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明大唐王》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南明大唐王- 第11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任良朋听旨!”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南昌城下一战,任良朋率军大破数倍于己的鞑兵骑兵,连斩敌军大小将佐二十有七,大涨我军士气军心!湖口一战,身先士卒,击败正黄旗数千骑,斩杀俘获正黄旗千人,彭泽一战,击溃迫降蒙古骑兵数千……特加旨册封定武候,世袭罔替,于国同休!”
  “刘永鹏听旨……”
  “刘一鹏(金声恒麾下总兵)听旨……”
  一连串的喝令声不断的传出,王大用作为朱聿鐭身边的贴身宦官,对于宣旨一事自然是分内所为,领着一群捧着一大摞的丹书铁眷,不断的读着早就写好盖印的圣旨,扯着破锣嗓子,一连串的爵位如雨点一般的向着诸将落下。
  尽管这次封爵的大多只是伯爵,现场只有一个任良朋做为朱聿鐭头号心腹有了候爵,便只有李成栋那边还有杜永和,郝尚久二人是候爵。
  但是这一次分封却是让规模极大,而且个个都是手握兵权,从血海之中锻炼出来的新贵!
  隐隐之间,一个规模庞大的武勋集团,已经慢慢浮出水面。而这个武勋集团,才是朱聿鐭想要的,在未来给他诸多助力的活力团体。
  虽然到了南京再行封赏,才是最为符合礼仪之举,但是朱聿鐭对大明朝那般子读书人,完全是信任不起来的,他们若是知道这么庞大的武勋集团将要出现,不群起而攻令其胎死腹中,那才是不正常之事。
  因此朱聿鐭宁可条件简陋,但却也要先一步将此事办成既定事实,免得再与那些文官多废嘴皮子。
  若是没有能够与文官集团扳手腕的武勋集团出现,那文官集团迟早会膨胀的不成样子!
  而文官集团的危害,在朱聿鐭的心中,显然是远远超过武勋集团的,而且也会对他将要出现的大刀阔斧的改革,产生巨大的障碍,必须提前给他们安排一个强大的对手,免得到时候所有的压力全部集中在自己身上!
  毕竟对朱聿鐭而言,独苦苦,不如众苦苦!
  这些天感觉太累了,晚上坐在电脑前都觉得脑袋晕乎乎的,明天准备休息一天,各位见谅。


第216章 有脸面
  在沙场上拼死拼活,要的是什么,不就是升官发财么?
  如今江南大捷,南北对立已成定局,他们这些人又统统升官封爵,荣华富贵就在眼前,那还有什么不满意的?
  更别说这还是从龙之功,只看自家老大现在所向披靡的样子,一统天下也不是不可能之事,若是真的统一天下,他们这些人不就是未来的勋贵世家么?
  这美好的前景已经在不断的向他们招手,只等他们跟随着朱聿鐭这位老大不断的开拓进取就可以了。
  唯一有点遗憾的是,大家如今的爵位都还有点低,大部分还都是三等伯爵,想要世袭罔替,还不够资格,还需要大家去争取。
  不过这并不是什么问题,天下还远未太平,他们还有无限的用武之地。
  远不说北方的满清了,隔江的洪承畴就是一个极好的进脚石,若是有人能够拿到这厮,只看皇帝对他暴跳如雷的态度,估计皇帝一个国公都愿意拿出来赏赐。
  唯一可惜的是,这洪承畴为人实在太不讨喜了,故乡中根本无人愿意和他亲近,甚至连其亲娘老子,包括妻儿在内,兄弟同族都与他断绝关系,不愿意与他来往。
  这可不是现在明军势如破竹之时,而是满清席卷天下之时,一直一来,除了一些波皮无赖,洪家整个宗族就没有人愿意沾这个满清朝廷中红人的边,令人无语又无奈。
  人家都做到这个地步了,谁还能拿他们如何?
  没看皇帝已经被气的快要七窍生烟,但却始终没有一点想要灭其满门的打算,只是针对洪承畴一人而已。
  眼见世袭罔替的机会就在眼前,眼前的将领根本就没一个人能够坐的住,纷纷跳上前来请命,要求立即渡江攻打洪承畴这个坏蛋,为国朝清理门户,为死难的百姓们复仇!
  与群情汹涌,一个个都以卫道士自居的将领们一样,士兵们也是按捺不住心中澎湃的正义感,开始不断的喊着口号,要求渡江攻打盘踞在汉阳府的洪承畴,为国除奸!
  他们的正义感一部分是因为感同身受,另一部分就来自于这连串大战之下,朱聿鐭不断分配下来的战利品,许多作战英勇的将士,得到的赏赐,已经足够他们在家建上好房子,再买上几亩地了。
  若是跟着一个打一仗便死一户口本的将领,那他们估计这个时候已经满足了,也该操心着赶紧回家建房买地,给自家找一个婆娘,延续祖宗香火了。
  但是在朱聿鐭的带领下,他们连战连胜,伤亡却是并不大。至于战场产生的伤亡,所有人都明白这是不可避免的,当兵吃饷,生死由命!
  更何况战死者拿到的抚恤从来都没短缺过,那就看谁的命大,谁运气更好而已!
  反正大家都不会觉得自己是个短命鬼,都想趁着势头正劲,再好好捞一把,听说汉阳府可是大城,里面的东西必然能大家都能挣得一份大大的家当。
  既然有大把的银子可拿到手,又不用担心被皇帝老儿拿去当炮灰遭践,对面的鞑子更多是银枪蜡枪头,中看不中用。
  这种便宜事可不多有,那还不趁着机会多捞几把,好好为子孙多挣一份家产出来,那还要更待何时?
  在上下军心一致的情况下,朱聿鐭根本没有别的选择,他虽然是皇帝,但若是敢于违逆这股大势,估计也得被碾的粉碎。
  绍武元年十月初三,在没有清兵的干涉下,长江航道很快便被万众一心的明军上下给清理了个七七八八,无数伸长着脖子的明军很快便在一艘艘战船的运载下,不断的向着江北而来。
  ……
  汉阳府。
  洪承畴如今已经是出离的愤怒了,不仅仅是因为苏克萨哈这蠢货一战丢了满清南征大军主力,更因为如今他已经有些控制不住麾下的清军了。
  原本洪承畴一系列骚操作,令得强大的湖广明军一转眼便即处于被全灭的境地时,湖广清军简直将他当做神一样的存在看待。
  但转眼之间便在李过自损一千伤敌八百的拼命战法下,原本占尽优势的清军转眼之间,便被打的丢盔弃甲,一泄千里。
  若非明军的攻击锋锐只有那万余骑,持续攻击的后劲严重不足,激战一个时辰便即支持不住,清军最后如何收场还真是难说。
  甚至哪怕再多上个数千骑,李过能够让两路骑兵都可以达到近万,那就根本不用现在这般靠着一路骑兵在战争上划了一个大十字路线,而是可以从容碾转,分进合击之下,不仅攻击的节奏更快,还不会太过于损耗马力,真要出现这种情况,估计整个湖广清军都得被交待在追击战之中。
  这一战下来,原本被捧上神坛的洪承畴,立即被打下烂泥坑。
  虽然所有清军将领都明白,这根本不是洪承畴的问题,而是他们过于贪功冒进,为了多抓到俘虏,多抢一些军功,大家根本就没有按照洪承畴的布置行动,行军队伍拉的太长,而且建制更是混乱不堪,这才被明军窥到破绽,一战而扭转乾坤。
  但是事实是事实,遇事推卸责任才是人性的根本,尤其是这一仗下来,不战而退的满八旗在颜面无光之下,第一个将责任完全推到了洪承畴身上。
  满洲太君先开了火,本来就不知道如何向京都交待如此惨败的诸将,顿时纷纷跟上节奏,对洪承畴群起而攻。
  若非明军大军就在不远,他们甚至都想要将洪承畴直接绑了押回京城替罪了,至于如何防备这老东西回京后胡乱说话,倒也极为简单,只要半路上弄一个洪承畴畏罪自杀就行了。
  但是当收到郑成功的舰队自下游溯江而上之时,所有人立即闭上了嘴巴,郑成功既然毫无阻拦的深入长江腹心之地,那江南的局势便可想而知了。
  至少苏克萨哈大军肯定没了,否则郑成功要找麻烦也是先找苏克萨哈,不会越过江南,先来湖广寻他们的晦气。
  南征大军不保险了,或者说已经彻底完蛋了,那南京呢?说不定连南京都已经丢了,整个江南都成了明军的后花园了,否则郑成功如何敢于如此深入内陆这么远?
  若是真的是整个江南都丢了,那他们这些人弄了个先胜后败,最后细算一下,还算不上败,只是两败俱伤的局面,已经算是十分的有脸面了。


第217章 明军渡江
  在江南七八成可能已经丢了情况下,湖广清军上下都觉得自己已经算是安全了。
  虽然朝廷遭遇大败,大势上极为恶劣,但对他们来说,却是一个极好的消息。
  人不用太出彩,只要同行衬托的好,那就会显得比较鹤立鸡群。
  尤其是他们如今的局面,江南那帮孙子就算了,连率领中央军最精华的南征集团的苏克萨哈都败了,他们湖广清军却是在人数比湖广明军更少的情况下,击退占据兵力优势的湖广明军,更是将其重创,这种战果委实是十分的抢眼了。
  虽然自己也损失惨重,但若不报上去又有谁会知道?如今整个江南局势崩坏,他们这支力量可是朝廷在南方唯一的有生力量了,必将被依为干城,又有谁会真正的寻他们麻烦?
  在没有了被朝廷重罚的威胁下,众人这才想到原本被捧上神坛的洪承畴,这老东西,不,这位老经略还是比较有能力的,只是没想到会碰上李过这种亡命之徒,才会马失前蹄,毕竟还是要给人悔改的机会么。
  最重要的是,眼前形势恶劣,眼看明军数路得胜之师,必将会攻而来,他们需要一个个高的在前面顶雷,大家都不愿意落下一个失地之罪,那只好让老经略勉为其难了。
  好在对满清忠心耿耿的洪承畴,并没有在这个关口摞挑子不干,而是再一次为自家主子呕心沥血。
  没有任何犹豫,重新接过指挥权的洪承畴,第一时间便下令在长江航道中沉船,堵塞航道,更是将所有清军全部召集而回,再向后方襄阳府,郧阳府,承天府,德安府紧急动员,抽调所有军队来武昌,准备死守大武昌。
  不过洪承畴虽然想要为国尽忠,便他这种‘乱命’显然不可能得到将领们的拥挤,大家要你来是担这个弃地的罪名的,可不是陪着你一起给武昌陪葬的!
  孔有德根本就不打招呼,直接带着自家的汉军旗将兵,在驻守的北城区大肆抢掳,然后根本不理会洪承畴亲兵的威慑,甚至和他一同的满八旗统领,更是直接将阻拦的洪承畴的亲兵斩杀马前,冷笑而云。
  孔有德更不会含糊,将剩下的洪承畴亲兵全部绑了,扔在道边,不屑的丢下一句,“本王麾下的大将军炮乃军国利器,乃朝廷最为重要的军械,不能留在武昌这险地,若是为明寇所得,将是我大清最大的祸害!谁人再敢拦,某誓杀之,并于朝廷中弹劾于他!”
  这理由谁都听的了出来有多敷衍,但孔有德就是这样说了,而且还是这样做的,带着抢劫完物资,人人口袋满满,士气重新回升的满汉军旗,施施然的过了江,到了江北安全的汉阳府。
  唯一刺眼的是,你说大将军炮是军国利器,洪承畴也就捏着鼻子认了,但你们抢了这么多的妇人一起过江,到底是何用意?难道这些妇人不带走,也会对我大清造成严重威胁?
  耿仲明作为孔有德的好基友,向来便是共进退的,孔有德一撤,耿仲明同样二话不说,将防区所有富户洗劫一空,然后又跨区抢了几间大铺子后,便即跟随过了江,甚至连招呼都不给洪承畴打一个的。
  作为三顺王最后一个的尚可喜,还算是一个比较厚道的,在派了使者禀报洪承畴自己也是因为损失过重,逼不得已云云之类后,下手也不比孔、耿二人弱多少,将西城区几乎全部犁了个遍,连只耗子的私房钱都没有放过一毫。
  有了满八旗、三顺王的带头,蒙八旗这种二太君也根本不鸟洪承畴分毫,唯一不同的是,满汉八旗还觉得这是自己的领地,不太好大开杀戒,只是抢劫。
  而军纪向来败坏的蒙古人,却根本没有这种顾虑,直接开抢不说,而且还大开杀戒,用以发泄之前大败之后的戾气。
  武昌惨案便是在这种情况下发生的,有蒙古人的榜样,原本还只是抢劫的其他各路清军,便再也收不住手了。
  杀人必然会伴随着放火,只用了一个时辰不到,在失去控制的军队面前,武昌城立即变成了人间地狱。
  无数的军队三五成群的挨家挨户抢劫,稍有不从者便即拔刀砍将上去,碰到年轻的妇人,不管相貌如何,这些荷尔蒙分泌旺盛的兽兵们便即飞扑而上,轮番凌辱。
  发泄完兽欲之后,相貌尚佼的便即绑了回去留着,相貌不佳者便即一刀了事,将之与其被灭了满门的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