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这一情况,锦衣卫和东厂安插在京城各处的密探早已将这种种详情给报了上来,朱厚炜在看过所有的线报以后,他立马就觉得很有必要设立个南洋巡抚来与南洋总督一同协管南洋。
说做就做,朱厚炜刚要下一道旨意让内阁讨论设立南洋巡抚的事,没想到内阁那边却先一步呈上了一本联名奏疏,里面就建议朝廷增设一个南洋巡抚之位,并且这本奏疏上还有内阁五位辅臣和都察院左都御史金献民的共同署名。
朱厚炜在看到这本奏疏后当场就笑了,他知道这个提议应该是左都御史金献民主动提出来的,所以朱厚炜也就顺水推舟,直接批复让内阁和六部推选适合做南洋巡抚的官员,并将其放到下月初一的大朝会上与其他三司官员一起决定。
随着朱厚炜和内阁共同决定添设南洋巡抚这个职位,内阁和六部就变得更热闹了,毕竟多了巡抚这种与总督几乎处于同一级别的封疆大吏职位,自然会引起所有官员的关注。
当朱厚炜将这南洋巡抚交由内阁和六部推选后,内阁和六部的官员们就紧锣密鼓地开始准备起了南洋巡抚的人选。
在这南洋三司所需要的众多官员中,除了总督一职早早地被内定为杨一清,其他南洋三司的众多官职里最早推出备选名单的,就是南洋巡抚一职了。
仅仅在五天后,朱厚炜就收到了内阁那边呈上来的推荐名单,朱厚炜见状当然是在第一时间就仔细端详了一番,最后他就毫不犹豫地在一个名叫邹文盛的官员名字上画了个圈,并让人将这份名单送回内阁了。
就在朝廷官员们紧锣密鼓地议论着南洋三司诸多职位的人选时,杨一清也在众多官军的护卫下乘坐战船,从海路直奔京城前来觐见皇帝朱厚炜。
大半个月的时间转眼便过,三月初一的大朝会如期而至,当朝廷的文武百官全都齐聚于奉天殿前时,大朝会也就正式开始了。
朝会一开始的那些议题主要是正常的六部所主理的事务,等到正常事宜问对完毕后,整个大朝会现场的气氛就微微一凝,同时内阁首辅杨廷和也站了出来,向众人宣读了此前由内阁和六部所拟定的南洋三司官员的名单。
此时已被内定为南洋总督和南洋巡抚的杨一清和邹文盛二人已经站在了内阁五名辅臣的身后。
与往日不同,今天当首辅杨廷和宣读完内阁和六部所拟定的这份名单后,平日里喜欢闹腾的众多御史和京中各个衙门的官员们今日似乎都吃素了,全都显出了一副相当赞同的模样,看到这个情形,朱厚炜心中不由微微发笑,因为他早已得到东厂和锦衣卫的通报,说朝堂之中的各个派系经过一番走动已形成平衡和默契,今天内阁所宣读的南洋官员名单完全是经过各方派系官员协调的结果,正因如此,今天的朝会才会如此安静。
在这种情况下,关于南洋官员的任命就显得很顺利了。不一会儿,这南洋三司的所有官员就被确定了下来,其中南洋总督杨一清还特意被任命为华盖殿大学士,同时加兵部尚书衔,以南洋总督体统行事。
待到大朝会结束后,杨一清和邹文盛二人就来到了文华殿中,此时朱厚炜已经等在这了,当杨一清和邹文盛二人向朱厚炜作揖行礼后,朱厚炜就面色严肃地对他们说道:“两位爱卿,此番你们前去南洋的主要目标都已清楚了吧?”
当朱厚炜问出这句话,杨一清和邹文盛就齐声说道:“老臣明白!”
在听到这两位督抚的回复后,朱厚炜就满意地点了点头,而后继续说道:“此番改封南洋诸藩国为宣慰司之事,朕并不担心,朕觉得两位爱卿定能办好,朕此番召两位爱卿前来,主要就是为了提醒你们一件事,那便是尽量多派人往爪哇国的南面和西面还有东面这三个方向再多打探一番,若是能找到更多土邦,那可供我大明赚取钱粮的地方岂不是更多了。”
由于这南洋之事从头至尾都是由当今皇帝朱厚炜一手搞起来的,所以杨一清和邹文盛并不觉得皇帝朱厚炜的此番叮嘱有什么特别之处,只当是皇上想要控制南洋更多的土邦罢了。
在这情况下,杨一清和邹文盛就立马答应了下来,朱厚炜随后又叮嘱了一些此次跟随他们前往南洋增援的官军情况,而后杨一清和邹文盛就辞别了朱厚炜,准备明日就出发前往南京集合此次去南洋的官军,他们这俩南洋督抚将在南京与南洋三司的所有官员和军队汇合,并一同去往南洋。
当杨一清和邹文盛走后,朱厚炜就打开了此次内阁呈上来的关于调遣南京卫所军队前往南洋的具体卫所名录,当看到那些此次要去往南洋的十个卫所时,朱厚炜就笑了起来,他知道,有杨一清和邹文盛这两个熟悉军务的督抚在,此番跟随他们前往南洋的十个南京卫所的官军,必然会被操练得精锐不少,同时他也与内阁议定,以后南京那边的卫所就此便要正式担当起轮戍南洋的职责了。
而北京这边的卫所,朱厚炜则决定要将他们大规模地投到努尔干都司那边去。
没办法,每当朱厚炜远远地看向大洋彼岸,他就好似已经亲眼看到了那些此时正处于西班牙和葡萄牙威胁之中的美洲土人们的惨状,对于这一点,朱厚炜作为大明皇帝,自然是无法作壁上观的,必须地做点什么事才行,而深入控制努尔干都司,就是朱厚炜搞定此事最重要的一环。
第45章 京城风华阁臣还
日子一晃而过,到了三月十五这天,期盼着在沧溟书院中挑选勋贵研修人员的朱厚炜,就于下午未时特意在武英殿中召见了管理五军都督府事务的五名掌印将领。
当掌管五军都督府的五名将领向朱厚炜作揖行礼后,朱厚炜就对五名将领当中的英国公张仑说道:“朕一直很期待沧溟书院的修习成果,如今三月之期已到,朕想要将沧溟书院当中学有所成的学员均分到五军都督府之中钻研六科学问,诸位爱卿意下如何?”
经过这段时间的了解,所有勋贵都明白皇上设立沧溟书院是想要让众多游手好闲的勋贵子弟能够精研六科学问,而统管五军都督府的这五位掌印将领也很清楚这一点,在此情况下,掌管后军都督府事务的英国公张仑便当先说道:“陛下英明,如此一来,沧溟书院的诸多学员们定然能够学以致用,以壮我大明声威。”
当英国公张伦表态过后,在场的其他四名掌管五军都督府事务的将领也纷纷出言赞同,朱厚炜见状就对一旁的锦衣卫掌印指挥使高武下了任务,让其安排人手于三日之后,跟随这五位掌管五军都督府事务的掌印将领前去沧溟书院之中挑选可用之人。
朱厚炜安排完此事之后的第五天,杨月进宫为妃的日子也如期而至了。
在三月二十这天,杨月就在众多宫中女官和太监的簇拥下,带着自己的侍女杨梅,经过礼部拟定的一系列极为严谨雍容的仪式,被正式册封为了皇帝朱厚炜的贤妃,并就此进入紫禁城陪伴朱厚炜生活。
由于朱厚炜平常相当随和,从不会出现那种将宫中宦官和宫女肆意杖责致死之事,所以朱厚炜的后宫之中一向相当祥和,而朱厚炜在娶了贤妃杨月进宫后,皇后姜凤秀也与贤妃杨月相处得不错。如此一来,朱厚炜平日的心情也变得更加愉快了。
话说在快要到三月底的时候,朱厚炜正在文华殿中处理当日的最后两封奏疏,可随后他就发现这两本奏疏竟是徽王朱佑台和襄王朱佑櫍所上,关键这两位亲王所上的奏疏内容也大差不离,徽王说自己需要更多良田以供花用,襄王则叫屈说自己名下有田地被附近民户所占。
若是以前也就罢了,现在朱厚炜一看这些亲王提起田地之事,心中就一阵阵地不爽,他总觉得自己得尽快解决此事,若是放任大明上下的权贵乡绅们长久大肆吞没田地,以后定会出大乱子。
抱着这种心思,朱厚炜直接在这两个亲王所上的奏疏上批复拒绝了他俩的所有请求,而后朱厚炜就拿起了最近自己爱看的努尔干都司的资料,并陷入了深思。
朱厚炜只是微微沉思了半刻,就不再纠结,他知道要解决大明的田地之事需要等待时机,一时间急不得,所以朱厚炜就起身离开文华殿,去往后宫与皇后和贤妃二人用午膳去了。
由于上午就已经早早地将当日奏疏处理完毕,到了下午,朱厚炜就得空来到了武英殿内,并让左右拿出自己早前收集的字画一一赏析了起来。
摆在朱厚炜面前的字画大都是他在福州时搜集的,其中又以唐寅和祝枝山还有文征明这三人的字画为主。
其实朱厚炜在福州时乍一听到他们这三位江南大才子的名号,他是相当激动的,他以为这三位大才子定然是风华正茂的青年才子,可等他差人细细打听一番方才得知,这三位大才子基本都大他二三十岁,听到这个消息,朱厚炜不由感叹岁月匆匆。
不过即便如此,朱厚炜也还是相当热衷收藏他们这三位大才子的字画,经过好几年的刻意搜集,朱厚炜手中已经有不少这三位大才子的字画了。
由于此前刚刚即位,朱厚炜也就没顾得上来看,现在朱厚炜的皇位日渐稳固,他也终于有功夫前来查看这些字画了。
正当皇帝朱厚炜在紫禁城中的武英殿中查看字画时,应天巡抚李充嗣却正在写奏疏,准备向朝廷推荐一名贤才,他准备上疏推荐的正是文征明。
虽然朱厚炜很喜欢唐寅和祝枝山还有文征明这三人的字画,但朱厚炜却一向不敢亲自向朝廷推荐他们三人,怕受到非议,如今朱厚炜做了皇帝,就更不能自己做主让他们三人当官了,若是那样,几乎等同于在羞辱这三位大才子。
而就在这时南京的巡抚衙门之中,应天巡抚李充嗣作为朝廷在江南一带的封疆大吏,却受刑部尚书林俊所托为朝廷推荐文征明这个大才子,也算是应了朱厚炜的心中所想了。
这林俊以前是都察院的右都御史,现在刚刚被朝廷启用为刑部尚书,此人做事极为干练有效,朱厚炜就是在内阁和六部的建议下启用林俊为刑部尚书的。
不过在这次内阁和六部所提的建议启用官员的名单中,朱厚炜意外发现这些官员大多能力不错,后来朱厚炜查阅档案发现,在他皇兄正德皇帝当政期间,还有刘健和谢迁这两名大学士如今闲居在家,看到这个情况,朱厚炜就觉得自己意外发现了一个可供自己搞事的重要节点。
朱厚炜的想法很简单,他觉得自己有必要将以前当过内阁大学士的官员们统统召回官复原职,并且以后也不让大学士致仕了,直接让内阁大学士们一直干到老。
虽然这么想,但朱厚炜在看到刘健如今已经八十九岁以后,他也不忍心再让这么大岁数的人奔波了,他决定只召谢迁和梁储二人回来。
朱厚炜的动作很快,到了三月二十九这天,他就直接下了一道旨意,其中明言要封赏一番致仕大学士刘健,同时也令内阁召还谢迁和梁储两位大学士回京官复原职。
当内阁首辅杨廷和与其他四位内阁辅臣在看到皇帝朱厚炜的旨意后,他们心中颇为讶异,不知皇帝此举有什么用意,不过这封旨意不同寻常,因为这是皇上召还两位致仕大学士官复原职的旨意,若是他们内阁这五位辅臣多问一句,恐怕就会招致士林官场的大肆非议,到时候天下士林就会说他们这五位阁老妒忌贤良阻止朝廷重臣复出啥的,那就不妙了。
抱着这个心思,以杨廷和为首的五位内阁辅臣动作飞快,立马就把朱厚炜召还谢迁和梁储官复原职的旨意给发了出去,并着令吏部加速办理,同时礼部赏赐刘健的一应物品也在第一时间安排妥当并着人送去了。
第46章 勋贵犯事杖一百
正当皇帝朱厚炜在京城之中调整各方面的朝廷事务时,整个大明九边的军队中却起了不小的变化。
首先是在皇帝朱厚炜的坚持下,由南洋运送到大明,并被存储在各个官仓之中的米粮被作为军饷纷纷运出,且由分布于九边各处的户部督饷郎中顺利分发到了九边的所有官军手中。
再加上近期东厂和锦衣卫人员密集进驻九边,和厂卫那些无处不在的密探,导致有许多妄图贪墨的官军将校在被厂卫拿到了证据以后,当地的巡抚和巡按就立马将这些妄图贪墨的官军将校给抓起来法办了。
一时间,得到了所有欠饷的官军兵将们全都喜笑颜开起来,在官军兵将们按期拿到粮饷后,带来的最直观改变就是整个九边官军普通兵卒们的士气普遍高涨,连那些平常越境抢劫的部族游骑都被打得灰头土脸。
就在整个九边官军的士气战力有所抬头时,朱厚炜也在京城中琢磨着一件事情,此时已经是四月初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