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明朝当暴君》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回到明朝当暴君- 第38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想了想,崇祯皇帝干脆问道:“洪爱卿,眼下铁路的进度如何?”
    洪承畴躬身道:“启奏陛下,京城至南京的铁路已经完全修建完毕,只是在黄河那里需要渡船往来中转,而无法直接修建铁路过去。
    若是想要修建横渡黄河的铁路,只怕工期会拖到崇祯二十年左右方可竣工。”
    崇祯皇帝点了点头道:“修!先用渡船的方式,但是这种铁路桥也必须要修建。
    只要黄河的修好了,以后其他地区再想修可就简单的多了!”
    洪承畴躬身道:“是,眼下工部已经准备先行开工修建一条横跨黄河的大桥,只等大桥修建完成,确保可以通过重车后,便会再开始修建铁路桥。
    只是,微臣担心其中花费颇大,所需人力更是无数?”
    崇祯皇帝却呵呵笑道:“该花的银子就花,该费的人力就费,朕都会批准。以后不要再用这种方法来试探了,有话可以直说!”
    洪承畴赶忙躬身应了,起身的过程中才悄然擦了擦额头上的冷汗。
    古往今来,就没听说哪个皇帝跟当今天子一样的,什么套路不套路的全不管,官场上那些东西拿过来也全无用,人家怎么想的就怎么干。
    如果光从这一点上来看,确实是比历史上其他的帝王要强太多了或者杨二陛下跟当今陛下一样?
    崇祯指了指地图,笑道:“洪爱卿接着给朕说说,朕现在对于铁路的事儿可是关心的很。”
    洪承畴躬身应是,接着又走到了崇祯皇帝身前,手指地图道:“陛下,山海关至京师的往来复线已经修建完毕,山海关至沈阳的单线已经修建完毕,眼下暂时没有复线的需求,所以已经暂时停工。
    京城至南京的路段已经修建完毕一条线,第二条用于往复的线路已经开工,这是排序第一的路段。
    京师至太原府,经延安府直到西安府的单线也已经修建完毕,复线还没有开工。
    至于西安府至临洮府的线路还处于刚刚测试完成的状态,还没开始动工。
    原赞善王驻地灵藏到临洮府和永宁府的两条线路倒是已经先行动工,但是先期的测量没有全部完成,后面还需要补量。
    最后便是南直隶诸地,从应天府到苏州府、温州府、泉州府的几条短线都已经完成,眼下正准备再修复线。
    从应天府到南昌府的第一条单线已经准备动工,南昌到广州府、元江府、永宁府的几条线路也已经测量完比,准备开始修建第一条单线。”
    通过洪承畴的描述还有在地图上的比划,崇祯皇帝总算是对于大明的铁路修建进度有了最直观的了解,比之前在奏章上面看到的那些可是直观的多了。
    想了想,崇祯皇帝干脆问道:“洪爱卿这里除了人手之外,还需要什么?”
    洪承畴躬身道:“启奏陛下,眼下铁道的修建进度最大的问题就是人手的问题。
    其实不光是修建铁路的劳力,便是连测试的小吏,沟通地方,监管物资与劳力的小吏等等都缺的很。
    除此之外,便是那蒸汽机车的速度,虽然也是一再提升,可是眼下最快的车头,速度也不过相当于战马的冲锋速度的一半,甚至还不到。”
    崇祯皇帝嗯了一声后,定定的看着眼前的地图,没有再开口说话。
    洪承畴说的这些问题自然是存在的,尤其是人员的问题。
    大明不是后世,后世的时候一年就能搞出来几百万的大学生,用来当苦力再合适不过了。
    可是大明呢?
    就算是崇祯皇帝已经下旨把科举改成每年一次以选拔更多的小吏,可是实际上,人手还是不够用!
    光以修建铁路来说,从地形勘探到开工修建再到最后的通车,里面一个个的环节需要读书识字的人手实在是太多,而大明缺的就是读书人!
    当然,大明也不是说真的就缺少了读书人,而是说缺少直接能上手干活的读书人!
    那些资质不错,懂人情世故的读书人,不光是铁道部喜欢,其他几部也喜欢,每年这几部都会互相抢人挖人。
    崇祯皇帝沉吟了一会儿,开口道:“洪爱卿可有意入阁?”
    洪承畴心下一惊,不知道崇祯皇帝为什么会突然之间问出来这个问题。
    入阁,那肯定就是指的内阁,自己只要是进入了内阁,也算是真正的进入了大明的权力中枢,以后面见崇祯皇帝的机会将比现在多了无数倍,甚至于有朝一日问鼎首辅的位置也不是不可能。
    但是铁道部该怎么办?
    洪承畴发现,自己在铁道部的这几年里,已经渐渐的喜欢上了铁道部的这份差事。
    不光是眼看大明的铁路一点点的在自己手里成形,更是因为这个衙门里的蛮子最多,累死的蛮子最多,最没有人性!
    当然,洪承畴从来不认为自己没有人性蛮子累死的再多又怎么样?关大明什么事儿?
    像大明这样儿的天朝上国,生来就该是居中央以御四夷,蛮子们能有机会替大明流血流汗,是他们的荣幸!
    可是现在该怎么选择?
    陛下问了,肯定就是真的有意让自己进入内阁,但是自己进入内阁之后,铁道部这一摊子肯定就要放下,要不然自己的精力也顾不过来那么多事情。
    君不见,温体仁现在整个人比大他十多岁的施凤来还要显得更老一些!
    想了想,洪承畴还是躬身道:“启奏陛下,臣虽有意入阁,但是铁道部的事情还没有完全定下来,微臣不敢就此撒手不管。”
    崇祯皇帝点了点头道:“那就等等吧,再过上几年,这铁道部的事情都落定下来之后再说吧。”
    崇祯皇帝也是真的有意让洪承畴这个家伙入阁了虽然一开始的打算是让他背黑锅来着,可是洪承畴从被自己指派为延安巡抚开始到现在,一步步的表现确实很稳也很称职。
    这就很难得了。
    现在的大明内阁不需要多少锐意进取的家伙,不需要多么惊才绝艳的人物,而是需要能像温体仁一样替自己查缺补漏的人!
    眼前的洪承畴就是一个很好的对象!
    但是也确实如同洪承畴所说的那样儿,铁道部的事儿还一大堆,现在就让他进入内阁,天下各地的事情再加上铁道部的事情,足以把他给压死。
    或者,洪承畴可以分开重心,以内阁为重或者以铁道部为重,但是无数的事情证明,人的精力是有限的,想要面面俱到,根本就是不现实的事儿!
    所以,同样有些纠结的崇祯皇帝就把这个问题扔给了洪承畴自己去选择是不是愿意进入内阁,看他自己的想法吧。
    当洪承畴拒绝了之后,崇祯皇帝的心里也是暗自松了一口气铁道部的事情,对于现在的大明来说也是极为重要的一环,洪承畴操持的很不错,想要找到一个能代替洪承畴的人,不容易。
    孙承宗没有问题,入阁还是操持铁道部都没有问题,但是孙承宗已经七十六岁了,还能再撑几年?
    又过了半晌之后,思维终于跑偏回来的崇祯皇帝才接着道:“既然洪爱卿愿意继续主持铁道部,那就依着洪爱卿的意思吧。
    只不过,朕倒是有几点要求要对洪爱卿要提。”
    洪承畴躬身道:“请陛下吩咐。”
    崇祯皇帝接着道:“洪爱卿可知,朕心中的铁道部,或者说大明的铁路应该是个什么样子的?”
    洪承畴躬身道:“臣驽钝,不能明知陛下之意,还望陛下明示?”
    崇祯皇帝道:“从东到西,从南到北,从东北到西南,从东南到西北,各处都有铁路!
    最开始的时候,朕可以不要求速度,从京城到南京,两天能到或者十天八天能到都可以。
    但是以后,这个速度要慢慢提升,最好能够做到第二天就到!其他的地方也是一样。
    铁路,就相当于那些医学院的家伙们解剖出来的那些血管一样,铁路就是我大明的血管!
    不管是运送货物,还是百姓出行,或者转运士卒和军用物资,速度可都不是马车人力所能比,洪爱卿以为然否?”
    洪承畴点头道:“陛下所言极是,微臣也曾在京城至山海关的路段上曾经做过一个测试。
    由京城运送十万石粮草到山海关,若是使用人力,糜费近半,且战用大量的民夫。
    若是改为铁路运送,消耗便是连半成都不到,主要消耗的也是一些煤炭还有水,确实比人物强上许多。”
    崇祯皇帝点头道:“正是如此。还有,朕想听听洪爱卿关于铁路的其他看法?”
    洪承畴斟酌着道:“启奏陛下,臣原本以为可以让商人和百姓们乘坐蒸汽机车,但是最后还是放弃了这个想法,倒不如改为允许驿站使用铁路来运输货物。”
    崇祯皇帝问道:“洪爱卿指的是商人们的货物?”
    洪承畴点头道:“不错,现在商人们运送货物,多要通过民用驿站,还要雇佣镖局押镖才敢运输大量的货物。
    若是改为以铁路运输,收取他们的部分费用,则可以让商人们的成本降低,同时也能让驿站还有铁道部更多一分收入。”
    崇祯皇帝点头道:“这个么,洪爱卿看着办就是了,该怎么收费什么的,仔细琢磨一下,然后报与朕知便可。
    但是,刚才洪爱卿说商人们运送货物还需要雇佣镖局?莫非这路面上不太平还是怎么的?”
    洪承畴迟疑道:“路面上倒也太平,起码比天启年间要好的多了,但是仍然有不少啸聚山林的强徒想要做些无本的买卖,因此商人们为了安全,大多都会雇佣镖师。”
    崇祯皇帝道:“那洪爱卿就不担心会有人把主意打到铁路上面?”
    洪承畴摇了摇头道:“启奏陛下,天下百姓对于铁路的了解不多,但是无论什么人,都没有胆子把主意打到铁路上面来。”
    确实没有人敢,锦衣卫和东西厂的赫赫凶名摆在那里,几乎能止小儿夜啼,任凭哪个山头的大当家脑子坏掉了,也没有胆子打铁路的主意。
    崇祯皇帝点了点头,又将话题转向了另一个方向:“洪爱卿也可以琢磨一下,看看以后铁路运人的问题。”
    ps:今天献祭一本大佬的书《诸天投影》,好基友土狗作品。
    
    

第五百九十九章 真正的千古第一仁政
    铁路这玩意好啊,不管是运人还是运货,或者是运兵,都比骑马来得要快铁路本身就能运送战马,连坦克都能运!
    当然,崇祯皇帝穿越的方式有点儿莫名其妙的,到现在也没弄明白自己为什么会穿越,到底是怎么穿越的,也就没来得及去弄个军火库和智脑一类的好玩意过来。
    除了满脑子的穿越者培训基地的那些不完全瞎扯版本的教程之外,剩下的什么都没有。
    所以,坦克没有,哒哒哒冒蓝火的加特林也没有,连他娘的靠谱一些的历史知识都没有。
    但是,崇祯皇帝再怎么小白,也知道铁路这玩意的作用啊后世的天朝不就总说什么三横三纵大动脉?
    每年不总有那么两个时间段,能在火车上看到来来回回的兵哥哥们?
    偶尔,还能看到那些扬着炮管的坦克一类的好东西,甚至于偶尔还能看到些大杀器……
    如果说铁路不是好东西,后世为什么会提速提速再提速,都一直提到三的那种方式来征召百姓干活,想必会让铁路修建的进度加快一大截!
    徭役废除不废除,就不是自己这个铁道部尚书能管的,自然有温首辅和郭尚书一起陪着陛下头疼。
    匆匆忙忙赶来的温体仁和郭允厚在得知崇祯皇帝要废除徭役的时候,第一个反应就是皇帝在搞事情,或者说皇帝又拍脑门子做决定了!
    废除徭役是不是好事儿?肯定是!
    《韩非子·备内》:徭役少则民安,民安则下无重权,下无重权则权势灭,权势灭则德在上矣。
    任谁都知道,轻徭薄赋就能民安!
    大明的徭役分为三种,一为里甲役,里甲役即一里的事务,二为均徭,即供官府经常性的差役,三为杂泛,为临时派遣的一切差役。
    而且这些都是无偿的!官府不会给一文钱的工钱!
    尤其是征发徭役是可以强制性进行的,一旦涉及到紧急性持的修筑河堤什么的,临时雇佣人方便还是直接征发百姓强制干活方便?
    但是对于崇祯皇帝来说就不是这么回事儿了。
    徭役自崇祯皇帝登基之后已经改了很多,包括会给工钱,甚至于按市面上的工钱来给付。
    但是百姓们的思维却是一时半会儿的转变不过来,哪怕是能拿到工钱,也一样认为这些活计是自己额外干的,能偷懒就偷懒。
    这一点,整个大明的官员们都是心知肚明。
    但是正应了那句话,欺上不瞒下,反正百姓们拿了好处,自己官声就会好,官声好了京察考核就会有加分,升职的机会也就大,何必在这种小事儿上面给自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