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让张惟贤和秦良玉暗自心惊的,不是战损比例如此之大,而是在如此之大的战损下,这剩下来的三四万骑兵居然没有溃散,而那若有若无的杀气,旁人感觉不到,久经沙场的英国公和张惟贤又如何感觉不到?
在张惟贤看来,以前的京营和新军,虽然在自己和刘兴祚的整训下颇有成效,也不过是纪律比别的卫所要强一些罢了,至于说战斗力,和开国时那支追亡逐北,吊打了蒙古铁骑的明军根本就不是一回事儿。两者的区别,几乎可以用天差地远来形容。
但是现在再看过去,这些人的阵型虽然略显散乱,但是那种老子天下第一,谁不服就弄死谁的傲气,却是终于再次显现了出来。
可以说,自从土木堡后就被打断了筋骨的明军,只此一战,就已经沉疴尽去,重新站了起来。
张惟贤和秦良玉这一路上并没有跟着崇祯皇帝北征,不知道崇祯皇帝是怎么做到的这一步,但是在刘兴祚看来,却是这个平时表现的不怎么懂军事的皇帝,天生就属于那种统御万军扫平六合的存在。
一路北征,一路杀伐,通过不断地平灭小的部族,来给士卒们带来必胜的信念,积累他们的信心;公平公开的分配战利品,培养起士卒们好征战的念头,再通过阵前割发代首的行为,激发他们的耻辱心和荣誉感。
多管齐下的效果,就是这支不满四万的军队,给人带来的压力,绝不止四万而已,仿佛对面有话?”
那少年有气无力地点点头道:“陛下恕罪,恕学生不能见礼。”
听少年自称为学生,崇祯心下便有些不喜,只是仍然道:“你家人呢?”
那少年茫然环首四顾,发现再无一个如同自己一般幸运的人能活下来,便一边流泪一边哽咽道:“启奏陛下,学生姓刘,名逍遥,原本便是这宣府人士,前两日陪内子回娘家省亲,却不幸被鞑子掳了来。那些鞑子见学生是个读书人,倒也没杀学生,只是学生家中亲眷,却是无一活口。方才大战起时,学生正好被旁边儿的人压在了底下,这才逃过一劫。”
崇祯闻言,黯然道:“此朕之过也。你放心,以后,朕定然会给你个交待!”
这名叫刘逍遥的少年书生却摇了摇头,说道:“与陛下无干。若学生等人到了大漠,只怕也是过着猪狗不如的奴隶日子,倒还不如死了干净。”
缓了这一会儿,刘逍遥已经有了一点儿力气,突然间挣开搀扶着他的士卒,跪地后不住地磕头道:“求陛下开恩,让学生从军,为这些惨死的父老乡亲们报仇!”
崇祯沉吟半晌,才道:“你先随着大军罢。若是受不得苦,此事休要再提。”
刘逍遥叩头道:“谢陛下恩典!学生有生之年不能将这些狗鞑虏杀光,情愿被万马踏死!”
崇祯皇帝点点头,便命人先扶着这个叫刘逍遥的书生下去休息,其余人等接着打扫战场。
等到整个大战的战场彻底打扫完,已经月上中天,到了后半夜的光景儿了。此时崇祯所率数万骑兵所带的干粮已经所剩无己,幸而有察哈尔部牧民被杀散之后遗留下来的牛羊,当下又是一场篝火烧烤晚宴。
围着一堆堆篝火烤起来全羊和牛肉的士卒们也不嫌弃大战过后那浓得几乎化不去的血腥气,伴着堆在一起的尸体和残肢断臂,累极了的众人在吃饱了之后,便睡得东倒西歪。
除去被派出去警戒的夜不收,崇祯皇帝和张惟贤等人也没有睡。不断地游走于士卒们之间,不时地帮踹开了毯子的士卒再将毯子盖回去,直到天色将明,崇祯皇帝才匆忙睡了一小会儿。
崇祯皇帝毕竟年轻,又是初次亲正带兵经历这般大的骑兵对决,只睡了一小会儿便起来了。其实想想都后怕,十几万二接近二十万人在这片草原上开片,自己还是带头冲锋的那个,崇祯觉得自己没死掉,完全是穿越者光环在笼罩自己,或者,自己就是这个位面的位面之子?
在崇祯起来后,便被各自亲兵喊醒的张惟贤和秦良玉等人也来到崇祯身边。看着眼前一点点儿高起来的京观,崇祯道:“立石碑,刻书:大明崇祯元年,大明皇帝率兵北征,败蒙古林丹汗于此。杀敌十万。因其掳大明百姓,故全部枭首,筑京观于此,以为率兽食人者戒!”
推荐一本同组作者的书,1号上架,《刺三国》穿越三国成为毒士贾诩之子,还要刺杀猛将才能活下去?刺孙坚,賺吕布,恶曹操,斗仲达!资质平庸的少年,玩出个不一样的套路。未试毒。所以毒死了也不要来找朕。朕概不负责。
第一百九十章 将士高歌得胜归
宣府的,反正怼死了十万鞑子这事儿肯定是真的,皇帝嘛,牙齿都能当金子使,说是十万,肯定就是十万,不够十万可不行。
对于每个社团来讲,自己家的老大越是个能搞事儿能抗事儿的狠角色,那自己社团的小弟们腰杆儿就能挺的越直。现在农耕社团的抗把子崇祯皇帝带头怼死了十万游牧民族的马仔,这是好事儿,可得去看看。听说自己家老大带着的马仔只有五六万,也不知道这五六万的壮士们是个什么事儿?是不是身高八尺,一个个都是熊罴之辈?
所以一大早儿,得知皇帝要率大军入城的宣府瓦罐不免井边破,但是又有谁想阵上亡?这一个个的金塔之中,便是一个个为了大明战死的将士!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
“岂曰无衣?与子同泽。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
“岂曰无衣?与子同裳。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
突然间,这三万士卒中便有一个千户唱起了这首流传在秦地千载的战歌,慢慢地,整个儿三万人的前锋队伍便齐声唱了起来。一遍又一遍地歌声中,士卒们的目光却越发地坚定起来,踩着先前被扔在地上的羊毛大纛、苏録定还有旗帜,一步步地向城中走去。
而在宣府的百姓们眼中,面前这支军队虽然手中没有刀枪,只是手中捧着金塔,给人的感觉却是一道长城一般,世间再无任何事物能让他们动摇。
等到手捧金塔的三万将士们入城之后,地面上的震动却未停止,远远地,一眼望不到边儿的骑兵们也跟着过来了。
人人身上带着血迹,身上的甲胄皆是破破烂烂,有的快成了布条,有的则是布满了一个个的窟窿眼儿。便是手中的刀枪,一个个的也遍是缺口,甚至连上面的血迹也仿佛没有干透,随时都可能会流动一般。
然而此时却没有一个人去笑话这支就像是丐帮或者说比之乞丐还有所不如的队伍。冲天的杀气凝聚在一起,神惊鬼怕!
第一百九十一章 捷报入京,各方反应
崇祯皇帝入城时,浑然不管百姓们那些异样的眼光大明甚至于中原大地有史以来第一个拿自己的头发不当回事儿,弄的跟狗啃的一样的皇帝,今儿个算是见识了!
向来脸皮极厚,或者说根本就不知道要脸干什么用的崇祯皇帝早就想忽悠着军中把头发剪短了留那么长的头发干什么玩意,打理麻烦,还不卫生,弄成毛寸多省事儿,后世那一个个板寸看着多精神!
现在好了,自己借着不灭鞑虏不蓄发这么个高大上的借口,终于把头发给弄短了,只要回去后再好好收拾一下,想想都精神。
在进入宣府之时,崇祯特地留意了围观百姓们的神色。结果让他很满意。那种后世从来没有见过的国大民骄的神态,让他觉得这才是大明百姓该有的神色老子生来高贵,谁能让我低头!
宣府衙门中,高居上首座位的崇祯皇帝神色也很淡然。这一行怼了林丹不说,重要的是收拢了京营和新军这几万大军的军心。只要有了这批种子,后边的事儿就好办的多了。伟人不是说了么,先解决有没有的问题,从零到一,比从一到百可难多了。
崇祯看着眼前的卢象升等人,淡淡地开口道:“回头通知下去,休整一晚,明日就回京。”
卢象升反对道:“陛下此番北征,风风雨雨足有月余时间,何不在宣府暂时歇息些时日再回京?”
崇祯挥了挥手道:“歇息甚么?朕回京也没得歇息。将这些阵亡将士们的骨灰送入忠烈祠后,接着便要去辽东。”
崇祯这个打算,根本就没有提前和英国公张惟贤还有秦良玉等人商量过,所以在听到崇祯皇帝的这个想法后,张惟贤便反对道:“陛下不可!”
秦良玉也反对:“陛下万万不可再征辽东,不如末将与英国公还有刘将军率兵前去,陛下万不可再如此冒险。”
刘兴祚也是蛋疼的很,拱手道:“陛下此番回京,京中还不知道会吵成什么样子,更不知道会积压多少政务,陛下再亲征辽东,只怕朝中各位大臣们也不会同意了。”
崇祯却道:“又不是当天回京当天走。处理下政务,也不过是三五天的时间,到时候赶紧去辽东。现在还不知道毛文龙那边怎么样儿了。”
张惟贤拱拱手道:“陛下,此时距离建奴发兵东江已经月余,算起来,只怕也该和毛文龙部交上了手。兼之有山海关的王在晋,还有扈国公的锡伯部牵制,毛文龙部问题应该不大。”
崇祯沉吟一番后说道:“意义大不大的且不去说他,总之,东江一定不能有失。”
别人不知道东江丢了的后果,崇祯还不知道?东江一丢,朝鲜便抗不住建奴,到时候免不了投降,哪怕是表面上投降,起码建奴有了一个稳定的大后方。到时候再来个绕道蒙古什么的叩关,那大明的日子还过不过了?
张惟贤再次拱了拱手,说道:“陛下,不如臣与刘将军率兵前去,再集结山海关的赵率教等部一起围攻沈阳,到时候逼建奴回师也是一样。”
崇祯却道:“若建奴铁了心的要打东江呢?丢下沈阳给我们打,先平了东江再说。毕竟沈阳城被建奴经营这许多年,也算得上是城池坚固,不是一天两天能打得下来的。”
张惟贤思虑一番,接着道:“那便放弃攻打沈阳的事儿,直接打科尔沁部。其实对建奴来说,科尔沁部的作用比沈阳还要重要一些。”
崇祯好奇道:“说说看。”
张惟贤道:“启奏陛下,建奴之所以称雄辽东,一则是辽东苦寒之地养出来的野蛮体魄,再则便是因为可以不断地从科尔沁部得到战马,以战养战,培养起了八旗骑兵。”
说到这里,张惟贤咬了咬牙,又恨声道:“还有那些贪生怕死投降建奴的混帐,一旦投降后便死心塌地的替建奴卖命,打起仗来比在大明从军时可狠多了。其实建奴的所谓八旗根本就不足为虑,倒是这汉八旗才是真正的混帐。”
秦良玉闻言,也躬身道:“陛下,万历四十四年,臣兄秦邦屏与臣弟秦民屏曾经在浑河与建奴血战过一场,白杆兵战死两千有余却杀奴数千。由此可见,建奴不过如此。此一番可由微臣带白杆兵前去辽东,再给建奴一个教训。”
崇祯历史小白一个,知道白杆兵曾经牛的一批,和戚家军的名声一样令建奴胆寒,但是还真不知道两千多白杆兵能怼死数千八骑,毕竟后世都传说八旗不满万,满万不可敌一类的屁话。
暗自感叹了一番后,崇祯道:“先不提这个了,先回京城。等到了京城之后,再行商议就是。”
其实说起来,最希望明军能惨败的,恰恰就是京城的衮衮诸公。除了被任命为监国辅政的温体仁和施凤来以及阉党一众,其余的朝臣们,则是各自打着自己的小算盘,恨不得皇帝在宣府大败一场才好亲征什么玩意,有俺们这些正人君子们辅佐朝纲你还不满意?皇帝不垂拱而治,反而亲自带兵出征,你想干什么?
提高武人的地位?那俺们这些文官怎么办?文贵武贱的老规矩还要不要讲了?还想要让那些粗鲁的武夫踩俺们一头?这事儿不能忍!等你丫的兵败了,就知道这些武夫都是靠不住,最后还得靠俺们这些正人君子治国!一时之间,表面平静的京城私底下暗流汹涌。
然而事实证明,为人莫装逼,装逼遭雷劈。就在朝臣们私底下小动作不断地时候,崇祯皇帝便在无形中打了大家伙儿的脸,直让大家伙儿的脸上火辣辣的。
“陛下亲征!阵斩十万!大明万胜!”
故意不好好收拾一番的红翎信使疾驰入京,有见识的皇城根儿的老百姓们纷纷让开道路。这要是不小心让红翎信使给踩了,死了可也就白死了,搞不好再摊上个延误军机的罪名可就更操蛋了。
不过,这十来个纵马在京城里狂奔的家伙们在喊什么玩意儿?大捷?阵斩十万?我了个大操的,崇祯皇爷牛逼了嘿,武宗皇帝亲倒是征过,不过听说就弄死了两个,看看当今这位崇祯皇帝,直接弄死十万,这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