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西周当国君》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我在西周当国君- 第19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当然,以上这些都是建立在科技没有获得重大突破的基础上的。若是将来宜国的继任者能够搞出蒸汽机,搞出工业化的话,江东地区的人口或许会进一步增长,直到破亿。不过那已经是不知道多久之后的事情了,根本不在商离的考量范围之内。

    如今商离需要做的,是苟过这段时间,等到这批新生儿长大成年,而后再带领宜国的新生代北伐,收复故土,封邦建国。

    这个时间不会太长,大约只需要5…10年。那个时候商离才不过30多岁,正值一生中精力最充沛的时候,用来北伐刚刚好。

    花开两朵,各表一枝。在宜国缩在江东地区猥琐发育的同时,北边的姬周王朝也发生了不小的改变。

    首先是齐国。自从二次伐楚结束之后,齐国的国君姜太公便直接陷入了老年痴呆状态,许多国事都无法亲自处理,只能交由其嫡长子代为解决。

    姜太公的嫡长子在能力上是没有太大的问题的,毕竟他跟了姜太公几十年时间,该学的东西都学得差不多了。但是在政治敏感度上,他却无法和姜太公相比拟。

    在过去的5年时间中,子贸率领的宜国商队在中原诸国之间到处开花,疯狂地购买殷商遗民回去。如果姜太公此时还能保持清醒的话,他一定会察觉到此事的不寻常,进而派人追查这件事。但是很可惜,为了给姬诵这个外孙擦屁股,姜太公耗干了自己的最后一滴精血,直接成为了一个生活不能自理的老年痴呆症患者,日常生活都需要旁人服侍,更别说是追查子贸商队的动向了。

    也正是因为这样,这些年子贸才能在中原诸国之间做得那么肆无忌惮,一批一批地运送奴隶回去,作为宜国人口增长的“种人”,增加宜国的实力。

    如果姜太公知道这件事的话,只怕他会立马提兵追杀子贸的商队,将其彻底留在中原。但是很可惜,此时的他已经做不到这一点了。在返回齐国的3年之后,姜太公于一场睡梦中溘然长逝,死前没有承受任何的痛苦,身旁还有儿孙环绕,倒也算得上是寿终正寝了。

    姜太公的离世并没有在中原大地上掀起多大的波澜,毕竟一个九十多快一百岁的老人,之前还生活不能自理了好几年,大家早就已经做好了他去世的准备了。因此在得到姜太公离世的消息之后,各国国君除了派遣使者前去齐国哀悼一下之外,倒也没有做出其他太过激烈的举动。日子还是要过的,老一代人走了,新一代人还要继续生活下去不是?

    中原诸侯都没有对姜太公的离世表现得过于悲伤,但是姬诵不同。据说在得知了自己的亲外公离世之后,姬诵在自己的寝宫之中活生生地哭晕了过去好几次。很显然,他对这个护住了自己王位两次的亲外公还是有很深的感情的。活着的时候他或许还会担忧姜太公功高震主,如今当事人已经死了,姬诵自然不需要再掩饰什么,直接就将他对姜太公的感情表露了出来。

    而在哭过一场之后,姬诵立马就派遣使者前往齐国,向新任齐国国君询问,姜太公临死前是否有什么遗言。

    遗言自然是有的,根据新任齐侯的说法,姜太公希望自己死后能够被运回关中老家安葬。

    对此,姬诵自然是没有不允的道理。不久之后,一支运送姜太公遗体的车队从齐国国都营丘城中缓缓驶出,朝着关中驶去。

    不仅如此,姬诵还给天下诸侯发了诏令,命令他们前来参加姜太公的葬礼。

 399。葬礼上的阴谋

    在接到姬诵的诏令之后,天下诸侯纷纷感慨姬诵和姜太公这对君臣祖孙间的亲密感情。而后也不墨迹,全都从各自的封地起身,前往关中参加葬礼。

    葬礼很隆重,在姬诵的强烈要求之后,姜太公获得了以天子之礼下葬的资格。所有的诸侯全神情肃穆,站在各自的位置上,准备送姜太公最后一程。

    而就在这个时候,意外发生了。

    前来参加葬礼的王后申国女以及她的儿子姬周太子姬钊不知道出于什么原因,朝着即将下葬的姜太公棺椁丢了一块石头。

    “砰!”

    石头撞在了棺椁之上,同时也砸在了诸侯们的心里。

    参加葬礼的诸侯全都用惊骇的眼神看向王后以及太子,试图向对方讨要一个说法。

    “是我干的,和王后太子无关!”

    就在这个时候,一个侍女突然跳了出来,一边将申国女和姬钊护在身后,一边朝着姬诵磕头道:

    “石头奴婢丢的,真的和王后太子无关啊!奴婢愿意以死谢罪,给太公陪葬!”

    说着,她便直接跳入了墓葬之中,抓起一件陪葬用的兵器,自杀在了姜太公的坟墓之中,给姜太公当了人牲。

    侍女确实是死了,但是这场风波却没有结束。虽然侍女将所有的罪责都揽在了自己的身上,但是参加葬礼的诸侯们却并不认为侍女说的是真的。

    原因很简单,她没有这么做的动机。

    为了给姜太公殉葬,所以朝着姜太公的棺椁丢了一块石头?这是个什么说法?

    如果她真的想要殉葬的话,完全没有必要这么做啊!直接提出殉葬申请,想来姬诵不可能不答应的。

    既然石头不可能是侍女丢的,那么答案就很明显了。石头是王后申国女或是太子姬钊丢的,当然,太子姬钊的概率最大。

    至于动机么……一个5。6岁的孩子,拿起石头乱砸人,这需要动机么?

    纯粹就是顽劣,缺乏教育罢了!

    这一刻,诸侯们看向姬钊的眼神变得不友善了起来。

    这样的人,将来真的有资格继承大统,统治自己吗?

    小小年纪就不尊重诸侯兼自己曾外祖父的姜太公,这样的人长大了能好?

    第一次,姬周诸侯们生出了劝说姬诵废除姬钊太子身份的念头。

    哪怕这么做会破坏姬周的分封制传统,也不能让这样的人继位啊!

    对于诸侯们内心的想法,姬诵心中是大致知道一二的。

    事实上,早在今天之前,姬诵就知道了这件事可能会发生。

    之所以说是可能,是因为这件事不是姬诵一手操办的,而是沃操主动提出的。

    根据沃操的说法,姜太公葬礼是绝佳的废除申国女和姬钊王后以及太子身份的机会,错过了就太可惜了。

    因此,他希望在这场葬礼上搞点小动作。

    对此,姬诵并没有答应。毕竟他对姜太公还是有真感情在的,不希望姜太公的葬礼变成争权夺利的阴谋场。

    因此,他直接拒绝了沃操的请求。

    然而就在这个时候,芈娃出来了。

    她抱着自己的儿子伯服跪在了姬诵的身前,向姬诵哭诉自己在后宫的日子不好过。

    不仅如此,她还“重复”了一遍姬钊在后宫中说过的话。

    其内容,大致就是要在姬诵死后给他上一个恶谥,而后如何如何迫害伯服云云。

    为了证实自己不是在说谎,她还带来了一个申国女的贴身侍女,给自己作证。

    正是刚刚主动站出来给姬钊“背黑锅”的侍女,

    这个侍女姬诵认识,据说原本是一个猎户之女,家中遭了野兽袭击,父母全都死在了山上,只留下她一人不敢继续生活在山林之中,逃入了镐京之中,依靠乞讨为生。

    后来申国女在一次外出的时候遇到了即将饿死的她,赏了她一碗饭吃,救下了她的性命,而后将其带在了身边,以为心腹。

    作为申国女的心腹,她说的话自然是可以作为证据的,因此姬诵立马就相信了之前芈娃的说法,默认了沃操的计划。

    之所以是默认,是因为他实在下达不了在姜太公葬礼上搞事情的命令,默认能够让他的心里好受一些。

    而在姬诵即将起身离开之前,他突然停住了脚步,询问侍女为什么背叛申国女,向自己通风报信。

    对此,侍女的说法是姬诵才是姬周的天子,自己身为姬周的子民,自然没有替王后瞒着天子的道理。

    对于侍女的说法,姬诵不置可否。在点了点头之后,便径直离开了现场。

    只留下沃操和芈娃几人,相视一笑。

    侍女真的是申国女的心腹吗?答案显然不是。

    事实上在被申国女救起来之前,她就被沃操救过一次了。不仅如此,连带着她的家人,都被沃操救了下来。

    她去申国女身边,不过是沃操精心策划的一场骗局罢了。

    这场骗局不算高超,可是申国女没有看破了。

    而代价,就是自己的后位以及姬钊的太子之位。

    在沃操对自己有救命之恩且家人都被沃操掌控着的情况下,站在申国女身后的侍女没有任何的犹豫,立马就从衣袖中掏出了早已准备好的石块,趁着所有人的注意力都放在姜太公棺椁上的时候,朝着姜太公的棺椁丢出了一块石头。

    然后,就有了开头的那一幕。

    被申国女救过一条命的侍女主动站出来,替姬钊承担下了所有的罪责,用自己的命来偿还申国女的一饭之恩。

    没有人相信王后和太子是被陷害的,毕竟侍女被申国救过是真,主动站出来用命报恩也是真。

    没有人会用自己的生命去陷害一个对自己有救命之恩的人,至少就这个时空节点而言,这样的人还没出生。

    因此没有任何的意外,所有人都将矛头指向了王后以及太子。

    虽然没有明说,但是所有诸侯都将请求姬诵废掉姬钊太子之位的想法却全都写在了脸上,而后一脸不善地看着瑟瑟发抖的王后以及太子。

    “葬礼继续。”

    姬诵没有在这件事上纠结太多,而是直接下达了葬礼继续的命令。只是这一次,他的语气阴冷了许多。

 400。不甘的申侯

    葬礼结束了,所有的诸侯都返回了自己的封地。

    但是这场葬礼说带来的风波,却才刚刚开始。

    在诸侯们回国的三个月后,周天子姬诵以王后不贤,没能管教好太子为由,废除了申国女的王后之位。

    不仅如此,在废除了申国女王后之位不久,姬诵还连带着将姬钊的太子之位也给一并废除掉了。

    对此,天下诸侯并没有表现出任何的诧异。

    那块石头是姬钊丢的,至少绝大多数人都是这么认为的。

    而一个朝着用天子之礼下葬的诸侯的棺椁丢石头的人是绝对没有资格继承天子之位的,这是天下诸侯的共识。

    因此早在葬礼结束的当天,很多诸侯就串联在了一起,讨论姬诵什么时候会废掉太子。

    以及,如果姬诵不废太子的话,自己等人是否要上书请愿等等。

    好在,不需要自己等人上书请愿,姬诵就主动废掉了姬钊的太子之位。而姬诵的所作所为,也算是给了天下诸侯一个交代。

    虽然这个交代给得比较晚,迟到了整整3个月,但是天下诸侯却对此表示了谅解。毕竟太子朝天子外公的棺椁砸石头,这样的事情说出去实在是太难听了。哪怕是为了天家的颜面着想,姬诵也不能以此为由废掉姬钊的太子之位。

    而三个月之后再废除姬钊的太子之位,却又显得刚刚好,至少不会让人联想到当初葬礼上的那块石头是姬钊丢的。

    姬钊和申国女被废之后并没有被赶出王宫,而是继续被允许居住在宫中。

    毕竟无论怎么说,她们都是姬诵的妻子和长子。

    只是与之前不同的是,她们的身份已经从王宫的主人变成了下人。

    而之前一直被她们母子欺压的芈娃伯服母子,则是直接从下人一跃成为了主人。

    翻身的奴隶往往会将自己之前遭受的苦痛双倍地偿还给主人,芈娃也不例外。

    在成为王后之后,她多次带人到申国女的宫殿之中,对她耀武扬威。

    不仅如此,她还不断地恐吓申国女,威胁将来自己要在伯服继位之后炮烙她们母子云云,吓得姬钊母子不敢在镐京的宫殿中多待,直接就收拾起了行礼,以省亲为名,回家投奔了自己的父亲申侯。

    ……

    “当初那块石头,真的不是你们母子丢的?”

    申侯看着自己的女儿和外孙,皱着眉头问道。

    这段时间以来他的日子也不好过,关中的周国人全都对他指指点点,指责他教女无方,教出了这么个无法无天的女儿。

    连带着,将姬周王室的下一代也给教坏了。

    受到这些流言的影响,申侯近段时间以来的心情也非常不好,每每到了夜深之时,他都会暗骂申国女不懂事,竟然能够让这样的事情发生,以至于让自己当不成姬周的囯丈。

    只是骂归骂,在自己女儿做错了事的情况下,他也无脸去镐京城中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