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侠帝》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明侠帝- 第1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时间过得很快,转眼一个月过去,到了八月二十六这天,朱厚炜正在密布冰块的文华殿中正常处理着政事。
  朱厚炜从登基到现在,在政事的处理方面他已经是轻车熟路了,基本就是抓大放小,不那么核心的事情,他就会尽快批复那些奏疏,将其放给内阁去处理。
  在快到晌午时,当天的奏折基本就已经被朱厚炜给处理完了,眼看只剩一个奏疏,朱厚炜就轻松愉快地将其打开,准备将其处理完就去后宫陪皇后和太子吃个午膳,然后再武英殿中转转,看看明年是不是要让京营的兵将大规模地去域外之地活动活动筋骨。
  不过朱厚炜这边刚打开手中的这封奏疏,他的眼睛就眯了起来,整个人显出了一副似笑非笑的神色,在看完这封奏疏以后,朱厚炜就突然发出了一声嗤笑。
  侍立左右的太监宫女们在当差时一向不敢发出什么大的声响,而位于御案两侧的翰林官员和诸位给事中们也在各自忙活着自己的事情,整体来说,文华殿中还是比较安静的,当皇帝朱厚炜十分突兀地发出这一声嗤笑,殿中的所有人等就都看向了皇帝朱厚炜。
  不仅如此,就连此刻站在一旁的司礼监掌印太监李芳也是心中一跳,他第一时间就看到了皇上那带有浓厚讽刺意味的神情,作为跟随朱厚炜这么多年的心腹,李芳很清楚,当下的万岁爷很不高兴。
  果不其然,只见朱厚炜面色依旧,但却又抬起头来,眼色深邃地看向殿外远处的重重亭台楼阁,手指关节也一下下地敲在了御案之上,同时朱厚炜口中还似笑非笑地继续说道:“白粮?呵呵,岂有此理!”
  这话刚说完,朱厚炜就又立马面色严肃地对李芳说道:“待到午后未时一刻,召五位阁臣和户部尚书前来见朕。”
  李芳见状心知定有要事,于是他就立马应承道:“臣,遵旨。”


第28章 白粮减免南洋补
  当朱厚炜下了要在午后未时一刻召见阁臣和户部尚书的口谕后,李芳就立刻派了司礼监宦官,将此事通知给了内阁那边。
  这时的朱厚炜则似乎心有所想,很快就在太监宫女的簇拥下去往坤宁宫吃午膳去了。
  到了用午膳之时,朱厚炜看着满桌的珍馐美味,突然前所未有地开始仔细审视起了这些饭菜,坐在一侧吃得正香的太子朱载基并未注意到他父皇的这一举动,但坐在朱厚炜身旁慢条斯理用膳的皇后姜凤秀,却在第一时间发现了他夫君朱厚炜的这一异常举动。
  在姜凤秀眼中,朱厚炜一开始还是手拿碗筷慢慢地端详着碗中米饭,接着又挨个扫视起了满桌佳肴,最后朱厚炜甚至十分刻意地挨个夹了一些桌上的菜放入自己碗中仔细咀嚼品尝。
  姜凤秀见此情形,心中不明所以,不过她与朱厚炜成婚多年,所以姜凤秀也不绕弯子,而是直接开口问道:“皇上可是感觉今日饭菜有什么不妥之处?”
  听到姜凤秀的突然发问,朱厚炜先是一愣,而后就有些感慨地说道:“这倒没有,只不过朕今天看了一封看似寻常其实不太寻常的奏疏,所以如今朕再看这些菜肴,心中自然分外感慨。”
  姜凤秀一听关乎政事,她也不好多打听什么,而是开口劝道:“皇上午膳之后还要继续理事,当下还是专心用膳的好。”
  朱厚炜闻言也不多说,只是点头笑了笑,就继续吃饭了。
  待到午后未时一刻,当今大明的五位阁臣和户部尚书就已经准时齐聚在了文华殿内。
  在众臣的翘首企盼下,过了半刻功夫,皇帝朱厚炜就快步来到了文华殿中,并坐到了御案之后。
  此时的朱厚炜先是看了一眼殿中以杨廷和为首的五位阁臣,又瞟了一眼户部尚书孙交,最后朱厚炜就开口说道:“朕此次召诸位爱卿前来,并无大事,只为一件不太起眼的小事而已。”
  说着,朱厚炜就拿起了放在御案正中的那本写着白粮一事的奏疏,并将其交给了侍立在旁的李芳。
  司礼监掌印太监李芳刚接到这本奏疏,就快走了几步,并迅速地将这封奏疏交给了内阁首辅杨廷和。
  这杨廷和在接到这封奏疏的第一时间,就将这封奏疏交与其他四位阁臣还有户部尚书互相传阅了一番。
  当在场的六名重臣都看完奏疏当中的内容以后,杨廷和就当即出言说道:“陛下,巡按直隶监察御史马录所上的这封奏疏,其中所提的白粮过度征收导致百姓逃亡的现象确实存在,臣等以为,只要每石止加耗一斗,不许额外加收,即可解决苏、松、常、嘉、湖这五府百姓被额外征收白粮之苦。”
  朱厚炜这边在听了杨廷和众臣的解决方案以后,心知平日里从皇上到大臣处理此类情况一般就是这么做的,不过朱厚炜如今既然将此事单拎出来,就不是想如往常那般跟裱糊匠似的处理此事,他要尽量一劳永逸。
  在这种思绪之下,只见朱厚炜就微笑着开口说道:“朕知道,这白粮是供宫廷和京师官员所用的额外漕粮,为正常田赋之外的附加征粮,不过既然这额外的附加征粮已经逼得百姓逃亡,那便索性将这额外的白粮给免了吧,宫廷和京师官员所用的粮食就直接从苏、松、常、嘉、湖这五府所征的正常税粮中提用即可。”
  朱厚炜此话一出, 奇 书 网  w w w 。 q i s u w a n g 。  c o m 五位阁臣还有户部尚书孙交闻言登时一惊,现在他们这六位朝廷重臣心中的第一感想便是当今皇上实非常人,所做之事往往出乎他人意料之外。
  主要是朱厚炜如此大方地直接免除了苏、松、常、嘉、湖这五府的附加征粮,实在太过直接,哪怕是如今朝廷已经从南洋那边获得了相当多的粮食进项,众臣也还是对不热衷搜刮钱粮的朱厚炜有些敬佩,毕竟已经在嘴里的肉,说吐就吐了,这可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
  不过既然朱厚炜已经做出了如此仁爱的决定,杨廷和他们也是不吝夸奖的,只见首辅杨廷和当即就开心地对朱厚炜笑道:“陛下仁爱无敌,实乃天下之幸!”
  然而朱厚炜所想的可不仅仅是让大臣们夸他几句就算了,只见朱厚炜在听到杨廷和的赞誉之言后就立马微笑着说道:“杨爱卿不用如此夸赞朕,这田赋收上来的粮食为天下安定之本,朕岂能不知,正因如此,朕觉着啊,不能光靠中原这边产粮,得想办法多找地方广种米粮方是正解。”
  当朱厚炜说出这番话以后,杨廷和他们就立即明白过来,心知接下来皇上要说的,估计才是皇上今天真正想说的事。
  其实朱厚炜知道,自己是瞒不过面前这帮官场人精的,所以他就直接说道:“朕就不卖关子了,如今我大明已密切掌控南洋八年有余,朕前些日子翻看了账簿,发现我大明众多商行虽说这几年也从南洋运回了不少米粮,但涨幅终究不是太快,特别是近两年,商行运回来的粮食数量一直没有太大增长,于是朕便着令锦衣卫查探了一下,方知这南洋诸藩国在种粮技艺上一直没有太大长进,所以啊,朕想要你们内阁在近日商议出一个章程,想办法将种粮技艺教授给南洋诸藩国。如此一来,以后我大明不就能从南洋源源不断地获取更多粮食了么?”
  本来杨廷和他们还颇为紧张,都以为皇帝朱厚炜要提什么狮子大开口一类的要求,他们也随时准备梗着脖子抗命直谏。
  结果他们一听,皇上只是让他们想办法促进一下南洋藩国的米粮产出,这种事情对于他们这些智商情商双高的朝廷重臣来说,简直是小菜一碟,于是以杨廷和为首的一众阁臣们就极为爽快地应承下了这个差事。
  不过随后朱厚炜就又补了一句道:“还有一事,想必诸位爱卿也听说了,朕最近正要着手扫荡一番勋贵子弟们的纨绔之气,故朕要在九月初一成立一个沧溟书院,而朕这干的可是肃清勋贵纨绔子弟的大善事啊,想必诸位爱卿一定是支持朕的,既然朕都如此劳心费力了,建立这个沧溟书院所需的银子就让户部来出如何?”
  朱厚炜此话一出,在场的六位朝廷重臣有一个算一个,都不由在心里感叹道:“好嘛,原来皇上是在这埋伏着呢。”


第29章 书院规训震纨绔
  几位大臣在被朱厚炜用筹建沧溟书院之事突袭了一下之后,着实感到有些措手不及。
  不过众臣随后又发现,朱厚炜试图用书院规训纨绔之风的这一举措,已经有些想要励精图治的意思了,对于皇上此番的奋进向前之意,杨廷和他们当然要大力赞同了。
  再加上皇帝朱厚炜自登基以来所干的诸般事务都有头有尾,所以杨廷和他们对朱厚炜搞沧溟书院来遏制倾颓之风这事还是颇为看好的。
  当然看好归看好,在皇帝要让户部出银子筹建书院这件事上,几位大臣还是十分警觉的。
  只见杨廷和同四位阁臣在与户部尚书孙交低声商议了两句后,杨廷和就站出来对朱厚炜说道:“启禀陛下,用沧溟书院来制止勋贵子弟的倾颓之风固然很好,但如今国库存银也比较有限,无甚余量可费,所以臣恳请皇上允许户部派出官员一同协办沧溟书院,以便最大程度地节省国库存银。”
  朱厚炜听了众臣要求后并未感觉有什么不妥之处,于是他就相当痛快地就答应了此事。
  因为在他看来,这沧溟书院牵扯的势力是越多越好,那样沧溟书院的影响才能尽可能快地扩散开。
  当户部参与沧溟书院筹建一事被愉快地决定之后,杨廷和他们才各自告退,回文渊阁那边安排此事去了。
  在确定由户部出钱后,朱厚炜这才喜滋滋地倚靠在了御座上,高兴得甚至都想要哼上两句小曲儿。
  往后的几天时间里,朱厚炜就密集地与各个勋臣们商议起了沧溟书院的筹建事宜。
  当然,在内阁众臣的坚持下,不仅户部清吏司郎中霍恩被户部特意派来参与筹建,就连翰林官员和诸位给事中们也在一旁监督旁听了。
  本来大家都以为皇上办这个书院无非是想效仿天下的其他书院,搞个全套的儒家教导体系也就罢了。
  可当朱厚炜当众提出沧溟书院的科目构成时,众人就惊了,大家都没想到,皇上竟然要在这沧溟书院内专门设立六个学习科目,更离奇的是,这六个科目的名字分别叫兵科,刑科,户科,礼科,吏科,还有工科。
  其他官员还好,在场的这相关的六科给事中们心中是相当疑惑,他们不知道皇上想要干什么,他们甚至还在想,难不成皇上在沧溟书院中设置与六部相对应的六个科目,是想要让勋贵子弟们进六部当差?
  这个猜测很快就烟消云散了,因为随后朱厚炜就公开说明,他之所以要设立这六个科目,就是要让每天吃饱了没事干的勋贵闲散子弟们为大明深入研究这六科之事的玄妙精深之处,以免将来大明的六部之事空转虚耗裹足不前。
  朱厚炜在大大方方地说出自己设立这六科的目的以后,现场的众多勋贵以及文官们都不傻,他们立马就察觉到有什么东西的边边角角正因皇上的这一决定而改变,但具体是什么,他们却又都无法确定。
  此时朱厚炜可不想管别人怎么想,他要的就是把沧溟书院这六科给尽快建立起来,一旦勋贵子弟们开始在沧溟书院中修习这六个科目,那沧溟书院也自然也会不由自主地发散出一些足以改变大明朝局的因素。
  在皇帝朱厚炜以及众勋贵还有内阁的全力支持下,在九月初一这天,沧溟书院就准时开张了。
  这沧溟书院的位置就在京城宣武门东面的大时雍坊南侧,原本是羽林前卫的一处军营所在,如今被内阁以后军都督府的名义直接征用,成为了沧溟书院的所在地。
  九月的京城暑气已消,一派天高气爽之象,而天色刚到辰时,沧溟书院正堂前的教场之中已然聚集了约四百五十名勋贵子弟了。
  这些勋贵子弟全都是如皇帝朱厚炜所交待的那般未当差但又年满十五的。
  若是换做往常,这些勋贵子弟是怎么都不会早起的,然而就在今日卯时天色微亮之时,所有勋贵的府邸门口就已经站上了许多东厂番子,专门等待这些勋贵子弟去沧溟书院集合。
  本来这些习惯纵情于声色犬马的勋贵子弟们在一个多月前听说皇上要召集他们去沧溟书院时就颇为不安,如今东厂番子又专程上门守着,他们就更不敢怠慢了,只好速速穿了衣服吃了早饭,与家丁随从们一同来到了沧溟书院的教场内。
  在教场的校阅台上,成国公朱辅正在闭目养神,等到所有勋贵子弟全都到齐以后,只见成国公朱辅双眼一睁,当即站起了身就来到了校阅台边,而后他又朗声对校阅台下的众多勋贵子弟们吼道:“奉皇上旨意,本将须好生规训尔等半个月!”
  成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