攻城战其实很简单,因为明军携带了大量的火炮,直接轰垮了城门与一长段的城墙。
城内城外尸横遍野,气味浓重的让人站不住脚跟。
去年松山大战的时候,被俘投降的洪承畴,试图再次回到大明的怀抱。
而大明迎接他的,则是一排的枪子。
此人几乎被大口径的铅弹撕碎,最终死在了城内某条不知名的街道上。
而皇宫里的那些人,基本上都被抓获。然后一路送去了京城,交给皇帝去发落。尤其是那个九皇子。
至于那些蒙古女人,王霄是真的没兴趣。
想一想牛羊肉吃多了会如何,就能明白为什么。
攻破沈阳城之后,王霄转身就回了京城去。留下孙传庭与关宁军清理后续收尾之事。
关宁军已经遭受重创,以孙传庭的能力最后搞定他们不成问题。
而王霄急匆匆的返回京城,是因为崇祯十六年又是一个灾荒年。王霄去了辽西辽东几个月,这边就干旱了几个月。
现在北直隶百姓们,都在期盼着能呼风唤雨的王霄去救命。
来到皇宫庆功的时候,王霄主动找到崇祯皇帝,对他说了有关张家口,以及晋商的事情。
沈阳城内找到了不少的人证物证,这次都带回来给崇祯皇帝看。
这把他给气的,当场就掀了桌子。
之后就是锦衣卫缇骑与东厂番子大举出动,横扫张家口与诸多晋商。
至于那些边关将领,等到孙传庭回来的时候会从他们那边经过。到时候就是一场大规模的清洗。
随着好消息的不断传来,现在的崇祯皇帝已经变的愈发激进,每每都是以朱棣自居。
各种心狠手辣的清洗,已然是面不改色。
比起他以往好要面子来说,简直就是换了一个人。
人都是在毒打之中学会长大的。崇祯皇帝也不例外。
王霄一次次的用现实去毒打他,尤其是那次国丈周奎的事情,更是深切刺激到了崇祯皇帝。
就连最重要的外戚都在挖皇帝的墙角,他还能相信谁?
等到他按照王霄的要求去做事,事情反倒是逐渐好转起来。现在甚至连为祸多年的北虏都给灭了。
两相一对比之下,只要是脑壳正常的,都知道该如何选择。
所以,崇祯皇帝迅速转变了自己。以朱棣为榜样,彻底放弃了曾经的一切。把曾经的大明当作了敌国,他要从头到尾的再打一遍,砸烂所有的一切重头再来。
缙绅要灭,军头也不放过。
晋商八大家这样的存在,更是要一扫而空。
所谓的晋商八大家,只是明朝末年出卖国家利益的商人集团的一个代表。实际上参与这种生意的,数不胜数。
晋商八大家,只是其中的典型。基本上做这一行买卖的,全都赚了大钱了。
王霄化身人工降雨器,整天到处跑去求雨。
他当然不想干这种活,只是看到百姓们苦苦求雨太过凄凉,至于献祭少女给河伯什么的更是让他义愤填膺,只能是自己动手帮忙了。
为百姓做事情,让他们能够尽可能的活下去,这就是王霄真正需要做的。
好在这种苦日子就快要到头了,小冰河期已经进入了最后的尾声,很快气候就要恢复正常。
再等到汤若望帮忙联络的那些种子运过来,王霄主动传授先进的农业知识。大明的百姓,也就算是渡过了这次的天灾。
至于人祸,杀戮漫天的北虏已经被剿灭。就只剩下了李自成和张献忠了。
打他们单纯依靠军事是没用的,哪怕李自成都被打的只剩下十几个人,都能轻松的再度拉起一支大军出来。
想要真正意义上彻底解决,本质上的根源,还是在于让那些活不下去的百姓们,能够有一条活路,而不是只能绝望的去做流民。
整个崇祯十六年,对于黄河以南彻底不管不问的朝廷,主要工作就是扫平辽东,压制草原。
等到彻底解决背后的麻烦,才是掉头南下的时刻。
第七百七十六章 艰难的完成
“这是做什么?我不是这种人!”
义愤填膺的王霄,在吴三桂的府邸里发飙。怒火滔天,仿佛随时都会拆房子。
这里确切的说是吴宅,而且吴三桂并不在家,他带着关宁军的残部,跟着孙传庭过河去中原了。
留在吴府里的是他老子吴襄。今天也是吴襄宴请王霄。
王霄一般情况下是不接受他人宴请的,也就是吴襄的拜帖上清清楚楚的写着有江南佳丽献舞,他才过来的。
等到酒足饭饱,音乐也听了,歌舞也看了。吴襄表示要将这队舞姬赠送给王霄的时候,他却是是义正言辞的发作。
这要是换做旁人,估计都是蒙圈到不知道该如何才好。
可吴襄这种年轻的时候贩马,中年的时候打仗,老年的时候做人质的人精,一眼就看穿了王霄的用意。
他连声歉意,各种解释各种道歉。
最后表示,这些舞姬都是仰慕王霄,听说他在音律等方面是真正的大拿,想要随他学习拜他为师而已。
王霄认真确认了舞姬们的确是想要拜师,这才不情不愿的答应了下来。
至于这其中有名曰柳如是,名曰李香君,名曰董小宛等人。王霄表示她们的名气我不在乎,只要是拜入门下全部一视同仁。
她们原本在江南都是很有名气的,采买什么的肯定不行。
之所以会出现在京城,那是因为吴三桂通过王霄府上的陈圆圆,推测出王霄的喜好。
专门派出了心腹亲兵家丁,耗费了大量的银子和精力,直接抢了人就上了还海船一路送过来的。
不得不说,吴三桂此人看人是真准。
王霄喜欢的就是和历史名人们互相交流。
男的交流拳头,女的交流技术。
抱着打破一切旧有坛坛罐罐,把所有曾经的自己人都当作敌人的信念。崇祯皇帝发起了一场从他开始的内部清洗。
他的兵马每到一处,都是清理当地缙绅大地主,将当地衙门从上到下全部清洗一遍。有卫所的话,也是把所谓将门一个不落的全部干掉。
至于清洗各地衙门和缙绅,会不会导致当地秩序崩溃的问题。
王霄是这么跟崇祯皇帝说的。
“陛下,你仔细想想没清洗之前是个什么样子,难道还能比那更加糟糕吗?什么都不做,那就是一直烂下去,彻底的去清洗,说不定还可以出现好的变数。做与不做,陛下自己决定。”
崇祯皇帝很容易就被王霄说服了。
既然本来就已经烂透了,那就随便弄就是了,总不会比之前还要糟糕。
至于之后怎么办,直接就是军管。每到一地都会退役一部分新军老兵,按照级别负责各地事务。
反正都是军屯,哪怕是退役了也是行的军法。但凡是出了事情,都是直接军法处置再换人。
人员方面的话,随着各地分到田地的百姓越来越多,兵员方面已然是丝毫不用担心。
崇祯皇帝的新军,就像是滚雪球一样向着四面八方扩散。
无论各地是否还忠于皇帝,处置方式都是一模一样。
因为崇祯皇帝被恶心了这么多年,又亲身感受到了改变之后的好处。所以除了王霄之外没人能够阻止他。
而王霄,随着气候状况逐渐好转,他也大幅度减少了四处奔波的时间。
主要精力都是用在了自己的府上,与徒弟们交流技术。一直等到那些外来的农产种子送过来,他才算是再次忙碌起来。
等到西班牙人从南美洲运银的大船,带来了高产作物与耐生存的作物种子之后,百姓们的生存条件将会大幅度提高。
种植农产品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尤其是这种外来的舶来品,华夏的百姓们都是谨慎的很。
因为一旦种植失败,就等于一年没有收成,那就得全家饿死了。
这次运气好,是因为有王霄帮忙把关外加传授技术。
像是土豆发芽有毒,绝对不能吃。应该如何地窖储藏,种植的时候太过于耗水必须轮种什么的。
这些技术都是要一代代人不断累积起来,进行大量的实验和分析才能得出结论。
这个过程很漫长,付出的代价也很大。
就像是最简单的,土豆发芽有毒是怎么知道的?还不是吃出来的。
王霄提前把事情捅出来,不仅仅是让更多的人能吃饱饭而活下来,也让很多人避免了土豆中毒。
他转职成了一位农学家,重要的工作成了想方设法的传授农学。
早在秦时时空的时候,王霄就认真学习过农家的思想。
再加上他从现代世界搜集到的各种资料,传授各地百姓们的农业知识,各地百姓们都对他奉若神灵。
王霄除了教授徒弟们各种技术之外,主要工作就是成立农学会。
按照区域划分,每到一府一县,就从当地各村镇招来一批里长甲长,亲自传授相应的农业知识。并且分发印刷出来的书册。
大明的读书识字率很是悲催,不过有赖于其庞大的人口基数,总体数量还不算少。
各村各镇找个识字的读农业技术册子,也不算什么难题。
这些人学会了之后,回到各自的村子里再传授给其他人。
没有网络的时代里,这或许就是最好的技术传播手段。反正王霄是想不到别的更好的办法了。
这些来自各村的老农们虽然绝大部分都不识字,可干了一辈子的农活,王霄教授的东西,那真的是一点就通。
就算是那些从遥远的南美洲漂洋过海运送过来的东西,他们只需要真正的种植一季就能确信好与不好。
换做以往的时候,肯定是不行。因为绝大部分的农民只有很少的田地。
养家糊口尚且不够,更何况是种植从未有过验证的新式种子。
现在的话,随着大规模的重新分地,每家每户的耕地面积已经是大规模的扩大,拿出一小部分来种植新式的种子,也是可以的。
至于土地奇缺的大明朝廷,是如何拿出大片的土地分发给百姓的。这就要从皇帝的转变说起。
以往崇祯皇帝看重面子,所以对于藩王宗室的罪行大都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等到大明要亡国了,被受刺激的崇祯皇帝,才在王霄的一再怂恿下发生了剧烈的态度转变。
真正下定决心要打靖难之役,做第二个朱棣之后。更是干脆的下旨彻底废除各地藩王。
藩王都没有了,那他们分封的土地以及巧取豪夺出来的土地自然是收回。
再接着来就是,孙传庭的大军扫荡,将缙绅大户的土地,还有当地卫所军屯的土地全部收回。
当然了,这个过程肯定不会多么和谐,你张口要了人家就给你。
孙传庭每次都是要用枪炮来说话。他在江南那边,已经是被传成了每天都要吃人的恶鬼形象。
这么一来,原本每年纳税额度都会大规模减少的田亩数量,查出来的居然是越来越多。
得知消息的崇祯皇帝,再次坚定了自己的信念。谁也没办法劝说他放下屠刀。
对于那些大头巾缙绅与军头们来说,的的确确是屠刀。
不过对于百姓们来说,却是件好事情。至少他们能够吃饱肚子,不用去做流民,不知道什么时候会饿死了。
日子一天天的过去,孙传庭的大军横扫黄河两岸,中原大地。之后干脆挥兵入陕,将李自成所部彻底赶跑去了南边。
渡过汉水南下,去和张献忠汇合的李自成,很清楚的知道,自己没有再回来的机会了。
不是他李自成不想再继续流窜,继续去打游击战扩充自己的实力。
而是因为他知道,那些分到了田地吃饱了肚子,头上暂时也没有了贪官污吏压迫的百姓们,不会再成为他的助力。
那些百姓们为了保护自己分到的财富,会用锄头,用拳头,用牙齿,用一切和他拼命。坚决不让自己被李自成裹挟,去做那朝不保夕的流民。
而没有了这些往日里甚至主动投效的流民支持,李自成就是寸步难行。
他能做的,就是向南边那些还没有被重新打过一遍的地方流传。那边还有海量备受压迫的百姓可以作为他的助力。
江南那边的军队战斗力也是极差,足够李自成他们来往纵横许久。
甚至于,打垮一切重立大顺也不是不可能。
毕竟此时江南之地的战斗力,早已经不是二三百年前,陈友谅与朱元璋时代那么可怕了。
崇尚读书的江南鱼米之乡,已经沦为口炮的大本营。
除了对付自己人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