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不仅是他们的王,更是他们的爹。
“敢问王兄,您可知道,父王为什么让咱们在这里驻军吗?”
这时候,有不甘心的王子开口问道。
“不知,父王也不曾和为兄说过。”
子飚先是摇了摇头,而后给出了自己的猜测道:
“不过为兄想,父王此举,或许是为了将姬周军队一网打尽。”
423。微子启
宋国,商丘。
年近六旬的微子启正在自己的宫殿中享受着天子之乐。
原本他是没有资格享受这种级别的音乐的,毕竟他只是商王帝乙的庶子,有帝辛这个嫡子在前头,无论如何都轮不到他来继承商朝的天子之位。
不是天子,自然就没有资格享受天子之乐了。
对此,微子启感到极度的不满。大家都是帝乙的儿子,凭什么你帝辛就能继承王位,我微子启就不能呢?就因为你是嫡出我是庶出?
拜托,往前倒个两百年,咱们殷商可是没有嫡子才能继承王位的规矩的啊!
换句话说,你们后来添加的嫡长子继承制,那可是违背了“祖宗之法”的啊!
也就是从那一刻起,微子启的内心产生了夺位称王的心思。
为了实现这个目标,他甚至不惜勾连西方的周国,以允许他们劫掠中原为代价,让他们出兵攻伐帝辛,为自己上位创造条件。
他的计划很成功,在牧野之战中,由于他的及时倒戈,周国军队成功地击败了殷商大军。战败的帝辛仓皇逃回了朝歌城中,引火自焚。
至此,阻碍他称为天子的障碍终于被扫清。而微子启,也拿出了早已准备好的天子衮服,准备登基称王。
而就在这个时候,一个令人震惊的消息传来了。
成功击败帝辛的周国人并没有选择就此退回到西方去,而是准备永久地占据中原,成为中原新的天子。
不仅如此,为了安抚殷商遗民,周人的天子甚至还将帝辛的侄子册封为了商人新的天子,命其祭祀商朝的历代先王。
这尼玛,崩了啊!
说好的我来继承商人天子之位呢?说好的你们劫掠一番报了仇就离去呢?这尼玛,你们这么操作,老子该怎么办!?
多年来的筹谋就此被打断,微子启内心的愤慨可想而知。极度愤怒之下,他直接找到了姬发,询问他为何毁约。
对此,姬发给出的回答是,商人是不会接受一个叛徒成为他们的新天子的。
我可去你的吧!
微子启出离的愤怒了,现在跟我说商人不会接受叛徒成为新天子了?你们早干嘛去了?
要是早知道你们是这么个说辞,老子说什么也不会给你们当内应的!
但是此时后悔已经来不及了,周人已经顺利地进入了中原,而他,也已经成为了所有商人眼中的叛徒。
按照正常剧本的话,这个时候微子启应当被周人直接干掉,以绝后患才是。然而此时的周人毕竟是以小御大,根本管理不来数量比自己多十倍以上的商人遗民。为了防止这些商人遗民将来在武庚的统领下继续反叛,他们最终决定留下微子启,给他一个不小的封国,而后再迁徙大量的商人遗民给他。
这样一来的话,商人遗民就直接被分成两股了。就算将来武庚想要造反,也是召集不了太多的商人遗民的。
至于微子启会不会和武庚串联,联起手来一起对付姬周什么的,周人表示,自己一点都不担心。
毕竟,这个世界上是不会有人愿意再去相信叛徒的,不是吗?
事实也确实如此,在之后的武庚之乱中,武庚确实没有去找微子启,而微子启也明白自己如今在商人眼中的形象,因此也没有选择救援武庚,而是眼睁睁地看着武庚战败身亡。
武庚死了,殷商的法统还需要有人去继承。这个时候,姬周真正的掌权者周公终于将目光转移到了微子启的身上。
之前姬周不敢让微子启成为殷商的领袖,是因为那时候殷商还有极强的战斗力以及反抗意志。若是让微子启这个在殷商有着极高声望的人继位的话,他是很有可能召集出一支庞大的军队,进而将姬周势力一举赶出中原的。
但是现在不同了,两场大战已经彻底打断了殷商遗民的脊梁骨,再加上微子启两次背叛殷商,他在殷商遗民眼中的形象已经彻底臭了。这个时候将商人天子之位交给他,他非但不能很好地统御商人遗民,反而容易遭到他们的谩骂。
这样的人都能继承天子之位?帝喾真是瞎了眼!
和谐统一的宋国是姬周不愿意看到的,混乱不堪的宋国才是姬周心中宋国应有的状况。从这个角度来说的话,册封微子启为商人新的天子确实是非常符合姬周的利益。
那么微子启呢?他对这个册封又是什么态度呢?
答案是,没态度。
在经历了这么多的事情之后,他其实已经开始认命了。不再去想那些有的没的,只想安安稳稳地过自己的小日子。
你听,那是只有天子才能听的音乐,现在我听到了。
你看,那是只有天子才能吃到的珍馐。现在我品尝到了。
当初的梦想已经全部实现,我又有什么好遗憾的呢?
至于这个天下归谁所有……我累了,不想管了,别来烦我。
也正是因为这样,哪怕如今的天下已经混乱不堪了,但是微子启依旧优哉游哉地躲在自己的宫殿之中,整日舞乐相伴,不问外事。
然而他躲着外头的事情走,外头的事情却不肯放过他。就在他静心享受天子之乐的时候,一名官员快速走入了他的宫中,对着他说道:
“宋公,天子有诏!”
“嗯?”
听到这话,微子启缓缓地睁开双眼,看着那名官员问道:
“你说的,是哪位天子?”
“呼~”
官员闻言,先是深吸了一口气,压制住了心中的怒火,而后道:
“三位天子联名发诏!”
他是姬周派来监视微子启的官员,因此才会对微子启的态度感到愤怒和不满。不过如今的姬周也确实有些乱得不像话,再加上姬周还需要微子启出来帮忙,因此他也并未就微子启的态度表露不满,而是和颜悦色地回答了微子启的问题。
“哦?三为天子联名发诏?”
听到这话,微子启不由好奇道:
“他们想要寡人如何?”
“天子想请宋公率领宋国兵马,协助天子征伐宜蛮!”
官员高声回答道。
424。北伐
淮北,彭城。
这里从很早以前开始就是彭国的领土,不过在这个时空,这里已经是宜国的“北京”了。
商离在军队的簇拥下,乘坐着马车缓缓地进入彭城的王宫之中,跟在他身后的是一队队的宜国士兵,以及负责运送粮草的民夫。
彭城紧邻泗水,而泗水又南下汇入淮河。如今邗沟已经彻底修通,南京的粮食物资可以直接从南京装船,而后沿着邗沟进入淮河,最终逆着泗水而上,直抵彭城。
也正是借着邗沟和泗水的水运之利,宜国才能在这么短的时间之内调集如此之多的兵马粮草到彭城来,为即将到来的决战做准备。
没错,决战。
商离并没有为难出使宜国的姬堃,而是在事后将他放了。
不仅如此,在消灭了杞、纪两国之后,商离也并没有下令自己的儿子们乘胜追击,而是让他们就地驻守,等待下一步指令。
为的,就是让姬周有足够的时间反应东南方向发生了什么,进而召集国内全部的兵力,来和宜国决一死战。
商离没有兴趣去一个一个地拔掉姬周在中原的据点,因为那样做很容易让据点中的敌人逃脱出去,而后遁入山林之中,持续不断地和自己打游击战,消耗宜国的国力。
商离想要的,是一战击溃姬周的主力,打掉他们的民族脊梁骨,而后乘大胜之势,一举掩杀过去,彻底地将姬周赶出中原。
也正是因为这样,商离才会如此费尽心思地给姬周腾出调兵遣将的时间。
而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商离的计划进行的很顺利。
“启禀王上,西路军二十个师已经全部抵达彭城了,随时可以参战!”
已经成为宜国最高军事官员大司马的羿率先出列,对着商离汇报道。
此时的羿显得极为激动,因为就在不久之前,他刚刚乘船渡过淮河。
还记得在二十年前,他还只有15岁的时候,跟着腾蛇部落的残兵败将一起渡过了淮河,向更南方去寻找安身立命之所。
在当时,他还感慨过,不知道自己此生是否还能再次北渡淮河,返回中原。
对此,商离也曾给过他承诺,20年内,必定率军北伐,收复中原。
当时他还以为商离是在安慰自己,因此并未往心里去。但是之后发生的一系列事件,却令他意识到,商离并不是在开玩笑,他是真的准备修养20年,而后率军北伐的!
现如今,20年之期已经到了。当初的青葱少年,如今已经成为了一个中年大叔。而宜国的人数,也已经从20年前的三千多人,暴增至了如今的200万人!
连带着,宜国所能调动的兵力,也已经从最初的400多人暴增至了如今的10万多,并且还在持续增加中。
一想到自己即将率领5万大军与姬周军队决战在中原的古战场之上,羿的心中就忍不住一阵激动。此战若胜,非但能够为他的军旅生涯画上圆满的句号,完成年少时候的梦想,而是能让自己的军功爵升到宜国二十等爵的最高一等,成为真正拥有封地的彻侯!
在这种情况下,试问他又如何能够不感到激动呢?
“嗯,予一人知道了。”
商离闻言,对着羿点了点头,而后转头对着一旁的子和道:
“王叔,粮草之事准备得如何了?”
“启禀王上,先期粮草已经全部运抵,之后的粮草仍在调运之中,不过想来应当是没有什么问题的。”
子和出列,恭敬回复道。
子和今年已经五十多岁了,放在商朝,他这个年龄已经算得上是真正意义上的“人瑞”了。不过在宜国,由于肥皂等事物的诞生,人均寿命也得到了长足的进步,因此此时的他依旧显得非常精神。
商离有三个王叔,分别是子更子旬和子和,如今子更身为丞相,正在南京负责调运后方粮草,子旬身为王室长辈,负责去纪国看着子飚等一众兄弟。唯有子和一人,跟在商离的身边,负责处理军中的琐碎事务。
是的,兵分两路。此战商离并没有选择合兵一处和姬周决战,而是选择兵分两路,同时和姬周在两个战场上决战。其中东线战场的最高指挥官是太子子飚,而西线战场的指挥官则是商离本人。
之所以选择这么做,一方面是为了减少彭城方向的后勤压力,毕竟海运的运输能力在某种意义上来说是要比水流量受季节降雨量影响的内河更强一些的;另一方面也是为了给姬周上下更多的压力,让他们不得不尽可能多地调集国内的士兵,以此来填满前线的战场。
根据商离估计,如今姬周所能调动的军队最多不会超过8万。就这,还是建立在他们将那些归附了的商朝遗民也一并召集起来的基础上的。如果只论姬周本族军队的话,商离估计他们全国加起来也不会超过3万。
为什么会这么少?按理说经过20年的休养生息之后,姬周的实力应当会突飞猛进才会啊!然而现实是在商离一系列的阴谋设计之下,姬周的军队确实只剩这么点了。
当初虎方叛乱,姬周损失了整个6个师,也就是1。5万人。后来申国作乱,姬周在关中的势力被连根拔除。这些人如果不死的话,姬周要想召集起一支15万人的军队还是非常轻松的,毕竟活着的周族人非但可以直接参军,而且还能让姬周高层更加放心地在军队中掺杂更多的商族人。而若是这些人死了的话,姬周高层也会因为害怕弹压不住军队中的商族人而不敢征召太多的商族人。在这种情况下,姬周天下只能征召出8万人也就变得可以理解了。
8万人,分在两个战场上,那么一个战场就是4万人。而商离这边则是每个战场5万人,在人数上多于姬周不说,在后勤供给上也要完爆姬周。
毫不客气地说,如果商离打定主意在这里和姬周硬耗的话,率先撑不下去的一定是姬周,毕竟他们的粮食生产能力和造船能力远不如宜国,就算有黄河和济水可以借用,前线所能获得的粮草也是无法和宜国相提并论的。时间一久,姬周前线的士兵就一定会因为缺粮而军心涣散,最终不得不选择撤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