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这时,朱厚炜发现上朝的大臣们已经站得相当久了,所以朱厚炜便命左右搬来许多绣墩,给上朝的众臣尽数赐座。
当朱厚炜做出这一善举后,参与上朝的文武百官们无不顶礼拜谢山呼万岁,一时间也将此次大朝会的紧张气氛冲淡了许多。
当最受百官重视的那两个条陈全都通过以后,最后议论的,便是皇庄的迁移一事了,由于此前的那两个提议皇上都没有故设难题,并放任其顺利通过了,所以如今到了讨论皇庄迁移一事时,群臣出于投桃报李的心思,当今皇上朱厚炜所受的赞誉也就变得相当多了。
然而朱厚炜在笑眯眯地听了十几句极为应景的好话以后,他就突然开口问道:“对了,前些日子朝廷之中有诸多勋臣申请要将自家田庄土地跟随皇庄一并置换到了九边,朕当时全都准了,现在兵部和户部协调置换得如何了?”
当朱厚炜在这大朝会上开口问到此事的具体细节时,也就代表着皇上这是在公开考校兵部和户部的办事能力了。
面对如此情况,文华殿大学士兼兵部尚书王守仁和户部尚书孙交就全都紧张了起来,要知道这可是在大朝会上,一个应对不宜,兵部尚书和户部尚书就会贻笑大方,且会被天下文武百官所耻笑,这是绝对大意不得的。
在这个情况下,几乎没有任何犹豫,兵部尚书王守仁就示意兵部武选司郎中张汝舟出来回复。
这张汝舟以前就是蔚王府的右长史,与时任福建巡海道副使的王守仁也是老相识了,如今张汝舟一见王阁老让他出来应对,他心中也有数,知道这等于是王阁老要让他在朝会中露个脸,顺便也是让皇上脸上有光。
面对这个机会,张汝舟也心知绝不能搞砸,当然他自己也有足够信心,因为自他到兵部任职以来,一直兢兢业业毫不放松,再加上前段时间主要也是由他来负责皇庄和勋贵田庄的搬迁置换一事,所以张汝舟就面色沉稳地站了出来,行云流水且简明扼要地将皇庄和勋贵田庄的搬迁事宜给讲了个明明白白。
朱厚炜在看到张汝舟出来问对的时候,心中颇为期待,眼看张汝舟答得相当漂亮,他也与有荣焉。
在此情形下,朱厚炜在张汝舟问对完以后还特意吩咐说等到皇庄迁移完毕,便要犒赏一番兵部和户部的一众官员。
这一下,张汝舟就显得很自豪了,而兵部和户部的一众官员们也用艳羡的眼光看着张汝舟,心知此人作为此前陪伴皇上左右的王府右长史,今日又表现出色,以后定是官运亨通了。
第24章 意外之间兵马动
当众臣都瞟了一眼张汝舟这个几乎注定要官运亨通的家伙以后,几乎是下意识地,众人也看向了此刻作为吏部清吏司郎中的霍恩。
大家都知道此人是皇上潜邸时的左长史,以后也定是要飞黄腾达的。
霍恩此时当然也发现了周围群臣们的目光,所以他就面色严肃地让自己愈加站得笔直,以表心志。
到了这时,今日大朝会上所要讨论的主要事宜便大体定下来了,随后群臣们又商议了一些日常事务,整个大朝会也就顺利结束了,不过朱厚炜是啥人,他可一向是以特立独行之意显露于人前的,所以朱厚炜一见天色已近晌午,就索性让群臣留步,并在宫内赐宴招待了参与大朝会的文武百官们。
朱厚炜这边极为大方地请群臣吃饭,众多朝臣自然是高兴不已,只见各色珍馐美味接连不断地被端了上来,一众文武百官也吃得相当尽兴。
因为吃完还要理事,所以美酒也就没上,不过朱厚炜也不是吝啬的人,他直接令东厂和锦衣卫派出人手,向参加今日大朝会的文武百官府上都赠送了三坛御酒,而朱厚炜的这般慷慨之举,自然也为其赢得了群臣的一片赞誉。
午后时分,吃了赐宴的文武百官们就纷纷拜谢告退了,这时朱厚炜也乐呵呵地目送群臣离去,并带着颇为愉快的心情来到了文华殿中,开始正常处理奏疏了。
此时文华殿中有许多太监宫女环绕侍立,司礼监的掌印太监李芳也站在御案旁听候差遣。
在开始处理奏疏以后,朱厚炜的效率极快,三下五除二地就料理了大部分奏疏,可当他看到下边知府和知州们报上来的,说河间府和涿州以及霸州有不少盗匪开始频繁出没的这一情况时,朱厚炜就觉得很有必要派兵清理并安定一下顺天府内的治安情况。
一念及此,朱厚炜就想起了先前被自己调入京中虎贲左卫任指挥同知的陈良和被自己调任为龙骧卫指挥使的韩杰这二人。
朱厚炜此时的想法很简单,他觉得自己既然已经将这两员将领调入了京城的卫所之中,那就要好好的培养这位忠心的将领。
于是朱厚炜就立刻批复了这封奏章,令虎贲左卫的指挥使樊靖和指挥同知陈良,还有龙骧卫的指挥使韩杰,在两天后即带领本卫人马出征,前去涿州和河间府,还有霸州地面清剿盗匪。
在做了这个决定后,朱厚炜还在后面加了一个要求,那便是让虎贲左卫和龙骧卫这两个卫所在出征时,要由龙骧卫所属的前军都督府供应粮草,不准劳烦沿途州县供给军粮。
在批复完这些奏疏后,朱厚炜便让李芳即刻派人将这些奏疏送往内阁,让杨廷和他们这些内阁辅臣们去安排此事了。
话说杨廷和与王守仁,还有毛纪和费宏以及蒋冕这五位内阁辅臣,平日里是真真地在总揽处理朝廷军政之事,当他们接到司礼监宦官们送来的奏疏以后,便按照正常节奏来处理朱厚炜所批复的奏疏中所涉及的事务了。
其中朱厚炜着令派遣虎贲左卫和龙骧卫兵马出京剿灭盗匪之事的这封奏疏,自然也被送到了文华殿大学士兼兵部尚书的王守仁手中。
王守仁一看皇上朱厚炜在奏疏批复中所提的陈良和韩杰二人,心中当即就想起了这两人调入京中卫所的缘由,不过王守仁这位内阁次辅日理万机,他在看到奏疏批复并无其他问题后,便将这封奏疏拿给了兵部属官,让其去前军都督府那边传达皇上的出兵命令去了。
话说此时在前军都督府内坐镇理事的正是定国公徐光祚。
由于如今大明朝的卫所之制大多都已崩坏不堪,所以前军都督府所管辖的卫所平日里也没什么大事可报,最多汇报一些军屯或卫所兵卒的逃亡之事。
在这种情况下,徐光祚坐镇前军都督府还是相当清闲的,不过万事皆有例外,当兵部官员将皇上朱厚炜的出兵命令送至前军都督府时,徐光祚就立马接过来看了一下,随后他就感觉有些惊讶。
因为徐光祚看见的情况是仅仅因为河间和涿州以及霸州出现些许盗匪,皇上就大动干戈地,要派虎贲左卫和龙骧卫这两个京城卫所的兵马去围剿。
乍一看好像是皇上小题大做了,可徐光祚这个年纪已有五十多岁的定国公,却以为皇上这是有的放矢,据徐光祚的观察,当今皇上即位已有三个月,所做之事极有章法,带着这种看法,徐光祚就专门查阅了一番皇上亲自点将的虎贲左卫和龙骧卫领兵军将的档案。
当徐光祚看到陈良和韩杰调入京中的缘由时,也不由啧啧称奇。
因为内府二十四衙门贪渎之风盛行,他徐光祚也早有耳闻,可就在两个月前,内府二十四衙门的官员们却风声鹤唳噤若寒蝉。
当时徐光祚听说是东厂竟然大肆整治了一番内府二十四衙门,揪出了许多贪官污吏送予三法司会审了。
当时他也没怎么多问此事,如今看来,正是因陈良受困京中八年事发,内府二十四衙门才会就此受到大力整治。
在知道了这些事之后,徐光祚立马明白这是皇上要栽培这陈良和韩杰了,而如今出兵命令之所以会传到自己所统领的前军都督府,那是因为龙骧卫正是属于前军都督府所管辖,所以自己所在的前军都督府也正好一并通知虎贲左卫和龙骧卫出征了。
处于这一心理下的徐光祚,就立马仔细看了一下皇上对此次出征的粮草要求,而后徐光祚就极为镇定地公事公办,将一道道军令交予旗牌官,让其去传令去了。
做完这些,徐光祚又叫来自己的亲信,让其会同前军都督府的官员亲自督办虎贲左卫和龙骧卫的粮草供应,以防出现纰漏。
在如此安排停当后,徐光祚便继续稳如泰山地坐在了前军都督府中军节堂内的帅位上,惬意地品起了茶。
龙骧卫衙门和虎贲左卫的衙门都并排坐落在皇城外的西南角处,彼此之间距离颇近,平日这两个卫所时常要负责皇城的守卫之事,所以这两个卫的衙门不仅戒备颇为森严,同时也会呈现出一派贵气。
此刻已是酉时,夕阳斜照在了虎贲左卫和龙骧卫这两个衙门上,更衬得这两个衙门分外气派,且还带上了一丝颓靡之色。
不过这丝丝颓靡之气,却又被自前军都督府而来的一众旗牌官给瞬间打破了。
第25章 京城之中有风云
本来这是一个极为晴朗的傍晚,站在虎贲左卫和龙骧卫衙门前当值的兵士们,此刻心情也都不错。
眼看夕阳西下晚风将起,他们都想着等下了值以后回家吃个饭,然后再去哪个茶坊里喝杯茶听个戏,简直是快哉。
可意外这种东西总是不期而至,正在这时,一队前军都督府的旗牌官就骑着快马哗啦啦地驰奔了过来。
在靠近虎贲左卫和龙骧卫的衙门之时,这队旗牌官就极为齐整地分成了两拨人马,且相当准确地各自来到了虎贲左卫和龙骧卫这两卫衙门之前,并下马走来。
这两卫衙门的守门兵士一见这架势,心中顿时疑惑起来,因为像他们这种京中卫所,一般不会有什么特别之事需要他们来做,如今竟有旗牌官专程赶来,那就不会是小事情了。
果然,当前军都督府的旗牌官们下马以后,领头的旗牌官就直接拿出了兵部公文。
不一会儿,这些旗牌官就被虎贲左卫和龙骧卫的掌印指挥使给各自请进了衙门之内。
然而兵部的公文其实也相当言简意赅,所以只在须臾功夫之后,那两拨前军都督府的旗牌官们就纷纷走出了虎贲左卫和龙骧卫的衙门,并快马回前军都督府衙门复命去了。
与此同时,接到了出征公文的虎贲左卫和龙骧卫的掌印指挥使和佥书指挥同知则在第一时间就派人召集了整个卫所的各级军校,连夜商讨此次的出战事宜。
这也是没办法的事,因为皇上已经点名让他们这两个卫出战了,为今之计,虎贲左卫和龙骧卫只有听从皇上的军令,全力出征剿匪了。
正当虎贲左卫和龙骧卫上上下下都开始紧张起来准备出征时,朱厚炜则在紫禁城的文华殿内饶有兴致地看着一本自辽东那边呈递而来奏疏。
这本奏疏的内容并不复杂,就是都察院派驻在辽东那边的巡按御史葛桧参劾开原参将孙棠贪惰不法。
这本来是个很正常的奏疏,一般朱厚炜会直接批复让内阁那边照章处理,不过偏偏心中想着美洲之事的朱厚炜此刻相当留意辽东方向的消息,他一见这个奏疏,心中便起了心思。
在此情形下,朱厚炜当即查了下档案,发现这开原参将孙棠早在正德十二年时就曾追击敌军至塞外并战而胜之,看到这份资料,朱厚炜就微笑了起来。
随后朱厚炜就单独叫来了锦衣卫指挥使高武,令他火速将这开原参将孙棠的所有底细都侦查一番,另外朱厚炜又在奏疏上批复,让内阁正常指派将领替换孙棠即可,不过朱厚炜也在奏疏里补了一句话,要孙棠在交割完开原防务之后,速来京中觐见。
当朱厚炜批完关于孙棠的奏疏,并让司礼监宦官将其送出时,正好内阁那边也单独送来了一封奏疏。
朱厚炜见状心中好奇,打开一看方知这奏疏中所提的,正是前些日子他让内阁商议的军中医官之事。
在如今的这封奏疏中,五位内阁辅臣以集思广益的方式,设计出了一整套暂时适用于京营的军中医官之法。
其中内容主要是让太医院派出太医,广为规训军中兵士为专职的军中医官,并在京营中每个司的把总之下设立一个规模为五十人的医官队,若是此法施行半年后依然切实有效,兵部便着手向九边军中进行推广。
朱厚炜在看了这封奏疏以后,当然是相当满意内阁所提供这份医官方案,所以他立马批复同意,并将这封奏疏放在了御案之上,明早自有司礼监的宦官们将这封奏疏交予内阁执行。
到了晚上用晚膳之时,朱厚炜先是抱着唯一的儿子朱载基逗了一会儿,而后他就正常地与皇后姜凤秀并排而坐,并愉快地吃起了晚膳。
待到用完晚膳,八岁的太子朱载基便极为谦恭有礼的告退读书去了。
而这时的朱厚炜看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