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西周当国君》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我在西周当国君- 第1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跳了一辈子大神的老巫师做梦都没有想到,自己临老了竟然还能被人上一课,而且这节课的内容还“干货”满满,以至于自己一时之间甚至都消化不了,只能在徒弟的搀扶在走到一块石头前,坐下来用树枝在地上扒拉着之前商离所说的五行生克学说。

    见状,商离也没有在一旁看着,而是走到老巫师的旁边,协助他将五行生克图画了出来。

    “妙!妙啊!”

    一个多小时之后,老巫师终于大致明白了商离的五行生克学说,当即拍着大腿呼喊道:

    “此乃天地至理,天地至理啊!即便是比肩伏羲八卦,亦不遑多让也!”

    说着,老巫师挣扎着从石头上起身,对着商离行了个礼道:

    “敢问王上,此乃天赐否?”

    “然也。”

    商离点了点头:

    “自予一人拔剑起,心中便有此念。”

    意思是我本来是什么都不知道的,但是自从在神龟的背上拔出那把青铜剑之后,便突然明白了这么多的道理。

    如果是后世的话,哪怕是唐宋,只怕也不会有人相信商离的话。但是现在是上古啊,人们刚从原始社会走出,对于这种事情还是很相信的。因此虽然商离说的很离谱,但是老巫师还是立马就相信了,当即感慨道:

    “此乃天欲我宜国昌盛啊!”

    没有人觉得商离身为一国之王搞这种神神叨叨的事情有什么不妥,毕竟商朝的王本身就是最高大祭司。

    更何况,周文王姬昌不是也整天将自己关在房间里推演八卦吗?也没见人喷他不干正事啊!

    说白了,在这个年代,侍奉神灵,本身就是和治国打仗一样重要的“正事”。一个国君要是只知道治国打仗,不知道侍奉神灵,反倒是一个罪过。君不见武王伐纣的时候,罪名里就有一条荒废祭祀吗?

 28。玄武图腾

    说服了老巫师之后,后面的事情就容易多了。在商离的指导下,宜国中原先负责图腾制作的人很快就刻画出了玄武的形象,并且取代腾蛇,成了宜国新的图腾。

    对此,很多的宜国国民虽然不是很明白发生了什么,但是他们依旧很快就接受了现状。

    之所以会这样,主要还是因为玄武的形象过于讨喜了。倒不是说宜国国民们对那只负剑的神龟有多深的感情,而是因为腾蛇部落之前所在的奄国的图腾本身就是一只龟。

    甲骨文里是没有“奄”这个字的,奄一般认为是和龟同源,也就是龟壳。后世史书中也将奄国称为“盖国”、“商盖”,这里的“盖”,其实就是龟壳。

    因此在普通宜国国民看来,玄武的图案其实就是腾蛇部落的图腾和奄国的图腾结合了,因此他们接受起来非常迅速。有些男人甚至还在讨论,将来打回中原之后,遇到淮河附近的原奄国遗民的时候,那些奄国遗民看到自家的新图腾会是个什么反应。

    “奄国遗民么?”

    听到族人们的讨论,商离目视北方,忍不住叹了一口气。

    说实话,他其实是非常馋那些逃亡到淮河附近的奄国遗民的。毕竟如今腾蛇部落虽然已经正式建国,但是部落的人口却不会因此而改变,还是只有三千多人。这么点人口,想要繁衍起来,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

    要是能够将那些奄国遗民全都接收过来的话,那么宜国的人口就能在短时间内获得暴涨,并且由于基数大,将来人口增长的速度也会更快。

    相较于中原其他地区的商朝遗民,奄国遗民和宜国之间的纽带也要更深一些。毕竟大家生活在同一片区域,相互之间是免不了相互通婚的。宜国目前的外来媳妇中,就有相当大一部分是从奄国其他部落嫁过来的。而宜国也有很多的女儿,嫁给了奄国的其他部落。

    因此,奄国遗民实际上是这个世界上最容易融入宜国的群体,没有之一。

    只不过还是那句话,奄国毕竟是阳甲那一系的人当政,除非他们的体系被彻底打散,贵族们被屠杀殆尽,否则他们就不可能顺利地被宜国接受,反而会成为宜国内部的不稳定因素。

    历史上淮河附近的奄国遗民倒确实是遭受过这种打击,不过那是在几十年后,周康王当政的时期。当时奄国遗民再次被周朝大军碾压,而后不得不渡江,跑到常州去建国。

    商离给自己定的时间是二十年,二十年后,不论如何,他都是要率军北伐的,否则等老一辈的商人死绝,新生的商人逐渐接受了周人的统治,他再想北伐,可就千难万难了,因此商离是绝对等不到奄国遗民的南下了。

    “哎,罢了,让他们留在淮河附近吧,将来或许还有奇效。”

    商离摇了摇头,将自己的目光收了回来。

    这倒不是商离在自我安慰,而是有例可循的。

    话说当初周人原本并不生活在西岐,而是生活在彬县附近,后来由于实在是受不了戎狄的侵扰,于是就举国搬迁,搬到了西岐。

    在这个过程中,周人分了两路大军,一路由姬昌的爷爷亶父带领,最终到达了西岐。另一路则是由姬昌的大伯二伯带领,最终抵达了山西平陆,建立了虞国。对,没错,后世的吴国就是从这个虞国里迁出来的一支。

    一开始的时候双方并不知道对方到哪里了,后来虽然联系上了,不过也没有汇合,而是直接分成了两个国家。后来西岐的周人讨伐山西陕西附近的诸侯国的时候,这个虞国出了不少的力。每次周人出征,都会在虞国得到修整和补给,而后再以最佳状态去攻打其他国家。

    而此时的商离,就准备以周人对待虞国的态度,去对待这个淮河附近的奄国。

    如今的宜国实力还很弱小,做不了什么事情。不过等将来国力强盛起来之后,商离倒可以主动和这个奄国联系,而后给予对方一定的支援,帮他们在淮河附近站稳脚跟。

    等将来商离实力提升得差不多之后,就能和这个奄国配合,一起夹击淮河附近的淮夷,而后将他们的男人抓起来充作奴隶,利用他们来修建邗沟。

    是的,修邗沟。众所周知,修运河是一件极其辛苦的事情,动不动就会累死人。商离可舍不得自家的国人因此而死,因此就只能牺牲一下这些“外乡人”了。

    而除了修运河之外,其他的比如种植甘蔗,开采铁矿,都需要大量的劳动力。虽然商离之后会出台一系列的刺激生育的政策,但是孩子想要长大成人,也是需要不短的时间的。而在这之前,商离以及他的宜国,就只能将主意打到这些奴隶的身上了。

    “唔……放心吧,为了感谢你们如此辛勤地为我们宜国干活,我们宜国人一定会好好地对待你们的妻子,给她提供最好的营养,确保她们能够顺利地生下健康的孩子的。”

    商离看着眼前的长江水面,嘴角微微翘起:

    “当然,她们生的孩子,可能和你们没什么关系就是了。”

    ……

    时光飞逝,转眼间又是半个月过去。

    之前商离他们在南京放的那两把林火已经逐渐熄灭,温度也冷却了下来,已经可以容纳人类在上面活动了。

    “王上!”

    羿走到商离的面前,行礼道:

    “按照您的命令,我们又造了四艘独木舟。再加上之前的那艘,如今我们宜国已经有五艘独木舟可以使用了。”

    “嗯,不错。”

    商离点了点头,而后道:

    “传令下去,全国准备,分批次渡江。”

    以宜国如今的工作效率,就算等到明年,也不可能造出足够的独木舟,可以支撑全国国民一次性一起渡江的。因此造个五艘独木舟,分批次渡江便成了唯一的选择。

    “嗨!”

    羿领命,而后转过身去,下达商离的命令。

    受命称王之后,商离特意给羿封了个“射”的官职,由他来统领全国的弓箭手。这么做一方面是为了提升羿的地位,为他将来迎娶妤做准备,另一方面商离也是希望扶植起自己的势力,减轻自己对老贵族的依赖。

 29。火钳

    渡江的过程非常顺利,期间没有发生任何的意外事件。

    一个星期之后,整个宜国上到王公贵族,下到牛马驴羊,全都顺利地渡过了长江,抵达了商离之前选定的定居地点。

    然后,所有的国人便在贵族们的指挥下,有序地开始营造新的家园。

    “此处地势最高,王宫当建于此处。”

    负责部落建筑以及陶瓦烧制的名叫“子先”的贵族对着商离说道:

    “王上以为如何?”

    “善。”

    商离只是看了一眼,便同意了子先的建议。

    商周时期由于建筑技术落后,即便是王宫,也只能使用版筑的夯土墙,很难营造出气势恢宏的感觉。因此这个时期的王宫往往会选择建造在高台上,一来能够增强防御,二来也是为了彰显权威。

    如今宜国百废待兴,显然是没有太多的精力可以浪费在夯建高台上的,因此直接选择一个地势高的地方建造王宫便成了最佳的选择。

    “反正这里只是临时居所,简陋点就简陋点吧。”

    商离将目光收回,在心中暗道。

    如今宜国还只有三千多号人,这片被秦淮河包围的区域还勉强能够容纳得下。等将来宜国人口增长之后,国人搬出这片区域,在秦淮河外围定居便成了必然。而商离真正看中的王宫选址,就在这片区域的东北面。

    当然,商离并不懂什么风水,也不懂什么地质勘探。之所以将自己真正的王宫选在那个位置,纯粹只是因为那里是后世朱元璋的皇宫所在地,仅此而已。

    老朱毕竟是一代大帝,手下还有刘伯温这等能够与诸葛亮比肩的能人,他们选中的皇宫选址,总不可能差吧?

    “王上!”

    这时,羿带着一群人走到商离的面前,说道:

    “人已经选好了,我们什么时候走?”

    这些人是商离让羿找来的,目的就是等会儿让他们跟着自己去秦淮河的南岸搬运铁矿石,顺便将路上的野兽一并清理掉。

    “是吗?稍等一下。”

    商离打量了一眼这群握着武器的精壮汉子,暗暗点了点头,而后找到了自己那个负责青铜器铸造的三叔子和,让他帮自己打造一把火钳。

    “火钳?此乃何物?”

    子和一脸疑惑地问道。

    听到这话,商离也不多做解释,而是直接拿起一根树枝,在地上画出了火钳的形状,并且还贴心地将火钳拆开来之后的形状也一并画了出来,以方便子和的理解。

    火钳的结构其实非常简单,说白了就是两根有一定弯曲幅度的金属棍。如果是铁钳的话,或许还需要经过锻造这个工艺过程,但是青铜器并不需要,青铜器只需要事先造好两个模具,而后将铜和锡烧化,将铜水倒进这个模具中,等其自然冷却之后将其取出来就可以了。

    事实上不单单是火钳,绝大多数的青铜器基本上都是这么个铸造过程。因此,在青铜器的铸造过程中是用不到火钳的,所以至今为止,火钳都没有被发明出来。

    但是铁器不同,在铸造的过程中,铁器需要反复地进行加热敲打,没有火钳这个工具帮助的话,铁匠甚至连抓住铁器都做不到,更别说是敲打了。

    而这,也正是商离在出发之前特意让三叔子和铸造一副火钳的原因。

    另一边,虽然已经明白了火钳的工作原理以及制作方法,但是子和依旧有些不情愿铸造商离所说的火钳。

    原因也很简单,一来他并不相信商离真的可以人为地锻造出钢铁,毕竟这年头人类唯一可以利用的钢铁只有天降陨铁这一种,在这个年代的人看来,钢铁这玩意儿是上天的“专利”,压根就不是人类所能触及的。

    至于二来嘛,则是因为国中的青铜器已经不多了。自从逃离奄国开始,宜国就已经断了铜矿和锡矿的来源,现有的青铜器那是用一点就少一点,子和舍不得在这种未知的事情上投资。

    “王叔何太痴也?”

    商离摇了摇头,一脸无语道:

    “即便冶铁钢铁失败,这火钳也不会消失,大不了王叔再将其回炉重造不就行了吗?”

    “是哦!”

    子和恍然大悟,就算商离冶铁失败,这青铜器铸造的火钳总归还是在的啊,大不了自己再将其烧成铜水,铸造成其他的武器,不就行了吗?

    想到这里,子和终于不再推脱,开始在国中选择青铜器,准备将其融了铸造火钳。

    另一边,在解决了子和之后,商离也再次回到了羿和大部队的面前,带着他们登上了独木舟,渡过了秦淮河,朝着梅山铁矿的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