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户部要忙着准备物资和银子,要忙着征发民夫之外,铁道部同样没能闲着。
洪承畴干脆把铁道部的左右侍郎还有郎中们都给派了出去——昆明到孟艮府的路段,昆明到江头城的路段,这些都需要临时去修。
这场大战事先根本就没有任何的征兆,导致昆明到孟艮府和江头城的两段铁路只存在于纸面上,而没有任何的实地考察和规划。
除此之外,还需要调动其他铁路修建工地的蛮子们过来建行修建工作。
总之,麻烦事儿也是多的要死,让洪承畴很想骂娘。
也幸好铁道癌自己就是管着铁路运输和调动的,通过火车运输那些劳工是最为省钱和方便的。
即使如此,铁道部还是得派出人来实地考察勘探,以规划好铁路该怎么修建,只能劳工和铁轨就位之后就开始修建。
红着眼睛的洪承畴给铁道部下的命令很简单——先把铁路给修好了,不能耽误大军和物资,至于质量的话,可以先放一放。
反正能挺过这场大战就没问题,大不了以后再重修都没有任何问题,但是在这场大战期间,绝对不能出任何的岔子!
也正是因为如此,崇祯皇帝是乘着火车直接从京城到南京,再从南京到的孟艮府,之后才换乘了战马前行。
ps:今天拿《神话版三国》祭天,希望数据能爆增一波!
第六百四十七章 他们是什么人?
崇祯皇帝出去砍人,自然不可能跟手下的双花红棍们出去砍人一样。
马仔什么的能带多少带多少,装备能带多多带多多,补给能有多好就多好,总之就是力求把手下的马仔都武装到牙齿,然后抡刀子砍人抢地盘。
望着前不见首后不见尾的大军,崇祯皇帝又一次对后世的辫子戏有了清晰的认知——那些辣鸡,哪怕是到了新世纪,也依旧一股小家子气!
在大军的后面,还有两支军队跟其他的士卒们不太一样,看起来总是有些格格不入的感觉。
这两支军队,一支名叫朝鲜卫,另一支名叫琉球卫,都是从朝鲜和琉球原本的正规军之中抽调后组成的卫所。
然而穿上了大明的战袍,拿上了大明的装备,这两支卫所的士卒看起来依旧有些掉链子的感觉——实在是崇祯皇帝想不出来其他更好的形容词了。
互相对比之下,大明的士卒可以用高富帅来形容,这两个卫所的士卒就只能用矮富矬来形容了。
总之给人一种格格不入的感觉。
等崇祯皇帝带着一票马仔们到了缅甸之后,这种感觉就更明显了——崇祯皇帝不止特意调来了朝鲜卫和琉球卫,还特意要求缅甸同样要抽调一卫的兵力,连暹罗、大越也要各自派出义从军。
这些被抽调过来的士卒是不是能打仗,在崇祯皇帝看来并不是太重要,只要不给大军添乱就足够了。
但是通过这么一场战争,却能加快对于这些地方的融合速度。
后世不都说了么,人生四大铁里面就有一起扛过枪,一起分过赃。
而战场上操刀子砍人这种事儿,就包含了扛枪和分赃这两大铁,可以说是让这些人最快融入大明的办法了。
当然,朝鲜、琉球还有缅甸的士卒,粮食由大明负担,缅甸也会负责一部分,至于那些义从们的补给和粮饷,则是由各自的国家负责大部分,大明方面好歹意思一下也就差不多了。
然而等崇祯皇帝带着马仔们跑到了缅甸之后,才发现缅甸这边的局势再一次风云变幻。
南居益原本的计划是跟郑芝龙的南海舰队两面夹击,先把金奈和芒格洛尔拿下,靠着泰米尔纳德邦和喀拉拉邦为跳板,替大军取下一块基地。
然而绑着缅甸的海岸线航行了大半圈之后,南居益干脆又改变了作战计划。
金奈肯定是要打的,但是在郑芝龙那个混账东西的南海舰队到来之前,完全可以借着东海舰队的火力优势,先把莫卧儿靠近缅甸这一边的岸防给清理一遍!
从杰莱斯沃尔到克塔克,再从内洛尔到金奈然后再到马杜赖,整个莫卧儿的海疆算是倒了八子辈的血霉。
甚至于各地的头领都没有搞清楚这场炮火是因为什么而引发的——湿婆在上,好好的念着个经,然后一发炮弹就砸了过来,再然后就是死都不知道怎么死的!
实际上,所谓的清理一遍能有多大的效果,连南居益自己心里也没有底气——炮弹打出去之后,肯定会落到岸上就是了。
至于是民居还是军营或者是官府,或者是莫卧儿的岸防体系那里,谁也说不准,具体位置就只能看老天爷的意思了。
然而开花弹比实心弹最大的优势在于,这玩意会爆炸,会爆炸就会引起火灾或者殉爆。
至于会不会误伤到了平民真正的大明商人还比不上这些大饼子脸?彼其娘之!
原本打算送粮食和牛羊酒水来犒军的大明商人们顿时坐蜡,不得不同样准备了银子来犒军——反正不能被那些眯眯眼儿的给比下去!
崇祯皇帝已经快要笑的合不拢嘴了。
多好的百姓啊,朕不过是来缅甸溜达一圈,你瞧瞧这粮食,这金银,这牛羊,基本上能顶得上五分之一的票价了!
而朕付出了什么呢?
不过是带着大军跑过来浪一波,顺便怼死个莫卧儿而已,再把这些百姓们夸奖几句就行了——这些百姓当真是忠心可嘉!
心情大爽的崇祯皇帝干脆命锦衣卫刻了些牌匾发放给这些百姓。
牌匾很简单,简单到上面只有四个字,忠心报国。
这么简单的牌匾除了代表着一份荣耀之外,剩下的并没有什么鸟用,既不能免赋也不能免税,纯属于挂着好看而已。
然而不管是大明商人还是朝鲜商人,却纷纷认为这回值了,哪怕是把全部家当都掏出来换这么一块牌匾,都是值得的!
这代表了什么?这就代表了荣耀,这就代表了简在帝心,这就代表了咱们也是为大明出过力的啊!
更大的惊喜还在后面等着崇祯皇帝。
等到接见完他隆和平达格力之后,惊喜的发现粮草问题已经解决了很大一部分。
最起码,依靠他隆所提供的粮草,已经足够五十万大军一旬之用了。
虽然只是短短的十天而已,但是抗不住这五十万大军是真正的精锐啊——那些义从军和朝鲜卫、琉球卫的士卒被崇祯皇帝划成了杂鱼军团,没有计算在这五十万大军之中。
十天的时间,都已经足够这五十万的精锐大军从缅甸推进到西孟加拉邦了!
如果再给力一点儿,就算是把贾坎德土邦给干下来,也未必是什么不可能的事儿。
然而让崇祯皇帝高兴的远远不止这些。
阿萨姆邦那边突然过来一些人,想要求见大明的军事最高统帅。
大明的最高军事统帅是谁?毫无疑问,如果崇祯皇帝没来的话肯定就是朱纯臣,但是现在的问题是,崇祯皇帝他老人家就在缅甸啊。
然后一些野人一般的家伙突然跑过来说要求见崇祯皇帝?开什么玩笑,皇帝是你想见,想见就能见的?
但是人家也不是空着手过来的,整个阿萨姆邦的所有地形图,大致的兵力分布图,甚至于周边的各邦的地形和分布大致分布图,都拿来了。
而且,这些蛮子,似乎跟其他的蛮子不太一样?
如果单纯的从长相和语言上来分辨,貌似根本就不是蛮子,而是大明的普通百姓?
可是,这些人又拿不出大明的黄册出来证明自己的身份!
第六百四十八章 有的,只是……骄傲!
在大明人看来,别管眼前这些家伙长的像不像普通的大明了。
尔等能献上这些资料,我大明天子和五军都督府自然是高兴的,只是尔等的身份?”
乐文神色不变,拱手道:“禀大人,小人愿用我等全族上下的性命保证,我等乃是正经的汉人,如假包换。”
林幻羽却噗嗤一声笑了:“全族上下的性命保证?本官也不瞒你,若不是尔等的相貌与谈吐皆与我大明无异,只怕尔等现在早已尸首两处了。”
乐文的神色依旧没有任何的变化,好像林幻羽威胁的根本就不是自己一般:“我等确实是汉人,又何必担心自己的母国会对我等痛下杀手?”
林幻羽道:“物证呢?我大明锦衣卫什么样儿的人没见识过,最讲究的也是个证据。
尔等既然说自己是汉人,那么就拿出能证明尔等身份的东西来,否则的话,呵呵。”
林幻羽后面的话没有再说,但是话里面的威胁之意却是很明显。
乐文的脸色终于出现了一丝变化,或者说是挣扎。
能够证明自己这些人身份的东西,有,但是眼前的锦衣卫会不会承认?
认了固然是好,若是不认呢?自己实打实的汉人,祖祖辈辈传承下来的汉人,纵然有与蛮子通婚的,也未曾忘记了自己是汉人这件事情。
如今知道大明要攻打莫卧儿,自己这些人是不是应该借机回到母国的怀抱中去?
自己这些人心心念念想着的,可就不是重新做回汉人的身份么?可不就是想着有朝一日出门去,可以挺胸抬头,再不用看任何藩邦小国的脸色么?
可是眼前的这位大人要是不认,这一切的一切,可不就成了一场空?
自己这些人既然敢带着这么机密的东西跑到缅甸来投奔大明,基本上可以说是赌上了一切。
被冤杀了,不可怕,死在同为汉人的同胞手中,总好过死于外族之手。
可怕的是族中的那些人,他们还在翘首盼着自己这些人带回好消息!
咬了咬牙之后,乐文才开口道:“不知道大人的身份?”
林幻羽轻笑道:“刚才本官已经说过了,锦衣卫千户。锦衣卫是个什么样的存在,尔等可能不知道,但是本官可以负责的告诉你,锦衣卫乃是可以直达天听的天子亲军。
如果这个身份还不够,本官还是我大明天子宜妃娘娘的胞弟,随时可以请求陛见,不知道这个身份够不够?”
乐文点头道:“够,天子亲军的身份,小人信得过!”
天子亲军,大概就是百骑司一样的存在吧?一定是吧?
其实到了现在这个局面,除了相信眼前之人,还有第二条路可以走吗?
缓缓的张开双手,示意手上没有任何东西之后,乐文又缓缓的将手伸向了衣服,解开了系在袍子上面的腰带,缓缓的将袍子脱了下来。
为了避免误会,乐文的动作很慢,慢到比穿针引线还要小心的程度。
接着将袍子平铺在地上之后,乐文才从袍上的里子里面找到一个线头,然后轻轻扯开,翻出了里面薄薄的几张纸一样的东西。
林幻羽的眼睛顿时就是一缩——这些人在进入大营的时候,肯定是经过了搜身的,然而却没有任何人发现,这些人的衣服里面还有藏着的纸。
等到手下的校尉接过纸张递给林幻羽以后,林幻羽才慢慢的翻看了起来:“泸州折冲府都尉乐贤,子乐知,知子乐和,和子乐冲……智子乐文。”
随手将这一张纸放在一旁的桌子上之后,林幻羽又将目光投向了第二张纸:“长安折冲府果毅都尉许成,成子许飞,飞子许甫……”
一整撂的纸,几乎张张一样,上面的字迹有新有旧,前面的字迹还好,越往后面就越是歪歪斜斜的,到后来几乎就没办法看了。
最后一张纸上面的东西几乎没什么新添的笔迹,几乎已经老旧的不成样子了,连拿在手里都得小心翼翼的,生怕这张纸再损坏了。
“天宝八年,长安折冲府折冲都尉乐贤,果毅都尉许成”等等字样只能勉强看的出来,但是却很明显,这根本就是一份唐时长安折冲府的名册。
林幻羽的眼睛不禁再一次眯了起来,望向了乐文。
乐文的眼眶已经红了:“自先祖流落在外,便无一日不盼着回到故国。”
说着说着,乐文便有些咬牙切齿起来:“天宝十四年,贼子安禄山起兵反叛,我等祖先此后便流落在外,再无回到故国的机会。
代代相传之下,小人等无不盼着能早一日回到故国,可是却又不知道该怎么回到故国,只记得老祖宗口口相传下来的话——与我等同音同文的大军,便是天兵。
我等虽然不才,可是对于老祖宗的嘱托,却是一日不敢或忘,不停的收集着阿萨姆邦和附近所有地方的消息,就盼着有朝一日天兵能到此处,让我等有回归故国的机会。
巧合之下,我等族中留在缅甸的人发现了天兵的影子,小人这才冒死前来,以求得归故国。”
早已流泪满面的乐文擦了擦眼睛,深吸了一口气之后才接着道:“小人一死不算什么,便是我等都死在此处,也算不得什么。
只求大人在以后验证了这些堪舆图的真伪之后,能保存下我等的族人。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