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侠帝》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明侠帝- 第2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侍女杨梅见状立马担心地问道:“小姐,你怎么了,可是觉得皇后所赐的这副头面首饰有何不妥之处?”
  此时杨月看着侍女杨梅那担心的神色,就立马微笑了起来,并说道:“方才我只是觉得深宫之中定然十分讲究行止规矩,不过随后我就想到皇上与我情比金坚,我此番嫁入宫内也定然不会受苦。”
  杨梅见小姐如此坚信皇上与她的情分,只好先赞同道:“这是当然,皇上对小姐你情深似海,小姐此番入宫,定能幸福无忧。”
  然而杨梅虽然嘴上如此说,其实她心中终究还是比较担心,因为今日皇后虽然特意差遣女官送来了头面首饰以示接受了杨月这个将要入宫的妃子,但杨梅早就听说宫中诸事极为复杂难测,此番她将要随小姐入宫面对所有,她也不知道小姐以后会不会真的在宫中过得幸福无忧,不过作为与小姐一起长大的贴身侍女,她杨梅如今也只能鼓起勇气随小姐进宫一闯了。
  就在杨月这边接受了皇后的首饰赏赐后,平常日理万机的朱厚炜也没忘了安慰杨月,由于现在礼部已经开始正儿八经地按照朝廷礼制推动册封杨月入宫为妃的事,所以朱厚炜当下也不好直接到杨月府上相见,所以仅在两天之后,朱厚炜就特意让自己的大伴李芳与丘聚一起,带上两本宫内所藏的珍贵医书专程去杨月府上拜访,以安杨月之心。
  最近李芳整天都在密集安排着东厂机构扩张一事,忙得几乎是脚不沾地,即便如此,他在接到朱厚炜的旨意后也丝毫不敢耽误,当场就与丘聚汇合,并各自乘坐一辆马车一前一后地朝着杨月府上行去。
  正当马车朝杨月府上前行时,坐在马车中的丘聚那是相当高兴,因为皇上既然安排自己和李公公一起前去探望杨姑娘,那就是把他丘聚真正当做亲信太监看待了,从这时候起,他丘聚才算是真正地坐稳了御马监掌印太监的位置。
  而此刻坐在第一辆马车中的李芳则很清楚,在这次的差事中,丘聚只是添头,主要还得靠自己来向杨姑娘解释皇上的良苦用心。
  就这样,李芳和丘聚两人就在众多东厂番子的簇拥下来到了杨月府邸的门口。
  如今杨月由于已经被礼部正式认定为皇帝朱厚炜将要册封的妃子,所以现在杨月的府邸面前早已不仅仅只是由东厂番子看护了。
  这才过了两天功夫,杨月宅邸前不仅有早已正常看护在此的东厂番子,就连兵部都特意调了京营精锐兵马前来护卫了。
  当然,这等场面怎能少了锦衣卫。为此,锦衣卫掌印指挥使高武特地派了锦衣卫千户,英国公大公子张溶亲自统领锦衣卫兵将守卫在杨月府邸周围。
  相应的,跟随杨月前来京城的老管家还有那几名家仆和丫鬟们在看到府邸被众多官军重重护卫的这一庞大阵势后,他们着实被吓了一跳,整天战战兢兢的,生怕有什么错处,幸好杨月让侍女杨梅对他们好生解释了一番,方才让他们心思稍定,能够正常行事。
  在这种情况下,当李芳和丘聚来到杨月府邸门前时,他们也是拿出了皇帝朱厚炜亲自赐予他们的令牌,才得以带着随行宦官穿过重重护卫兵将,方才进入了杨月的府邸,而护卫他俩的东厂番子则没被放行,就在原地守着马车等待李芳和丘聚回返。
  李芳和丘聚二人在带着随行宦官们进入到杨月府邸的正堂当中以后,杨月也在侍女杨梅的陪同下走了出来,并坐在了正堂内的正座之上。
  只见杨月刚坐到正座上,李芳和丘聚二人就率先向杨月作揖行礼,在杨月还以万福之礼以后,李芳就当先满面笑容地说道:“杨姑娘安好,咱家是司礼监的掌印太监李芳,咱家右侧的这位公公是御马监的掌印太监丘聚,万岁爷生怕姑娘在此烦闷,今日特意命咱家和丘公公送来两本宫内珍藏的医书供杨姑娘查看解闷,还请杨姑娘细细品鉴。”
  说完,李芳左手一招,就有两名司礼监宦官分别捧了两本医书走到近前,杨月冰雪聪明,作为从小生长在官宦人家的大家闺秀,她很清楚司礼监和御马监这两个衙门在宫中的重要地位,心知这是皇上朱厚炜怕她心中没底,才特意让两名亲信太监前来送东西给自己的。
  一念至此,杨月就立即笑着说道:“民女多谢皇上关心,那民女就收下医书了,还请两位公公向皇上转达民女的谢意。”
  说完,杨月就让侍女杨梅上前接过了那两本医书,并妥善保存了起来。
  看着杨月已经收下医书,李芳就继续笑着说道:“万岁爷还说,杨姑娘尽管放心等候,一应事宜皆有杨阁老操办费心,杨姑娘的家人杨阁老也已经派人前去迎接,姑娘只要宽心等待册封便好。”
  当李芳说了这些安排后,杨月也淡然笑道:“民女省得,还请公公转告皇上,民女在此专心等待便是。”
  眼见该带的话也带到了,李芳也就不再久留,随后他就说道:“那杨姑娘就先在此休息一段时间,咱家和丘公公便先回宫向皇上复命了,若是杨姑娘有什么事要找皇上,尽管跟守在府邸门口的东厂番子说一声即可。”
  在听了李芳的安排后,杨月就说道:“那就有劳两位公公烦心了。”
  李芳和丘聚闻言连道不敢,随后二人就带着宦官出了府邸,速速回宫向朱厚炜复命去了。
  话说这杨月的父母确实已经在内阁首辅杨廷和的安排下朝京城赶路了,同时朝廷礼部这边也在筹备皇帝纳妃的一应程序礼仪,不过与此同时,身为大明皇帝的朱厚炜,也免不了如烹小鲜一般地每天处理各类政事。
  几乎是必然的,当朱厚炜在文华殿中看到负责南洋那边的福建巡海道副使发来的奏疏后,一个大胆的想法就浮上了朱厚炜的心头。


第43章 文华殿中南洋事
  在福建巡海道副使吕楠所上这封的关于南洋情况的奏疏中,详细写了由于现在大明往来南洋的商团日渐庞大,朝廷现在驻扎在南洋那边的军队已经显得有些少了,所以此番吕楠上疏,主要是想请朝廷再多派些兵马到南洋驻守。
  看到这个请求,朱厚炜就觉得不能如此简单地向南洋那边增加官兵,可一时间他又没有其他太好的主意,想到这里,朱厚炜就放暂时下了这封奏疏,想看看其他奏疏再定。
  在继续批复了一阵奏疏后,一封由湖广巡按席书所上的奏疏就浮现在了朱厚炜的眼前。
  处理政务早已极为熟练的朱厚炜此刻并未停顿,直接打开了席书所上的这封奏疏,这封奏疏之中所说的事情倒是很简单,就是举荐一位名叫杨一清的致仕大学士经略西北军务。
  朱厚炜一听杨一清这个名字就感觉有些耳熟,所以他立马让随侍一旁的谷大用拿来文书,查看这杨一清的档案。
  此前没注意也就罢了,当下一看,朱厚炜就显露出了相当开心的微笑,因为他发现这杨一清正是他皇兄正德皇帝任命过的武英殿大学士,他早在福州做蔚王时就听说此人十分熟悉军务,且政绩不菲,只不过后来听说这杨一清得罪了皇兄正德皇帝身边的宠臣导致被陷害诋毁,杨一清气不过,就直接辞官归隐了。
  而现在正巧朱厚炜觉得简单增派驻扎南洋的官军不妥。这不,在看到杨一清此人的履历后,朱厚炜顿时就知道自己想干啥了。
  其实朱厚炜在即位后依旧密切关注着南洋那边的情况,在发现大明商团这些年持续从南洋诸多藩国之中获取了大量钱粮输送回大明后,朱厚炜就觉得有必要进一步加深对南洋的控制了,只不过此前朱厚炜刚刚即位没多久,所有事情都千头万绪的,恰好这一次朱厚炜看到湖广巡按席书所上的奏疏,他就想要借机好好搞一下南洋之事了。
  当朱厚炜打定主意后,他就眼神深邃地对侍立在一旁的谷大用说道:“谷大用,传旨让五位内阁辅臣前来文华殿中与朕议事。”
  朱厚炜的这个吩咐刚一说出,站在御案右侧的谷大用就立马安排了两名内官监的宦官跑出文华殿,直奔文渊阁中传信去了。
  不一会儿,五位内阁辅臣就在内阁首辅杨廷和的带领下进入文华殿议事。
  朱厚炜见这五位阁老已经到了,也丝毫不见外,待到见礼完毕,朱厚炜就直接给这五位内阁辅臣赐了座。
  当五位阁老坐下来之后,首辅杨廷和就开口问道:“不知陛下此番专程召臣等前来所为何事?”
  朱厚炜闻言则立刻将手中奏疏拿起,让谷大用将这福建巡海道副使吕楠所上的关于南洋之事的奏疏给五位阁老给递了过去。
  此时杨廷和当先接过,并立马查看起了其中内容,随后又将其拿给其他五位阁臣一一传阅。
  未几,五位阁臣就尽数传阅完毕,此时只见主管兵部的次辅王守仁就说道:“启禀陛下,这福建巡海道副使吕楠所上奏疏的内容属实,臣等最近也在观察南洋那边的兵力分布,准备派遣官军给予其支援。”
  朱厚炜心知王守仁用兵很不一般,早早察觉到南洋朝廷官军兵力不足也是正常,问题是他并不想简单地向南洋支援官军兵力了事,所以他就肃容说道:“朕仔细看了最近三年南洋那边给我大明带来的钱粮收益,发现最近三年以来自南洋输入我大明的钱粮一直在涨,所以朕认为既然南洋对我大明来讲愈发重要,不如就按照我大明各省之例,直接在南洋设立布政司和按察司还有都指挥使司这三司,不知诸位爱卿意下如何?”
  本来杨廷和他们见皇上特意提起关于南洋之事的奏疏,还以为皇上最多也就是想要增加一些轮戍南洋的官军数量,没想到皇上竟然如此大手笔,竟要直接在南洋那边设立三司衙门,这可是大事。
  在这种情况下,杨廷和就急忙说道:“回陛下的话,如此一来,是否要将南洋的诸多藩国强行改封其王国为宣慰司,若是那样,恐怕南洋藩国中会有不满朝廷的藩国出现。”
  朱厚炜闻言即微笑着说道:“朕在作此决断之前当然也知道会有此事,不过我大明如今在南洋如日中天,也不怕这些土邦翻出什么花来,先让愿意改封为宣慰司的土邦正常改封,其他的土邦则软硬兼施让其就范,等最后剩下那些不肯改封为宣慰司的土邦,再找出其错处,派朝廷官军将其讨平即可。”
  当皇帝朱厚炜说出这一全新的南洋策略以后,在坐的五位阁臣稍一思量,便觉得相当可行,只过了二十息左右,五位阁臣就纷纷同意了这个法子,不过随后内阁首辅杨廷和又提出了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
  只见内阁首辅杨廷和在此时就当先站出来说道:“启禀陛下,这南洋三司的文武官员相对都好调配,可南洋那边终究多是化外之地,少不得要派一名总领南洋全局的总督,不知陛下属意哪位官员作为总督前去经略南洋?”
  当杨廷和提出这个问题后,五位内阁辅臣的目光就瞬间集中到了朱厚炜的身上,就连在文华殿中正常处理文书的翰林官员和六科给事中的官员们也齐齐看向了朱厚炜。
  总督南洋这种官职当然是至关重要的,众臣很想看皇帝朱厚炜究竟中意哪位大员去经略南洋之地。
  正当所有人都期待着的时候,朱厚炜就理所当然地开口说道:“诸位爱卿觉得杨一清此人如何?”
  当朱厚炜提起杨一清之后,众臣心中大定,因为杨一清以前就负责过西北军务,为人极为沉稳干练,只不过后来在正德皇帝当政时受奸党诬陷诋毁方才辞官归隐,如今皇上有意启用杨一清,内阁的五位辅臣自然也是乐意的,抱着这个心思,首辅杨廷和就附和着说道:“陛下英明,若是杨一清能够出山总督南洋军务,自然极为稳妥。”
  朱厚炜见大家对自己任命杨一清为南洋总督没意见,他就继续说道:“既然如此,这个月你们就好生讨论一下南洋三司文武官员的人选吧,等到下月初一的大朝会,再将南洋三司的官员人选尽数定下来便是。”
  在朱厚炜定了这个基调后,以杨廷和为首的内阁辅臣们当即应承下了这个差事,随后他们这五位内阁辅臣就向朱厚炜告退,回文渊阁中正常理事去了。


第44章 南洋三司众官定
  在朱厚炜与阁臣们商议完南洋三司事宜的第二天,内阁就召集六部的官员们开始讨论此事了,当众多官员得知朝廷将要成立南洋三司衙门后,大明官场内顿时就掀起了一股又一股旋风。
  这主要是因为新设立的南洋三司所需要的各级大小官员着实不少。如此一来,许多官员借此升迁的机会也就到了。
  在这种情况下,前来内阁和六部打探消息的官员可谓是络绎不绝,就连杨廷和他们这五位内阁辅臣在短短的三天时间里也见了不少自己以前的老同僚。
  对于这一情况,锦衣卫和东厂安插在京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