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庄人,当通州五卫招兵时,由于家中尚有两个哥哥在,所以刚好年满十八的李三斗便放下农活投了军,来到通州左卫之中当兵吃皇粮了。
这时全副武装的李三斗正急促地喘着气,他的眼睛死盯着对面的一名身着皮甲的敌军斥候,这两人全都操控着身下战马互相转圈攻击,此时李三斗一下又一下地挥动着手中长枪,一次次地与那名敌军斥候互相挥动兵器死命攻击。
李三斗这边在与对面敌军斥候缠斗时搅起了不少雪粉,弥漫周围的雪粉搞得人满头满面都是雪,不过在这个拼命时刻,李三斗可不敢有丝毫懈怠,他已经与敌军斥候来回比拼了两三个回合。
就在下一刻,李三斗圆睁双眼,在他的大吼声中,李三斗再次擎枪出击,这一回的厮杀可不简单,李三斗似乎猛然间福至心灵,只见他挥动手中长枪划了个小圆环,随后他又猛地将长枪戳出,对面敌军斥候见状便使出了以命换命的路数,手中长枪直奔着李三斗心窝子刺来。
李三斗见状立马大吼一声:“来得好!”
只见李三斗挥动长枪抬头摇尾,手中长枪险之又险地点开了敌军斥候的枪尖,随后李三斗便猛地将手中长枪使出了猛虎下山般的力度,以电光火石之势,将枪尖送进了对面敌军斥候的胸口。
当敌军斥候捂着胸口自马上摔落以后,李三斗并没有太多功夫欣喜,而是立刻抖擞精神,朝着附近的敌军斥候杀去。
这时在严整而行的通州五卫大军左右两面山脊上,齐齐地爆发着通州左卫和通州右卫塘报侦骑与敌军斥候的激战,大军正常前行,而处于中军位置的主帅李全礼和通州兵备佥事霍恩则都颇为关注地打量着山脊上的厮杀情况。
只因这是通州五卫的兵将首次与努尔干都司这边部族卫所的兵马交手,若是首战不利,那势必会折损大军士气,这可不是小事。
本来李全礼和霍恩心中是有些担心的,因为以前通州五卫只和矿贼交过手,这一路行来虽说军容严整,但终究是没与边墙外的部族卫所土兵交手过,此次就要见真章了,真能不让人期待。
山脊密林中的交锋并未让人等多久,仅在半柱香的功夫过后,山脊上的喊杀声便渐渐消停了下来,紧接着位于山脊上的众多通州五卫的塘报侦骑便吹出了得胜号角。
看到这个情况,李全礼和霍恩不由相视而笑,顿时感觉轻松了许多。
此时的孙棠早已带领手下将领站在珠敦卫卫城的城头上观战了,当看到己方官军的塘报侦骑仅用半柱香的功夫内就击败了那些部族卫所的精锐斥候后,众人不禁嗟叹不已,同时大家的脸上也浮现出了止不住的欣喜之色。
一时间,城墙上的守军众将相视而笑,特别是珠敦卫这边的领兵军将们,更是长舒了一口气,神色都放松了不少。
没办法,这察剌卫和塔鲁木卫可不是什么善茬,本来珠敦卫的领兵军将们觉得自己能够力保珠敦卫城安稳无虞便已经不错了,没想到新来换防的通州五卫官军塘报侦骑竟这么猛,这就让珠敦卫的领兵军将们喜出望外了。
这意味着最起码在通州五卫的驻守时间内,珠敦卫不用太过担心察剌卫和塔鲁木卫的骚扰了。
没过一会儿,通州五卫左右两边山脊之上终于渐渐静寂了下来,到了这时,大部分察剌卫和塔鲁木卫的精锐斥候死的死伤的伤,已经被塘报侦骑给杀散了。
到了这时,整个通州五卫的军势便显得更为壮盛了,上下兵将们的神情也变得更为自信。
由于正值隆冬,珠敦卫的军户人家大都住在卫城之内过冬,所以当通州五卫的大军渐渐靠近珠敦卫城时,许多珠敦卫的军户也都跑到城墙上来看热闹了。
这样一来,难免就看到了通州五卫的塘报侦骑与察剌卫和塔鲁木卫斥候交战的场面。
当看到通州五卫的塘报侦骑只用几个回合就将敌军精锐斥候杀散时,珠敦卫的军户们就全都震惊了,他们从未见过如此凶悍得力的大明官军,今日得见,自然分外惊讶。
第68章 军报速抵文华殿
在率军杀散塔鲁木卫和察剌卫的斥候后,李全礼和霍恩便率军进驻了珠敦卫。
这李全礼和霍恩进城以后第一时间便与守将孙棠做了交接,并在接下来的三天时间里全面接手了珠敦卫的军务,到了第四天,孙棠就十分欣然地带着乐呵呵的龙骧卫和虎贲左卫的京营兵将们踏上了返回京城的路途。
随着李全礼和霍恩率领足足两万五千名通州五卫的兵将进驻珠敦卫,周围察剌卫和塔鲁木卫也变得分外紧张起来,不知道官军此番搞出这个大动作是要干嘛。
但李全礼和霍恩可不管塔鲁木卫和察剌卫知不知道,他们对自己率军前来的目标可是一清二楚,皇上就是要他们尽力扩大朝廷官军在努尔干都司的实控地盘,所以在率军抵达珠敦卫以后的第六天,李全礼和霍恩二人便各自带着两个卫的兵力,同时对塔鲁木卫和察剌卫发起了全面进攻。
由于朝廷官军来攻,再加上通州五卫的兵士全都是良家子从军并训练有素悍不畏死,这导致塔鲁木卫和察剌卫这两卫的兵马在遭受攻击的头一天就死伤惨重,特别是领头厮杀的众多部族卫所小头领更是在有一天的阵战中就死伤了三成。
如此惊人的伤亡顿时让平时横行四周未遭受多少强敌的塔鲁木卫和察剌卫人心浮动。
所以几乎是顺理成章地,李全礼和霍恩二人便用朝廷官军的名义作保,策反并促使塔鲁木卫和察剌卫这两个卫所当中的青年头领们发动了兵变。
在外有通州五卫官兵强压,内有众多青年头领造反,且整个部族卫所人心浮动的情况下,塔鲁木卫和察剌卫当中试图与朝廷官军作对的那一部分人便被屠戮殆尽。
到了第三天,塔鲁木卫和察剌卫的所有军户族人就在通州五卫大军的监视下进入珠敦卫城内定居了。
如此一来,珠敦卫城一跃便成为了周围方圆五百里范围内丁口最大的卫城了,这顿时让四周其他努尔干都司的大小部族卫所心神有所浮动。
不过就算是取得如此战果,李全礼和霍恩也并不想停下脚步,主要是来之前皇帝朱厚炜就跟他们说明白了,此次让他们领兵前来努尔干都司,为的就是全面掌控整个努尔干都司的部族卫所,而他俩能带兵掌控多少部族卫所,他俩的功劳就有多大。
在这种心思下,李全礼和霍恩就汇集了通州五卫和珠敦卫外加新投靠过来的塔鲁木卫和察剌卫众多领兵将领集体商议了一下,他们在掂量了现有兵力以后,便做了要于半年内再攻略五个大型部族卫所的决定。
就在李全礼和霍恩二人带着通州五卫兵收服塔鲁木卫和察剌卫以后,通州五卫也立即派人用五百里加急的方式将获胜的捷报向京城传递。
正因如此,这天朱厚炜刚刚下了早朝来到文华殿处理奏章,他就接到了来自努尔干都司的军报。
朱厚炜刚拿起这封军报,先是没看,而是对正当一旁处理整理奏章的翰林侍读杨慎招了招手。
杨慎见状急忙起身过来,满布在文华殿内的众多翰林官员和给事中官员们当然也第一时间注意到了这点,所以他们在理事的同时,也纷纷把注意力集中到了杨慎的身上。
待到杨慎走到近前,朱厚炜才把手中努尔干都司的军报往桌上一放,并微笑着说道:“杨爱卿,就在刚刚,在努尔干都司统兵办事的李全礼和霍恩差人送来了最新的军报,朕还没来得及看,你且帮朕猜猜,我朝廷官军此去努尔干都司战事如何,是否顺利?”
殿中的众人听了皇帝朱厚炜的这番问题,顿时议论纷纷,有认为朝廷官军定然马到成功的,有对努尔干都司那边苦寒之地战事忧心的,总之一时半会众人都没有确定的结论,除了此刻一左一右侍立在朱厚炜两边的锦衣卫指挥使高武和东厂督公李芳二人。
这是因为高武和李芳作为大明帝国两大特务组织的头领,定然是要时时刻刻帮皇帝朱厚炜盯着整个大明帝国各处动向的,而统兵出征努尔干都司的李全礼和霍恩自然是锦衣卫和东厂的重点探察对象,相应的其麾下极为精锐的通州五卫军兵的情况自然也是锦衣卫和东厂必须时刻掌握的,所以此时高武和李芳很清楚,此番通州五卫出征努尔干都司已经是接连获胜毫无压力了,在此情况下,高武和李芳就这么十分淡定且无悲无喜地站立在皇帝朱厚炜的左右,并不被周围的讨论声所影响。
此刻面对朱厚炜的提问,杨慎自然并无确切的消息来源,不过杨慎既是正德六年的状元,如今官职又升到翰林侍读,所以他自然也不是吃素的,只见他顿时在脑海中分析了一下此前自己所掌握的努尔干都司各部族卫所的信息,再加上他对朝廷今年所整训的诸多官军的细节反馈,顿时心中便有了判断。
于是在周围众人的眼中,他们发现翰林侍读杨慎只是稍微沉吟了几个呼吸,便胸有成竹地开口答道:“启禀陛下,臣以为,朝廷官军此去努尔干都司,最少在战事上定然是没有问题的,获胜应在情理之中。”
听到杨慎的这个判断,朱厚炜眉毛一挑便说道:“杨爱卿对努尔干都司的了解应该是不少的,既然如此,朕便来看看努尔干都司发来的军报到底如何。”
说着,朱厚炜就打开了由李全礼和霍恩联袂书写的军报。
由于通州五卫战胜并收服塔鲁木卫和察剌卫是李全礼和霍恩自带兵进入努尔干都司以来所打的大仗,所以李全礼和霍恩在军报中把整个战役过程讲得很细,朱厚炜读起来自然也需要些时间。
待到半柱香的时间过去后,朱厚炜才微笑着放下了这封军报,并对杨慎说道:“朕的一番谋划果然有效,杨爱卿,你看看吧。”
杨慎一听皇帝朱厚炜这么说,急忙拿起了御案上的努尔干都司军报,细细读了起来。
第69章 南北定策辽东起
杨慎在拿起军报后只过了一小会儿就看完了,这时他便拱手对皇帝朱厚炜说道:“陛下英明,此番通州诸卫前去努尔干都司征伐果然十分有效,只用一战,便收服了塔鲁木卫和察剌卫这两个丁口过万的部族卫所,由此可见,陛下所坚持的京营官军整训一事极有必要。”
平日里朱厚炜作为整个大明帝国的皇帝,自然早已听腻见惯了各种捧吹自己的方式,所以他对于杨慎夸自己的那部分就直接自动忽略过去了,只注意到杨慎所说的坚持京营官军整训一事。
对于持续整训官军,朱厚炜心中想的是最好能够整训尽量多的官军才好,不过现在朱厚炜也不好四处鼓吹这一决定,那样就太明显了,容易招致朝野反对,所以在杨慎提到坚持整训京营官军一事后,朱厚炜只是微笑着点头,并不多说什么,转头就示意杨慎去继续整理奏章了。
到了这时,朱厚炜才想起自己最近忙于关注京察一事,已经有些日子没去关注京营整训之事了,想起此节,朱厚炜便在御案上的一堆奏章中抽出了最近京营将领们交上来的军务奏疏,埋头看了起来。
当朱厚炜开始查看军务奏疏,他便欣喜的发现英国公张仑和成国公朱辅以及定国公徐光祚三人各自督练的京营官军都已开始有了成效。
看到这里,心中高兴的朱厚炜便放下了奏疏,转而对侍立在两旁的李芳和高武说道:“锦衣卫和东厂目前认为京营官军的整训情况如何?”
听皇帝朱厚炜如此问起,锦衣卫指挥使高武便按照皇帝朱厚炜刚刚提到的锦衣卫和东厂的顺序首先说道:“回陛下的话,根据臣所接线报,目前京营官军兵将的厮杀本事与关外俺达汗身边的精锐近卫相比都已不相上下,具体情况叙述就在我锦衣卫衙门的军报奏疏中。”
听到高武的这番禀报,朱厚炜点了点头,并从眼前的那一摞军报底下抽出了锦衣卫的那一份军报。
眼见锦衣卫指挥使高武汇报完毕,东厂督公李芳也立即说道:“回陛下的话,根据臣手下的密探所报,目前京营官军兵将行止有度且让见识过京营官军整训的各个边镇官将极为赞赏,由此可见京营官军整训着实有效,我东厂奏疏当中还将整训后的官军情况与边镇官军情况做了对比,请皇上过目。”
在听到李芳的这一汇报后,朱厚炜同样也点了点头,也将东厂的奏疏从军报中抽出,并开始看起了锦衣卫和东厂的奏疏。
在接下来的半个月时间里,朱厚炜就这么通过各种渠道验证京营整训官军的实际情况,在确定一切肯定无误后,朱厚炜特地挑了个阳光明媚的下午,与内阁诸臣确定了要将京营整训之法推行到南京所辖诸卫所的事。
其实当朱厚炜提出同样要整训南京诸卫所时,内阁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