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明大唐王》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南明大唐王- 第13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攻城部队的攻击面,只有南城,与东城两个方向,天津卫城虽然不大,但却也有不多的好处,那便是兵力可以集中,运动起来极为的迅速,一旦任何一个点有不支的现象,那支援就可以迅速的到达。
  但这不好打却是相对于陆军的,面对郑家无敌的水师,北方这些旱鸭子们,根本就不能理解什么叫做船坚炮利。
  若非卫河通行能力有限,郑家的巨舰可以入内的话,估计单单靠巨炮就能将天津卫城的城墙给轰蹋!
  不过任良朋明显是没有过河去找天津卫麻烦的心思,他如今所有的想法都是距离北京能够近一点,最好自己在北京城下与满清厮杀一场!
  只要到达了北京城下,无论这一战是胜是负,他任良朋的大名必定会在整个天下妇孺皆知,毕竟这是数年来,头一支再次打到北京城下的明军,政治意义与军事意义无不影响极大!
  遥遥观望了一眼天津城,任良朋根本就没有耽误,而是直接向武清方向再一次打马而去。
  看着明军绝尘而去的背景,刘茂勋轻轻松了口气,但是还不等天津卫上下为之欢呼雀跃,远处的卫河上,已经开始出现郑家舰船的大帆,正向着天津卫逼来。
  船只还未至,惊天动地的火炮声便即先一步响了起来,郑家无愧于财大气粗的名声,一路行来,全部靠着火炮开路,十数艘战船一字排开,密集的炮火打的城头上的清军根本就不敢冒头。
  当战船进入大运河时,刘茂勋整个人都快要疯掉了。
  大运河连接南北,是满清从东南吸血的命脉,也是满清南征大军的必经之路。
  虽然如今南方已经全部丢掉了,但是大运河上商人北上运送的物资,还是保证北方稳定的重要支撑,可眼下却是已经被截断了,那些满载货物,行动起来如同蜗牛一般缓慢的商船,根本就不是速度轻便的战船的对手,打不过更跑不了。
  眼下却直接被郑军舰队切断,一艘艘商船被拦停,并且被逼着向落锚接受检查,任何向北输送粮草的船只,一律被喝斥押解着从运河驶出,向外海而去。
  北方连年战乱,如何虽然慢慢开始恢复元气,但没有南方的粮食支撑,北方才刚刚开始恢复的生产力,根本不可能养的起一片残破的北方百姓。
  南北运输,运河的成本最低,运载量也是最大。靠着陆路运输,十斤粮最终到达北京的绝对不过半,从北京到九边军镇估计更会十不存一。
  可以想象的到,只要这种封锁持续个数月,根本不需要明军到达北方,再次被饥荒笼罩着的北方军镇,估计立即就会再次陷入处处烽烟之中了,这可比直接拿下天津城更加的令人绝望!
  但是再疯狂,刘茂勋也只能忍着,他手中这点兵力,别说出城也根本奈何不了水上航行的舰队,就算强行出兵,也只会立即被密集的火炮给直接打的崩溃。
  但刘茂勋绝望的事情还在后面,前锋开路的十数艘战船开始沿着大运河控制商船之时,明军后续的运兵船已经陆续开至。
  而这一次不再是如同之前的骑兵那般绕城而过,而是在天津城外数里登陆,这次除了任良朋与王得仁外,绍武朝廷中央军还来了阎应杰与蒋承光两个营合计六千余的步兵。
  另外还有江西金声恒麾下郭重阳这个总兵的八千余官兵,外加郑家水兵一万五千余人,兵力已经算比较可观的。
  这次攻打大沽口便是郭重阳部,而此次攻打天津卫的则是阎应杰部与蒋承光部。
  对于天津这个近海、两河相交,扼守大运河咽喉的战略要地,朱聿鐭的态度很明确,那便是一定要拿到手中,无论是出于膈应满清的理由还是出于战略上的袭扰理由,这个要地都需要拿到手中足够的时间。
  既然一定要拿下,那便不能假手于人,毕竟火药爆破城墙的办法,虽然朱聿鐭觉得肯定瞒不了多长时间,但若是保密做的好,就满清极为敌视科技进步的尿性,估计几年时间内他们也别想研究的出来。
  对于爆破城墙,朱聿鐭并没有在全军推广,除了郑成功是因为情况紧急不得不教授之外,就算是嫡系军团之中,也没有多少人完全明白该如何操作。
  因为朱聿鐭专门训练出一支部队来实施这项策略,大军出征之时,这支部队就会跟随而前,地道虽然不需要他们去挖,但是最后的装填火药和在城墙下挖掘爆破洞的工作,却是由这支部队掌握着,不得假手于人。
  穴攻的办法是挖蹋城墙,一般情况下必须将通道挖到数丈,甚至十数丈才能有良好的倾斜面,而爆破根本不需要这么大的工程量,只需要能够塞入足够数量的火药就足以。
  刘茂勋虽然听说过明军挖蹋城池的速度极快,但是在这信息交流极为缓慢的大明朝,他根本想象不到原本最少需要大半个月时间的穴攻,已经被压缩到了令人发指的三天之内。
  尤其是像天津卫这种完全龟缩城中,不敢出来骚扰明军的守城策略,更是让这个时间缩短到了两天!
  就在刘茂勋迟疑不定的看着明军到达城下,既不准备攻城器械,又没有修建坚固的大营防御,心中盘算着该不该趁着明军警惕性不高的情况下,出城逆袭一把之时,地道便即开始不断的向前延伸了。
  虽然觉得这是一个极佳的机会,但是经过两天的观察,刘茂勋却是发现明军虽然没有修筑坚固的营垒,但是却根本没有放松过警惕之心。
  白天就不说了,连夜晚之中,天津城与明军大营之中的斥候星星点点的火把,就从来没有断绝过,也就慢慢打消了这种疯狂的想法。
  眼下的这状态就挺好的,明军动向虽然奇怪了些,但只要他们不来攻打城池,刘茂勋觉得自己还是安心的戒备着就好,也省的贸然出城逆袭失败后的风险。
  虽然这般安慰着自己,但刘茂勋每次看到明军那没有任何防护的营地,他都会不自觉的冒出出城偷袭一把的想法,这个想法甚至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的冲击着他的理智,甚至都已经有些控制不住了。
  不过这安心日子过到第三天,随着数道山崩地裂的剧烈爆炸声连续响起后,刘茂勋就不用再在两难之中纠结了。


第251章 八旗不可辱
  香河城,此时已经换了旗帜,大批的明军在突袭军队的接应入,开始肆虐于香河城中。
  十月下旬的北地,虽然小冰河时期已经在渐渐成为过去,但是北方气候依旧还是有些寒冷了。
  战马在奔驰,带起的寒风都有些让任良朋麾下这些南方兵有些不适应,但是虽然风是凉的,但人人的血却是热的。
  就如同他们的老大任良朋所说的那般,大家原本就是贱命一条,若非参军做了厮杀汉,估计这会儿还在某个地方要饭呢!想要出头,不拼命不吃点风雪,他们还能靠什么向上爬?!
  将军更是说了,只要大家到了北京城下溜一圈,这辈子外加子孙后代的荣华富贵就再也不成问题了。
  别的不说,单单只为了后世子孙不用为了吃饭,与自己一样再做厮杀汉这一条,就值得大家拼命向前一趟了。
  完全无后方的突袭,出乎了所有人的预料,香河城完全就是想不到明军居然已经打了过来,还以为是朝廷哪路军马路过,猝不及防之下来不及关城门,被数十骑悍勇之士趁乱冲入城中,占据一座城门将大军迎入的。
  对于这座城池,任良朋是没有多少兴趣去占领的,不过能够轻松的拿下城池,他也不会拒绝。毕竟城中可以给他的军队提供安全的驻扎地,更有足够的粮草人手可以为麾下兵马提供支持。
  杀散驻军后,任良朋没有多少兴趣追杀这些二流军队,当晚便在香河城中好好休整了一番,给战马吃足了精粮,第二天一早便带着武清城中准备齐备的干粮和精料,再次踏上征程。
  一路向北,通州便近在咫尺。
  作为大运河的北方终点,这里每日间往来中转的粮草物资和往来行商可谓多如牛毛。
  不过任良朋再想如同之前那般轻松占据香河一般入主通州,已经完全不可能了。
  一夜的工夫,外加之前天津派遣而来的信使,早就将消息通知到了通州城。
  不过通州城可以大门紧闭,但是通州城外无数的物资,却是不可能一夜之间便即全部被拉进城中,更何况小小的通州城,根本就无法容纳的下如此多的物资。
  眼见无法奈何城坚兵多的通州城,任良朋便将目标对准了通州城外无数的物资。
  数千骑兵化整为零,不多时一个个火头便即快速的升腾起来,既然带不走,那任良朋显然也不愿意就这般白白便宜了满清,虽然这一把火可能让无数的人破产,无数的人在这个冬天会因此而买不到粮食而难以越冬,但任良朋觉得满清既然以北方之主自认,那这应该是他们应该去头疼之事。
  就在任良朋与王得仁放火放的畅快之时,通州城的守军却是坐不住了,北方洞开,两千余甲骑开始出城集结,准备挑战一番明军,努力保住这些会让他们顶头上司脑袋落地的宝贵物资。
  如今的满清朝廷,在丢失了江南财富重地之后,物资就已经开始渐渐吃紧了,若是再将通州这里的物资损失一个干净,那无论如何通州的文武都得考虑一番,满清那锋利的屠刀会不会在事后砍上他们的脑袋!
  两千骑兵虽然不少,但是对于如今的任良朋与王得仁来说,已经根本算不得什么了。
  他们之前可是与满八旗与蒙八旗都较量过,并且战而胜之!因此对于这些地方绿营的骑兵,明军上下根本就无人有任何的畏惧。
  甚至眼见这些绿营终于敢出城应战,明军骑兵上下都无比的兴奋,这一路不断的狂奔赶路,还从来没有直接打过一次像样的战斗,而南方又极其的缺少战马,对于缴获战马的功劳向来都是最重的,对方骑兵显然是一个极好的军功载体!
  通州城下一战,两千骑兵只有半数活着而回,明军骑兵以无可抵抗的碾压姿态,直接让通州城上下都绝了出城野战的心思,开始任由明军在城外肆无忌惮的烧杀劫掠。
  许多原本就在通州世代生活着的人,在看到城外冲天的黑烟与一处处的火头时,神情也是一阵阵的恍惚。
  许多人都有些人眼花,十多年的经历让他们都有些觉得看不透这个世道了。
  满清在未入关坐天下前,来通州也不止一次了,当年他们每次都是杀的明军人头滚滚,然后开始肆意抢掠。
  眼下完全就是风水轮流转,却是轮到清军被杀的不敢出城应战,任由明军在外肆虐地方,而坐困愁城。
  虽然这些明军虽然没有胡乱杀人,但敢于阻止他们的,也都没有一个有好下场的。
  唯一不同的是,对于物资满清军队却是极少会破坏,而是会选择全部打包带回家里去。
  而这次来的大明军队,却是除了金银细软之外,其他一应物资只要不肯装船运回南方的,尤其是粮食,但凡不能运走的,都全部被一把火烧掉,无数的大粮食商人都快要将牙齿都咬碎了,但在亮晃晃的钢刀面前,却也只能看着自己万贯家产,就这般被一把火直接烧成灰烬。
  在留下一千骑监视着通州城清军后,明军大队没有停留,继续向着北京城方向急驰而去,是这般的肆无忌惮。
  熊熊燃烧着的通州城,冒起的黑烟数十里外都清晰可见,就如同大明之前面对清军入寇之时,各地不断腾起的烽烟一般,似乎就是宿命的轮回。
  事实上,这种巨大的黑烟自然不可能不被发现,在任良朋与王得仁继续向北京方向突进之时,北京方向已经开过来一支三千人上下的骑兵队伍。
  但是走至一半时,却是被那远方无数条冲天的黑烟所吓住了,根本不知道通州究竟发生了什么,更不知晓究竟有多少明军杀至,一时间驻足不前。
  领军的是镶蓝旗出身,刚刚接任豪格正蓝旗固山额真的遏必隆。顿时他麾下的三千骑兵皆是正蓝旗,在满清八旗中属于下三旗,战力在八旗中向来就是垫底的存在,眼见明军似乎声势极大,此时也被惊的狐疑不前。
  不过只是停留了片刻,遏必隆便即面色大变,一挥手,一个白甲兵便即跳下马来,趴在地上静听了瞬间,便即叫道,“主子爷,前方至少有数千骑兵,再在向我部而来!”
  “放肆!真当我大清无人了么?!区区数千骑兵便敢直冲天子所在?真当我们八旗无人吗?!儿郎们,随我冲阵!让他们见识一下什么叫做锐士,八旗不可辱!”
  遏必隆猛的抽出腰间佩刀,心中的狐疑与不安,已经完全被愤怒所取代,怒不可遏的吼道。
  “八旗不可辱!”
  刚刚入关的满八旗,骨干老兵都还在,他们的傲气也仍在,被人如此看轻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