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于你父亲……你希望予一人如何支持他成为你奄国国君?”
“如今奄国君位空悬,各方势力互不相让,都想争夺这国君之位。”
子友想了想,而后说道:
“在这些势力之中,我们家是实力最弱的那一个,因为我们家与先君的血缘关系是最远的。”
在这个王侯将相有种的年代,血缘关系的远近决定了一个人在一个国家之中的地位和实力。子权家与先君的血缘隔得最远,因为他们家的实力也是最弱的。
“也正是因为这样,光凭常规的支持只怕是无法让我父亲成为奄国国君的,因此……”
说到这里,子友一脸渴望地看着商离道:
“我想请王上将铁器的冶炼技巧传授与我,有了这个技巧之后,我们家就能给奄国的国人们带来大量的金属用具了。而到了那个时候,我们家就能获得绝大多数国人的支持,再想成为国君,也就容易许多了。”
“铁器的冶炼技巧么?”
听到这话,商离微微摇头道:
“不行,这个予一人不能给你。”
说完,不等子友问为什么,商离直接开口道:
“予一人也不瞒你,铁器是一种远超青铜器的金属。其不仅坚韧程度远超青铜器,最重要的是铁器的矿物还非常好找,不像青铜器那般,大多数的矿藏都存在于荆楚,铁的矿藏广泛分布于各地,只要学会了,中原各国都能轻易地打造出大量的铁质兵器。”
说到这里,商离转头瞥了子友一眼道:
“如此,你知道予一人为何不同意将铁器的冶炼技巧传授给你了吗?”
“是为了……防止铁器的冶炼技巧扩散出去?”
子友思索片刻,而后给出答案道:
“可是就算学会了铁器的冶炼技巧,我们也不会轻易将其扩散出去啊!毕竟这东西这么宝贝……”
“没用的。”
商离摇了摇头,打断子友的话道:
“你们奄国地处淮北,周围又有大量的淮夷环绕。在这样的情况下,你们根本就无法确保自己的技术不会被人偷看偷学过去。铁器乃是我宜国将来北伐的关键,我时机成熟之前,予一人是绝对不会允许它的冶炼技巧流入大江以北的地区的,更别说是流入淮水以北了。毕竟,从严格意义上上来,淮水以北,已经可以被称为中原了。”
“可是……若是如此的话,臣的父亲又该如何称为奄国国君呢?”
听到这话,子友也知道学习铁器的冶炼技术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情了,当即转换思路道:
“靠上国的蔗糖酱油等调味料吗?这些东西虽好,但是不一定能够让国人们都心甘情愿支持臣父称为国君啊!毕竟这些东西本就稀少,绝大多数的国人本就是无福享受的。”
“自然不能只靠这些东西。”
商离摇了摇头道:
“要想夺取君位,血统、声望以及武力,三者缺一不可。这三者中,你父虽然与先君的血脉隔得有些远了,但是毕竟也是曾经的奄国国君之后,因此成为奄国国君勉强还是够格的。”
商离本想来一段“枪杆子里出政权”,但是一想到自己现在就是靠着“血统”和“天命”才成为的天子,当即将这句话给咽了下去,换上了“血统、声望以及武力”的三要素。
“至于声望,如今你父有予一人这个天子的任命命在身,理论上而言也是不缺的。因此总的而言,你父如今缺的只有武力这一项而已。”
305。第一次宜奄合作
“还请王上教我!”
子友虽然比这个时代的绝大多数人都要聪明,但是再聪明他也毕竟只是这个时代的土著,兼之这个时代绝大多数的人还都是文盲,许多系统性的教学内容都没有出现,因此子友是从来就没有见过有人能够像商离这样将“上位三要素”给清楚地罗列出来的。如今乍一听道这段内容,他当即就给商离跪下了,请求商离能够将后续的内容说清楚一点,让他可以回去帮自己的父亲夺位。
“予一人且问你,你奄国周围,有几个淮夷部落?”
这次商离没有将子友扶起来,而是双手背负,低头看着子友问道。
“一共有三个!”
虽然不知道商离问这个干什么,但子友还是老老实实地回答道:
“其中东边的那个最强,一共有三千多个族人,西边那个最弱,只有一千多的族人。北边那个实力始终,差不多是两千多号人。”
“哦?这么说来,你们部落周围一共有将近六七千的淮夷喽?”
听到这话,商离不由眼前一亮道。
“启禀王上,确实如此。”
子友点头回复道。
“所谓展现武力,可不是让你们朝自己的族人举起屠刀。”
在得到肯定的答复之后,商离继续一脸高深地说道:
“毕竟他们是你们的族人,等你们上位之后,他们便是你们的下属、实力,上位之前疯狂屠杀他们,就就相当于是在疯狂地削弱自己上位之后的实力,这是不明智的行为,但凡有理智的人,都不会这么做。”
“那么请问王上,我等应当如何做呢?”
听到商离说展示武力不是朝自己的族人举起屠刀,子友先是心中松了一口气,而后继续问道。
“很简单,抵御外敌。”
商离看着地上的子友,沉声道:
“只要你们能够带着族人将周围的淮夷部落消灭掉,进而将他们的物资都抢夺过来,并且将其分发给国人们。那么试问,还有谁会反对你们父子登上君位呢?一个能够包围国家安全,同时给国人们带来福利的国君,是个人都不会反对吧?”
“话虽如此,但是我们家压根就没有实力去对抗那些淮夷部落啊!”
虽说此时的子友已经大致猜到商离的目的了,但是聪明的他依旧没有直接把话挑明,而是继续谦卑地按照默契演下去。
“哈哈,你们家没有,予一人有啊!”
闻言,商离哈哈大笑道:
“这样,等过几天国中事物忙完之后,予一人便命人带三百人随你北上,助你消灭淮夷!”
在奄国遗民加入之后,宜国的成年男性数量便已经突破了800大关,这800人中有50人常年驻守在镇江,剩下的750人则是全都留在南京。就算商离派了300人出去,南京城中依旧有450人的大军拱卫,已经不比刚迁徙过来的时候宜国的全部成年男性数量少了。
虽说这450人中有180多人都是新来的遗民,但是南京毕竟是宜国的大本营,这两年中宜国也在南京周围修建了不少的防御设施,兼之这年头的女人也比后世的女人要魁梧许多,只要占据有利的防御工事,也是可以与男人一战的。再加上周围强大的百越部落也都被商离给剿灭得差不多了,因此哪怕派了300人出征,商离以及不担心国中的安危。
可是商离不担心,却不代表子友不担心。只是与商离不同的是,子友担心的不是宜国南京的安全,而是这区区300人的队伍能否协助自己剿灭淮夷。
“那个……王上。”
挣扎片刻之后,子友最终还是决定把话挑明。否则万一出征失败,不单单是宜国的国力会受损,自己所在的奄国只怕也会招来淮夷的疯狂报复。因此哪怕知道这话可能不好听,但子友还是开口道:
“区区300人,是否少了点?万一战败……后果不堪设想……”
说完,子友便将头埋了下去,不敢直视商离的眼睛。
然而商离却并没有因为这话而发怒,而是笑着说道:
“哈哈,300人已经足够了,事实上若非担心那些淮夷跑得太快,俘虏太多我宜国战士不够用的话,予一人还想只派200人呢!”
如今的宜国已经发明出了初代的鱼鳞甲了,这种铠甲较之之前的护心镜铠甲要轻便许多,各个关节都是用的小铁片链接,丝毫不影响战士们的肢体活动。
当然,正所谓有得必有失,作为代价,鱼鳞甲的防御能力也要比之前的护心镜铠甲差上许多。不过在考虑到这次对战的目标是淮夷,他们的武器除了少数的青铜器之外,绝大多数都是石器骨器之后,商离也就释然了。以这些淮夷的攻击能力,是压根就打不穿宜国战士的铠甲的。
换句话说,穿了鱼鳞甲的宜国战士在这个时代的淮夷面前简直就和高达无异。淮夷的武器压根就打不穿宜国战士的护甲,宜国战士却能轻易地收割他们的生命。一轮交锋下来,淮夷士兵的斗志只怕会瞬间崩溃,而后开始四散逃窜。
再然后,宜奄联军要做的就只是收拢战俘而已。在这种情况下,300名宜国战士是完全够用的。
“此战之后,淮夷部落的粮食物资都归你们奄国所有,战俘都归我宜国所有,你可有异议?”
在介绍完宜国战士的战斗力之后,商离对着身前的子友问道。
“此战全赖王上垂青,臣又如何敢收取物资?”
子友很识趣地摇了摇头道:
“此战若胜,收益最大的是我奄国,因为我奄国将再也不用受到那几个淮夷部落的威胁了。在这种情况下,臣又如何好意思收取物资呢?”
子友的话没有说完,在这场战斗之后,整个奄国将再也没有人敢反对子权登基,从这个角度来说,子权一家已经因为这场战斗获得最大的收益了,再让他们收取淮夷部落的物资,他们是万万不敢的。
正所谓德不配位,取祸之道。自己明明没有那么大的功劳,却拿了超出自己承受能力的战利品。虽然子友没有学过论语,但是他也知道这么做是不合适的。因此毫无意外地,他非常识趣地就婉拒了商离塞给他的物资。
306。我还有个堂妹
“明得失,知进退,你很不错。”
听到这话,商离满意地点了点头,而后上前两步,将子友扶起来道:
“不过话虽如此,但是这次的物资,你必须手下。”
“王上……”
闻言,子友还想再说些什么,却听商离打断道:
“正所谓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这是你我两国第一次合作,有些规矩,还是早早立下来的好。”
“愿闻其详。”
话都说到这个份上了,子友自然也不好再一味地拒绝,而是做出了虚心求教的表情道。
“天子富有四海,却没有精力管理所有的土地。也正是因为这样,天子才会将土地册封给诸侯,让他们替自己管理地方。”
商离背着手,边走边说道:
“天子赐地给诸侯,因此诸侯需要每年向天子纳贡,是为诸侯应尽的义务。当然,义务不单单是诸侯有,身为天子,同时也有保护诸侯不受蛮夷入侵的义务。从这个角度来说,权力与义务是相对应的。”
“也正是因为这样,臣才不敢再要战利品。”
一旁的子友听到这话,急忙跟上说道:
“王上替我国消灭淮夷,本就是为我奄国做事,我们又怎么好意思再要王师的战利品呢?”
“话虽如此,但是光凭王师,想要彻底荡平淮夷,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商离转过身,一脸认真地看着子友道:
“予一人也不诓你,王师300人固然可以击败淮夷,但是却阻止不了淮夷的逃窜。因此在实际的战斗中,王师还是需要奄国军队的帮助的。当然,奄国军队的主要任务是协助王师抓捕淮夷,战斗什么的,交给王师就可以了。”
“虽说诸侯国本就有协助王师作战的义务,但是根据从上古流传下来的规则,协助王师作战的诸侯也是有权力获取属于自己的那份战利品的。你的心思予一人知道,不过是因为王师是为了协助你们父子上位,这才征伐的淮夷,所以你们不好意思再要战利品罢了。但是予一人并不是只会帮你们打这一场仗,在之后的岁月里,王师还是会经常北伐的。难道到了那个时候,你们也要无偿替王师作战,而不要任何的战利品吗?若真的是那样,只怕你们父子的君位也坐不了多久。”
“什么,王上之后还要继续征伐淮夷吗?”
听到这话,一旁的子友不由惊讶道。
“这是自然,虽说我宜国如今正在努力地收拢先商遗民,但是这速度实在是太慢了点。为了尽早地积蓄实力,做到可以在先商遗民收拢地差不多之后立马开始北伐,予一人不得不先抓捕一些奴隶,来帮着干活。而江淮之间的那些淮夷,不就是最好的奴隶来源吗?”
商离转头看向江北的方向,幽幽道:
“因此在之后的几年中,王师是会经常北伐,征讨淮夷的。而作为王师在淮北的唯一诸侯国,你们奄国势必会经常出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