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敏一瞧,生怕黄台吉真个像济尔哈朗和黄台吉说的那样儿大开杀戒,干脆笑道:“回大汗,奴才以为,强留的住人,也留不下心,反而易生祸乱,倒不如放归罢了。
如此一来,剩下的泥堪知道大汗的仁政,再对比明国蛮子的行为,只怕会更愿意留下来为我大金国卖命。”
阿敏的话说完之后,黄台吉已经从椅子上起身,慢慢踱步笑道:“不错啊,阿敏哥哥有此见识,不错。”
等阿敏谢过了夸奖之后,黄台吉才接着道:“本汗心里想的,其实和阿敏哥哥想的差不多,那些人泥堪愿意走的,就让他们走,去者不追嘛。”
说完之后,黄台吉又换了副面孔,冷笑着道:“只是走了,也需要让他们知道,是明国的蛮子皇帝以他们的家人为质,本汗为了避免他们骨肉分离,才放他们离开的。
这一点,无论是谁,一定要和下面的人说清楚,让这些泥堪回去之后,也要记得咱们大金国的好儿。
剩下的那些泥堪里面,要记得告诉他们,不把明国的蛮子打出去,下一个被抓去修那什么路的劳工里面,可能就有他们的家人,然后就是他们自己了。
而本汗听说,这些被抓去当苦力的百姓,干的都是最脏最累的活,每天都有人累死,而且吃的就是猪食一般的食物。
那明国的狗皇帝,就是不把我大金国的百姓当人看呐!”
等到各自散去之后,莽古尔泰便问道:“那人为何如此?”
阿敏嘿了一声,冷笑道:“还不是学那刘备摔阿斗的故智以收买人心?”
说完之后,阿敏又接着笑道:“只怕他这回却是失算了,那人心若是这么简单就被他收买了,那也不叫人心了。”
第四百三十三章 人和牲口是不同的
崇祯皇帝有时候都想派锦衣卫把天上的各路神仙神马的一起抓过来问问,自己到底哪里得罪他们了?
别人穿越,要么有系统,要么有老爷爷,最不济的还能带个图书馆,或者自己本身就是大,危险的地方全都用的战俘或者说是奴隶。
不管是建奴还是林丹汗手下被俘的,或者是买过来的昆仑奴,统统都是去势了之后扔去干活。
对于崇祯皇帝指使的去势这一点要求,洪承畴算是不折不扣的执行了下去都是些该死的,不去势还留着干什么?
尤其是那些个昆仑奴,生的人高马大偏生蠢笨无比,就像是陛下所说的,息壤用多了,结果土性太重,这样儿的就不要再留下血脉什么的了,直接直势,干净一些。
可是用这些人,还是存在两个问题。
一个就是语言上的问题,尤其是昆仑奴,那简直就听不懂人话,就算是听得懂,也得是大力抽打之后才能勉强听懂一些。
还有就是这些家伙们死的太快了,补充的速度有时候还赶不上死的速度快,这一点太让人闹心了。
虽然说死了也不心疼,连赔偿都用不着,可是毕竟死一个少一个,活还是那么多,让人看不到希望。
如今有了这辽西被发配来的十万人,挑出来能干活的四五万先扔到工地上,剩下他们的家人就靠他们干活挣来的口粮养活。
当然,这十万人毕竟是原本的大明不明道不清的意味在升腾。
这个自己第一次来的工地上面干活的那些人,可以用泾渭分明来形容。
一边是大明的百姓,这些人是附近的普通百姓,趁着农闲的时候被当地的官员随便安插了个服徭役的名头扔过来的这些人是有工钱可以拿的。
这些人可以有说有笑的干活,快了慢了的根本就没有人去管他们,甚至于累了的时候可以坐着歇息一会儿,同样也没有人去管他们。
另一伙则是建奴和林丹汗手下被俘虏过来的战俘,还有大量不知道哪儿弄来的昆仑奴反正都是锦衣卫送来的,他们路子野的狠。
这些人都是被去了势的,看着这些人干活时的样子,娄智岚感觉自己的胯下也是凉嗖嗖的。
这些人没有谁去说笑,更没有人敢坐下休息。
一旦有人偷懒,被监工的矮矬子发现后,长着倒刺的鞭子就会劈头盖脸的招呼过去。
没有人去制止,反而会有别处的监工看着哈哈大笑,拿着这些例子吓唬自己手底下管着的那些个苦力。
让娄智岚觉得自己的良心不停受到拷问的一幕发生了。
一个年老的建奴,因为实在是撑不下去,肩膀上扛着的用水泥弄成的枕木掉在了地上,发出了咚的一声闷响。
而这个建奴本身,则引来了监工的鞭子。
建奴叫的越惨,监工倭奴的鞭子抽起来就越狠,直到几十鞭子以后,这个建奴的惨叫声就慢慢的小了下去。
而监工的倭奴好像见怪不怪一样,直接呸了一声后,指了指明显还没有咽气的建奴,挥手道:“死啦死啦滴,拖走,扔出去!”
而其他的建奴也好,昆仑奴也好,根本就没有人在乎眼前的这一切,好像是见怪不怪了一般,眼神中透露出来的,只有无边的死气和麻木。
谁也不知道眼前这一幕会在什么时候降临到自己身上,所有的人,只能老老实实的等着那一天的到来,其余的一点儿办法都没有。
在饱读诗书的娄智岚看来,这哪里是什么铁路,这根本就是一条用血肉铺出来的路!
北条左卫门看着娄智岚的脸色不太好看,便躬身问道:“大人可是哪里不舒服?”
强行咽了口唾液之后,娄智岚吩咐道:“把那些死了的,埋的离着铁路远一些,不要离的太近!”
北条左卫门又是哈依一声,应了下来,既然天朝的大人不喜欢这些个苦力离着铁路太近,那就多走两步,埋的远一些便是了。
反正挖坑的也是这些苦力。
在娄智岚回去跟洪承畴说了铁路方面的情况之后,洪承畴简直都想笑洪承畴觉得娄智岚这种想法很可笑。
这些是奴隶,是大牲口,不是人,要对待人的标准去对待他们,不是搞笑么?
看看工地上的那些个大明百姓,他们才是人,倭奴敢对他们怎么样儿?还不是由着他们?
官府都还得给工钱呢,倭奴算什么东西?你让他们动一下大明百姓试试?
娄智岚的脸色依旧难看至极:“大人,那些建奴也好,昆仑奴也好,毕竟是活生生的人,就算是不与大明百姓相同,也不应该这么任由倭奴将之打死吧?”
洪承畴却是无所谓的道:“死了多少?告诉毛文龙和锦衣卫的人,咱们这边用的劳工比较多,让他们多弄些过来,咱们铁道部拿钱买。”
娄智岚简直不敢相信这话会是从平日里颇显儒雅的洪承畴嘴里说出来:“大人?”
洪承畴笑道:“怎么,觉得本官冷血?觉得本官漠视人命?”
娄智岚微微点了点头:“是,下官不解。”
洪承畴笑道:“那些建奴还有昆仑奴,谁向大明交过一文钱的赋税?蛮子嘛,不通人言,没有人性,可不就是大牲口?
这些个要命的活计,不要他们去干,就得让大明的百姓去干,要不然谁去干?是本官去干?还是你去干?
你信不信,只要是在这铁条路上扔进去大明百姓的性命,你我脑袋上的官帽早晚都保不住,甚至于人头都保不住?
别跟本官说什么慢慢来,陛下要的是结果,不会在乎过程。
所以这中间,就只能让建奴和昆仑奴去死,否则的话,死的就会是咱们,你明白了么?”
第四百三十四章 朕放出了一头怪兽
对于洪承畴要求弄更多的建奴和昆仑奴的要求,崇祯皇帝直接把表单批了个可字之后,就扔给了五都都督府。
像这种捕奴的事儿,锦衣卫也渐渐的弄清楚了这些昆仑奴是哪儿来的都是那些西方的蛮子从别的大陆上面抓来然后通过海运再运到大明来卖的。
而且卖的价格还不便宜,按照年龄大小,体格的强弱,一个昆仑奴最贵的甚至于能卖到一两福寿膏的价格十两银子!
至于说西方的蛮子们不喜欢银子,反而喜欢用茶叶丝绸还有大明精炼过的福寿膏一类东西来结算,崇祯皇帝表示无所谓。
福寿膏也就算了,这东西始终在控制着量的多寡,丝绸和茶叶就无所谓了。
随便要多少,大明有的是这玩意,反正寻常百姓家里也不穿丝绸,多出来的随了显摆根本就没有什么鸟用,倒不如扔给蛮子们换成银子。
当然,锦衣卫觉得这事儿不划算昆仑奴嘛,这种大牲口直接去抓不就行了,还有必要拿银子来换?
本来一切为了皇帝陛下,为了皇帝陛下的一切这种忠犬心思,锦衣卫和东厂难得的搅和到了一起。
本来互相看着不顺眼的两伙人现在有一个共同的目标:弄清楚这些昆仑奴是在哪儿抓的,然后派人去抓。
这样儿一来,皇帝陛下的银子就能省下了,别管这省下来的银子是被皇帝陛下拿去修园子还是扔到皇家学院里边儿听响,都比给了蛮子要强不是?
而且中原的老百姓头一次让崇祯皇帝见识到了什么叫做挣钱不要命。
倭奴那些矮挫子们平日里在监工的时候,对大明的百姓客气有加,随便大明的百姓怎么干,可是在对待建奴和昆仑奴的时候,那副嘴脸可就吓人的狠了。
几乎能止小儿夜啼。
有被当地官员扔过来服徭役赚工钱的家伙们觉得大明这么往死里用这些昆仑奴和建奴,那么需求量一定很大。
有需求就有市场,有买方就会产生卖方,这是一个市场规律后世的那些家伙们连暗究了出来,上面连蘑菇弹都敢拿来交易,还不是因为有人需要这东西?
所以就有些胆子大的,找到了比监工还要高一级的家伙们锦衣卫,然后嘿嘿的搓着手问:“大人,小人愿意去抓些建奴来卖,不知道?嘿嘿嘿。”
锦衣卫被派过来管事儿的正好也是个狗胆包天的家伙关步。
这家伙的胆子原本就大,再加上大明缺建奴和昆仑奴也是不争的事实,所以直接答应了面前这个憨笑着如同一个老实庄稼汉一般的家伙。
得到了关步的点头同意,这个庄稼汉就直接向管事的告了假其实告假不告假的也没有什么区别,北条左卫门根本就不敢管他们干活还是闲着偷懒。
大明汉人的事儿,自然有他们自己的官府去管,自己要是敢掺合进去,说不定哪天就会莫名其妙的被人弄死,然后换一个人上来当这个监工的工头。
对于自己是个什么角色,北条左卫门心里清楚的很这是一个聪明人。
这个告了假的家伙就这么大摇大摆的回去了,而且回去之后就把自己族中的兄弟给召集到了一起,研究了起来。
研究的问题很简单到底是去草原上抓落单的蛮子,还是去辽东抓落单的建奴?
这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毕竟这种事儿是有风险的,风险上限就是一起去的家伙们会全折进去,一个能活着回来的都没有。
但是事实证明,赔本的买卖没人干,有好处的买卖哪怕是担着掉脑袋的风险也有人干。
这伙人就干了,不仅干了,而且干的比较大十里八乡的青壮小伙子基本上都参与了这事儿。
大家伙儿可以说是把所有出徭役的工钱全聚在一起然后又砸锅卖铁顺便还借了一大笔钱才凑齐了钱买了刀剑和马匹,之后就慢慢的向东北而去。
最终的目的地是辽东。
辽西已经被官府都抓完了,辽东的建奴有的是,而且离着辽西的官军又近,真要是有什么问题,跑的机会也大一些。
至于草原就算了,上面的鞑子虽然多而且分散,但是背后没有自己一方的大军兜底,心里还是有些虚。
在负责辽东整体战事的孙承宗有意无意的纵容和暗示下,这些家伙倒真的成事儿了前前后后一共抓了百十个青壮建奴,然后当场就卖给了官兵,然后揣着银子回家去了。
这一回的买卖不亏,起码去的二十余人,每个人都捞到了足够娶上两个老婆的银子。
当然,娶两个老婆是不可能的事儿,因为那样会被官府捉去打板子,但是顺手再纳个小妾就没问题了只要不是汉家女,官府根本连问都懒得问。
也不知道朝廷是怎么想的,据说正在讨论不允许纳汉家女为妾的律令,而且皇帝陛下好像也没表示过反对。
不过无所谓,反正除了汉家女还有的是能弄回来当小妾的,实在不行朝鲜和东瀛的也能凑合着。
尤其是东瀛来的那些个小娘子,几乎是看到个大明男子都会抛上个媚眼,就差喊一句:大爷来玩呀。
偶象的力量是无穷的,尤其是这二十来个小伙子原本家里穷的叮当响,要靠着出徭役来赚些工钱,去了一趟辽东就弄到了足够娶老婆的银子。
人类有一种病,是永远也没有药能治好的,这种病就叫红眼病。
眼看着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