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明大唐王》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南明大唐王- 第12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皇帝没了这四样东西中的任何两样,那他就是一个摆设,比起吉祥物高贵不到哪里去。
  大明之前走到了欠饷极多难以调动军队,税收范围和数量越来越少,就是因为肯为皇帝背黑锅搭台子的官员极少,张着嘴嗷嗷待哺的丁口却是越来越多。
  不过如今的朱聿鐭显然不可能成为吉祥物,一来他手中有一支绝对听命于他的嫡系军队,二来便是朱元璋与朱棣留下来的锦衣卫与东厂这两个只听命于皇家的鹰犬已经在恢复之中,已经勉强可以帮他监听天下。
  不过若是再不从根本上改变,就算他拼命的搜罗罪名将一部分缙绅抄家,又能济什么事?
  权力的真空不可能存在,总会被迅速的添补,无论死掉多少缙绅,就会有更多的缙绅等着替补上阵,甚至若是控制不当,他甚至为成了一些大缙绅的工具人,替他们除掉竞争对手后,让后者能够快速的兼并前者留下的势力和渠道,变得更加庞大难制。
  这些想法迅速的在朱聿鐭的脑海中闪过,再看向陈之遴时,却是收敛了杀意,平淡的道,“陈卿所言有理,只是为何不提两广,难不成陈卿所同情的士绅,便只有南直隶、浙江士民么?或者说,在陈卿看来,我大明,就只剩下这两地了么?”
  谁也没有想到,朱聿鐭自一回到南京,就似乎吃了炮子一般,连续向着文臣发难。
  这让原本绷着劲,想向皇帝发难的文臣们个个都有些傻眼,这剧本,貌似拿错了吧?!


第241章 跑偏了
  “陛下息怒,微臣不是这个意思。只是鞑清盘剥过甚,士民……”
  陈之遴顿时骇的跪下,这个罪名他可是承担不起的,急忙解释道,但他的话语还未说完,便即再次被朱聿鐭打断了。
  “陈卿的意思是,鞑清可以随心所欲的向你们征税,换了朕,那就没这个资格的么?”
  朱聿鐭却不打算放过他,继续平静的说道,但字字都开始诛心了。
  “陛下,微臣不是这个意思。正所谓得天下易,得人心难,南直隶、浙江士民个个受鞑清荼毒久矣,只要陛下怀之以德,便可不费吹灰之力,将两地士民之心尽收!一来可以向天下示陛下仁德之心,二来也可让地方秩序迅速恢复,来年便可为大明提供源源不断的钱粮物资,兴我大明!”
  陈之遴虽然有些恐惧,但既然敢提出这个问题,他早就想好了方方面面的问题,胸中早有定案,此时行了一礼,侃侃而谈道。
  这一番话看似合情合理,但偏偏遇到一个从未来来的朱聿鐭,他可是深深明白这些贱骨头们,不见棺材不落泪的心理的,当然不可能这般被糊弄过去。
  若是今年收不上税,以后想让他们乖乖交税上来,那还不如指望天降流星雨将满清团灭了容易一些。
  “陈卿所言果然有理,朕深以为然。既然你担保明年两地士绅能够将往岁所欠钱粮补上,那朕便信你不会大言欺君。但若是明年无法收到足额的赋税,朕就拿你全家人头一用,以警示天下虚言欺君之辈,可好?!”
  朱聿鐭的嘴角露出一丝冷笑,用最平静的语调,说出了最狠的话语。
  “这个……那个,臣并没有替他们担保!臣只是,只是……”
  遇到这么一个不要脸的皇帝,陈之遴顿时慌了,这担保谁敢下,他可不是不知道那帮孙子的嘴脸,明年若是肯老老实实拿出一粒米来,那绝对是太阳打西边出来了。
  陈之遴忍不住偷偷看向苏观生,额头都渗出了汗滴,怎么也想不到皇帝会这般的不要脸,这可不是他看过的剧本啊!
  再接着这个话题下去,他估计就得落一个全家十字街口走一遭的下场了,那可不是他想要的,他努力的表现自己,是为了向上爬,可不是为了让皇帝练刀的。
  “什么这个那个?陈卿的话,朕越来越听不懂了!你不是口口声声说来年士民必定会感恩戴德献上钱粮么?难道这全是信口开河,在戏耍于朕么?”
  虽然自己亲自下场跟一个臣子斗,朱聿鐭觉得极为的掉价,但是目前而言,他若是不彻底将态度亮明,根本就没有任何肯主动帮他背黑祸的文臣为他站队。
  不过这毕竟不是什么好事,说到现在他是真的有些厌烦了,若是这家伙再啰嗦不休,他是准备要下杀手了,杀一儆百也好过跟这群废柴浪费时间要好。
  “陛下!这些人都数典忘祖的叛逆!半点也不能相信!臣觉得不仅不能免税,还需要向这些投降鞑子的败类清算!”
  就在朱聿鐭已经抬起手,准备下令将陈之遴这废柴拖下去时,一个声音却是响了起来。
  朱聿鐭嘴角露出一丝笑意,果然这态度刚刚亮明,便立即有人敢于出来站队了。
  “彭温韦,你这是何意?鞑子凶暴,士民不得不屈以避祸,哪里当的上是投降鞑子这罪名?”
  听到彭温韦这般说,王应华顿时坐不住了,他是太仓王家人,若是真论起来,他家族也不是屁股干净的,必然会在清算一列中。
  “当不起么?弘光朝时,南直隶、浙江、江西数省士民群起污蔑先帝,并大肆串连殴打税差,抗拒朝廷赋税,先帝(隆武)在时,这数地却是鞑子最大的财源地,每岁滚滚钱粮不绝于道,不仅大量钱粮经运河向北,更令鞑子大军后顾无忧,得以长驱直入,他们敢言无罪么?”
  彭温韦却毫不示弱,根本不理会这个王应华也是绍武拥立之功的大臣,直接反唇相讥道。
  “阉党余孽,容你位立朝堂之中,已经是莫大恩赏!我辈又岂容你这般污蔑于士民!”
  何吾驺也站了出来,戟指着彭温韦,怒声斥道。
  “甲申国难后,彭某带家人南渡,一无降流寇,二无降鞑清,如今立于这朝堂,俯仰不愧于天地!比起这些一来不交纳赋税于朝廷以养兵御强敌,二来屈膝投敌献钱粮助鞑子的败类,彭某自觉人品还是更胜一筹!”
  彭温韦却是毫不畏惧,与何吾驺对视,斩钉截铁的说道。
  阉党与东林出身的官员,向来便是水火不容的两个极端,只要一开口必定会吵成一团。
  不仅仅是何吾驺,南京城中更是多有东林党出身的官员,此时纷纷出班相斥,整个朝堂直如吵成了一个菜市场。
  彭温韦却是毫无惧色,无论是谁驳斥,全部都昂首而应,大有一副舌战群儒的英姿。
  朱聿鐭嘴角露出一丝意味难明的笑,这人的身份背景在王大用小声解说之中,此时朱聿鐭已经完全清楚。
  鼓温韦并不是真的这般英雄好汉,虽然确实不曾降闯降清,但本身也并不是什么硬骨头,有足够的勇气,面对这般惨淡的人生,以一人之力独抗万众,这次之所以敢这般站出来硬刚,正因为他是阉党一脉,而且也深知皇帝需要他这样做。
  朱聿鐭也不是完全没有安排,在他建立的学院之中的学子还未结业之前,无论如何在这大明朝,他都需要这些读书人先维持场面的。
  而阉党余孽也是最好的选择,这些人与东南这些士子的圈子格格不入,历来被排济,如今在王大用这个阉党头目的东厂开始重新营业之后,这些被排济的阉党余孽,自然而然便向之靠拢而来。
  更不说,王大用已经提前交代过皇帝所要行之事,有了皇帝的身先士卒,再加上背后站队支持,彭温韦自然毫不怯场,冲锋在前,横勇不可挡。
  “臣黄濮存附议!彭侍郎所言甚是!所谓内不修,何以御外乎?这些无父无君,背弃祖宗的败类,必须严查到底!”
  还未战几个回合,又一个文臣站了出来,同样的正气凛然,义正辞严。
  若非身边的王大用将他的来历,同样小声的给朱聿鐭做了简略介绍,朱聿鐭差点就相信来了一位心系国家,满身担当的好官了。
  这似乎是引发了一个信号弹,在黄濮存出班支援之后,陆续便有十数位官员站了出来,开始与朝堂上的官员开始撕扯,口水溅满一地。
  虽然这些文臣数量不多,但是却是战斗力极强,虽然被驳了个体无完肤,但却无一人退缩,死咬着这些人都是叛逆,一定要先清理内部叛逆不放。
  “今日只是庆祝吾皇大捷而归,这些琐事日后再谈不迟,如今京城上下百姓士绅皆在庆祝江南光复,莫要在这种小事上扫了阖城百姓士绅的兴致。”
  今日的朝堂走向,让苏观生有些猝不及防,本来他是集了劲头,想向朱聿鐭发难,要求其收回大赦天下的成命,至少也应该将闯营排斥在外。
  毕竟闯营的名声实在太坏了,这种杀官造反,对于士绅从来都是血洗千里的混帐,在士林之中显然不可能有什么好名声,毕竟谁也不愿意被人打上门来灭门,然后被人踏着自己尸体将自己的家产全部拿走。
  而闯营更是逼死了崇祯皇帝,因此无论于公于私,在士林之中,彻底绝灭闯营都是绝对的政治正确,谁也不愿意闯营再次在天下兴风作浪,让他们这些士民们没有安全感可言。
  以钱粮问题为突破口,一来可以让皇帝明白国家的困难,先行休养生息一番,不要再打仗了,毕竟这不到半年就多了二十余位不受文官控制的勋贵,而且还是个个手握兵权的勋贵,文官体系的压力已经足够大了。
  二来同样以财政困难为由,钱粮筹措困难为由,说服皇帝莫要对欺君误国的闯营一视同仁,先慢慢将其边缘化。
  然后便可以坐等闯营上下因为待遇不公,或者被文官们撩拨的狠了之时,怨恨之余必然会闹出什么乱子时,再名言正顺将之彻底剿灭,以报崇祯皇帝之血仇,同时也安了大伙儿的心。
  第三个目的就比较隐晦了,只要皇帝一步步落入这些陷阱之中,真的除了闯营,那皇帝就会发现,各个武将都会开始都皇帝离心离德,介时文官集团再介入其中,就可将武将集团分化瓦解,一步步将不听话的武将收拾掉,再次重新掌握军权,彻底夯实文官集团对于大明的领导地位!
  但一番争论之后,不知不觉间,却被带的有些跑偏了,没有算计到勋贵集团,却演变成了对江南士绅的清洗的议题,这哪里还进行的下去?
  虽然苏观生对于江南士绅也没有什么好感,但是他目前还在这个首辅的位置上,但凡有任何对士林的清洗计划,必然会在他身上算上浓墨重彩的一份,他不愿更不想背上这无尽骂名,让自己所有的好名声在士林之中彻底污名化,被人万世唾骂。
  “那阁老觉得收税一事可否妥当?”
  朱聿鐭看向苏观生,平静的问道。
  “国家艰难,士民更应为国多作牺牲,相信作为国家的基石的士民,定会明白陛下的一片苦心!”
  苏观生叹了口气,皇帝摆明就是为了钱粮,若不满足他的要求,这清洗计划就不可能阻止的下来。
  两害相较取其轻,既然已经跑偏了,为了避免更大的损失,苏观生便即直接应承了下来。
  但是苏观生还是小窥了朱聿鐭,在他应承下来之后,朱聿鐭嘴角却是多了一丝狞笑。
  感谢年华逝水情谊存的打赏,谢谢。


第242章 绝望
  苏观生觉得皇帝是为了在南直隶、浙江收税,因而选择了以最激烈的态度来表明立场,只要自己退一步,那就万事好说。
  毕竟按照大明的惯例,如果没有内阁对旨意的票拟盖章,这旨意就是中旨,下面文官们是可以选择是否执行的。
  单单只是这一点。朱聿鐭就早就看这些自命不凡的文官集团不顺眼了,而他第一步就是要拿回这个本就属于皇帝本身的权力,毕竟朱元璋在时,也没见哪一个官员敢说老朱下的旨是中旨,而选择拒绝执行。
  不过这会儿并不是着急处理这事之时,朱聿鐭要的只是内阁通过征税这一最基本的国策而已。
  至于下一步,朱聿鐭也早已经看透了。
  这道旨意虽然已经‘合法’了,但指望下面那些不见棺材不落泪的士绅乖乖拿出来,那基本上是不可能之事。
  而朱聿鐭要的也是这个结果,只要下面开始对抗,他就有足够的理由,再次开始充裕自己内帑的行动。
  朱聿鐭有绝对的信心确信,这帮孙子肯定不会老老实实配合的,而他等的就是那一刻。
  在苏观生答应下来收税之后,朝堂之中再也没有了争吵的声音,朱聿鐭再次淡然的扫过群臣,道:“诸位爱卿,可还有人有事奏禀?”
  这话出口,所有人都紧闭着嘴巴,一言不发。
  看着这些大多垂头丧气的大臣们,朱聿鐭轻笑一声,便即一挥手。
  身边的王大胜立即踏前一步,尖着嗓子喊道,“退朝!”
  今天这场殿会,对于文官体系来说是极为失败的,一样成果也没有取得,反而倒是内部分歧被完全暴露了出来,更被逼着签下了不平等条约,当散朝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