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问吹箫》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借问吹箫- 第2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你刚才说救你的人里有瓦岗的军师徐茂公,他和李密是出了名的不和,你怎么不争取把他带过来?”这才是长孙无忌眼下最关心的事。

    “我连他面都没见到,又如何带他过来?据魏先生他们说,徐军师已经回黎阳去了。”李世民叹道,他何尝不是求贤若渴。

    “那如果我们现在赶去黎阳,你认为有多大把握说服他投过来?”长孙无忌仍在争取。

    “很难。”李世民摇头,“我当时担心他们私下放我,必会触怒李密,就曾劝他们跟我一起走。李密不在城中,他们就是举家搬迁也没事,我自然也不会亏待他们。可魏先生和秦将军都说金墉城和王世充大战在即,他们不能在此时离开,就算真的要走,也得等仗打完了,还了魏公的情份在走。我想徐军师和谢将军也是心同此理,才会连面都不见。所以我们去黎阳也没用。李密不仁,他们却不会不义。”李世民心中虽然惋惜,却更敬重瓦岗众人的情义。

    “那现在我们只有这么回长安了。”长孙无忌颇为遗憾。

    若是换了旁人,此刻难免不会怨自己妻兄不近人情,妹夫受了这么大苦难,竟然问候一声也没有,反而关心别的事情。李世民却相信无论任何时候长孙无忌都是站在自己这方的,他先问的事,一定也是当前最重要的事。

    思量一下,李世民缓缓开口:“可是大哥那边有什么消息了?”

    “我出长安时就听到传闻,太子已经和幽州罗艺结盟,不出意外,现在长安就应该收到罗艺递上的降书顺表了。”当初长孙无忌留在长安,除了筹建秦王府,也负责帮李世民看着各路人马的动向。

    李世民默然,父亲向来偏爱长子,他立下的赫赫战功也不如出生的顺序更引人注意,如今兄长身为太子,又得幽州铁骑做后盾,这太子之位怕是更牢固了吧?而自己却被敌人俘虏过,虽说逃了出来,没有耗费长安的一兵一卒,但父亲对自己想必会很失望吧?他也明白长孙无忌的意思,如果能说服徐茂公来投,凭他背后的黎阳城和黎阳仓,足可跟罗艺相媲美,而李世民的被俘,也可以形容成身入虎**了,其意义和形象自然大大不同。
………………………………

第三十四章 一封信

    “我做不到。”想了想,李世民还是摇头,“徐军师避而不见,怕是早料到这点了。人家对我有救命之恩,我怎么能再厚颜上门,逼人家做不义之事,让他为难?”

    听他说的决绝,长孙无忌不再勉强:“好在你和瓦岗众人打好关系,日后再谋划也方便。”

    “此番回长安,还不知如何呢?”李世民叹道。

    “如今天下未定,战事正频,以秦王的本事还怕日后没有建功立业,再壮声势的机会?”长孙无忌知道李世民顾虑什么,出言激励。

    “不错。来日方长。”李世民精神一振,被囚金墉城这些日子,他也没对未来失去信心,何况是现在,父亲五十多岁都能坐上龙椅,他还年轻又急什么?

    ……

    ***

    魏征等人怀着复杂的心情迎接李密的归来。

    按着程序,汇报完魏公不在金墉城这段时间的事务就该提到那封“不赦南牢李世民”的公文了。

    魏征表情自如,努力不去看身侧的秦叔宝、谢映登等人,双手递上公文:“城中以按魏公吩咐,大赦完毕。”

    “嗯。”李密点头,接过公文,“押在南牢的李世民怎样了?”他开口问道。

    秦叔宝站在一旁只觉手心出汗,虽然问的不是自己,但他觉得自己比魏征更紧张。他看向魏征,却见魏征不慌不忙地答道:“已经依照公文放了。”

    “什么?”李密一怔。

    “公文上说,本赦南牢李世民。自然是放了。”魏征语调平稳。

    李密打开公文,看了一会儿,他自然能看出改动的痕迹,沉吟了一下,问道:“茂公是不是回来过?”他不信魏征等人有这个胆子。

    一听他这么问,魏征、秦叔宝和谢映登都不约而同在心里暗叹,真让徐茂公说中了,出了这事,李密第一个想到的还真就是他。

    “他是去而复返,说是落了东西。”魏征身为临时房东,自然还是由他回答。

    “然后呢?”落了东西,我看他是落了人吧?李法主比任何人都清楚,保李世民不死本就是徐茂公在这时代的任务,只是他要执行到什么程度,李密看不出来。可惜自己不会分身法,去了开州,正好给人以可乘之隙。

    “然后就回去了。”魏征答得理直气壮,理所当然。

    “他一个人走的?”继续发问。

    “和袁姑娘一起,两人从东门走的。”这回答话的是谢映登,是他开城门放行的,自然该由他应对,同时谢映登也在话里表明徐茂公并没有和李世民一路走。

    “他没有留什么话?”出了事让别人担责任,并不附合徐茂公的性格。

    “有。这是他留给魏公的信件。”谢映登从怀中取出一封信,双手递给李密。

    这让魏征和秦叔宝都暗自一惊,这是什么时候的事,怎么自己都不知晓?两人偷偷互看一眼,发现对方和自己一样意外,看来这信只有谢映登知道了,无奈之下,两人只好把注意力放在李密那儿,希望从他的表情上猜出信件的内容。

    只见李密展开信纸,看了一眼,面上怒容一闪而过,然后便又平静下来,良久不语。大厅中不管是不是知晓内情的,都面面相觑,不知魏公下一步会如何,有些人甚至又联想到当初火并翟让的事上,担心瓦岗再起内哄。

    正当众人不安时,李密的视线离开信纸,缓缓看了看众人,开口言道:“没别的事话,就都散了吧。”

    众人都是一怔,这么大的事就这样了了?但抱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念头,谁也没有再说什么,纷纷施礼退下。'w w w 。 q i s u w a n g 。  c c 超多好看小说'

    魏征和秦叔宝惊魂未定的拦住一脸没事人样的谢映登,想找他问个清楚。

    可惜这时想三人聚首却不是什么容易事了。首先他们甩不开笑哈哈往跟前凑的程知节,再一个就是把好奇心都写在脸上的罗士信,好在都不是外人,也就不避着了。

    “茂公给你留了信,为什么不和大伙儿商量商量再交给魏公?”魏征埋怨谢映登,他当然相信徐茂公不会推卸责任,信件的内容九成九是把事情都揽到自己身上。就因为这样,谢映登更应该跟大家知会一下。

    “茂公只让我把信直接交给李密,他说我只要照着做,谁也不会有事。”对徐茂公的预知能力,谢映登可是百分百相信。

    “不知信里写了什么,虽说魏公不追究了,可我就是放心不下。”魏征眉头深锁。

    “我看不是魏公不追究了,而是魏公已经追究了。”趁魏征和谢映登说话时,程知节和罗士信已听秦叔宝将事情始未说了个大概,这时插言道。

    “这是什么时候的事?追究了什么?”众人吃惊,刚才大家都在议事厅,怎么都没察觉到?

    “你们刚才没发现议事厅里少了谁?”程知节卖关子。

    “没有。”魏征、秦叔宝和谢映登三人一起摇头,他们的注意力都在李密那儿,只要李密没少,其他的哪有空关心。

    “你是说张亮?”反应过来的人是罗士信。回金墉城的路上他就发现张亮不见了,当时还以为李密派他打前站,也没往心里去,现在看来事情并不简单。

    “还是士信眼睛尖。”程知节依然笑呵呵。

    “张亮去了哪儿?”秦叔宝心中已有答案,却仍忍不住发问。

    “黎阳。”程知节给出标准答案。

    “什么时候的事?”魏征追问。

    “开州战事结束,魏公准备回金墉城时。”

    “共去了多少人,以什么名义?”谢映登不认为李密会在这时起内哄,何况凭张亮一人又岂是徐茂公的对手。

    “张亮就带了自己的亲兵,总共一、二百人。名义嘛,魏公说是协助。”程知节还真是一清二楚。

    “那样还好。”秦叔宝松口气,看来李密还没打算翻脸。

    “你说按路程算,茂公和张亮谁会先到黎阳,要是张亮先到,会不会趁茂公不在,做些什么?”罗士信还是有些担心。

    “茂公不在,还有郭孝恪呢,他能眼睁睁看着张亮后来者居上?”程知节可不担心,照他看来,郭孝恪可不是什么省油的灯。

    “放心吧,张亮也聪明得很,他不会硬来的。”谢映登也不着急。

    “我就担心他那张嘴。”魏征的观点到和罗士信一致。

    一提到这点,众人一阵沉默。

    张亮这人,与其说是将帅之才,不如说是心细如发,聪明在别处。有传言说,张亮之所以能当上骠骑将军,全凭他告密的本事大。李密的手下三山五岳什么人都有,难免有个别吃里爬外,或贪赃枉法的,这都瞒不过张亮,全让他上报给了李密。甚至于有些人只是和李密观点不同,偶而发发牢骚,也让张亮告上去了。对于李密掌握下属情况来说,张亮确是不可多得的人才,将他派往黎阳的目的,自然是昭然若揭了。

    “我想张亮在别人的地盘上,总不至于还多嘴吧?而且凭茂公的谨慎,也不会让人轻易抓住把柄吧?”程知节往乐观的方面想。

    “也是。”谢映登点头,“茂公既然能未卜先知,就不会栽在张亮手上。说起来,我现在更好奇的是茂公那封信的内容。他究竟写了什么,让李密有气发不得,轻易饶了我们。”

    谢映登说得神秘兮兮,却换来众人白眼,信在你手,你不事先瞧瞧,却这时说出来吊人胃口,写了什么,大家都好奇,可难不成去问李密?

    ***

    众人都退下后,李密仍坐在帅位上,看着那封信沉思。

    “丧失贤良事可伤,昏君无智太荒唐;

    强邻压境谁堪恃,不及当年楚霸王。”(1)

    这首诗就是信件的全部内容。换了谁看了这明显挖苦嘲讽的诗句都会生气。李密也不例外,你说你救走李世民是出于工作,但写这个就显得不地道了,这不是示威吗?所以李密一看之下,真的很生气。

    但李密毕竟也是经过不少大风大浪的,虽说做不到任何事都能喜怒不形于色,但也明白为一封信而大发雷霆未免显得有失提统。尤其想到他已经将张亮派去了黎阳,算算徐茂公为救李世民而耽误在金墉城的时间,张亮十之**会先到,想想徐茂公一回黎阳就看到自己送来的这份“礼物”,李密多少平衡了点。

    一冷静下来,李密就觉得不太对劲。他和徐茂公认识这么长时间,那人可从未私下给他写过什么信件,自从郭孝恪去了黎阳,徐茂公索性连公文也不写了,全交由郭孝恪代笔。这样的人会无聊到写一封信只为了示威?

    不过一想到郭孝恪,李密就气不打一处来,这人是属肉包子的吗?怎么一去就变**家的了?除了正常的公文,就没见他提供任何有价值的只言片语。这回张亮去黎阳,应该不会那么轻易“投降”吧?一碰上徐茂公,李密心里也不是那么有底,张亮会成为第二个肉包子吗?李密一阵心烦意乱。

    注(1)原诗见于《说唐》,据记载真是徐茂公留给李密的。
………………………………

第三十五章 选择

    想到几个不让人省心的部下,再看看这封信,李密终于看出点什么了,强邻压境,这强邻指的应该是王世充,丧失贤良事可伤,强邻压境谁堪恃。依李密的猜测,徐茂公是提醒自己,不要去追究秦叔宝等人的责任,否则和王世充交战时,就没有人为自己出力了。这点不用他说李密也清楚,之所以放过魏征他们,李密就是考虑到这一点。他可不是什么“无智昏君。”用不着人特意提醒。

    真让李密在意的是最后一句:“不及当年楚霸王。”对这时代的历史,他不如徐茂公精通,这句诗,是不是徐茂公知道了什么,写给他示警的。对楚霸王是谁,李密还是知道的,毕竟是隋唐之前的人物,翻书就能查到。照他看来,项羽乌江自刎就够惨了,“不及当年楚霸王?”岂不是说他李密结局还不如项羽,这可能吗?论军事实力,他和王世充不相上下,难道历史会偏向王世充?不可能吧,不是说李世民才是真命天子吗?怎会便宜了那个姓王的?

    想不出自己究竟会输在什么地方,李密不由得还是怪上徐茂公。你说大家都是现代人,既然你有心示警,那为什么不能直说?学什么古人写什么诗,还写得跟天书似的,让人费劲去猜

    李密随手将信撕毁,这样的信,还是别留着为好。

    罗士信跟着秦叔宝,他两人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