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财政收入之一!
大明之前的皇帝不懂这其中的横财有多大,他朱聿鐭可是一清二楚的,当然不会这般轻易的放过。
既可以从中多收取一道手续费,又可以慢慢通过双方剥削收取税金,屯积大量的金银做为货币信用的保证金和原材料。
只要积累的够多,再加上强大的军事经济实力,再由自己拉开大明自己的工业革命,那以大明的体量,早晚有一天会成为后世美利坚帝国一般,控制住整个世界的经济和贸易走向。
这并不是空想,而是极有可能实现的远景。毕竟只要大明这边的东西是他们拒绝不了的货物,那他们就只能在纸币与税收上给自己提供源源不断的血液。
或者这些欧洲人更莽一些的话,也是可以一毛钱也不出,通过战争抢夺货物和税金,通过武力为他们牟取最大的利益。
虽然朱聿鐭眼下并不想多一线作战,但这样的战争却是朱聿鐭最喜欢的,因为这不是他的战争,而是被抢了货物和钱财的大明士绅商贾与这些洋鬼子的战争!
断人财路与杀人父母无二,都是不共霸天之仇。
面对着抢了自家货物的洋鬼子,这些人估计不用自己鼓动,就会红着眼睛跟朝廷站在一块,拿出足够的真金白银出来,同这些远道而来的欧洲人拼上一个你死我活。
至于洋鬼子如何想或者如何选,朱聿鐭并不在意,甚至就算他们不与大明做生意,朱聿鐭也不在乎,只要实力到达一定地步,你想不跟我做生意都不行。
后世的大英帝国,就十分生动的给全世界上过这种丛林法则的课程,只要足够强,并且足够的不要脸,那这个世界上就没有做不成的生意。
这一点,朱聿鐭相信大明这些士大夫在后一条上,绝对不会输于大英帝国们的绅士们,至于第一条,朱聿鐭觉得自己还是可以给这些不要脸的选手们给补上的。
而想要让这些不要脸的选手们有热情,有勇气出去跟洋鬼子比不要脸,朱聿鐭觉得还是有众多的办法的。
至少一个海外分封建爵位甚至称制,就足以让这些士绅们中足够勇敢的人挺而走险了。
如果能够因为利益再加上自己的鼓动,能让更多的士绅从大明这一亩三分田里走出去,重新拾起丢失了数百年的武勇,朱聿鐭就觉得自己没有白来大明这一趟。
虽然这样的坑货主意,让朱聿鐭心动不已,但他还是慢慢冷静了下来,将之写就下来,放在未来朝廷。
依旧同样的原因,步子迈大了,容易扯到蛋。
估计未来数年内都无法施行,毕竟眼前的大敌是满清,在没有将满清彻底消灭掉,或者消弱到一定地步之前,更不能在这个时候主动挑起另一场战争。
第270章 内讧
翌日一大早,皇城宫门便即大开,将早就等候于此的文武官员迎入奉天殿内。
这座象征着大明兴衰荣辱的大殿,见证过大明的崛起与衰亡,更见证了大明浴火重生的如今,绝对是如今这些大明文武心中的圣地所在。
唯一不太和谐的是,这绍武皇帝自从入了京后,除了第一日进皇城,顺势召开了一场殿会后,便即一直到了现在才有了第二次朝会。这样懒散的态度,绝对是在这南京城中寥寥几位皇帝之中最差劲的了。
别说比不上这南京城第一位大明皇帝兼工作狂的明太祖了,就连建文小皇帝的工作积极性都比不上,甚至连后来从北京打到南京的永乐皇帝都不如。
这倒不是说这些文武大臣们的工作积极性有多高,日日盼望着天不亮就起身赶来朝会,而是因为朝会是身份的象征,能够站在这大殿之中的官员,哪一个不是大佬级人物。
你皇帝天天不上朝,你让咱们上哪显摆去?
再说了,不在朝会上多吵上几句,如何向皇帝夸耀自己的本职工作做的如何扎实,又如何能够让皇帝注意到自己,让自己能够有上升的空间和机会?
不过在等待太监宣布入殿之前,文武大臣们都在偏殿等待着,地位一般的只能老实在边缘站着,如苏观生等这般的内阁大学士,则有桌椅供应,让他们能够稍作歇息一番。
不过明显可以看的出来,如今的武将们依旧是扎堆存在,相互之间打趣说起荤段子,嘻哈声与喧哗声阵阵。
弄的文官们人人都远远离开他们这个圈子,似乎靠近少许就会如他们一般,斯文尽丧,没有体统。
不过与之前不同的是,如今的文官已经没有过去的底气和胆量,去喝斥这些武夫,让他们闭嘴,莫得喧哗。
在一个个手握兵权,更是带着见官大一等的爵位在头上,这已经不再是之前的地位低下的武将了,而是一个新的强大的武勋集团!
哪个不开眼文官敢去招惹?莫不是想落得一个,直接被揍个半死的下场。
文武之间显然泾渭分明,但文官之间显然派系更加复杂,有数人,十数人的圈子,相互之间不断的交头接耳的说着什么,也有如同大学士,身边人数更多,特别是几位大学士坐于一块后,周边更是围拢着数十人的场面。
不过诡异的是,如今的内阁大学士却没有了往日的挤在一起的场面,而是十分明显的分为了两拔人。
其中首辅苏观生与次辅莫修伟安然的坐于一边,而大学士何吾驺、顾元镜、王应华等人,却是列于另一侧,双方间虽然近,但却明显可以看的出来,双方并不是一路人。
内阁的分裂,自然被所有官员看在眼中,因此也不乏有官员开始选边站队。
按照道理来说,内阁首辅、次辅比肩而立,大部分官员应该选择二人站队才是,但是事实上却是大部分官员都站到了何吾驺等人一边。
无他,只因利益而已。
上一次朝会,皇帝打压文官,甚至已经暗暗剑指士大夫的局面,谁都看的出来,但作为士大夫们的领头人物,苏、莫二人当时在朝堂上的表现,却委实让大家都极为失望。
不仅如此,当晚二人还独自碰头,并且谢绝其他人加入,更是让大家觉得这二人脚已经开始站偏了。
本来第二日,二人联袂晋见天子的消息付出后,还让原本开始说怪话的文官们,个个闭上了嘴巴,等待着二人替他们出头,并且已经商议好,如果二人此行的结果若不如意,便即当晚便进行大串连,来日便向皇帝群起施压。
但是二人从宫中出来后,却是再次视众多同僚如无物,并且各自归家后便即谢绝一切访客,让大家刚刚燃起的希望,纷纷再次破灭。
这几日间,当各地纷纷有小道消息传来,说是进行准备重新厘清田亩,重新梳理各地赋税之时,几乎所有人都开始着急起来。
但他们却是愤怒的发现,苏观生二人还是如几天前一般,似乎根本没有一丝为他们出头的意思。
彻底对苏观生二人绝望之后,文官们再看向苏、莫二人时,都开始变得冷漠起来。
他们明白,这二人若不是已经被皇帝完全收服,就是二人已经完全抛开了同阶级的人,主动投靠了皇帝,帮着皇帝老儿为难大家这些同道君子们。
既然道不同,那关系自然开始变得疏远起来。
这数日间,何吾驺等人也不是没有入宫晋见过,但是皇帝却是根本谁也不见,更可气的是,就算不见他们,也没有编一个不见他们的理由出来给他们下台。
种种情况下来,也就形成了如今的局面,在内阁一二号人物身边环绕的官员数量,只有寥寥的二十余人。
而更多的人,则是紧密的团结在何吾驺等人身边,顺便说一句,这团结还不是装出来的,而是真正的同仇敌忾!
两个基本上水火不容的活力团体之间,暗战自然也是不可避免的,甚至语言冲突也没有断绝过。
不过文人之间说话讲究雅言,说白了就是骂人不说脏字,个个引据论典,骂战来的不亦乐乎。
苏观生这边人虽然少,但却大部分都是北方籍官员,甚至许多还是曾经的阉党成员,这些人也许学术论战的本事不如江南这些文风鼎盛的官员,但论起骂人的本事,却是绝对不在话下,个个都是其道中的个中翘首。
相比于南方士人一副正宗文弱气的造型,就算同样身为文人,北方士人明显更加的彪悍一些,毕竟在乱战了数十年的北方待着,不彪悍的人基本上都死绝了。
安逸环境下过久了的江南文人,论起骂战的本事哪里比的上这些文人中的流氓和恶棍分子,几个回合就被骂的热血上脑,恼羞成怒之下,有人便想武斗一场将北方这些无赖全部弄翻。
但他们却是忘记了,他们这些文弱书生最擅长的便是嘴皮子,如今在嘴皮子上输了,想在不擅长的拳头上找回场子,那完全就是一个笑话。
最先出场的人直接被对方几个北方官员,脱去官袍后露出的一身肌肉,给直接吓退了回去。
这场闹剧,最后在一众眼见有大热闹可看的武将们围拢过来后收场了。
毕竟文人之间再怎么内讧,若是弄到让武夫们看热闹,谁的脸都会挂不住。
就在江南文人悻悻而退之时,终于有一个小太监在偏殿门口大声吆喝道,“百官入殿!”
第271章 弹劾
及时开始朝会,总算将文官们之间的内讧给压制了下来,百官按照顺序开始鱼贯入殿。
虽然很不情愿,但是何吾驺等人也只能侧身为苏观生二人让开道路,跟随在他俩之后进入大殿,然后按照官职高低,文武之别分列两侧。
在一声‘陛下驾到,百官跪迎’的唱诺声中,朱聿鐭缓步从屏风后进入大殿,在百官的山呼万岁声中坐定于龙椅之中。
“有事早奏,无事退朝!”
王大用的一声拉长声的唱礼声中,绍武朝廷正规的第二次朝会便即拉开了序幕。
“臣督察院监察御史刘浩然有本奏!”
王大用话音刚落,便有一人出班,躬身行礼道。
“讲!”
朱聿鐭眉头稍稍皱了皱,但依旧还是十分平静的道。
“臣弹劾户部侍郎郭慧乱纲纪,罔顾人伦,为求一官,丢妻弃母于北地,无人子人夫责,品行恶劣,令人发指,当速诎之,并请三司收监,责其之罪!”
刘浩然躬身将一本奏章高举过顶,点燃了这次朝会的第一道火炮引线。
大明以孝立国,这种扔下老母妻儿跑向南方的行径,虽然是不得已之举,但是显然已经是犯下了重罪,绝对算的上是一个杀手锏了。
而且这郭慧更是苏观生的心腹,刘浩然开炮的目标虽然是郭慧,但潜在的目标显然是内阁首辅苏观生。
果然在他开火之后,立即便有人出列,看向苏观生道,“首辅重用此人,显然是被这奸滑小人蒙蔽,还请阁老秉公处理此僚,还天下人一个公论!”
这话虽然看似是为苏观生开脱,但事实上却是让苏观生自己清理羽翼,用心不可谓不恶毒。
“臣亦有本奏,户部浙江清吏司郎中丁大伟,安阳为官时便即荼毒地方,民间哀嚎遍野,人称三高三尺,此等阉党余孽崇祯朝时便即为祸地方,如今混入朝廷,必为国朝大害,当速诎之!”
不等苏观生与正主郭慧二人辩解,就连续十数人跳将出来,不断的弹劾声不绝于耳。
虽然如今还没有人公然弹劾于苏观生二人,但北方的官员几乎全部被弹劾了个遍,甚至有人比较遭人恨的,比如彭温韦,黄濮存二人,至少有七八人弹劾之时提到过他们,完全成了百官公敌一般。
唯一舍得庆幸的是,二人原本就是位低言轻之辈,根本没有什么值得一提的罪名,虽然被群起弹劾的比较热闹,但杀伤力委实是十分有限。
朱聿鐭此时却是如同听着无数野鸭不断的叫唤着一般,只觉得聒噪异常,但却没有办法发作,因为这是大明朝的制度,朱元璋亲自写下的规矩,都察院是有风闻奏事的权利的。
不过虽然他们有权利弹劾,但是朱聿鐭也有权利处理或者不处理,就比如现在朱聿鐭就只是挂着莫名的笑容,看着自己手下的臣子们吵的热闹,却是丝毫不加以评判。
有首歌怎么唱来着,嗯,该配合你们演出的我却视而不见。
吵吵嚷嚷了好半天,却是辛苦了王大用,不断的将弹劾奏章取来放在朱聿鐭面前,只是这么一会儿功夫,就已经堆成了一座小山,但朱聿鐭却连翻动一下的兴趣都没有,只是目光漫无焦点的游移着,进入神游万界之旅中。
好半天工夫,这群人这才渐渐将弹劾告了一个段落,没有了吵闹之后,朱聿鐭也就回过神来,安心的等待着众人的表演。
“陛下,老臣亦有本奏!朝堂之上,多有窃国鼠辈,奸邪小人,位列朝班者不知凡几,六部上下蛀虫横行,结党而伐异,致朝廷百官怨愤极大!此虽因朝廷兆立,诸事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