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明大唐王》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南明大唐王- 第11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我孙可望是不想居于人下,更不想当大明的狗,但是我所做的,又哪一点不是为了西营的未来?!
  西营唯一的出路便是自立门户,最次也要当一个权臣,控制着朝廷大局,这才是唯一能够保证西营上下安全的道路!
  为什么你们就不明白呢!为什么?!
  孙可望挥手逐退斥候与亲卫,在书房中不断的低沉咆哮着,就如同一只受伤的野兽一般。


第214章 厚赏
  在武昌城外停留了数日,朱聿鐭等来了一个意料之外的人,忠贞营统帅兴国公李过。
  原本在朱聿鐭看来,作为闯营的核心人物,继承了闯营的遗产的李过,同样也必须继承闯营将大明天下搅的天翻地覆,最终逼死了崇祯皇帝这笔血债!
  有了这种不光彩的过往,李过可以有一万个理由防备着自己这个朱家人。
  但是今天李过却是来了,而且还是带着养子李来亨,这可是闯营两代的领导核心人物,若是一齐拿下砍了,闯营直接就会四分五裂,再也不成气候。
  好在朱聿鐭对于将闯营众人五马分尸,委实没有多大兴趣,更因为本就不是朱家人,对于帮崇祯报他的血债更是兴致缺缺。
  “臣兴国公李过,拜见陛下,叩请圣躬金安!”
  李过知道自己的身份尴尬,十分的乖巧,一见到身披骚气的黄金甲的朱聿鐭,便即直接跪地请安。
  “朕安!兴国公起来吧!久闻兴国公英雄了得,战场无双,这次与洪贼一战,大败其军,果然是国之干臣!”
  朱聿鐭根本没有啥替别人报仇的欲望,相反对于李过他是颇有兴趣,对坚持抗清到底的闯营更有好感,亲自将见礼的李过扶起。
  “败军之将,丧师辱国,陛下折煞微臣了!”
  李过十分的满意,虽然他不在乎这点夸奖,但对于对于朱聿鐭的态度,却是十分受用。
  “功就是功,无需自谦!这是朕的肺腑之言,若无你等拼死拖住洪贼,并且重创其军,若是洪贼携湖广鞑兵入赣,朕可就难受之极了!”
  朱聿鐭却是并不打算这般糊弄过去,十分认真的回应道。
  “谢陛下!”
  李过再一次拜倒于地,这一次他是真心服膺了许多。
  在大明朝廷之中,闯营向来便是异类,就如同擦桌布一般,有用的时候会想起闯营,用完之后便即丢到一边角落里,任其自生自灭,根本没有人,哪怕是一个中级文官肯给予他们合理的待遇!
  朱聿鐭这种公平的对待方式,委实令李过心中温暖。
  “忠贞营此次立功居伟,朕赐你们银五千两,盔甲三千副,马千匹,刀兵五千具!至于军功名单,你回去写个奏章递上来,有功就当赏,不用忌讳别的!”
  对于任何与满清作战到底的力量,朱聿鐭都不会吝啬于提供帮助,不是给予精神支持,而是立即拿出了硬通货。
  “谢陛下厚赐!微臣定当肝脑涂地,百死无悔!”
  李过激动的全身发抖,当即跪在地上,连连叩头,连声音都有些颤抖了。
  闯营不比各路明军,虽然有自己的地盘,但限于自己的身份,向来不敢大肆扩充军备,少量工坊打造的装备武器,对于大军而言完全是杯水车薪。
  而大明几任皇帝,根本就没有一个愿意给闯营提供补给的,更别说战马这种顶级硬通货了,靠着走私得来的马匹,不仅数量少的可怜,质量更是差的可以,数十匹马,最多也就几匹可堪堪为战马而已。
  因此闯营困于战马难得,骑兵规模已经一降再降,战马死一匹便少一匹,根本得不到有效的补充,这一次湖广连番大战下来,闯营的骑兵更是遭受重创,数量更是急剧萎缩。
  这种阵再打上几阵,估计整个闯营就看不到骑兵了,原本威震沙场的三堵墙,就得永远的随风而逝了。
  眼下虽然只有一千匹战马可得,但对于闯营来说,却已经是一个巨大的进项了!
  虽然还不能补充闯营损失,但却是一个极好的开端,皇帝都已经不再把闯营当外人了,其他地方官多少也会好说话一些,至少补给什么的不会再被当外人一般的防备了。
  “陛下……”
  郑成功咳嗽了一声,在旁有意无意的提醒。
  对于郑成功的心思,朱聿鐭当然明白,但是他却只当看不明白,看着郑成功不断打着的眼神,朱聿鐭一拍额头,说道,“郑爱卿不用着急,此次你立功巨伟,朕也不会吝啬,同样为你备了一千五百匹战马。至于其他封赏,等兵部议后,自有赏赐而下。”
  郑成功顿时有些目瞪口呆,自己哪里是这个意思?虽然他也想组建一支骑兵,但是他刚才并不是讨要战马的啊!
  对于闯营、西营,郑成功的态度是十分厌恶的,虽然自小在日本生活,但回国后却是从文,更是拜在东林党大佬钱谦益门下。
  东林党人对于喜欢杀官杀地主士绅的闯营、西营,又哪里会有什么好感,更是将大明到了如今地步,全部推在造反作乱的农民军身上,认为若不是他们倡乱,根本不可能到了如今山河崩碎,皇帝蒙尘的地步。
  自来便接受这种思想教育的郑成功,又怎么可能对闯、西营有什么好感可言?历史上的郑成功与闯营和西营从来没有过配合,根由也是来自于此。
  所谓道不同不相为谋,无论西营如何努力靠拢,李定国如何不断遣使送信,郑成功从来就没有真正与之合作过一次,永远都是在旁冷眼旁观西营浴血搏杀,从不伸一指援助!
  之前朱聿鐭对李过夸赞,郑成功虽然心中不悦,但却也不便反驳什么,毕竟闯营的传出是谁都看的见的,被夸几句,也不算什么大不了之事。
  但如今这般大肆武装和扩充闯营实力,尤其是给予好不容易缴获而来的战马,郑成功是真的看不下去了。
  这些乱臣贼子出身的家伙,没有被直接剿灭便已经是皇恩浩荡了,又有何资格被重用信任?
  “陛下,微臣不是这个意思……”
  郑成功觉得自己有些冤,弱弱的分辨道。
  他本是好心想劝陛下要注意分寸,莫要赏赐太过优待于闯营,以致于天下士民侧目,不利于稳定民心,但李过还在场,真这般说,估计会直接导致朱聿鐭下不了台,李过也会翻脸。
  闯营这些家伙虽然讨厌,但是战力却也还算尚可,湖广如今还离不开对方,既然对方已经亲至表示了对皇帝的臣服,这般相逼更是会坏了皇帝的名声。
  “难道郑爱卿觉得朕赏赐薄了?想替忠贞营讨个说法?”
  朱聿鐭呵呵一笑,半开玩笑半认真的问道。
  郑成功顿时有些无言,立即明白了皇帝是认真思考过才下的恩赏,至于替闯营多求一些赏赐,那除非是太阳打西面升起了,虽然心中有些不甘,但也只能行了一礼便即默默退下。
  对郑成功心中的想法,朱聿鐭哪里会不明白,不过他根本不在乎这些所谓士绅的想法,他认为只要手中刀子足够锋利,这些士绅就注定永远忠诚。
  更重要的是,朱聿鐭这般厚赐闯营,也是给另外一个人看的,那是他做梦都想招揽到手的名将之花。


第215章 大封诸将
  没有了反对派出来说话,朱聿鐭与李过的谈论便更加的顺畅了,若不是谈笑风生的对象是闯营,众人估计都得夸上一句君臣和睦,但眼下,出身正统的嫡系心腹们,大家也只能当做什么也没听到。
  “这位后生是谁?”
  朱聿鐭与李过再闲聊了一会儿,一副根本没有丝毫芥蒂的样子,终于将自己的目光转向了李过身后的一个年轻人,笑呵呵的问道。
  “回陛下,这是微臣养子李来亨,这回来面圣,这小子也想一睹天颜,便即带着同来了。”
  李过不敢怠慢,立即给朱聿鐭简略的介绍了一番李来亨的过往,其中一些苦难历史当然只是一言代过。
  朱聿鐭不断的点着头,似乎刚刚听说一般,但事实上,朱聿鐭对于李来亨的了解,还有对其之后的经历的了解,更是远远超过在场所有人。
  在李过刚刚拜见之时,听李过报出自己的养子李来亨的名字时,朱聿鐭便即牢牢将这个小家伙的长相记在心中。
  因为对于朱聿鐭这个后世明史爱好者而言,李来亨的名字绝对是一个绕不过去的存在。
  作为内陆打着明朝旗号战斗到最后,一直坚持到康麻子三年,统帅内陆上最后的抗清抵抗力量的历史名人,他更是备感亲切与敬仰。
  “兴国公养了个好儿子啊!”
  朱聿鐭仔细的打量了一番眼前最多二十出头,显得英气勃勃的李来亨,由衷的赞叹道。
  “陛下谬赞了,来亨当不得。”
  绍武皇帝这话明显是发自肺腑,这点见识李过还是有的,对于绍武皇帝这般看重一个皮小子,他是真的有些诧异了。
  “当的起!李来亨听旨!”
  朱聿鐭却是在心中一叹,随即脸色一板,沉声喝道。
  “末将恭领圣谕!”
  李来亨吓了一跳,但却没有多想,立即跪倒于地。
  “江夏一战,李来亨率军反击,击破汉八旗、绿营数部,功勋卓著,于国有功。国朝有功必赏,特旨加封李来亨为宣武候,世袭罔替,于国同休!赐银百两,马一百,精甲一副,宝刀一口!”
  朱聿鐭却是根本不理会众人的反应,快速的说道。
  当皇帝就是有这个任性的资格,说你有功,你没功也可以帮你编一些功劳出来。
  虽然朱聿鐭不滥发爵位,但是对于真正为国奋斗一生的英雄,他还是不吝啬这区区的爵位的。
  “这……”
  尽管已经习惯了皇帝特立独行的场面,但这般轻易的封了一个年纪轻轻的后生伯爵之位,还是让所有人都觉得胸口一阵阵的发闷,根本想不明白皇帝这又是闹的哪一出。
  当众人再看向李过时,此时的目光已经不再是羡慕嫉妒了,而是深深的恶意。
  皇帝对于闯营的拉拢如此丧心病狂,这种重赏下来,还有谁不眼红闯营得到的好处?
  “陛下万万不可!犬子年轻,更无大功于国,这般厚恩委实承受不起啊!”
  李过也被众人如剑一般的目光给弄的全身发毛,闯营今日得到的东西已经够多了,再这样下去,可就要成为公敌了。
  “朕说当的起,那便当的起!你可是要抗旨不遵么?”
  朱聿鐭脸色也板了起来,目光犀利的盯着李过,根本不容他再多废话。
  喝退了李过,朱聿鐭甚至不顾众人都快掉在地上的眼珠子,亲热的拉起年纪轻轻,新鲜出炉的宣武伯李来亨,让现场的人几乎个个直接石化。
  爵位中带一个武字的,基本上都是上等伯爵,也就是说随便立个什么功劳,就极有可能再次升上一级。
  只是第一次见面,便即给了一个之前默默无闻的小将这么重要的爵位,尤其是以吝啬爵位出名的绍武皇帝,众人在骇然之余,也对李来亨如此简在帝心不明白之余,同样也暗暗腹诽朱聿鐭拉拢闯营的魄力。
  朱聿鐭身边一众大小将领,大多都对朱聿鐭这种出格之事见怪不怪了,根本就没有人象郑成功之前那般出列反对,但是李过却不能这么不懂事。
  虽然心中觉得这是绍武皇帝,出于安抚闯营上下,而做出的一种姿态。
  “陛下隆恩,臣父子二人无以为报,只是这般厚赏,怕是会让陛下英名有损,这就是臣父子二人之大过了……”
  但这却也是实打实的对闯营另眼相看,更是没有任何的疑忌之心的作派,虽然心中对于绍武皇帝更加的亲近,但在众目睽睽之下,也不能不表明一下姿态。
  “何人敢非议?”
  不过显然朱聿鐭不愿意再听李过的推辞之语,直接伸手制止了李过的言辞。
  对于他而言,如今不把刀把子紧紧握在手里,却去考虑名节问题,岂不是本末倒置?谁不服气,一刀剁了,不就服气了么?
  在这方面,朱聿鐭觉得满清绝对是一个好老师,杀了那么多人,最后还杀出一个千古圣君,十全老人的好名头,委实令人在赞叹这些蛆虫无耻之余,也心向望之,十分乐意实践一二。
  当然,朱聿鐭绝对不会干出让心腹们心凉之事,看向周围大多都有些眼红的嫡系们,心中不由的有些好笑。
  自己这般先行提拔其他人,并不仅仅是拉拢闯营,也是为了让西南的李定国看到自己的决心和气魄,连闯营都可以既往不咎,那他们西营就更加不会因为过往而受到什么不公正的待遇。
  不过最重要的是,这些精明如鬼的蠢货们,难道真的就不明白么,先行提拔外人,尤其是提拔一个年纪轻轻,没什么足够分量的小后生上位,这才有足够的理由和借口,能够给嫡系们向上升一升的道理?
  “任良朋听旨!”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南昌城下一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