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明朝当暴君》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回到明朝当暴君- 第31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赵研东无可奈何的停下了脚步。
    对面的这些丘八实在是太无礼了,面对着举人老爷就这么着把火铳给端了起来,这是想要杀人?
    都说是秀才遇到兵,有理说不清,其实换成举人也差不多,能把理说清楚的情况还是少数。
    主要是这些兵的手里有火铳,还有刀。
    见赵研东等人止住了脚步,姜梵才问道:“尔等何人?可有能证明自己身份的物事?”
    赵研东整了整已经被浆洗的发白,破损处还打了几个补丁的衣服,这才拱手道:“我等三人乃是大明崇祯三年的举人,因罪发配至此,得遇我大明士卒,故而前来拜见。”
    姜梵很想问问赵研东,自己是不是长的很像个二傻子?
    崇祯三年的举人发配到辽东?你能不能想一个更可靠的理由出来?
    然而下一刻,赵研东掏出来的户籍证明,则是实打实的证明了赵研东并没有说谎。
    崇祯三年的举人,崇祯八年因为被发往辽东,户籍上面的印章,前面几处是由地方到京城,再到山海关和广宁卫,最后一处则是海州卫。
    总之,这玩意可以肯定百分百是真的,各处暗记都能对的上。
    将户籍册子扔还给赵研东之后,姜梵又接着问道:“就算你们被发配到辽东,如何在这里占山为王?建奴没发现你们?”
    赵研东拱了拱手,开口道:“倒是多亏了沈阳城中的杨七七杨老爷,多亏他多方周旋照顾,这山上才有了些气象,我等也不至于饿死于辽东。”
    姜梵嘿了一声,笑道:“你等宁肯饿死也不肯降了建奴?”
    言下之意,无疑就是怀疑赵研东三人与建奴有所勾结——哪怕是光凭着这三个家伙的满头长发就能确信这三个人没有什么问题。
    但是这种时候不好好损这些家伙几句,心里不痛快。
    面对着姜梵的疑问,赵研东的脸色涨的通红,怒道:“武王伐纣,天下宗周,而伯夷、叔齐耻之,义不食周粟,隐于首阳山,采薇而食之。
    我等虽然不比先贤,建奴更不比武王,可是我等好歹心中也有忠义之心,也知廉耻,宁死也不降建奴!”
    赵研东的这番话一出口就已经后悔了。
    被姜梵一激,这番话说的是痛快了,可是实际上,这几句话也把自己这些人置入了险地——如果姜梵读书,再歪曲一下自己的意思,那么其心可诛这四个字可就成真的了。
    把自己三人比为伯夷、叔齐,那么谁是纣?谁是武王?
    虽然从实际上面来说,建奴算得上是臣子,对大明兴兵实际上跟武王伐纣没什么区别,可是关键在于名!
    武王是什么名声?建奴是什么名声?倒是那昏君,跟纣王相比也强不到哪儿去,可能还不如纣王?
    不过姜梵的反应让赵研东等三人暗自松了一口气——笑的鼻子不见鼻子眼不见眼的姜梵现在心情好的很。
    忠义之士啊,这三个家伙哪怕是犯了事儿被扔到辽东,都想着如何重归大明,宁肯饿死也不降建奴,一见斥候小旗部立即就现身相见,把整个寨子都拱手送上,这样儿的不是忠贞之士,那什么样儿的才是?
    现在再看这三个读书人,姜梵顿时就觉得这三人高大上起来——瞧身上那破衣服,虽然补丁摞补丁的,可是浆洗的干净不是?
    虽然瘦的跟弱鸡一般,可是有句话是怎么说的来着?腹有诗书气自华?
    你瞧这三个读书人,往那儿一站,就妥妥的一副宗师气度,了不起,了不起的很呐!
    心情大好的姜梵干脆选择了把这三个家伙,还有身后的那些百姓都带回了大营,然后把这些“辽东义士”的事儿禀报给了上官。
    一层层的上报,赵研东等人的“义行”就被报到了崇祯皇帝的跟前——毕竟抓人往辽东扔是锦衣卫干的,户部知道,礼部也知道,唯独五军都督府这种转职为专门操刀子砍人的部门不知道。
    所以张惟贤觉得这事儿要好好表彰一下,最好让这三个穷酸能得到皇帝的接见,这样儿对大军在辽东以后的行动也有些好处——就算是当窑姐,也得想着立块牌坊不是?
    崇祯皇帝在接到了张惟贤的消息时,整个人也是懵逼的。
    当初喷自己嗜杀无度的渣渣们不是扔到辽东了吗?这些货虽然没什么消息,可是不应该已经凉了?
    很好奇的崇祯皇帝选择了诏见这几个书生。
    虽然说百无一用是书生,这些家伙在大明的时候也总是喷自己,而且还是单纯的为了喷而喷,跟后世的水军没什么区别。
    可是这些家伙在这时候的选择无疑给他们加了很多的印象分,最起码这小命是稳如狗了。
    然而等崇祯皇帝见到了赵研东等三人的时候,眉头就不自觉的皱了起来。
    进了大帐的赵研东三人,先整理衣冠,然后趋步、舞蹈、山呼万岁,一整套的陛见礼仪被这三个混账东西做的一丝不苟。
    然后崇祯皇帝就皱眉道:“汝等欲学子路?”
    赵研东自然知道崇祯皇帝指的是什么——自己三人这番自以为聪明的作态惹的那位爷不开心了。
    然而清楚归清楚,该喷皇帝的照样儿得喷:“启奏陛下,学生不敢。只是学生未免君前失仪,故而如此。”
    一句话就把崇祯皇帝剩下的话给噎了回去。
    崇祯皇帝原本指的是子路被杀之前还整理衣冠,留下‘君子死而冠不免’的典故,赵研东则是干脆的指出了一个事实上的问题:君前失仪同样是大罪。
    宽宏大量的崇祯皇帝显然不打算计较这点儿小事儿,而是颇感兴趣的问道:“朕记得,来辽东的一共是近十人,其他人呢?”
    赵研东躬身拱手道:“启奏陛下,许湘晖、马锦荣等人意欲降奴,我等三人不从,故而分道扬镳。
    其后我等本欲打算落草,无奈手无缚鸡之力,倒是多亏了沈阳城里的杨七七杨老爷多番相助,这才收拢了一些与建奴有血海深仇的百姓,苟活至今。”
    崇祯皇帝很好奇——如果说许湘晖等人成功的降了建奴,别管最后能到了什么位置,黄玉轩那边都会有消息传回来。
    然而诡异的就是许湘晖和马锦荣那些人自从被扔出海州卫以后就神奇的消失了,再也没有一点儿的消息传来。
    当然,赵研东这三个渣渣们也没有任何的消息传来,估计是杨七七根本就没把这几个渣渣当回事儿,只是顺手而为之。
    笑了笑之后,崇祯皇帝才问道:“尔等于大明之时指责朕嗜杀无度,如今来了辽东,感想如何?”
    原本崇祯皇帝以为赵研东这三个渣渣怎么着也得说一声陛下杀的好杀的妙,结果赵研东整理了一番衣冠之后,躬身道:“陛下登基至今,多少人头落地?
    汉唐重用武夫,自然是武功赫赫,然则汉唐之亡,岂非因武夫掌权之故?
    陛下不重圣人文章教化,偏重奇技淫巧与武夫,以至于朝堂之上,武夫当道,铁路之下,白骨夜哭,陛下如何视而不见?”
    崇祯皇帝被气的从凳子上站了起来,冷笑着问道:“朕就是视而不见,如何?”
    赵研东梗着脖子道:“陛下如此不纳谏言,岂是明君之所为?”
    崇祯皇帝冷笑道:“那按你所说,朕岂不是大大的昏君?”
    赵研东已经再次跪到了地上,礼仪上完美的让人挑不出一丝的毛病,声音却是无比坚定的道:“学生不敢!”
    最快更新

第五百零一章 深度火力不足综合症发作(2/5)
    崇祯皇帝已经不太掩饰自己的喜怒了。
    穿越之初,自己一个小白,想要防止大臣们对于自己想法的推测,最好的办法就是用那些小鲜肉们的唯一演技——面瘫。
    但是当厂卫雄起,京营和新军雄起,再加上手里的银子越来越多,崇祯皇帝慢慢的就不再玩面瘫那一套了。
    有了底气之后的崇祯皇帝根本就不介意自己的想法被大臣们看出来——朕开心就是开心,不开心就是不开心,谁有意见?
    反正有意见也得忍着!
    所以面对着赵研东所说的这些狗屁不通的理论,崇祯皇帝干脆反问道:“朕来问你,铁路之下,可有我大明什么的,更是看不下去,太吵了,没心情。
    掀开帘子,看了看日头已经往西而去,崇祯皇帝才从御辇里面钻了出来,重新回到了马上。
    止住了行礼的张惟贤等人后,崇祯皇帝才问道:“将士们可都用过饭了?”
    张惟贤拱手道:“陛下放心,臣早就命将士们分批用饭食了,断然不会让将士们饿着肚子攻城。”
    崇祯皇帝却是嘿嘿笑道:“攻城?攻什么城?继续打炮,告诉将士们,打到天黑为止,晚上继续围着沈阳城,明儿个继续!”
    做为当初大明建立的沈阳城,后来被老奴和黄台吉当成大本营来用心经营的沈阳城,城墙的坚固性不是闹着玩的。
    依着现在的火炮威力,就算是轰了整整一天,四面城墙也没能完全轰塌。
    如果按照正常情况来说,现在城门已经被炸烂的沈阳城已经向着明军敞开了怀抱,就像是一个小娘们儿的腰带已经解开了一样,剩下的只是时间问题。
    然而崇祯皇帝一点儿派兵攻城的打算都没有——朕就是要把大炸逼事业进行到底!
    除了留下了部分士卒继续围着沈阳防止建奴突围之外,剩下的士卒们则是被命令去睡觉休息。
    然后士卒们就表示自己已经失眠了,睡不着!
    打了一整天的炮,结果一次操刀子砍人的机会都没有,这叫打仗?来辽东不能操刀子砍人,不过瘾怎么办?
    所以很多士卒们就开始找自己的小旗,小旗找总旗,总旗找百户,就这样儿一层层的找了上去。
    总之要求就一个,明儿个让大家伙儿操刀子上,真刀实枪的去怼建奴,要不然这种打法实在是太不适应了!
    同样不适应这种打法的还有黄台吉和代善等建奴。
    以往明军玩火炮的技术是比大清这边儿更厉害一些,可实际上也就是那么回事儿,强也强的有限。
    由于明军手里的家底也不厚实,军费一削再削,火炮这玩意更多的是被用到了守城上面,进攻时使用火炮开路这种极度费钱的玩法从来都不是大明朝廷上的那些个老抠们考虑的事情。
    所以黄台吉同样准备等着炮火停歇了之后就出城去怼那狗皇帝一波,就算是怼不死他,也能给他找些乐子吓唬吓唬他。
    结果很明显,崇祯皇帝根本就没有打算跟建奴玩什么野战不野战的,而是直接打算火炮一直就这么先轰着。
    包括济尔哈朗试探性的派出去一队骑兵,也是根本就没有冲到明军的阵前便被彻底轰杀成了渣滓。
    黄台吉伸手揉了揉额头,开口道:“都说说,该怎么办?”
    代善躬身道:“万岁爷,眼下蛮子炮火凶猛,硬冲肯定是不成的。依奴才之见,倒不如安心的等!”
    黄台吉问道:“等?”
    代善躬身道:“不错,蛮子今儿个打了一天的炮,从早上直到傍晚,这炮声一直就没有停过,炮弹消耗必然是极快的。
    只要我大清的将士们能耐得下心,安心的守城,等到蛮子们炮弹耗光之时,便是我大清反攻之日!”
    济尔哈朗反对道:“不可!依着今儿个蛮子们的火力,盛京城四面城墙撑不过明天下午,到时候城墙被破,我等又该何去何从?指望皇城的城墙么?”
    外城的城墙承担着防御作用,尤其是当初大明在经营沈阳的时候,就是向着一个战略堡垒的方向在打造,所以外墙的城墙确实稳如狗。
    实际上,如果不是遇到崇祯皇帝这种大炸逼的玩法,想要单凭人力打破沈阳城,需要的时间先不提,光伤亡都够任何进攻的一方喝上一壶了。
    至于沈阳的伪宫内城城墙,则是象征意义大于实际意义了——尤其是建造内城墙的那些个工匠远远比不上当初建造外城城墙的那些大明工匠,质量也就可想而知了。
    起码外城城墙能在崇祯皇帝拿出大炸逼玩法的情况下坚持一整天的时间而没有完全的完犊子,换成内城墙的话,估计连一个上午都撑不过去。
    现在代善这个智障说安心等,难道真等外城城墙彻底被明军毁了之后再依靠根本就没有多大鸟用的内城城墙?

第五百零二章 有人爽就有人不爽(3/5)
    在济尔哈朗防守城墙的时候,黄台吉也没有躲在伪宫里面瑟瑟发抖。
    毕竟开国时期的建奴怎么着也不是后来那些虽远必赔虽远必割的货色所能比的。
    在建奴中还算是比较出类拔萃的黄台吉还是有些胆识的从他发现自己被福寿膏坑了之后就敢命人把自己捆起来强制戒断这一点上就能看出来一些。
    所以城外的明军大炸逼玩法,黄台吉多多少少也是知道一些的不管走到哪个方向的城墙都是城外明军不停的火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