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侠帝》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明侠帝- 第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打散。
  而就在此时,李芳见朱厚炜已经呈现出一派面色深邃的模样,心知皇上杀心已起,于是他当即便高声对那群打手吼道:“你们这群泼才,全都给咱家住手!”
  那些打手一见这些衣着鲜丽的贵人都发话了,也不敢顶嘴,只是面色讪讪地站到了庭院门口的两旁,这时在庭院门房处候命的小宦官看这情况就立马跑进去报信了。
  阳光照耀,正当站在庭院门口两旁处的那些打手在等皇庄管事太监赵零出现时,朱厚炜却已经面带微笑地下了马,并直接向庭院里走去了。
  守在庭院门口的那些打手见有一位气度不凡的年轻后生直接要往庭院里闯,他们下意识地就想拦阻,然而他们不拦还好,这些打手刚要过来阻拦,护卫在朱厚炜身旁的众多京营兵将便不由分说地将庭院门口的这些打手围住,并将其尽数缴械且捆了起来,让他们就此动弹不得。
  朱厚炜这边刚刚昂首阔步地走进庭院内,迎面就已经走来了一名四十岁上下身着内官圆领袍的太监。
  此人便是此处皇庄的管事太监赵零了,这赵零虽说不认识新皇朱厚炜,但他认识陪在朱厚炜身边的司礼监掌印太监李芳,他见李芳都亲自赶到了,还以为李芳有什么重要差事要派给自己。
  于是赵零便急忙满面堆笑地首先对李芳作揖行礼并说道:“李公公今儿怎么有功夫光临咱这荒郊野地啊,下官有失远迎,还请公公恕罪。”
  虽然赵零已然是在用极力讨好的语气跟李芳说话了,可李芳却好似没听见似地完全无视了他,只是恭恭敬敬地侍立在朱厚炜身侧。
  朱厚炜此时先是龙行虎步地原地踱步了一圈,而后便淡然开口,对李芳说道:“这赵零所管的皇庄首尾,就交予你们东厂查办吧,另外把庭院门口的那些百姓也安顿好。”
  当朱厚炜开始以如此态度对李芳说话的时候,赵零哪还能不明白自己当面站的是谁,他当场就一言不发地跪了下来,伏地不敢言语。
  而跟在赵零左右的那些小宦官和打手们见状哪敢多说什么,也纷纷跟着跪了下来。
  当朱厚炜如此发落完毕后,赵零和其他那些跪在地上的人就更不敢动了,只是跪在原地瑟瑟发抖。
  朱厚炜见这模样,则微笑着喟叹道:“早知今日,何必当初啊。”
  说完,朱厚炜就进入了庭院的正堂之中坐下,随行的阁臣王守仁和毛纪直接坐在了朱厚炜的左侧,通州知州刘绎就坐在了左侧的末席位置,张仑和徐光祚以及朱辅这三位国公则坐在了朱厚炜的右侧。
  此时李芳已经着令随行的东厂掌班前去逮问赵零以及他的一干同党了,自己则依旧侍立在朱厚炜身侧。
  很快,皇上亲临此处庭院的消息就遍布了开来。顿时,庭院外人头攒动,好不热闹。
  此时坐在庭院正堂内的朱厚炜已经察觉到了庭院外的动静,见此情形,朱厚炜就颇为无奈地笑道:“朕的皇庄竟然已经有了强占百姓田地的习惯,这回朕真是开了眼界啊。”
  听着朱厚炜的感慨,王守仁便肃容说道:“今日皇上能够看到皇庄不足,就已善莫大焉,只愿皇上以后少开皇庄,那便是对天下百姓有天大利好的大事了。”
  本来王守仁如此劝谏已然是正儿八经地提出结论了,一般来说皇帝朱厚炜只要顺水推舟地采取王守仁的建议,再着令都察院多派御史巡查皇庄便是了。
  可朱厚炜此人吧,专好一步到位,能当场解决的就不隔夜,只见他微微笑了笑,并立即朗声说道:“朕此次真是来对地方了,如今朕名下的皇庄已经多达三百二十座,皆是京畿膏腴之地,想必众多勋亲贵戚名下的土地也差不到哪去,可强占百姓良田之风如今已愈演愈烈,在此境地之下,朕就不得不拿出一个好办法来解决此事了。”


第14章 搬迁皇庄群臣惊
  朱厚炜此言一出,满堂皆惊,王守仁和毛纪这两位领头的文官,还有张仑和朱辅以及徐光祚这三位国公,此刻全都提起了一口气,并纷纷看向此时显得颇为神秘莫测的年轻皇帝。
  看到众人那相当犹疑的目光,朱厚炜就哈哈笑道:“诸位爱卿不必多虑,既然皇庄时常会侵扰附近百姓,与其继续放任皇庄管事太监多一分少一分地逐步蚕食百姓土地,倒不如把朕名下的那三百二十座皇庄先迁个九十座均分到九边沿线那些位于边墙处的重要军堡旁边,以皇庄之中所收的一半粮食或肉食供给当地官军,另一半粮食上缴内帑即可。”
  朱厚炜这句话说完,周围所有人都把眼睛睁得溜圆,看向使出如此大手笔的皇帝朱厚炜,心中震撼无言。
  没办法,朱厚炜这招太狠了,让在场的所有人都感到心惊,因为众人都明白,舍得对自己下手的,无一例外都是一等一的狠人。
  再者说了,在场的两位阁臣和三位国公心里很清楚,如今皇上名下的这三百二十座皇庄那可都是处于正儿八经的膏腴之地,每年能收上来许多粮食充实内帑,结果现在皇上竟然连眼都不眨就要安排多达九十座皇庄去九边,此等魄力,实非常人所能及也。
  这么想着,大学士毛纪也不由开口赞道:“皇上圣明!京畿百姓定会感念皇上恩德。”
  毛纪这边刚说完,其他三位国公也面色复杂地向朱厚炜作揖行礼,并同样交口称赞皇上仁德爱民。
  眼看张仑和朱辅以及徐光祚这三位四五十岁年纪的国公向自己行礼,本来面带微笑的朱厚炜两眼之中就突然闪出了一丝微光,且笑意更盛。
  只见朱厚炜此刻就微笑连连地说道:“水可载舟亦可覆舟,对于皇庄侵占民田一事,朕自然是忍不了的,这不用多说,至于皇庄搬迁的时日,就定在一个多月后的八月初一吧。”
  在作出这一决断后,朱厚炜就感觉自己此行的目的达到了,接下来他要做的,便是打道回宫,观察各方对自己此种做法的反应,再进行下一步动作。
  朱厚炜来的时候就有许多兵马簇拥着他,等他离开此处皇庄之时,皇庄以及皇庄周围村庄的百姓们就源源不断地赶了过来,当下路两旁已然是一副人山人海的景象。
  看着两眼发出热切之意的百姓和那些在附近竭力维持秩序的京营兵将,朱厚炜又不假思索地下令赏赐皇庄以及皇庄周围的百姓每人三石粮食。
  当这个赏赐决定宣布,现场便顿时又发出了一阵山呼海啸般的顿地叩谢之声,看得朱厚炜身旁的众人喟叹不已。
  不一会儿,朱厚炜就在众人的簇拥下回到了位于通州城近郊的临时行营内,此时正值晌午时分,行营当中正在埋锅造饭,朱厚炜见状,连中军大帐中现成备好的午膳都不吃了,专门拉着随行的群臣和京营内的众多领兵军将端着饭碗从火头军那装了同样兵士们所吃的饭食,并依次走访行营内的各处军帐。
  正常吃饭的众多京营随行兵将们并没想到,皇上还有诸位官长竟能亲自过来探望自己所吃的饭食,故而所有兵将都显得相当激动。
  待到行营得护卫兵将们用完午饭,即将护送朱厚炜开拔回京时,朱厚炜又恰到好处地让张仑和朱辅以及徐光祚这三位国公们当众宣布,说皇上要奖赏此次随行兵士每人二两银子,这一赏赐在公布后,顿时惹得随行兵将们山呼万岁,所有随行兵将们的士气都到达了顶点。
  在朱厚炜带领护卫大军踏上回京的短短归途时,通州知州刘绎就带着知州衙门的一应属官随从,恭恭敬敬地站在临时行营的军寨门口送朱厚炜离去回京。
  从通州回京城的路程并不长,但也足够许多人琢磨事情了,而琢磨事情的人之中并不包括朱厚炜,反正他此次已把自己想打的牌打出,自己静观局面反应即可。
  在这种相当放松的心态下,朱厚炜现在正悠哉悠哉地与护卫在他车驾旁的众多充任锦衣卫千户官的勋贵子弟们说着话,聊着平日里常聊的兵革之事。
  然而有人欢喜就有人愁,不管那些充任锦衣卫千户军官的勋贵子弟们此刻心里有没有在想,这些勋贵子弟的叔伯长兄们可有许多都在此次护卫朱厚炜的队伍里领兵行军呢。
  朱厚炜在公开宣布要先将九十座皇庄搬往九边以后,随行的这帮子领兵勋贵们立刻就嗅到了皇上此举中所蕴含的意味。
  在这其中,英国公张仑和成国公朱辅以及定国公徐光祚这三位国公的感受最为深切。
  在他们仨看来,皇上此举的意思再明显不过了,皇上这就是明摆着告诉所有勋贵和官员们,他对于官众多员勋贵名下的田产以各种理由莫名其妙地壮大已经相当不满了,为了准确有力地表明自己不满的程度,皇上还将皇庄给安排到了九大边镇之中靠近边墙的军堡旁。
  皇上的这一举动在三位国公看来,就是皇上企图一箭双雕的动作了,因为皇上搬迁皇庄,哪哪都不去,偏偏要将皇庄往靠近边墙的军堡旁边搬,这是几乎是明摆着告诉朝廷文武百官,他对当下大明军队遇到大小战事每每只能被动应战很不满意。
  心头想到这些,张仑和朱辅以及徐光祚这三位国公也就明白该怎么办了,这三位国公分别带领各自亲卫兵将居于护卫大军的左中右三个军阵中,几乎在同时,这三位国公就在心里做了个相同的决定。
  无独有偶,三位大明的国公爷已然做完决断,在护卫大军之中领兵且得知皇庄搬迁消息的诸多侯爷和伯爵们,心中也毫不犹豫地做了几乎一模一样的决定。
  没办法,他们勋贵与国同命,只能跟着皇上的决断一路走下去。
  再说了,皇上想要抑制各地侵占土地一事,在众勋贵看来也是好事,只不过以前朝廷当中无人有心有魄力且有方法来带头解决此事,他们勋贵也只能观望着罢了,如今皇上都明确表态了,他们这些勋贵自然要毫不犹豫地跟上,没什么好迟疑的。


第15章 京中勋贵忙置换
  到了午后申正之时,也就是大概下午四点左右,朱厚炜就在京营大军的护卫下安然进入了北京城的朝阳门内。
  在进入繁华如锦的京城后,群臣非但没放松,反而紧张起来了,他们害怕今日超常发挥的皇上再搞出啥微服私访的大招,所以朱厚炜在进城后就被以王守仁和毛纪为首的随行大臣们给看得死死的,丝毫没有微服私访的机会。
  当然朱厚炜今天发挥得比较尽兴,他也没再闹腾,就这么顺顺利利地回到了紫禁城之内。
  朱厚炜这边是开开心心地回去了没错,可他今日对皇庄一事所做的安排,却在整个京城的勋贵圈子里,引起了一片风波涌动之象。
  随着京营兵将护卫朱厚炜一路进了皇城,众多领兵勋贵也终于带兵还营。
  此后那些正常统兵在京未曾随行的勋贵们,自然也都知道了皇上朱厚炜要搬迁足足九十座皇庄去九边的事。顿时,京城之中的诸多勋贵便纷纷行动了起来。
  由于此次是真的上了心,所以勋贵们的行动速度极快,就在朱厚炜回京的第二天,平日里不怎么上奏疏的京中勋贵们就纷纷发出了许多奏疏。
  这些京中勋贵所上的奏疏内容基本上大同小异,都是要将自家名下一半数量的庄田给标明出来,并且请求朝廷把自家的这一半膏腴田地按同等面积置换到九边靠近边墙的军堡旁,此后这些勋贵迁移到九边的庄田,每年都会上缴朝廷兵部一半粮食以供朝廷使用。
  要知道平日里这些勋贵除了在京营内统兵当差,在其他时间里几乎是一个赛一个地爱财如命,摆弄奢华。
  可由于皇上在通州皇庄一事中已经狠下心来对自己名下的皇庄开了一刀,这些勋贵们心疼也没办法,只好半推半就地将其家族名下一半的田庄置换,并跟随皇庄的脚步搬去九边。
  而皇帝和勋贵们这一次猛如虎般的联动操作,也把内阁的五位辅臣都惊到了。
  就连一向持重的内阁首辅杨廷和看着那堆勋贵们请求迁移田庄的奏折,都不由皱眉苦笑着感叹道:“怪哉,怪哉!众多勋贵如此尽力地要搬迁田庄到边墙军堡处,皆赖皇上英明所致啊。”
  不仅杨廷和这么看,就连其他五位阁臣见此情形也是嗟叹不已。
  当京中勋贵们请求置换并搬迁自家名下田庄去九边的奏疏源源不断地被送到文渊阁内以后,户部尚书孙交就被请了过来。
  孙交听说有许多京中勋贵上疏要将自家田地置换到九边,心知此事非同小可,于是孙交就立马赶到了文渊阁内。
  当孙交从王守仁口中得知朱厚炜昨日在皇庄一事上所做的凶狠决断后,孙交也相当惊愕当今皇上的这般手段。
  随后他又亲眼看到京中勋贵所上的奏疏中无一例外都愿意将名下一半田庄置换到边墙军堡旁,此刻的孙交不由眯起了眼睛,捋起了自己的胡须,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