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于真的通过两支海军舰队投送个十万二十万的陆军过去把荷兰彻底从地图上抹去,明显就有些不现实了。
很简单,福船不够用。
现在的福船虽然经过这近十年间的改进,比之永乐年间的福船还要牛逼一些。
如果仅仅是靠两支舰队要投送十万大军过去,咬咬牙还是能办到的,但是实际上,远不是光把十万大军投送过去那么简单。
就算是不考虑这十万大军一路上的吃喝问题,也得考虑到了荷兰之后的作战问题吧?
补给?弹药?大炮?
尤其是大炮,那破玩意占的地方可不小,而荷兰人手里也有大炮,如果这十万大军不装备上大炮就去硬怼,结果很可能是被怼。
但是在没有东风快递,连火箭炮都没有的年代,别说快递核平了,能做到大炮洗地就已经是大明皇家学院的大佬们牛逼了。
实际上,大明皇家学院的大佬们,尤其是以墨铧为首的大佬们也在大眼瞪小眼。
墨铧认为金尼阁一个蛮子有些学问不容易,正是应该好生学习的时候,干脆把九章算术扔给了金尼阁。
然后金尼阁就被墨铧扔过来的九章算术折磨的欲仙欲死。
出于对等原则,金尼阁也挑了一道难题交给了墨铧用没有刻度的直尺和圆规将任意一个角三等分;已知任意一个圆,画一个面积和它相等的正方形;已知任意一个立方体,画另一个体积是它2倍的立方体。
然后两伙人就开始大眼瞪小眼了。
金尼阁既搞不定三大几何难题,也搞不定九章算术。
至于墨铧,九章算术里面的大部分难题都能搞定,却同样搞不定三大几何难题。
尤其是看着眼前一堆堆的纸张上面写的鬼画符一般的东西,除了几个歪七八扭的汉字还能看的明白以外,剩下的是些什么玩意,根本就搞不懂。
蛋疼无比的墨铧死死的盯着比自己也小不了多少的金尼阁,瞪着眼睛道:“这上面到底是些什么玩意?莫非还要找些牛鼻子过来解释一番不成?”
在大明已经待了许多年,基本上已经变成一个大明通的金尼阁当然知道牛鼻子是什么意思,不就是那些道士么。
但是这些文字他就是这么个玩意,你再怎么弄他也没办法变成汉字啊。
就算是变成了汉字,那也是音译过来的,到时候好几个字代表一个符号,还能搞的明白?
无奈之下,金尼阁也只得开口道:“要不然怎么办?每一个符号都有它特定的含义,替换一个,这后面的几千本书里面的就需要全部进行替换,短时间内根本就不可能完成?”
墨铧也清楚金尼阁说的是事实,但是看着这些歪七扭八的符号也实在是太令人头疼了还不如看道士们的符箓呢!
想了半天之后,也没想出来个好办法的墨铧问道:“若是简化一些呢?好歹方便书写不是?再不济也不要这些歪七扭八的鬼画符?”
金尼阁道:“替换呢?所有的全部替换掉,需要的人手和时间可是很多的?”
墨铧斟酌着道:“若说人手么,倒是不缺,随便从哪儿都能弄来些识字的,替换不是什么太大的问题。唯有时间令人头疼了些。”
超乎于墨铧的预料,原本以为七千本书翻译起来应该会很快哪怕是崇祯皇帝都是这么认为的。
毕竟来大明传教的传教士就没有几个是不懂汉字汉字的,就算是不懂,这么多年传教下来,也总是学会了一些。
但是实际上的情况跟预料之中的恰恰相反,除了金尼阁带来的这七千本书之外,锦衣卫还在通过各种路子不断的往皇家学院里面送书。
本着新书里面新技术的原则,新书的翻译往往是优先的,金尼疼所带的七千本则是慢慢的在翻译。
然后问题就来了。
新书里面不涉及到那些鬼画符的还好,一旦涉及到鬼画符,就足够让人头疼了。
最坑人的就是那些个鬼画符用毛笔画起来很费劲,一不小心就会废掉整张的纸。
然后就是接着吵墨铧要求把那些鬼画符的玩意替换本来就已经让金尼阁不爽,结果为了什么符号代表什么含义又是一通好吵。
不过也不是没有好消息,最起码墨铧等人对于阿拉伯数字是接受的,而且保持肯定的态度。
第五百四十章 火炮准备!
阿拉伯数字还是有好处的,虽然用毛笔写起来麻烦,可是真要计算的时候,比之用壹贰仨肆伍来表示可要方便一些。
起码在徐光启等人接触到阿拉伯数字之后就感觉到了这玩意的方便性起码不比算筹差到哪儿去,而且写起来更方便。
不光如此,对于其他的什么圆规一类玩意的接受速度也远超金尼阁的预料。
这让金尼阁觉得挺高兴,认为墨铧等人好学不倦的态度还是很值得肯定的。
至于金尼阁和其他传教士们一致推崇的鹅毛笔,墨铧在试用了几回之后就失去了兴趣。
写一点儿就要沾一点儿的墨倒也算了,偏偏写出来的字也是歪七扭八恍若鸡刨,比之蒙童所写都多有不如,还不如炭条好用呢。
但是炭条这东西,它脏啊,用一回就是一手的黑灰,摸哪儿哪儿脏,每次写几个字之后想要干点儿别的就得先洗手。
总之麻烦的事儿一堆一堆的。
吵了半天也没有吵出来什么结果之后,金尼阁忽然想到一个问题:“说到书写,我倒是有个好办法。听说英格兰那边有一种黑铅,书写起来比炭条还要好用。”
墨铧道:“然后呢?继续写几个字就洗一回手?”
金尼阁大怒:“你就不会拿纸把它包起来吗?弄的粗一点,塞到你那个毛笔的笔筒里当毛笔用行不行!”
墨铧一拍脑袋,暗骂自己犯蠢。
把毛笔筒弄的细点儿,然后把这种黑铅弄进去用来书写,应该会变得比较简单?
如果说这玩意儿真能大面积的推开来弄,倒是能让更多的孩子开始学着写字?
一不小心就利国利民了?
墨铧对于官位和银子没多少兴趣,但是对于能够利国利民的事情却是很上心兼爱不就是爱大明的百姓么?
这会儿也来不及搞什么三大几何难题了,墨铧直接向金尼阁问明白了那种黑铅的模样之后就找到负责替皇家学院跑腿的锦衣卫。
反正要求就一个,不管这玩意有多难弄,都得弄点儿过来做实验。
锦衣卫自然不会有什么废话,转身就去安排人找这玩意去了。
同样,这消息也就到了崇祯皇帝的手里。
铅笔?
崇祯皇帝的第一反应就是皇家学院的这些大佬们要把铅笔搞出来。
有一个流传甚广的伪科学故事:
美国航天部门首次准备将宇航员送上太空,但他们很快接到报告,宇航员在失重状态下用圆珠笔、钢笔根本写不出字来。
于是,美国人用了十年时间,花费一百二十亿美圆,科学家们终于发明了一种新型圆珠笔。这种笔适用于失重状态、身体倒立、水中、任何平面物体,甚至在摄氏零下三百度也能书写流利。
而俄罗斯人在太空中一直使用铅笔。
当然,这个故事是伪造出来的,这玩意就是一碗毒鸡汤,这个故事只是想告诉人们,有时看上去很复杂的问题其实有极简单的现成解决办法。
因为从实际角度出发,铅笔并不适合太空中使用,尖头有危险,易燃,书写产生的石墨残渣容易进入宇航员的胸腔、眼睛,更容易使电子设备短路。
但是在不上太空的时候,或者说眼下的大明使用这玩意却是再合适不过了。
铅笔再贵还能比墨汁更贵?人人买的起铅笔,学习写字的成本就会大幅度降低。
这玩意就是利国利民的大好东西啊!
然后崇祯皇帝就开始暗恨自己前世的不学无术。
没错,记得这个伪科学的故事,所以崇祯皇帝知道铅笔这玩意是用石墨弄出来的,石墨炸弹这个词也听说过。
问题是石墨这玩意在哪儿有来着?
大明这么大,肯定不缺这玩意儿,但是现在上哪儿去找最适合?哪里的石墨最适合用来造铅笔?
不学无术就是这么蛋疼!
蛋疼了半天的崇祯皇帝也只得把这事儿扔给了锦衣卫和内阁,反正养这么多的人也不是让他们吃干饭的,该出力的时候就得出力。
再说了,这次不让他们去头疼,难道以后要让朕这个皇帝去头疼?
不可能的事儿!
与其关心这种事儿,还不如关心一下南海舰队在吕宋那边的进度呢。
毕竟这么长时间了,到现在除了一艘误中副车的荷兰三桅战舰被拉回来当做战利品上贡给了自己之外,可就没有其他的消息传来了。
当然,这也是可以理解的事儿。
毕竟自己没有没有电话,连电报都没有,指望着信鸽在海上传递信息也不太现实不是?
远在吕宋的郑芝龙抹了一把脸上的雨水,对着同样淋在雨中的监军太监赵庆道:“还是先回舱中去吧,郑某一介武夫,海上风浪惯了倒没什么,你这身子骨只怕受不住吧?”
赵庆摇头道:“受不住也得受着,儿郎们在前线厮杀,咱家一个死太监还能做些什么?就在这儿等着他们!”
海风愈发的大了起来,哪怕是在吕宋这种冬天也很暖和的地方,海风加上雨水一样会让人感觉到一丝的寒意。
郑芝龙见劝不动赵庆,便也不再劝说,而是回头吩咐道:“命人煮一些姜汤来,再派人送些姜给前线的将士们。”
想了想,郑芝龙又补充道:“把咱们这艘船上的姜全都送过去,其他船上也都要送一些过去。”
等到郑芝龙身后的亲兵躬身应了去准备姜汤后,赵庆才开口道:“说起来,这吕宋的冬天虽然比福建那边还要暖和的多,可是一旦下刮风下雨,倒也是个问题。
只是不知道这些个佛朗机蛮子背后的国家如何,他们那边儿又是个什么情况?”
郑芝龙有些烦闷的道“谁知道呢?这该死的蛮子居然打的有模有样,倒是出乎我的预料了。”
赵庆却是不以为意:“就算有模有样又能如何?倘若这些蛮子们装备的是刀剑,那咱们倒还应该担心一番,既然是火器,那还有什么好担心的?
他们虽然占据着吕宋,可是吕宋上面能造火铳大炮的人可不多,弹药更麻烦,用一些就少一些,这些损耗他们可没地儿去补充。”
郑芝龙道:“说的倒也是。咱们倒是不用担心这个问题,火铳大炮比他们的强不说,光是弹药就足够炸平他们了。”
赵庆道:“没错,听说京中的火药局那边弹药如山,因为跟新式的火铳和大炮没办法通用,很多老式的弹药还要花时间拆毁重制。”
郑芝龙愣道:“这消息你是哪儿来的?早知道是这样儿,咱们多带点儿不更好?”
赵庆用关爱智障的眼神望着郑芝龙:“第一,不通用,第二,装不下。懂?”
郑芝龙这才发现自己闹了个大乌龙,一拍脑门后才讪讪的道:“说起来那皇家学院的家伙们倒是挺操蛋的,这火铳的铳管大小还不一样,弄的现在弹药都浪费了,当真是可惜。”
赵庆接着道:“这倒当真是个问题。火炮的弹药还好说一些,这火铳的来回变来变去,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才是个头?”
顿了顿,赵庆又嘿嘿笑道:“话说起来,你和南提督一起上书反映一下这事儿倒是靠谱,咱家一个死太监可不能插手这事儿。”
郑芝龙嗯了一声却没有再话说。
赵庆说的是个事实,而且这火铳的问题确实挺让人纠心的。
崇祯元年制的火铳跟崇祯五年制的火铳完全不同,崇祯五年的跟崇祯七年又完全不同。
而自己刚刚装备上不久的崇祯九年制火铳,跟之前的又完全不同,不光击发方式和填装方式大变样,连弹药都完全换了个样子。
不过也算是好事儿,毕竟崇祯九年制的火铳比起之前的火铳来强的不是一星半点儿弹药都是现成的,只要往里装就行了,省掉了之前那些清理铳膛一类的步骤。
最起码光靠着这一个装弹快速的好处就已经能够形成弹雨压制那些个佛朗机蛮子们了,更不要提大大增加的射程直接压的那些个蛮子们无法近前。
但是现在是下雨的时候,而且刮着风。
就算是火铳足够牛逼,对于雨水也不可能完全无视掉大明的技术还没发展到那个层面呢。
如果说佛朗机蛮子敢冒着雨玩命冲击大明的军阵,那鹿死谁手倒还真不太好说。
这也正是郑芝龙担心的问题。
赵庆一个监军太监不太懂的这些,但是久在军伍的郑芝龙却是知道,能在南御林军的攻击下坚持这么久而不崩溃,这样儿的军队绝对不可能是由什么蠢材指挥的。
如果说这么好的机会,对面的蛮子将领却抓不住,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