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明朝当暴君》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回到明朝当暴君- 第4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前那么上心了。
    驸马原本已经在新军征兵之时去过了,只是因为他是驸马以及城南千户所千户的身份,因此上没有人敢收他进去,便是其他京营和边军,也是没有人愿意收他进去。
    回来后的驸马闷闷不乐,已经好几日都不曾笑过。因此臣妹才想着进宫来寻皇嫂要个恩典,让皇嫂帮臣妹多多美言几句,求皇兄同意让驸马进了军中。
    只是臣妹又担心驸马的安危,这才想要让驸马进入新军之中。臣妹一时糊涂,求皇兄恕罪。”
    虽然说的有些颠三倒四的,不过崇祯却还是听明白了。只是想想自己家的妹妹如今一些臣的是刘有福那个驸马,崇祯就颇有一种自己家的白菜被外边的猪拱了还一心向着猪的感觉。
    心下不爽地崇祯道:“驸马想要从军,朕心甚慰。只是这新军就不要想了。让他去京营吧。等朕以后出征之时带上他,好歹让他立些功劳便是。
    只是有一点,驸马一旦进入军中,便要守军中的军法,这驸马的身份却是没有甚么用了,真有一日到了战场之上,也只能让他自求多福了。”
    被吓住了的朱微妍不敢再无理取闹,只得谢恩道:“多谢皇兄。臣妹知错了。”
    崇祯的脸色这才好转了一些。又留下朱徽妍用过了膳,才命人将她送出宫中。
    待回到了驸马府,朱徽妍这才松了一口气。皇兄的变化太大了,再也不是登基前那个无限宠溺自己的皇兄了,而是变得陌生,威严无比。
    宁德公主驸马刘有福见朱徽妍红着眼眶回来的,便问道:“殿下这是怎么了?可有谁惹你不开心了?”
    朱徽妍道:“是啊,我皇兄把我训斥了一通,你去找他替我出气啊。”
    正打算说要替宁德公主出气的刘有福登时一句话被噎在了嗓子眼。谁脑袋被门挤了才敢去找崇祯的麻烦?
    当下只得好言安慰道:“莫要再伤心了。陛下便是训斥了几句,左右也没什么事儿不是?”
    朱徽妍却是哼道:“还不是为了你。
    妾身见相公一直想要去从军,只得进了宫去寻皇嫂,想要让皇嫂替我在皇兄跟前美言几句,也好遂了你的意。只是不曾想被皇兄给训斥了。
    不过好在皇兄还是疼我的,如今许了让你进入京营中历练,等皇兄出征之时便让你随军,也好获得些功劳。”
    刘有福闻言大喜,作揖施礼道:“多谢殿下。”
    朱徽妍这才高兴道:“瞧你那呆样儿。不过你可得记好了,到了军中,记得时时紧跟皇兄,这样才是最安全的,一定要注意保护好自己啊。”
    朱徽妍与刘有福两个人如何地伉俪情深且不去管,被朱徽妍气得头大的崇祯却是一刻也不想呆在宫中,干脆带人出了城,直奔皇家学院而去。

第九十二章 排队枪毙
    就算是过完了年,京城仍然是属于那种可以冻死狗的寒冬天气,不说哈气成冰也是相差无几了。
    不过崇祯皇帝的心里可是一点儿不冷。皇家学院可以说是自己两条线布局中最重要的那一条。
    厂卫和新军,是武力保证自己的安全,而皇家学院,则是用来给现在的儒家敲丧钟用的。
    一路疾驰,此时仍可见建奴围城所带来的恶果。路上不时可以看到被拆毁的村庄,也不时可以见到顶着严寒在收拾废墟的百姓和京营的兵卒。
    由于在拆毁烧掉京城外地村庄之前,崇祯就曾说过要动用内帑来帮助百姓重建家员,所造成的一应损失也由皇室内帑来补齐,因此百姓们倒是满怀着希望准备等开春之后好重建家园,毕竟此时的皇帝在百姓的心目中是属于口含天宪,言出法随的神圣存在。
    直到临近下午了,崇祯一行人才到达京南的皇庄。
    整个京南的皇庄原本便占地极大,堪比一些小镇一般地规模,足以保证在皇庄内能放下足够多地人马以及足够多地部门机构。
    只是此时,京南地皇庄已经不能称之为皇庄,便是称之为皇家学院也不妥当。
    整个皇庄已经被水泥砌起来的城墙围住,而且一反常态,并不是传统地四方地城墙,而是采用了少见地五角型地棱堡结构。
    十面城墙,紧紧地将五个城门保护起来,任何一个城门面对攻击之时,都将同时受到两边城墙上的攻击。每段城墙之上,都布置着为数不少地火炮。
    至于负责守卫地阵容则更加吓人,锦衣卫与东厂、西厂、内厂地人手交叉巡逻,确保没有一个死角地存在,一个小小地皇庄,其防护程度甚至可与皇宫大内比肩。
    皇帝到处,枪炮退弹,弓弩落弦,乃是定制。骑在马上地崇祯皇帝眼见着王承恩被厂卫一连查了四遍身份,确认无误后,整个皇家学院这才解除了戒备,开了正门恭迎皇帝入内。
    整个皇家学院内,仍然随处可见工匠们在忙碌,就算是天气寒冷无法正常施工,这些工匠仍然会每天在中午暖和的时候施一会儿工,到了下午再将施工后的地方用草毡盖上,因此竟是没有耽误了皇家学院的整体进度。
    皇家学院的一间作坊里边,崇祯拎着手里枪管细长的火枪笑着对徐光启道:“徐爱卿,你们做的不错,这短短一个月不到的时间,这枪便造了出来,不错,不错。”
    徐光启却躬身道:“启奏陛下,此事若是臣自己,怕是还造不出来,却是多亏了东郊先生之助力,这才造了出来。”
    崇祯好奇道:“东郊先生?”
    徐光启道:“正是东郊先生。东郊先生本名毕懋康,字孟侯,号东郊。原万历二十六年进士,官至山东巡盐御史,现在乃是白身。臣与之有旧,故而求了他来帮忙,这才造出了这火铳。”
    崇祯一听是叫毕懋康,便仔细想了想。结果发现还不如对毕姥爷的印象深刻,脑子里对这个毕懋康也只是知道这么个名字,知道是个玩火器的好手,其他的便没有了。
    既然脑子里印象不深,估计是不知道哪个角落里的咸鱼,崇祯也不再多想,干脆笑道:“当官又有什么好的?安心做个皇家学院的院士,见官便大了一级,岂不美哉?既然这东郊先生出力甚多,便不可不赏。如果如何升赏,徐爱卿回头上个折子给朕。另外,倘若这火枪搞的好了,朕又何吝封爵?”
    等徐光启躬身应是后,崇祯又道:“这枪现在能用么?可能安排人试射?”
    徐光启闻言,回道:“启奏陛下,可以安排试射。”
    崇祯闻言,便笑道:“快,安排人试下一下,朕要看看这枪到底如何。”
    经过一番折腾,终于准备好了靶场试射。一应人手,都是宫内跟着崇祯过来的内厂太监,这些人可谓是崇祯最为信任的一批人手,可以确保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不会把枪口对准崇祯。
    一排十个面无表情的内厂太监手持火铳,各自瞄准了五十步外地靶子。
    随着方正化喝道:“放!”便听得“嘭”地几声,五十步外地稻草人靶子便被打地草屑四飞。
    徐光启见状,便对崇祯请求道:“陛下,臣请测一百步靶。”
    待崇祯准了之后,又将靶子向后推移了五十步。
    随后,又是二百步,三百步,四百步地试射。直到四百五十步之时,才失了准头,重复试射了多次,都是有三四枪会落靶。
    虽然效果不如崇祯预估的那么好——毕竟后世听说射程动不动就是八百米甚么的,这四百步估计也就是三百多米。可是崇祯还是很开心,毕竟现在试射的这枪已经是燧发,而且采用了后装弹药的方式。
    哪怕是比后世装弹什么的要麻烦一些,可是这种后装定装式的弹药,终于可是不用担心下雨受潮一类的问题了。
    测试完了射程,又让十个内厂太监试了下三段式射击,崇祯觉得,未来排队枪毙的时代终于要来了。
    若不是当时没有手机一类的,崇祯甚至想给皇太极致个电,问问他有没有准备好挨枪子儿?
    崇祯皇帝的脸上虽然没有什么表情,可是那微微扬起来的眼角还是出卖了他此时兴奋的心情。
    略微缓了缓,强压下心中的激动,崇祯又问徐光启道:“徐爱卿,这枪产量如何?一天能造出来多少?”
    徐光启地一番话,却是有如一盆冷水,直接将崇祯地兴奋劲儿给浇灭了一大半:“启奏陛下,这火铳虽好,可是产量却是极低。
    如何试射地这十把,已经是目前学院内仅有的了,要是等下一批枪造出来,只怕要半个多月以后了,而且数量估计不会超过一百。”
    崇祯暗道一声卧槽,这尼玛什么时候能装备出一支大军来去抢地盘?
    心中不爽地崇祯皱着眉头问道:“工匠不还有的是么?多派人造,用上大秦时便有地甚么流水作业,一个人只搞一道工弃,速度不就提上来了?”
    徐光启却是苦笑道:“陛下英明,这流水作业法本来就在使用,只是这产量依然上不去。”

第九十三章 蒸汽机的雏形
    崇祯皱眉道:“既然如此,这产量怎么还是这么低?若是匠人们嫌钱少不肯用心,那么多给些银子不就好了?再说了,不还有匠作监和兵仗局么?”
    徐光启却苦笑道:“启奏陛下,这产量低的原因,非是因为别的,乃是因为这铳膛。
    臣与东郊先生反复试验,果然如此前陛下所说的,火铳的膛内掏出来旋转纹路的火铳,确实比那些铳膛之内平滑地火铳射地更远。
    因此上,这近一个月地时间,臣便命工匠掏出了这十根膛管。不是臣不想要多掏些出来,实在是力有不逮。
    这一根膛管,倘若使用铁铸,则极易炸膛。倘若使用精钢,别说掏出纹路所需时间,便是这膛管儿掏地平滑,亦是为难之事。
    一个精于此道的工匠,便是日日不缀,一月之所得亦不过区区两根而已。
    我大明士卒何止百万?若是全面用这等带有纹路地膛管儿,只怕不知道要何年何月才能掏出在这百万之数。”
    崇祯闻言,也是傻眼了。就他自己而言,他知道些甚么中正式、汉阳造、八一杠、九五式、零三式,可是也仅限于知道而已,这就,还多亏了后世那些电视剧。
    真要是让他去研究这些玩意怎么造出来的?抱歉,先给朕去甚么理工学院大学一类的地方弄上一堆工科狗进行研究。
    眼看着自己用二战时步枪吊打建奴的愿望要落空,崇祯却是十分不甘,说道:“朕翻阅古籍时,曾见其中记载公输氏曾造木鸟,可飞三天不坠;诸葛武侯亦曾造木牛流马,可省民夫而运物资。
    由此可见,机械之力胜人力多矣。既如此,何不造一器械,使其代替工匠钻孔刨线,日夜不缀。岂不美哉?”
    此时崇祯心中想的,却是后世的机床。倘若有什么五轴联动的机床,哪怕是最简易的机床,只怕也比用工匠手工打磨要强的多。
    哪怕是大行的天启皇帝还活着呢,依照那木匠皇帝的脑子来看,只要有人指点,估计他分分钟就能搞一台简易机床出来。
    哪怕用上机床后,一个工人操纵机床一天能弄出一根枪管来,随便搜罗下工匠,一天几百根枪管总没问题吧?不管怎么算,都比一个人一个月弄两根枪管要快得多吧?
    在崇祯看来,机械代替人力才是大势所趋。后世兔子窝的八级钳工,有传言说打磨出的零件比用机床精加工出来的还要精细,可是八级钳工却渐渐少了,原因就是机械渐渐代替人力。
    徐光启却是苦笑道:“回陛下,臣也如此想过。便是这般器械,也造的出来。唯一这驱动之法,却甚是为难。
    倘若此时是开春之后,待河面的冰层化开,以水流驱动便可。如今却是不成。
    倘若以牛马为驱,则无法像水流一般稳定,时快时慢,极易出现问题。臣也向西方传教士请教过,也是没有甚么好的解决方法。”
    崇祯闻言,心下却是大叫一声好!如此装逼的时机,又怎么能让给西方那些蛮夷?
    崇祯笑道:“徐爱卿可曾见过水壶烧水么?”
    徐光启道:“臣自然是见过的。不知陛下所言是?”
    崇祯却是一副似追忆似怀念的模样道:“朕见水壶烧水开了之时,那壶盖儿却是不断地一张一合,想必是那水开了之后较没开之前有甚么变化,因此上有股子力,在不断地顶着那壶盖儿张开,待力尽时又落下。如此反复。
    这样儿吧,朕光在这里说也不直观,不台去厨房之中,看下水壶烧开水的样子。”
    等到了厨房,徐光启也不顾忌自己的身份,直接自己找了水壶开始烧水。
    过了一会儿,水烧了后,壶嘴一直在冒着白白地水蒸汽,壶盖儿也开始一顶一顶地上下起落。
    崇祯道:“去将那壶嘴儿给堵上。”
    徐光启闻言,便再次上前去,将水壶地壶嘴儿堵住。如此一起,那壶盖儿的起伏幅度越发大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