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明大唐王》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南明大唐王- 第1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身为后世人,朱聿鐭对于朱元璋都只当一位牛叉的古人看待,根本不会当其是祖宗,就更别说老朱定下的规矩了,那跟他有个屁关系。
  他所求只是保住吃饭的家伙,别在后面有根猪尾巴,如果能在保住大明朝,给他一个王爷的良好待遇,那更是意外之喜。
  众多官员顿时被这个不要脸的王爷恶心的不行,想要大义凛然的反驳几句,却是看到对方身后那拿着明晃晃刀子,对他们虎视眈眈的卫士,大家不约而同选择了沉默。
  “王爷,老夫愿意代表我萧家,加入府、县议会!”
  就在朱聿鐭饶有兴趣,看着下面人各种惊讶,迷惑,经过激烈讨论后,渐渐露出兴奋表情的士绅,突然有一位老者站起身来,躬身行礼说道。
  有人带头,自然有人景从,其他人纷纷应声,一时间场面极为热闹。
  对此,朱聿鐭只是心中充满戏谑,看着基本上所有人都已经表态,他这才施施然的摆手示意安静。
  “只有一百人的名额,在这里的诸位已经超过了五百。到底选谁,这却是一个比较头疼的问题。”
  朱聿鐭环视了一眼所有人,这才有些苦恼的说道。
  这句话,立即让所有人的心都提了起来。
  事实上,他们最担心的也正在这里,名额有限,僧多粥少。
  但无论如何,他们都不愿意放弃,毕竟一旦有了这个身份,官府别说逼迫了,不让他们反过来讨好他们就不错了。
  “殿下,我张家愿意捐粮助饷!为朝廷排忧解难!”
  不出朱聿鐭意料,闻听此言,立即有人扬声应道,毫不迟疑,明显之间讨论之时便已经商量妥当了。
  “殿下,我刘家也愿意捐粮助饷!”
  “我李家……”
  “我杜家……”
  一时间,院内铺天盖地的都是愿意捐粮助饷的士绅,这般激烈热闹的场面,若是发生在崇祯年间,肯定能让那位一生都为钱粮事宜发愁的‘圣君’感动的热泪盈框。
  但是这场面对于朱聿鐭来说,他却是感觉说不出的讽刺。


第19章 面目可憎
  面对着院内众多为了给朝廷排忧解难,个个恨不得立即掏钱掏粮的‘义绅’们,朱聿鐭却是一直不置可否。
  朱聿鐭虽然不说话,但下面的场面却是越来越激烈,甚至已经开始有人在竞价了。
  面对着节节攀升的捐钱数字,俞沛槐等一众官员个个目瞪口呆,这种魔幻的感觉,让他们突然觉得自己这数十年人生形成的三观有些动摇,对自己的能力产生了深深的怀疑。
  平日间,他们想让这些士绅出点钱粮,那一次不是费尽心思,口水说干,这些人却依旧是满脸不情愿的拿出那么一点点,连现在一家报价零头都不到的钱粮。
  但是今日,这些平时一听钱粮就一杯倒的家伙们,却是根本无需别人多费口舌,全部如同打了鸡血,只为了那么一个名额,大出血都毫不在乎。
  慢慢的,场内的声音渐渐少了下来,毕竟已经叫价到数百石粮食或者近千两银子后,能够拿的出来这么多东西的士绅已经不多了,七成的人都被刷了下去。
  “各位无须再继续了,孤王之前便即说过,孤王不要捐献的钱粮。”
  朱聿鐭根本不出声,一直冷眼观看,直到最后百余家也开始渐渐失了底气,报价开始十数石粮慢慢跳动后,这才再次悠悠开口。
  此言一出,所有人都愣了,就算是谦让,到了这地步,也该松口了吧。难不成,唐王爷还真打算将各家全部抽空了?
  朱聿鐭当然不是想将所有人的家业全部搬空,但是他更不想让地方上原本就极为强大的一小撮缙绅,在地方上完全一手遮天,然后变得尾大不掉。
  “敢问王爷,到底要如何选拔?”
  平静了片刻,又一位老者行礼问道。
  “问的好。孤王之前说过,权利与义务。事实上这两样是一体的,你尽了义务,就必然享受权利。同理,想要享受权利,就必须先尽了义务!这就是孤王的选拔标准。”
  朱聿鐭点点头,快速的说道。
  这一番话说的有点绕,不过在场之人没有一个傻子,片刻思索便即人人心头雪亮。
  义务之前说的已经很清楚了,那便是缴纳皇粮,这番话虽然绕头,但是意思很明显,想要成为议员,就必须先交纳对应的皇粮。
  “敢问王爷,缴纳多少皇粮,才能有一个名额?”
  还是这个老头,闻言别没有坐下,而是继续开口问道。
  “下县五十石粮,五十两银子,中县一百石粮,一百两银子,上县二百石粮,二百两银子。”
  朱聿鐭显然早就成竹在胸,闻言便即直接报出这一组数字。
  听到这个数字,在场大半人都有些惊讶。因为这个数字实在远远低于他们的心理预期,原本还怀疑唐王会大敲竹杠的人,甚至都已经开始对唐王产生极大的好感了。
  毕竟之前那些大缙绅们,为了争抢,报价的数字都远远超过唐王规定的数字。
  “当然,孤王说的是每年,毕竟皇粮也是年年交的!”
  看到这些士绅们眼中的喜色,看不惯他们高兴的朱聿鐭,直接给他们泼了一大桶的冷水。
  闻听此话,这些人眼中的喜色顿时被冰封当场,原本还以为这是交一次钱,便即终生受用的,最后却是发现这是慢刀子割人肉啊!
  许多大缙绅都是目光闪烁,唐王这个报价说高不高,说低也不低,每年能够拿出这么多的钱粮,在场的基本上人人可以做的到,但问题就在于一个,到底值不值?
  “孤王差点忘了,为了不让大家负担太重,孤王可以接受数家凑齐一个名额的钱粮,然后共同举荐一位议员!”
  眼见众人都开始沉默了,朱聿鐭心中冷笑,直接扔出了这么一个杀手锏。
  果然,此言一出,所有人都再次被雷到了,深深感受到这位无耻王爷恶心人的本事。
  这话看似为了大家着想,但其实却是直接将门槛降低到他们这个层次以下,一些没有出过有功名的读书人,或者正在努力产生有功名读书人的小地主和自耕农阶层,就完全不一样了。
  原本他们是没有任何的话语权的,更不存在官府方面的优待,但每次交纳赋税时,他们却是绝对的主力。
  也就是说,说起权利和义务的不对等,这些人绝对比他们更加的离谱,甚至可以说,他们也是这种不对等的受益者。
  若是唐王真的推行这些的政策,那这些原本毫无自保能力的小地主与自耕农,原本没有能力一次性支付这么多的钱粮,但现在只要数家联合,就能产生一名议员,直接摇身一变,和他们平起平坐。
  面子问题还是小事,日后若想要再将赋税压力转移到他们身上,就将变得极为困难。
  一想到这个可能,原本想以沉默以对的士绅们,顿时个个坐不住了。
  “王爷客气了,我等为国无暇顾家,愿意一力承担这些义务!”
  “是啊!我等世受朝廷恩惠,早就想要为国出力,这种事情我等求之不得,愿意按照王爷写下的规矩来!”
  “就是,为国出力,又有王爷恩惠,何乐而不为!”
  一瞬间工夫,下面又开始翻腾起来,原本还打算沉默抗议的‘国之义绅’们,又一次以最热烈的态度向唐王致意。
  “各位真不愧是饱读圣贤书的大明基石,都是国之栋梁啊!”望着这么热闹的人群,朱聿鐭显然是被感动到了,感慨的道,“各位高义,孤王也不吝啬!
  原本孤王觉得一个家族只能有一个议员名额,现在孤王改主意了,每个家族可以给你们再加一个名额,最多两个名额!
  而且只要加入议会,就会受到孤王大军的保护,谁也不能随意动你们!
  当然若是谁破坏规矩,只要有议员身份在身,一封公文至广州城便可!放心,孤王的大军也不是吃素的!”
  卧槽!
  这他妈的也太恶心人了吧!
  明着看是处处为大家着想,但底子里威吓的成份更多一些吧!
  破坏规矩?
  这议会一成立,官员还有哪个有狗胆破坏规矩?能破坏规矩的人,不都已经在这院里了么?
  原本还觉得这唐王英武过人,勇于开拓,不墨守成规。
  但这会儿再看这唐王,方才那种好感已经彻底扔进茅坑了,怎么看怎么觉得这唐王委实獐头鼠目,面目可憎。


第20章 无所谓
  一个县能有多少顶尖大宗族,最多也就三五家而已,一家两个,一共也就占了十个左右的名额。
  然后这剩下的名额,大概还有有三四成落在有功名的读书人家族,那剩下的名额会被谁瓜分?自是不问可知。
  当然,他们也有另外的对策,其中最狠的莫过于直接来一次大分家,顶尖大宗族那怕再分个十数户出来,那也不弱于普通的有功名的读书人家族。
  但是这些大宗族为何能够成为顶尖大家族?
  那还不是因为家大业大,族内人才也多,因为没有分家,只要主脉处事公平,那大家就会团结一致,有力向一块使,这才能够傲立当地,让其他人无法撼动。
  但这一分家,不仅人散了,各顾各家之下,人心也会散了。
  要是这么做,累死累活的拿一个名额,还有什么用处?
  但是他们却不能不抢,因为一旦没有这个名额,他们就没有任何的护身符。
  会面临被当地所有缙绅所针对,在官府无法保护他们之后,肯定会被如狼似虎的众人拆干吃净。
  如果只要了这两个名额,那就算他们数家联手,在议会中也会是弱势的一方,再不能再如往昔那般操纵乡间,平衡各方势力。
  事实上,他们中很多人也会想到另一个可能,那便是假手他人。
  拿出钱粮,在小地主和自耕家身上着手,出钱粮发展自己的代理人,但是这也是一个巨坑,先不说扶持起来的人会不会完全跟他们一条心,这笔费用,就足以让任何大宗族备感肉痛。
  看着这些大家族代表脸上那瞬息万变的颜色,还有个别人那如同吃了死耗子一般便秘的表情,朱聿鐭脸上虽然没什么表情,但心中却是如同吃了蜂蜜一般的畅快。
  虽然这些人已经足够痛恨朱聿鐭了,但是他们还是无法猜到朱聿鐭更险恶的用心,那便是彻底颠覆地方大宗族势力。
  毕竟大家聚集在一起,并不是真的人人都对宗族心服口服,而是因为跟着宗族大家都有更多的好处拿。
  若是家族不能给大家带来利益,那分崩离析就再所难免。
  满清中后期为何没有大家族,除了清初几次大案,外加一连串文字狱,弄死弄残了一大批宗族势力,又因为士绅一体纳粮政策之下,再投奔宗族以求庇护,已经没有太大意义的缘故。
  与满清这点倒是不谋而合,朱聿鐭也极为敌视这帮大宗族,他们完全就是一头头只进不出的貔貅,大明到了如今的地步,三成官吏,一成天灾,而他们则至少占了六成的责任。
  只拿不出,趁天灾人祸大肆吞并田亩人口,让大明财政完全崩溃,虽然大多最后身家性命皆不保,但却让人根本同情不起来。
  朱聿鐭如今没有满清的实力,自然无法象满清那般,用最直接,最简单的办法收拾这群王八蛋,也只能用一些更隐晦的手段,用阉割版的议会制,看似扩大他们的权力,实际上却是在背后慢慢削减他们的根基和影响力。
  不过这些大宗族毕竟是少数,朱聿鐭的这个定额,却是让其他的中层缙绅人人眼中发光。
  毕竟他们虽然数十家合力也比不上一个顶尖的大家族,但是在这议会中,他们却是可以轻松的将他们压倒,有了唐王的保护,他们只要法理上交待的过去,发展壮大那便是迟早之事!
  这些中层士绅,每县少则十多家,多则二三十家,若是每家出两个名额,那就立即变得举足轻重,起码在这本县一亩三分田里,他们只要联合起来,那就谁也不怵,根本无需再看大宗族的脸色行事。
  至于剩下可能落入小地主自耕农手中的名额,这些士绅们倒也没有太大野心,也根本不会有大宗族那种扶植的心思。
  毕竟这些人与大宗族利益冲突更大,只要到时能够在立场上稍稍偏向于他们一点,这些人难道还真能做到宁愿损失利益也与那些大宗族们齐心?
  对于大宗族们个个阴晴不定的面孔,朱聿鐭根本不愿理会。
  他弄出来这个议会,根本上针对的就是这些人。而且还是立杆见影一般,直接将整个士绅阶层分化瓦解,只要中下层不乱,区区几个大家族,只要敢闹腾,分分钟就能联合众人把他们连根拔起。
  红尘熙熙,皆为利来,红尘攘攘,皆为利往。
  只要能够拿出足够的利益分配,这些大宗族就完全是一头头待宰的肥猪,根本就不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