白甲兵,更是将清军的气势一并打掉大半。
如今清军还在进攻的人数已经不足六百,就算依旧还有鳌拜这个猛人领头,但在白甲精锐损失大半的情况下,没有强悍队友们配合下,已经有些脱力的鳌拜,也难心当的起锋锐的责任来。
只能是拼着胸口一股子气势,跟明军咬着牙坚持对耗而已。
右翼鳌拜军已经有些兵力不继,左翼清军虽然人数还有两千上下,但是没有绝世猛人打头阵,面对着郑成功麾下数量三倍于他们的新军,他们的进攻也有些进展缓慢。
大战已经进行了一刻多钟,尽管新军已经被压迫的不断后退,只有招架之力,但清军却始终无法将之彻底击溃,依旧是对耗的状态。
而更可怕的是,在还算稳固的将清军进攻的脚步抵抗下来后,原本溃败的明军似乎已经有了再次汇聚的打算。
从身边火炮从零散,慢慢开始变得连绵就能看的出来,明军溃兵已经慢慢被组织了起来,已经开始试图从侧后对清军展开袭扰和牵制。
不过鳌拜却似乎一点也不为眼下的局势担忧,尽管支撑的极为狼狈,身边的心腹奴才不断的倒地,哪怕已经慢慢处于包围之中,但他却是一点撤退的意思也没有,眼中的疯狂却是越来越炽烈!
轰……
就在这时,鳌拜侧翼拦截明军骑兵的塔幕颜部方向,却是传来了连绵的火炮轰击声。
在强攻无果的情况下,王得仁果断的放弃了这种送死战术,直接命人拖来了十数门在大营周边的火炮,不管三七二十一,直接装填火药弹丸便即向着猬集在一块的清军轰击而来。
没有操控过火炮的王部骑兵们,这一轮火炮的射击精度委实惨不忍睹,清军这么大的防御面,十数门火炮只有两发命中,甚至还因装药量太大,直接将数门火炮弄的当场炸了膛。
对于清军的杀伤,甚至还没有自己人被炸死的多。弄的剩下的人,人人都对火炮直接敬而远之,再也不愿意靠近分毫。
不过唯一比较好的效果,便是两炮命中战马群之后,直接将战马惊的四散而逃,露出了一个巨大的窟窿,不过这突破的机会只是稍纵即逝,不等明军骑兵冲锋,清军便已经再次从旁边拉来战马,将这块缺口重新堵上了。
“老子还不信了!继续给我装填,一定要轰开这个乌龟壳!派人去找些火炮手来,老子还不信还玩不了这铁疙瘩!弹药给老子少装一些,你他娘的想死也不要拉上老子!”
王得仁眼见这事有门,眼看一众人被火炮吓的连连倒退,他直接跳下马来,亲自指挥如何操作火炮。
这东西,他虽然从来没有玩过,但是见过的次数不少,也明白为何会炸膛。
眼见自家大帅都敢亲自靠近火炮,手下的官兵顿时来了底气,数十个亲兵更是齐齐上阵,协助王得仁再次装填起来。
花了比熟悉炮兵多了四五倍的时间,王得仁这才将剩下七八门火炮重新装填完毕,再次将火炮炮身压低,瞄向了清军的乌龟阵。
但是不等王得仁下令射击,大营北边却是突然响起了冲天的呐喊声。
只听了一声,王得仁脸色便即大变,因为这是满人的语言,来的并不是山东兵,而是另一路的满八旗!
这呐喊声,不仅王得仁听到了,身在阵中的郑成功同样也听到了,他的脸色变得更加的难看,因为为了收拾敢‘孤军深入’的鳌拜军,郑成功几乎将能够调动的兵力全部调了过来。
大营北方位置,如今基本上已经处于真空状态,根本没有任何力量去阻拦另一路清军的突袭。
更可怕的是,军中几乎所有火炮都在大营北边,那是准备明日开始攻城时所使用的,如今无人看守之下,这些东西就要全部姓了清了。
若是这些火炮全部被拉过来对准自己,只要一想到这个结果,郑成功小脸都要变绿了。
“哈哈……索尼来了,正黄旗到了!南蛮子死期到了!小的们,随我杀光这些南蛮子!活捉郑森,让他们一家团聚!”
狂笑声中,鳌拜再次生龙活虎起来,如同疯虎一般,挥舞着斩马刀,当者非死即伤!
鳌拜这并不是危言耸听,两黄旗已经汇合,说明阿济格的部署已经基本就位,此时明军向东、向北入海的撤退路线,必然会被切断,大军团团围困之下,郑成功已经是无路可逃。
“靖海公,事急矣,突围吧!”
王得仁此时已经扔下了刚刚装填好的火炮,飞马来到郑成功面前,急切的说道。
郑成功哪里会不知道情况危急,单单鳌拜一路军队,就差点让他灰头土脸,再来一路清军,哪里还能抵挡的住?但是战前夸下海口,此时要脸面的他,根本拉不下这个脸来说出撤退二字。
只看了一眼郑成功的脸色,王得仁就明白郑成功心中的想法,不同于郑成功,王得仁从当了流寇那一天起,就已经习惯了东逃西藏的日子,十数年与明军的大战下来,更是根本不知道脸面为何物,打不过就逃对于他来说就是家常便饭一般,毫不稀奇。
眼下看郑成功文人薄脸皮又开始折腾人了,也明白自己应该怎么办了。
“撤退!大家登州城见!”
王得仁二话不说,直接一把拉过郑成功坐骑的马缰,狂吼着扔下这句话,挥刀砍断了将旗,直接就跑。
随着将旗的倒下,还在奋力抵抗的明军,短暂的寂静片刻后,立即爆发出一声惊天动地的大叫,如同被海浪冲击到的沙堡一般,轰然散向四面八方……
第331章 逃命
虽然王得仁说的是登州城见,但是他却并没有真的向登州城方向而逃。
作为大明数的上号的逃跑专业团队闯营出身的王得仁来说,这个时候再想向登州撤退,那绝对是十死无生。
毕竟满清如今只来了两路人马,观其人数都不过数千人的样子,但这可都是正牌的满八旗,不可能会是单独而来,配合其作战的军队,至少也得数倍于他们。
而且在满清体系中呆过很长一段时间的王得仁,更是发现这一个更邪乎的事情,这满八旗竟然亲自冲阵,而不是他们惯例的先用炮灰上前的战法,这委实不是满八旗的作风。
既然这满八旗都不顾伤亡亲自冲锋了,好他们后面自然是有更加强悍的人在指挥他们,那问题就简单了,能够指挥两黄旗亲自破阵的,自然只有如同太上皇一般的多尔衮,不,如今应该是已经接替了多尔衮之位的阿济格了。
两白,两黄旗四旗齐至,王得仁就算再悍勇,此时身上也起了一层鸡皮疙瘩,面对四旗外加海量的蒙古骑兵,再拖上几天,若是再来个几万的陕、山绿营,那估计想跑都是一种奢望了。
不过算算时间,步兵想这么快到来,根本不可能,但是只有这数旗再加上蒙古骑兵,就足以在明军撤退的道路上,匹马不得回了。
因此,王得仁的突围方向根本不是向北或者向东,而是向南!
在一路上救下能够顺手救出的明军大将之后,王得仁毫不停留,带着麾下骑兵,直接向南溃围而出。
果然,在最南边清军封锁最为薄弱,只是一队虚张声势的游骑兵,根本无法对明军造成什么阻挠,被王部骑兵直接一冲而过。
但接下来的时间,王得仁部就很难过了。
清军很快发现了这么一大股骑兵突围而出,接下来便是永无止歇的不断追击。
好在如今的满八旗已经在走下坡路了,虽然这坡不是陡坡,但是毕竟是在走下坡路。
就比如现在的追击,第一个吃不消的便是八旗老爷们。
这些在北京已经吃了好几年铁杆庄稼的八旗老爷们,虽然武勇还保留着七八成,但是意志力方面,已经退化了许多。
不要说努尔哈赤年代之时的卧冰爬雪,千里奔袭的藏獒形象,连皇太极初、中期辗转远征万里,穷追蒙古林丹汗到西域的猎狗劲头都已经不存在了,甚至可以说,皇太极死前,已经基本上人人过上好日子的满八旗上下,都已经失去了奋力拼搏的动力,完全退化为靠着往日咬死过人的名头,来恐吓整个大明了。
若不是崇祯末年明军委实已经烂到了骨子里了,但凡还有几支能打的军队,满清在那个时候就根本就没有任何气魄入关了。
如今八旗战力大部还在,还不是数十年后,对上吴三桂都被打的灰头土脸的老爷兵,只不过没了意志的加持,他们最多算是精锐军队,已经算不上强军了。
不过蒙古人却是在连续的战争中,慢慢的将战力增强了上来,不过受制于落后的战争思想,以及武器盔甲的被限,还有本就对满清不太服气的心理作用。
这些蒙古人的战力,在大明始终没有被完全展示出来,一直都是打酱油的存在。
当然这说的是在对攻之时,而不是眼下穷追落水狗之时。
在追击方面,蒙古人是绝对的专家,满清大军只是追了一个多时辰,十年百多个掉队的明军便即打道回府了,毕竟打着郑成功大旗的一队亲卫,依旧在带着数千人,疯狂的向着北方冲击而去,登船入海的企图,加瞎子都看的出来。
但是不同于被水师揍的脸庞都肿起极高,已经将大明水师列为头等大敌的满清方面,对于骑兵无敌论从来不曾动摇过的蒙古人,却是没有放弃,而是一直在后追击着,因为他们始终觉得,郑成功更可能就在这支骑兵之中。
一夜工夫,双方一追一逃,天色蒙蒙亮时,已经到达了平阴地界。
“本公不走了,与蒙古鞑子决一死战!”
一个晚上的颠簸,让郑成功差点将隔夜的饭给吐出来,听着后面隆隆的马蹄声,愤怒的嘶吼道。
“国公爷,你还是再忍忍吧。你我两部骑兵如今满打满算只得两千余骑,而且士气已堕,追在后面的骑兵至少有五千余骑,只怕难以力敌,今晚死的弟兄已经够多了!”
王得仁擦了一把头上的汗,有些不耐烦耐的劝说道。
他出身贫寒,与郑成功这种出生豪门的贵公子,天生就不对付,更因为郑成功之前为了一帮子酸丁而拖延时间,给了满清增援济南的机会,更让王得仁对郑成功深深不满。
此刻若非是处于同一阵营,又同为逃难的袍泽,王得仁甚至理都懒得理会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