奄人对周人的仇恨极大,甚至还要大于普通的商人,因为周人对奄人做的事情要比对普通商人做的残酷百倍。
后世曾经对周公一生的功绩做了总结,即“一年救乱,二年克殷,三年践奄,四年建侯卫,五年营成周,六年制礼乐,七年致政成王”。
在这句话里,践奄和克殷、制礼乐是同级别的存在,足以证明奄国的重要性。
然而真正重要的是,这句话里的那个“践”字。
践,即践踏,相较于“克”字,程度明显要加深许多。
自古来来,两国交战,大多都是用“克”字来形容的,用“践”来形容的极少。而奄国,却是少数“有幸”使用这个字的国家,可见当时周人对奄国人做的事情有多残暴。
虽然腾蛇部落由于提早跑路,并未受到太大的损失,但是一来前任族长确实死在周人手中(实际上现任族长也死在了周人手中,现在的这个是冒牌货);二来腾蛇部落的始祖南庚由于曾经是商王,宗庙也是放在奄国国都中祭祀的,在这场战争中同样遭到破坏;三来虽然损失小,但要是没有这场战争的话,腾蛇部落不就没有任何损失了吗?
因此综上所述,即便是逃到了这里的腾蛇部落,也依旧对周人有着刻骨铭心的仇恨,恨不得立马杀回曲阜,夺回祖宗江山。
只不过如今腾蛇部落势弱,做不到这一点罢了。然而做不到归做不到,身为现任族长的商离,必须要表现出应有的强硬态度才行。
果然,在听到商离的话之后,在场的贵族们都满意地点了点头,表示赞同商离的观点。
“然而!”
商离突然话锋一转,面露悲戚道:
“先父及商、奄各部联手,却依旧败于周人。而今我部只有男女老幼三千余人,男丁更是不足五百!若是再起兵反周,与送死何异?”
听到这里,老贵族们也都失落地低下了头。是啊,当初奄国汇集了东逃的商朝遗民,又有蒲姑国,徐国以及其他的东夷各部的支持,却依旧不是周人的对手。如今自己就剩这么点人,怎么可能是周人的对手?
这时候,三叔子和开口道:
“既如此,不知邦伯有何高见?”
“高见谈不上。”
商离谦虚地摆了摆手,而后道:
“如今之计,最重要的便是找到一个地方,令族人们安顿下来,休养生息,而后再缓缓图之。”
这才对嘛!
老贵族们全都暗暗点头,反周是口号,是态度,找个地方安顿下来才是最重要的。这些老贵族又不傻,怎么可能会明知不敌却依旧上去送死?
“如此……邦伯以为此地如何?”
这次说话的是商离的四叔子旬:
“此处位于淮阳,水草丰美,且离奄国故地不远,将来真要起事,不消一月,便可打回故土。”
“此处?”
商离微微皱眉,根据这几天收集到的信息,虽然他无法确认自己现在所处的具体位置,但是却能大致判断出如今自己正处于后世安徽省的蚌埠市附近。当然,蚌埠在淮河以南,而自己则位于淮河以北。
之所以能够判断到这么细致的程度,是因为根据羿的说法,在逃离奄国之后,腾蛇部落就一直南下,中途虽然也因为躲避山林湖泊饶了一些路,但是大致的方向是不变的。而从曲阜一直向南,到淮河附近的话差不多就是蚌埠了。
“怎么?有何不妥吗?”
眼见商离迟迟不肯发话,四叔子旬再次发问道。
“此处……若余未记错的话,似乎是淮夷的地盘吧?”
商离斟酌字句,缓缓说道:
“淮夷……能容许吾等于此建国吗?更何况,而今之淮夷,只怕是自身难保吧?”
这倒不是商离胡说,在西周时期,淮夷曾数次造反。一开始的时候后世的历史学家还不知道是为什么,直到后来一个铭文出土,上面详细记载了,是因为周人奴役他们过重,他们不堪其负,这才起兵造反的。
既然周人能够奴役淮河附近的淮夷,以至于逼得他们造反,那就说明周人迟早会将手伸到这里。在这种情况下还在淮河北岸建都,显然是极其愚蠢的。
8。不知邦伯有何高见
而商离之所以不愿意在淮河流域建国,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那就是历史上奄国遗民一开始也是在这里建国的。
结果大家也知道了,等周成王去世,周康王即位后,这些奄国遗民再次起兵造反。然后……就被周人一路赶到长江以南去了。
奄人为什么再次造反?自古以来就众说纷纭。有的说是因为奄人觉得周成王死了,周公也没了,周朝没什么可以让他们忌惮的人物了,因此他们觉得自己又行了,于是在自信心爆棚下再次起兵。
也有人说是因为他们在这里被当地的淮夷土著排斥,不得已之下,只能再次起兵,试图打回曲阜,重建自己的故国。
总之,不论是什么原因,历史上的奄国遗民在淮河流域并没有待太长的时间,就匆匆离去了。
很显然,淮河流域对于腾蛇部落来说,并不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淮夷?”
听到商离的话,四叔子旬冷笑一声道:
“若他们安分守己,大家还可相安无事。若是他们不知死活地前来寻衅,吾等不介意将其灭杀!”
子旬对淮夷的态度是这年头奄人的普遍观点,在奄人的眼中,中原的商朝和自己属于第一序列的文明,山东的东夷则是第二序列的文明,至于淮河流域的淮夷,就只能排到第三了。
这个年代的“文明”其实是跟战斗力直接挂钩的,越是高级文明,就掌握越高级的武器和战争技术。在熟练掌握青铜器和战车技术的奄人面前,还在大量使用石器的淮夷显然是不入流的。
如果用游戏模板来套的话,商朝和奄国属于“中原科技组”,科研效率百分百。山东的东夷属于“东夷科技组”,科研效率百分之八十。淮河流域的淮夷则属于“淮河科技组”,科研效率只有百分之六十。再往南,到了长江以南的百越地区之后,就是“江南科技组”了,科研效率只剩可怜的百分之四十。
当然,以上的科研效率只是打个比方,并不是说人家的科研效率真的只有中原的百分之四十。不过越是往南,科技水平就越低,这也是不争的事实。
“话虽如此,然我部族如今只有男丁四百余口,不足五百。若与淮夷争锋,怕是难以讨好。”
商离有些无语,自家虽然科技水平高,但是人家人多啊!两个拿石器的人,难道还打不过你一个拿青铜器的战士吗?
“更何况,南方多沼林,战车难以施展。”
这年头全球温度都高,中原地区与后世的江南类似,淮河流域的降水也比后世要多。因此是森林密布,沼泽遍地。在这种情况下,商奄引以为傲的战车是难以施展的。而没有了战车的优势,真和淮夷打丛林游击战,自己这边只怕还真不是淮夷的对手。
“这……”
听到这话,子旬顿时语塞,但还是有些不服气地说道:
“如无意外,其余各部也将于近期抵达此处。届时,敌我人力,亦将翻转!”
“哦?”
商离有些诧异地看了子旬一眼,而后问道:
“四叔如何得知?”
“余早已派出斥候,时时侦探。今有斥候回报,已有一部走至徐国故地,不日便将抵达此处。”
徐国是这次跟着奄国一起造反的国家,也是飞廉的同族。在攻打奄国之前,周公带人先灭了徐国,而后从南向北,包抄奄国,最终一部分徐国遗民和一部分奄国遗民被一起迁到甘肃,成了后世秦国的祖先。
当然,这年头地广人稀的,再加上淮河流域水网密集,森林遍地,因此很多徐国遗民都逃进了森林中,等周人走后又出来重建徐国了。不过至少到目前为止,徐国故地还是一片狼藉,并没有多少人。这里远离中原,周人也没有兴趣占领这里,因此算是一块空地。
这年头的徐国并不在后世的徐州,距离蚌埠并不是很远。那支部族既然走到了徐国故地,那么如果不出意外的话,几天之内应该就会抵达腾蛇部落目前所在的位置了——当然,前提是他们知道腾蛇部落在这里。
“如此,那便更不能在此处建都了。”
没听到子旬的话还好,听到他的话,商离双手拍在案几上,对着在场的老贵族说道:
“诸位,请试想一下。若是阳甲之后聚集此处,见我南庚之后损失甚微,会作何感想?”
说完,不等老贵族们回答,商离自己开口道:
“届时彼辈人多势众,又是逃难出来,身上物资粮食不多,会不会强行要求吾等分润物资,以接应他们?”
“这……”
听到这话,老贵族们面面相觑,他们还真没想到这一茬。
然而商离的话还没说完,只听他继续说道:
“不仅如此,阳甲之后是否会想,为何我腾蛇部落损失如此之小?诸位,这个世界上是没有不透风的墙的!迟早,彼辈会得知吾等提前逃亡之事!到了那个时候,吾辈尚能与彼辈携手共进否!?”
商离对于四叔子旬的建议可以说是嗤之以鼻,本来嘛,你们腾蛇部落就是抛下人家阳甲一系的人自个儿跑路。现在却又主动靠到阳甲那一系人的身上,希望获得对方的人力支持,这不是智障是什么?
历史上并未记载奄国在淮河流域建国之后的详细情况,但是如果自己没有穿越,按照商人的传统,让自己的这几个叔叔继位,并且真的按照四叔子旬的建议去执行的话,那么结果必然是阳甲一系的人将腾蛇部落瓜分干净,靠着他们带出来的物资重新在淮河流域建立起一个国家。
而腾蛇部落辛辛苦苦从奄国带出来的物资,最后则是全都替他人做了嫁衣。
听到商离的话之后,在场的老贵族全都脸色大变。他们只是见识少,并不是真傻,听到商离这么一分析,立马就明白了其中的利害关系。
二叔子更瞥了四弟一眼,而后对着商离说道:
“既如此,不知邦伯有何见解?”
9。当然是渡过长江去啦
“终于到我了!”
商离心中暗道,如果自己一开始就提出建议的话,由于自己年纪较小,威望较轻,免不了要被这些老贵族为难一番。
但是现在不同了,子旬的建议其实就是在场大多数老贵族内心的想法,已经被介佑论证为不可行的了。在这种情况下,自己提出来的建议无论是多么离谱,都会被老贵族们正视,并且认真地进行论证。
想到这里,商离在心中长出了一口气,而后道:
“渡江!”
“渡江!?”
听到这话,老贵族们一片哗然。
这年头,江淮河济都是专有名词,江就是长江,淮就是淮水,河就是黄河,济就是济水。
因此,在听到商离说渡江之后,老贵族们没有任何的歧义,立马就明白了商离的意思,那就是渡过长江,去江南发展。
“江南蛮荒之地,瘴气丛生,毒虫横行,如何可以建国?”
第一个跳出来反对的就是四叔子旬,倒不是恼怒商离反驳了他之前的建议,而是身为负责部族里农业生产的官员,他必须为部族的农业生产考虑。
在现在的人看来,世界上最丰美的土地就在中原济水和黄河附近,因为这里降水适中,气候温润,是最理想的农业垦殖区。
反观江南,由于这年头气温极高,降水也多,因此遍地都是热带雨林。在没有铁器的年代,人们面对这些热带雨林,是没有什么开发能力的,因为他们缺少砍伐这些热带树木的工具。
有人可能会问了,这年头不是有青铜器吗?难道青铜器还砍不了树吗?答案是……确实如此。
这年头由于地广人稀,树木动不动就是几百年往上的,三人抱四人抱的树遍地都是,砍起来极其困难。
而青铜器又极脆,只能制作成矛戈戟剑之类的刺击武器,是无法用来砍杀的。
记得前世一个鉴宝节目,工作人员捧着一个青铜镜上台的时候,不小心将其落在台上,直接将其摔得四分五裂,可见青铜器之脆。
当然,青铜镜由于铜锡比达到了1:1,因此会比普通的青铜器更脆一些。不过青铜武器的铜锡比也有3:1,实际上也好不到哪里去。最多只能用来刺击,无法砍杀。
因此,青铜武器是没有刀的。刀这个百兵之王,要等铁器时代到来之后才会出现。
青铜器连砍人都费劲,更别说是砍直径好几米的大树了,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