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茂公颓然坐下,用手抚额,甚是苦恼。
他心中却在飞快计算着,李密和王伯当肯定是没死,那死的又是谁呢?这多半可能是房彦藻安排的替身,房彦藻的眼光自不必说,那些亲兵在相貌和忠心上应该不用自己多费心。
可李渊派人把人头送到黎阳是什么意思?
卖好?那为什么不把亡者的全尸都还来?
示威?那他不应该只派魏征来啊,再说瓦岗还有不少人未投靠李唐,李渊不怕那些人兔死狐悲,那岂不是得不偿失?
试探?这是最有可能的了。
问题是李渊在试探什么,试探李密是不是真的死了?
亲兵再像也不可能和李密长得一模一样,不过熊州到长安,这人头保存再好怕是面目也模糊了,只要有了先入为主的念头,认错也不是不可能的。刚才郭孝恪和张亮不也认错了吗?
再有就是试探李密的谋反自己知不知情,李密要反,只有两条路,一个是找张善相,一个就是来黎阳。自己本就是李密的旧部,被怀疑也可奈何。
只是,为什么是桃林县呢?那正是自己接应李法主和王伯当的地方,为什么他们的替身也会去?
“茂公,现在不是伤心的时候,我们到底该怎么办,你先拿个主意啊?”郭孝恪见徐茂公半天不说话,只好开口催他。张亮在旁也坐立不安,只不过他毕竟没有郭孝恪和徐茂公关系近,不好开口。
“你们让我拿主意?”徐茂公抬头问道。
众人眼中都有泪,却都一**头。谁都清楚现在不是哭的时候,再不决定什么,这下一个,可能就是自己啊,到时候,谁替自己哭去?
“你在长安时,唐主可交代了什么?”徐茂公向魏征打探消息。
“没有,唐主只让我把人头带来,还有就是告诉你这件事。”可惜魏征也所知有限。
“他没说我们这些人怎么办?”张亮插嘴道。
魏征摇头。
众人面面相觑,这李渊,打得到底是什么主意?
“魏公他们的遗体呢?”徐茂公继续问。
“大概就地掩埋了。”魏征颇为不忍,一代枭雄,最后的结局却是身首异处。
“我想向唐主上书,请唐主还他们全尸,我要以君臣之礼安葬魏公。”徐茂公看向众人,缓缓言道。
众人哗然。
“可茂公,我们都已经是唐国的臣子,再和魏公论君臣”郭孝恪犹豫,这样的事,李渊能同意?
“我同意。”魏征却马上表示赞成,“你还有什么要求,一起说出来,我马上替你上奏章。”说着,他挽起衣袖就准备动笔。
“没有了,我只是想让故主和故友都入土为安。”徐茂公看着魏征解开随身携带的行李,拿出文房四宝。
“要是唐主不同意呢?”张亮提问,他不明白,这样的大事,这两人怎么能决定的这么快?
“那就证明,我们瓦岗军在他心中一点分量也没有。”徐茂公和魏征异口同声。发现这点后,两人相视一笑,为心照不宣的默契感到温暖。
张亮和郭孝恪恍然。
“不错。我瓦岗军,我瓦岗军”张亮激动地说不出来。向来口齿灵俐的他今天不知是第几次哽咽了。众人中,要说和李密关系最近的就是他了,也难怪自闻魏公过世后他会如此失常。
郭孝恪拍拍他的肩,表示理解。他知道张亮要表达的意思,魏公被杀得如此干脆,李渊心中他们这些瓦岗旧部又算什么,与其坐以待毙,不如提早散伙。
张亮看看动笔写奏章的魏征,再看看走过去帮忙研墨的徐茂公,心里还有着不能说出口的担忧,好像,从开始到现在,他们一直称呼的就是唐主,而不再是陛下
长安
御书房
李渊现在身边只有两个儿子陪着:太子李建成和秦王李世民。
“这是黎阳那边递上的奏章。你们看看。”李渊将奏章先交给李建成。
闻听黎阳那边来信,李建成和李世民表情都严肃起来,自从李密出事,魏征带信去黎阳后,可以说,黎阳就吸引了长安大半的注意力。
“看出什么了?”李渊问。
“这是玄成的字。”李建成答道。
“我不是问你信是谁写的,是让你看内容。”李渊眼中闪过一丝失望。他也知道魏征的字是好看,他还知道就是因为这笔好字,李密才把魏征从元宝藏那要来。可现在是在谈书法吗?
李世民转过头去,嘴角有掩饰不住的笑意。
………………………………
第四十五章 考题
听到父皇语气带上了责备,李建成急忙解释:“儿臣还没看完信,所以才答非所问,望父皇恕罪
“没事,是父皇太心急了,你继续看。'w w w 。 q i s u w a n g 。 c c 超多好看小说'”李渊心下释然,声音自然放缓。是自己太急躁了,建成的应变能力是不如弟弟妹妹们,但他静下心来的做为也是可圈可点的。自己催他干什么?
怕把长子吓着,影响了他的判断力,李渊又补充道:“慢慢看,慢慢想,想好了再回答,不着急。”
李世民在旁看了,只觉得心里酸酸的,父亲,太宠兄长了,就因为他是嫡长子吗?
李建成看完奏章,表情凝重:“徐世绩竟然上表章要为李密发丧,他现在毕竟是我李家的臣子,这人胆子还真大。”
“你不同意?”李渊不动声色地发问。
“那到不是。”李建成摇头,“这人如此重情义,实属难得,我们不如成全了他。只是,他非要用君臣之礼吗?”对这点,李建成有些犹豫。
“我看可以答应他。”乘父兄对答间,飞快看完奏章的李世民插嘴发表自己的意见,“既然我们同意他为李密办丧礼,那用什么仪式也无所谓,反正李密也不在了,我们何不好人做到底。”
“那到也是。”李建成也没坚持。
“嗯。”李渊也点点头,“他要送旧主最后一程,这份情义,实在让人不忍拒绝。”
“那父皇是同意了?”李世民很高兴,“那儿臣也想去趟黎阳。”
“你去黎阳干什么?”李渊吓了一跳。“那边情况还不明朗。瓦岗军中难免有对李密之死心怀梗梗之人。你去只是冒险。又有什么好处?”
“所以儿子去前要向父皇讨到旨意。”李世民正等着他这句话呢。
“什么旨意?”
“李密已死。既往不咎。瓦岗其他人等一律无罪。”
“若这些人中有李密地同谋也没关系?”没等李渊表态。李建成先反对道。
“李密已故。还同谋什么。只要他们日后效忠我大唐。为何必还翻过去地旧帐。再说。”李世民刻意看看李渊。才接着说道。“瓦岗旧部声势浩大。这分量可是举足轻重。我们不网开一面。岂不是要把他们都逼到王世充。窦建德那边去?”
两个儿子都退下了,事情也有了结论,李渊却仍皱着眉头。
“事情已经解决,陛下何故还是不乐?”裴寂从后面出来,施礼问道。
“你再这么没声没响地出现,朕就叫人将你当刺客拿下!”李渊发怒了。
“冤枉啊!”裴寂一点也不害怕,反而夸张出一脸无辜,“陛下在考儿子,做臣下的怎好出来打搅。”
黎阳的奏章到来时,裴寂正在御书房,该怎么处理这事,李渊已和他商量好了结果。商量好的事,再招两个儿子来问,目的是什么,裴寂又怎会猜不出来。
“哼。”李渊心情并未好转。
“陛下已经得到满意的答案了,有子如此,应该高兴才是啊?”秦王的回答和李渊的决定是不谋而合,不过裴寂也是明知故问,他当然知道李渊在忧心什么。
面对多年的好友,李渊选择实言相告:“你说,为什么拿出这主意的是世民,为什么不是建成?”次子比长子优秀,这对一个家庭而言或许还是件好事,可对一个帝王之家而言,却未必让人宽心啊!
裴寂默然。李渊以朋友的身份向他诉说做父亲的对家庭矛盾的担心。他却不能再像在太原时那样畅所欲言。只因那两个孩子,如今已不再仅是老朋友的儿子这么简单的身份,他们俩还是皇子,其中的一位还会成为未来的皇帝。
“世民这孩子,一点也不懂事。”李渊不满,他摆明先把机会给建成的,做弟弟的却偏要争
“秦王向来性子急,其实这也不是什么大事。”见李渊怒气未消,反而有见长的苗头,裴寂觉得不管做为友人还是臣子,他都有必要开口劝劝。
“你说他们兄弟俩要换换多好?”要是那样,自己就不用这么费心了。
“其实太子也没做错什么啊。秦王提出解决之道,太子从善如流,兄弟配合挺好的。”裴寂分析。
“你是说朕杞人忧天了?”李渊冷哼道,心中却盼他能说出什么道理来驳倒自己。
“正是。”裴寂可谓善解人意,“其一,当机立断,本是秦王所长,陛下拿这来考两个儿子,太子没考就先输一筹。其二,并不是说当皇帝的一定要反应快才行。就拿三国时期来说,刘玄德文不如诸葛孔明,武不如关云长、张翼德,可这三分天下,也没少了他。”
“不错。是朕出错了考题。”李渊心里舒坦了不少,“你说世民去黎阳,可以吗?”说归说,李渊还是关心儿子的。
“诸葛亮去敌营给周瑜吊孝,都能平安回来。何况黎阳现在是我大唐的属地。”裴寂微笑做答。心里却在暗叹,亲去黎阳,这点是他和李渊都没想到的,秦王胆子还真是大,不过这点的效果也是明显的,想来这一去,瓦岗一派都得归于秦王府了。这方面,太子还真是不如秦王
李渊想的却是另一回事:“若是世民能像诸葛亮辅佐刘备那样辅佐建成,该有多好。”
***
唐武德二年(公元
元月
黎阳
“陛下同意我们的请求,并说魏公一事到此为至,既往不咎。”徐茂公将长安的旨意传达给众人听。
众人都松口气,这样的唐国,效忠他也可以吧?
“既然如此,我去熊耳山把魏公他们的遗体运来。”魏征率先说道。“你说墓地选哪比较好?”魏征接着询问徐茂公。
“黎山南山吧。”徐茂公道。那是个伤心地,正好埋伤心人。
“你们也没法闲着了。”徐茂公看向郭孝恪和张亮,“你们去联系瓦岗军所有旧部,把黎阳要为魏公发丧的消息传出去。至于他们来不来,倒不必强求。”
“是。”
***
房玄龄陪秦王去黎阳,来得那天正赶上李密下葬,没入城,他们就直接去了南山。
一路行来,前面是白茫茫一片,起先还以为是这里刚下过雪,走近才发现这里的将士竟身穿重孝!黎阳竟然满城将士都为李密披麻戴孝,这君臣之礼还真不是说说的。
虽然带着孝,一路上的官兵却仍衣甲整齐,行动丝毫不乱。
从黎阳城往南山的路上,一路都是瓦岗军。每隔五里就设有灵棚,以为路引。
李世民走得很慢,边走边观察路上的情景。
这穿唐**服的自是黎阳的守军,那些穿着杂牌军服的不用问,自然是还没归顺李家的瓦岗旧部,人数不少啊,看来李密还挺得人心的。
更让李世民在意的是,这些瓦岗旧部多数都是穿素服来的,照李世民看,这礼节已经很周全了,可看到黎阳军的打扮后,竟然都要求换上丧服,而黎阳军那些值勤人员也马上从灵棚捧出大堆衣服来,显然早有准备。
看看自己身上的打扮,李世民问身边那个自称是徐茂公派来给自己领路的亲兵,“这里哪有换衣服的地方?”
“殿,殿下!?”房玄龄一惊可是非同小可。
“我们不是带了素服吗?”李世民低声向房玄龄解释。他知道房玄龄误会了什么,可他李世民还不至于糊涂成这样,他现在为李密披麻戴孝,是做足场面了,可回长安后,他爹就第一个饶不了他!
房玄龄偷偷擦去头上的冷汗。这位殿下,有时能让人放心的以命相托,有时却能让人吓掉半条命。
亲兵四下看看,灵棚是敞开的,不少人进进出出,那只有:“棚子后面。”他率先领路。
……
***
墓地前,众人静立,看着棺木下葬,添土,立碑。
然后魏征捧出他亲手写的祭文(1),大声读出来:“观乎天造草昧之初,有圣经纶之始,原鹿逐而犹走,瞻乌飞而未定,必有异人间出,命世挺生,负问鼎之雄图,郁拔山之壮气,控御英杰,鞭挞区*,志逸风飙,势倾海岳,或一丸请封函谷,或八千以割鸿沟,夏殷资以兴亡,楚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