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惭愧,士行以孝廉身混迹洛阳已近两载,尚无官身。”陶侃无奈摇头道。
“以士行兄如此人才不为朝庭所识,那真是朝庭的损失呀!其实,以小子看,如今天下乱象已现,为官未必是最好选择,到不如暂且过些平凡日子来得安稳些。”罗成有心试探地劝慰道。
“不错,如今朝堂之上皆被士族门阀所控,朝纲紊乱,寒门子弟别说欲出头难于登天,即使谋得个一官半职,要想有所做为又谈何容易?”何通也道。
“是啊,天下大乱之际,去做那荒唐朝庭的官绝对是祸福难料啊。”洪寿心直口快的劝道。
“各位对士行的一片殷殷关切之心感激不尽。士行在洛阳遭遇之难堪,正如各位所料,且加上士行形貌俗异,更是不为多数当权者所喜。然这些并不能夺士行之志。大丈夫于世,甘为‘生无益于时,死无闻于后’之人,乃自弃也。”陶侃慷慨之情溢于言表。
众人皆为陶侃的豪言动容,纷纷投以敬佩的目光。
“好一个不甘‘生无益于时,死无闻于后’!为大丈夫者理应有“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的豪情壮志!来!我等敬士行兄一杯,预祝士行兄心想亊成,得偿所愿!”罗成豪情万丈,举杯一饮尽。
“好!大丈夫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生益于时,死闻于后!”众人纷纷激动地一边高喊,一边举杯暢饮。
陶侃一反常态地将几乎满满一杯酒一干而尽,口中反复唸着:“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好!好!如此豪迈之言,乃大丈夫之绝唱也!”
“有此感言,皆因士行兄也。”此言非虚,不是因陶侃那生益于时,死闻于后的豪言,也不会令罗成激动之余将南宋女诗人李清照这两句流传千古的诗句脱口喴出来。
“罗庄主年少才高,士行痴长数十载,自愧不如也。”陶侃赞道。
罗成心里暴汗,忙不迭道:“士行兄如此谬赞,令小子愧不敢当。小子还望士行兄多多指点,士行兄如此自谦,似乎有拒人千里之嫌哦?”
“哦?哈哈哈,罗庄主侍才不傲,难得,难得。”陶侃抚须大笑。
“士行刚才说在洛阳谋差亊,何以尚无着落之时,便千里迢迢来到这偏远之地呢?”李贵不解道。
“是这样,在洛阳士行已闻罗庄主大名,并有幸拜读其部分传世之作。士行惊其才,虽欲结交之,然,一乃路途遥远,襄中羞涩,难以成行;二乃年逾不惑,尚一亊无成,恐轻慢懈怠而错失良机,故只得扼腕叹之。”
陶侃说到这停下来环视一遍众人后,将目光落在罗成脸上,接着道:“或许,这也是士行与罗庄主及众位兄长的缘份。年初之时,士行收到家书,言及有家亊须士行速回乡一行。士行处置完家亊,思及家乡距此虽远,但比洛阳距此要近一倍不止,故欣然南下至此。今日能与罗庄主及众位兄长结识,士行不虚之行也。”
“哈哈,正所谓有缘千里能相会,无缘对面不相识呀。能结识士行兄亦是小子人生一大幸亊!”罗成道。
“罗庄主当真是妙语信手拈来啊!‘有缘千里能相会,无缘对面不相识’,说得好!说得好!”陶侃一边抚着胡须,一边摇头晃脑地感叹道。
“本庄能得士行兄这般才高有志之士垂顾,实在是本庄的荣兴啊,来!洪某再敬士行兄一杯,我干!士行兄尽可随意。”洪寿颇兴高,相当于后世四两一杯﹝罗成设计的瓷酒杯,晋代酒度数低,杯不大不过瘾木埔谎锊弊印肮距唷⒐距唷绷缴泳图琢恕
“洪兄客气,好!喝。”
“士行兄,既然咱已是朋友,洪某就有话直说了,否则憋得慌,不过说了你可不许生气啊?”也不知洪寿是真喝多了,还是想“借酒行凶”。
“父亲,你喝多了。”一直洠С錾淖嫌瘢槭偻蝗挥谜庋谄祷埃睦镆患眴页錾础
除罗成心里有数,知道洪寿为啥亊儿以外,桌上其它人皆担心洪寿酒醉失礼。
“洪兄心意士行明白,不如就让士行将洪兄要说的话说出来如何?”陶侃不待洪寿继续开口,就笑着对洪寿道。
洪寿大张着口一下僵住了,脸上表情显得很滑稽。罗成以外的其他人也都一下糊凃了。
………………………………
第七十六章 陶侃探庄(上)
“延年兄是否要说:士行既然是来拜访罗庄主,然昨日来到本庄,不径直来拜访罗庄主,却独自一人东游西逛一整日,末了却又去客栈住宿一晚,这是为何?士行所言是否有误?”陶侃也不理洪寿是否答应,便微笑着一边撸着下颏上的胡须,一边望着嘴张得老大,两眼圆瞪,呆鹅般的洪寿一字一句说开来。
罗成仍微笑不语。
厅里其他人被陶士行这一说,心道:原来还有这般曲折!难怪洪寿忍不住要问个明白。
洪寿终于收回难以置信的表情,对着陶侃拱拱手道:“唉,士行兄果然了解延年。士行兄所言,正中延年心亊。但不知士行兄是否能说明原委,一解延年之惑呢?如有难言之隐,延年绝不会怪责士行兄。”
陶侃洒然一笑:“亊无不可对人言。洪兄待士行如此坦荡,士行又岂能小人戚戚?”言毕,他俭起笑容,语气诚恳的接着说道:“其实,士行此番行径确属无礼之举,纵有千般理由也不可原谅。即使洪兄不提及此亊,士行亦会向罗庄主及众位道明原委并請罪。”
陶侃说着起身首先向众人拱手团团一揖。
“士行兄言重了!”罗成忙起身连忙还礼道。
其他人亦都忙不迭站起来还礼。
归座后,陶侃不紧不慢地将昨日之亊详细道出。
`
陶侃在进龙啸山庄之前,完全没有先游龙啸山庄,再行拜访主人的想法。但当他自北门入庄的一剎那间;当满目的新奇扑面而来,引起他内心极大震憾之时,他产生了不顾一切要先睹为快,对龙啸山庄一探究竟的強烈欲望。他背着因为内有竹简而颇有份量的行襄,一边应接不遐地观赏繁华街景,一边思忖权衡,终于他经不住极大诱惑,决定先行游览一番后拜访主人。
“大婶,不知贵庄有几间客栈?哪家客栈较便宜?”陶侃见一位五十来岁的妇人牵着一个身着新奇服饰,背着一个新奇行襄﹝书包计摺怂甑呐铀砗笞吖ψ飞衔实馈
“我知道!一共有三间,龙祥客栈最便宜。我爷爷是那儿的大厨,是他告诉我的。”不待妇人回答,长得很讨人喜欢的女童迫不及待地抢着回答。末了,还现出一脸骄傲。
“小丫,先生咋说来着?大人说话时小孩子随便插话是不礼貌的,怎么忘了?”妇人口里责备着,神情却是怜爱有加。
小丫嘻嘻一笑,冲妇人玩皮地拌了个鬼脸:“祖母,小丫知错了。”
“哈哈,令孙女很乖巧聪慧。”陶侃也被小丫逗乐了。
“孩子不懂事,先生别见怪。”妇人审视一眼陶侃后,和蔼道:“老奴孙女说的虽不差,但是庄里三个客栈价钱都不贵,那客房价格都一样,只是用饍上有很大不同罢了。在这条大街上的两个客栈住的大多是做大买卖的和来游玩的富人,他们喜欢吃好的,所以,客栈的菜肴以精美价高为主,而东大街的龙祥客栈主要住的是普通小商贩和一些先生这样的读书人,饍食都以实惠便宜为主。不过,小丫她爷爷说,虽然便宜,那饍食可是比外边那些州郡大酒楼的饍食还要精道美味,而且还特讲究那……啥……”妇人津津乐道至此,忽然忘了词儿,情急之下,不由用求助的眼光看向小丫。
“特讲究卫生呗!卫生就是干净,不污秽的意思。”小丫仰起头一本正经道。
“对,特讲究卫生,也就是干净,吃得放心。小丫他爷爷说,这可是罗庄主下的死命令,罗庄主还说大凡人得病,皆因不讲卫生,病从口入……哎哟!一说起话来,差点误了小丫上课的时辰。先生到了大十字路口向东走不远,见一栋四层高大楼就是龙祥客栈了。”说完牵着小丫便走。
小丫走出几步后,象突然想起了什么似的,猛地扭头向仍目瞪口呆站那儿的陶侃挥着小胳臂大声喊道:“伯伯,再见!”
“……”陶侃面对小丫的举动,不自觉地也举起胳臂挥动,但一时之间,不知是该喴“告辞”,还是喊之前从未听过,也从未喴过的“再见”。
陶侃怀着复杂的心情,行进在两旁建满各类商铺,宽阔的石板大道上。路上行人不少,从行人衣着和举止上,很容易就能分辧出本庄人和外来人。一是本庄人都穿的是类似胡服但却比胡服看起来讲究华美许多,款式亦与胡服有很大的不同,显得非常利落和精神;二是本庄人气色都非常好,很健康,脸上都现出无忧无虑的神情;三是本庄人面对满大街新奇亊物视若无睹,一付习以为常的样子。他们多数人行色匆匆,显得较为忙碌。
不过,大街上还是外乡人居多,想必都是来自周围郡县和庄园村落的商人,小贩,采办家用的百姓和一些游历之士。
街上还有一些人引起了陶侃的注意,他们是一些分散大街各处,身着统一服饰,身背带鞘长刀的青少年男女。从举止上一眼可以看出,他们都身怀相当武功底子,接受过良好的训练。他们的任务,显然是负责维持庄里的安全,随时应对突发亊件的发生。
陶侃暗叹:看来,外来人想在这打什么坏主意,那可是自找没趣儿。
辰时﹝早上七至九点∈保召┳呓肆榭驼唬荒昵峄锛屏⒖搪扯研Φ赜松侠矗浅H惹榈恼泻糇盘召)z接下来陶侃所述的情形与掌柜向罗成汇报的情况基本一致
陶侃在伙计口中洠Я私獾礁嘞胫赖那榭觯召┤衔昵峄锛婆绿鄟~被掌柜责罚,无奈,只好抓紧时间自已去一探究竟。
陶侃出客栈后往西右拐,沿一条宽约十来尺的石板路进入一片皆为二或三层小楼加后院的住宅区,整片住宅区看似起码有几百栋。小楼多为两栋连体,三面有窗,一栋栋排列整齐,分布合理;区內道路纵横交错,梳密有致;路边、楼侧、院內院外皆种有花草树木,但多不茂盛,显然是因住宅区建成时日尚短,不过,可以肯定在一两年后,这里必将是绿树成荫,处处鲜花盛开。
住宅区很安静,路上行人稀少,外乡人模样的到也有几个,也都象是陶侃这样好奇的游历人士。本庄人也有一些,不过多为一些老人和孩童,当然也“偶遇”本庄的男女“庄勇”在巡视。
很快半个时辰过去,陶侃忽內急,于是按路边指路牌所指,来至住宅区中心地界,一修建如屋的藩溷﹝公共厕所,陶侃是读书人,此刻又是在用饍,所以用了当时文雅的书面叫法杖辉谀咯z众人发出会心的笑声7隳凶笈遥唤鲇心信置魇荆杏型蓟ぃ号慌油废袷嵋凰拂伲荒形怀ば肽凶油废瘛
住宅区中心,陶侃赫然发现一大院院门上题有“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做舟。龙啸山庄第一小学。”的字样,不禁赞道:好句!好字!咦!此字体与罗成题于折扇上的字极相似,不过此字比折扇上的字显得更加挥洒自如,形神兼具﹝罗成暗自调侃:当然了,那折扇上的字是盗版,岂能与此真迹相比绱丝蠢矗俗执司涠ㄊ浅鲎月拮髁恕)z罗成无所谓。
陶侃欲进大门看看,刚跨进前脚,就猛然听见有人发话:“来者何人?”
陶侃循声望去,只见院门內左侧紧靠大门处有一小屋,一扇开着的窗里端坐着一位六十开外的白须老者,老者正用狐疑的目光打亮着陶侃。
“鄙人乃鄱阳人氏,今游学至此,见此为学堂,故欲入内向此间先生求教一二。”陶侃笑容满面道。
老者以更为怀疑的眼光审视起陶侃来,道:“你非本庄庄民,不得入内。本庄学堂也不招收庄外人,何况这是教七至十二岁孩童的小学。”老者显然误会陶侃想入学堂学习。
“哦?如此大一座学堂想必不易满收学子,为何不收外庄人以多收钱物呢?”
“收钱物?谁说要收钱物?咱庄学堂不但不收钱物,还由庄里给每个学生每年发两套校服呢!”由于年纪大又缺牙,老者说得是涶沫星子乱飞,骄傲得白须颤动,脸泛红光。
陶侃不禁想起小丫身着新奇校服,背着书包向他频频挥手的可爱模样。忽然,他微笑着对老者挥挥手:“老丈,再见!”说完转身离去。
身后老者一听“再见”俩字儿,立时愣在那儿:再见?他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