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惜大象不能戴鼻环,否则国家还能再多一个畜力。”
商离有些遗憾地摇了摇头,直到21世纪,人们也没能找到大象的弱点,进而成功地制服它们,而是只能选择采用培养感情的方式,让大象乖乖听话。在这种情况下,刚刚加入宜国没有几天,和商离之间没有太多感情的咪咪子显然是无法用来帮忙耕地的。
“不过咪咪子不行,那些马倒是可以用来耕地。”
商离的失落没有持续太长的时间,很快,他就将注意打到了宜国战马的身上。
宜国的马都是上好的战马,能够在战场上拉动战车的那种。如果是在中原的话,是绝对不会有人想到用它们来拉犁干活的,因为那实在是太浪费了。
但是这里不同,这里是江南,水网密布,林沼丛生,在这种地方,战车压根就施展不出来。连带着,拉车的马也就没有了用武之地。
在这种情况下,不将这些马利用起来,让它们帮忙干活,难道还养着它们吃白食吗?
“而且这些战马还都是矮脚马,爆发力不足,耐力却非常惊人,用来干农活才是它们的正确使用方式,拉战车什么的实在是太浪费了。”
商离看了一眼沃氏商队中驮运货物的马匹,忍不住撇了撇嘴。
前世在网上逛论坛的时候,商离就经常看到有人发帖,问为什么中国在战国之前只有战车而没有骑兵,是不是中国人傻之类的,当时就把商离气得不轻。
拜托,你以为骑兵这东西是有马就能组建得出来的吗?且不说在没有马镫之前骑兵的战斗力极其有限,单就马匹种类这一项,就能将中国骑兵掐死在摇篮中。
为什么?因为这年头中国的本土马种是矮脚马!背高只有一米一二的那种!以这个年代成年男人的身高,骑在这种马上,是很容易出现脚在地上拖动的情况的!在这种情况下,谁敢骑在马上当骑兵?不怕自己的脚被马拖在地上拖断掉吗?
65。一切的宏图霸业都建立在他的腰上
所以说啊,千万不要小瞧古人的智商。人家只是见识浅,又不是真的傻。像翻身骑在马匹身上这么简单的事情,古人怎么可能会想不到?
哦,也不是所有的古人都是聪明的。比如说中东地区的某个文明古国,明明有极其优秀的阿拉伯马,但是他们却非要学着中国的样子搞出战车来冲阵,也确实是挺难为他们的。
关键是阿拉伯马的耐力不咋地啊!人家只是爆发强,用来充当骑兵恰到好处。用来拉战车……也不知道在将战车拉到战场之后它们还剩多少体力。
当然,在后世的科学饲养之下,阿拉伯马的耐力优势也显现了出来,甚至还反超了蒙古马。不过在五千年前的古代,人都吃不饱,哪有那么多的细粮用来喂马?相较之下,反倒是耐操的蒙古马和中原马更加优秀一些,至少人家对食物的要求没有那么高。
马的耐力和爆发力在一定程度上是成反比的。在没有现代科学饲养的古代,马的耐力排名从高到低大致是中原马——蒙古马——阿拉伯马。而爆发力则正好是反过来,阿拉伯马要远超蒙古马和中原马。
蒙古马两头都不占优,但是却恰恰能够凭借中庸的优势两头压,成为后世蒙古帝国横扫欧亚大陆的重要助力,不得不令人感慨造物主之神奇。
言归正传,正是由于中原马耐久度高的特点,因此在战国之前,中国才会盛行战车这种兵种。而到了战国之后,随着蒙古马逐渐进入中国,中原诸国也纷纷开始组建自己的骑兵,中原马也渐渐地在战场上淡出了身影。
后来随着全球气温变冷,北方逐渐变得不适合中原马生活,再加上人们不重视中原马,没有刻意地去培育它们,因此到了后世,中原地区已经基本上见不到中原马的身影了。
当然,中原马并没有因此就直接绝种,而是换了一个身份继续生活在中华大地上。后世大名鼎鼎的滇马,其实就是中原马的后代。
换句话说,如今宜国的这些战马,其实就是滇马的祖先。而滇马,不就是用来干活的吗?
“好好干,等将来打回中原的时候,你们还是有用武之地的。不过到了那个时候,拉战车的可能就是你们的儿子辈甚至是孙子辈了。”
商离看了一眼正在秦淮河北岸岸边吃草的宜国的战马,心中默默想道。
中原不同于江南,那里一马平川,战车还是非常好用的。因此将来北伐的时候,战车依旧是一种不可或缺的兵种。
当然,理论上商离也可以走海路,抵达辽东地区,和那里的箕子朝鲜进行贸易,委托他们为自己寻找蒙古马,而后带回来组建骑兵。但是还是那句话,商离为什么要这么干?
商离的基本盘是长江以南的太湖流域,这里压根就不适合蒙古马生存。就算商离能够从东北引入蒙古马,他也是无法在这里进行培育的。
换句话说,即便商离真的组建出了骑兵,他依旧要源源不断地从北方购买马匹——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由于蒙古马喜高寒,怕湿热,因此在这个全球气温偏高的年代,它们的生活区域其实是要比后世的时候更加靠北一些的。在这种情况下,哪怕箕子朝鲜真的能够抓获蒙古马,其成本也会高得惊人。
虽然如今的商离手上有蔗糖这个致富神器,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他就能肆无忌惮地去购买蒙古马了——相较于买马,他更加倾向于用蔗糖去换回商朝遗民,毕竟人才是第一生产力。
而且最重要的是,商离能够组建骑兵,难道周人就不能组建骑兵吗?人家发源于西北,和蒙古马挨得更近,一旦从商离这边看到蒙古马的真正用途,人家可以第一时间学习模仿,组建出一支庞大的骑兵部队来,而后以兵种优势来对抗商离的铁器优势,让商离北伐中原变得困难重重。
综上所述,组建骑兵完全是一种资敌行为,只要商离的脑子正常,就不会干出这种事来。
当然,等将来北伐成功了,商离还是可以搞一些骑兵玩玩的。至于到时候蒙古马的贸易路线会不会被游牧民族垄断……商离表示,只要自己让塞北的游牧民族也是自己的后代,那不就没有任何的问题了吗?
反正这年头由于全球气温偏高,塞北地区的降水量也要远超后世,虽然无法像中原那样大规模进行农耕,但是像中世纪的波兰和东欧一样进行半农耕半游牧还是可以的,在那种地区建立诸侯国,并不是什么做不到的事情。
而只要诸侯国建立了,那么随着人口的繁衍,他们就会自动地进行部落分裂,到不同的地方去重新定居。这其中有一部分部落可能会受不了塞北的环境而南迁,但肯定有一部分部落会彻底适应塞北的环境变成游牧民族,到了那个时候,商离的目标也就初步实现了,那就是让阴山南北同属于同一个民族。
虽然由于生活环境的不同,塞北和中原的民族也会开始分化,最终变成两个完全不同的民族。但是双方毕竟是同出一源,是存在商谈的可能的。
再说了,就算谈不了又如何?哪怕将来塞北的游牧真的南侵,并且将中原帝国给干掉了,那不还是商离的后代吗?中原帝国亡在同宗同源的游牧手中,也算不上是亡国灭种,最多就是改朝换代。
当然,这种游戏只能玩一次,入主中原的游牧是不可能再次回到塞北放牧的,到时候塞北必然会被其他游牧民族占据,等第二次游牧南征,那就不会像第一次那么“温和”了。
不过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儿孙自有儿孙福,商离能管后代一千年的安危,难道还能管他们三千年?不可能的呀!要是一千年之后他们还是无法抵御塞北游牧民族的侵扰,那就让他们亡了吧,商离表示这么拉跨的后代他实在是带不动啊!
“不过话又说回来,如果要在塞北也建立诸侯国的话,那么原先的一百个儿子只怕已经不够用了。或许……要再生他个五十个?”
商离摸着下巴,低声呢喃了起来。
这一刻,他终于意识到,一切的宏图霸业,都建立在他的腰上。
66。谁能告诉我这到底是什么东西
商离只是在沃氏商队转了一圈就回去了,毕竟这里已经没有什么值得他留恋的东西了。
不过其他的贵族则不同,他们已经有大半年的时间没有好好地采购过东西了,如今好不容易遇到一个商队,自然是要抓紧时间好好地采购一番的。
再加上他们也知道了蔗糖的存在,心知到了明年自己就有比贝币更加硬的硬通货了,因此在采购的过程中,这些贵族也是丝毫没有留手的意思,花起钱来一点都不心疼,大有一副“爷不差钱”的架势,看的沃氏商队的人目瞪口呆。
“这宜国……这么富有的吗?”
一个沃氏商队的成员对着身边的人问道:
“这花起钱来,竟然如此地豪横。”
“不知道呀。”
那人也是一脸懵逼,不过还是用自己那有限的见识解释道:
“不过听宗伯说,这个宜国是由奄国遗民建立的,奄国地处东方,距离海边很近,想来是从东夷人的手中获得了不少的贝币吧。”
“应该是这样没错了。”
之前那人点了点头:
“不过话又说回来,如今这宜国迁到了江东来,距离海边依旧很近,想来他们应该还是能像之前那样轻易地获得贝币的吧?如果是这样的话,我们下次来要不要拉高货物的价格?”
商人干的就是低买高卖的勾当,在海边的时候他们会以极低的价格购入贝壳,而后再在内地以极高的价格抛售出去。因此虽然同样是“钱”,在海边和在内地的时候贝币的购买力也是不一样的。
“不清楚,这个不是我们需要关心的。”
后者摇了摇头:
“不过看宗伯的意思,他似乎并没有压低这宜国贝币价格的打算。”
“哦?这是为何?”
前者有些吃惊道。
“据说,是因为这个宜国受了帝喾之命。”
后者打量了一下周围,压低声音道。
“嘶~”
听到这话,前者倒吸一口冷气:
“受了帝喾之命?那岂不是说,这宜国邦伯……啊不对,这宜国天子,是我们商人的天子?”
“嘘~小声点!”
后者连忙做了个禁声的手势:
“你这么大声,是生怕别人听不见吗?”
“怕什么?反正这里又没有周人,都是咱们自己的族人,有什么好怕的?”
前者满不在乎地摆了摆手。
“我这是怕你养成习惯,回到康国之后还是这样口无遮拦!”
后者一脸严肃地说道:
“到时候,倒霉的可就不是你自己了,而是会连累咱们全族。”
“这……好吧。”
听到这里,前者也意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先是低头认错,而后继续问道:
“那宗伯准备怎么做?是帮助这宜国天子起兵反周吗?”
“应该不会,毕竟周人势大,而我商人又分成了好几股,难以形成合力。这宜国天子虽然受命于天,但是真想与周人对抗,也不是一件易事。”
后者沉吟片刻,给出了自己的看法:
“如果我没猜错的话,宗伯应该是打算在贸易上给予这个宜国一定的帮助,将来如果他们真正北伐成功,收复中原了,咱们沃氏也能混个功劳。而就算这宜国失败了,咱们做得这么隐蔽,周人应该也是看不出来的,自然也就连累不到我们。”
“原来如此,真不愧是宗伯,想事情就是周到。”
听到这里,前者总算是明白了自家宗伯的打算,当即一脸钦佩地说道。
……
时光飞逝,转眼间,夜幕降临了。
由于之前商离早有吩咐,因此宜国也早已备好了宴席,用来宴请沃操。
“向留国散播我宜国正遭受瘟疫肆虐之事,便拜托沃氏宗伯了。”
酒过三巡之后,商离一脸正色地对着沃操说道。
“还请宜国天子放心,此事便包在我们商队的身上了。”
听到这话的沃操急忙起身,对着商离说道。
“沃氏宗伯不必如此。”
商离压了压手,示意沃操坐下,而后道:
“为感谢贵商队对我们宜国的帮助,我们决定,与贵商队开展更加深入的合作。”
“哦?敢问宜国天子,是什么样的合作?”
听到这话,沃操也来了兴致。
“啪啪啪!”
然而商离却没有直接回答他的问题,而是抬起双手轻轻拍了三下。
片刻之后,一位侍女端着一个盘子走了上来。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