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何况,根据《大明会典仁祖陵》条规定,凡官员以公事经过者都要谒陵,崇祯皇帝身为大明天子,路过凤阳不来看看自己家的老祖宗,这事儿怎么着也说不过去。
不去也行,撑死了担个不孝的名声可是偏偏这是大明,不是后世。
就算后世打爹骂娘的货色有的是,孝这个深深的刻在中国人骨子里的字仍然决定了孝敬父母长辈才是主流。
更不用说现在的大明了,不管是谁,一旦背上个不孝的名声,那可就真是顶声臭十里了。
哪怕这个人是皇帝。
拜谒完了皇陵,也就是仁祖陵之后,崇祯皇帝才突然想起来一件事情。
这祖陵在原本的历史上好像被张献忠给刨了!
不过幸好,现在张献忠不知道哪根筋搭错了,结果跑到了辽东投奔了毛文龙,一门心思的死磕建奴去了。
这一点,也算是让崇祯皇帝能高兴一些的消息。
而让崇祯皇帝不高兴的,则是差不多等了半个多月的时间,桂王朱常瀛才从衡州跑到了凤阳。
又一次跟着桂王拜谒完了祖陵之后,崇祯皇帝才在行宫招待了桂王朱常瀛。
而酒宴过半后,崇祯皇帝开口的第一句话,就将朱常瀛吓得摔了手中的杯子:“桂王叔,你说朕是不是对于宗室太过于苛责了?”
朱常瀛心道苛责不苛责的关本王屁事?你自己心里还不清楚?
可是这话,朱常瀛委实没有胆子当着崇祯皇帝的面说出来,实在是福王朱常洵前车之鉴不远。
略微斟酌一番后,朱常瀛才拱手道:“陛下何出此言?臣说句大逆不道的,原本的藩王都是些有名无实的王爷,实际上倒比不得海外那些小国的国主来得自在。
陛下许了各个藩王自行海外开国,原本就是天大的恩典,又有谁能说陛下苛责?”
崇祯皇帝叹道:“朕也难啊,手心是肉,手背也是肉,不管怎么样儿,朕的这心里,委屈啊。”
你还敢再不要脸一点儿不?
因为崇祯皇帝的装逼如风而蛋疼无比的朱常瀛肉疼了半天,才拱手道:“陛下何必在意这些?左右不过是一些无耻文人在乱传罢了,臣一路行来,坊间百姓哪个不在传陛下天恩高厚?”
崇祯皇帝这才嗯了一声,开口道:“皇兄大行的早,撇下这江山压在朕的肩膀上,朕有些时候也是真的累啊。”
朱常瀛心道得了吧,老子不跟你玩了,再这么玩下去,老子非得猝死不可。
打定了主意之后,朱常瀛又对着崇祯皇帝拱手道:“陛下,微臣有个不情之请,万望陛下能恩准。”
崇祯皇帝笑道:“桂王叔这是说的哪里话,咱们可都是一家人。桂王叔有什么要求尽管跟朕提,只要朕能答应的,一定答应就是了。”
没错,你能答应的你就答应,你不能答应的就说老子让你为难了,到时候老子就得把自己说的话收回来,还得跟你请个罪什么的,你这算盘打的可真他娘的好。
老朱家怎么就出了你这么个不要脸的玩意!
第三百六十章 老子跟你讲道理
朱常瀛深深的感佩于崇祯皇帝的不要脸,但是自己的要求该提的还是得提,而且还可以顺势上杆子爬,往高了提。
想了想,朱常瀛拱手道:“启奏陛下,臣所想的其实是和唐王叔还有庆王、秦王一般,开国于海外,永为大明屏藩。”
崇祯皇帝一直都以为自己已经够不要脸的了,但是跟这些老油条们比起来,自己还算是个要脸的。
就比如朱常瀛,口口声声的说着要去海外开国,永为大明屏藩,可是实际上呢?
丫的根本就是觉得留在大明国内太他娘的危险了,说不上什么时候就被那些个文人给拖下水,跟福王那倒霉货一样莫名其妙的就没有了。
至于海外开国,虽然有风险,可是利益也大真正的一国之主,除了回大明的时候要对崇祯皇帝装下孙子,剩下的时间还不是想怎么浪就怎么浪。
至于之前唐王朱聿键那个王八蛋说的什么国中丞相和太尉由大明指派这一点,朱常瀛倒是觉得没有任何的问题。
反正老子不想造反,就想尝尝做一个真正的藩王到底是个什么滋味,丞相和太尉能把老子怎么滴?只要不反,还不是随寡人开心?
最主要的是,留在大明国内太他娘的危险了,寡人又不是笨蛋,才不会留在大明等着被那个狗皇帝一刀给剁了。
不得不说,朱常瀛提出来的这个要求,从根子上就打动了崇祯皇帝。
原本把这些圈起来当猪养的藩王们给弄出去就是崇祯皇帝的想法,现在朱常瀛也开始响应了,剩下的藩王们估计就更心动了实在是朱常瀛的身份太敏感了。
自打福王朱常洵被剁了之后,崇祯皇帝同辈的,适合当皇帝的已经没有了,再往上就剩下朱常瀛一个了。
而朱常瀛都出海开国去了,这就从根子上决定了崇祯皇帝是唯一合法的皇帝,其他人再想搞出来什么妖蛾子,也失去了一个最佳的目标。
对于朱常瀛的知情识趣,崇祯皇帝表示很开心,既然桂王叔这般的给面子,朕也不能小气不是?
先点点头表示同意之后,崇祯皇帝又接着道:“桂王叔有这份心思,朕的心里自然是高兴的很,虽然舍不得,却也不好拦着桂王叔一片报国之心。”
先是假惺惺的胡扯了几句之后,崇祯皇帝才接着道:“桂王叔出海,不知道有什么是朕能帮得上忙的?”
朱常瀛斟酌一番后,才小心的道:“启奏陛下,一是银子,这个么,臣自就藩之后也有一些积蓄,虽然比不得唐王叔等累世所积,却也够用。
其二是军队,这个就需要陛下多多帮助了。三是的哪里话,封地自然是要收回的,只要还要等王叔招募流民成军之后才会收回。”
清楚崇祯皇帝根本就是口是心非的朱常瀛干脆起身后作揖道:“启奏陛下,臣实在是没有那许多精力顾及封地之事,请陛下收回臣之封地。”
略一停顿之后,朱常瀛又接着道:“臣知道这个要求让陛下为难,可是陛下若不答应臣的请求,臣便不起来了!”
“被逼无奈”的崇祯皇帝只等起身扶起了朱常瀛,叹了一声道:“王叔都这般说了,朕还能怎么办?罢了,朕依王叔就是了。”
从桂王叔到王叔,一字之差,朱常瀛却是清楚的知道这一次自己是完美的过关了。
既然如此,陈冲山那个家伙也交给崇祯皇帝算了,没必要再留着了:“启奏陛下,有人阴使书生陈某来联系臣,现在陈某已经被臣带到了凤阳,不知当如何处置?”
崇祯皇帝笑道:“带上来,朕要看看这些混账东西们怎么个说法。”
等到陈冲山被带过来的时候,还打算硬气的不跪反正你他娘的是昏君一个,老子凭什么要跪你?
只是跟在崇祯皇帝身边的锦衣卫却不这么想,当下便有人走到陈冲山的身后,一脚踹向其腿弯处,硬生生的将之踹的跪倒在地。
望着颇为不服气的陈冲山,崇祯皇帝干脆吩咐道:“把他嘴里的破布拿了去,这么堵着成何体统!”
等到陈冲山嘴里堵着的破布拿去了之后,陈冲山便立即开口骂道:“昏君!暴君!狗皇帝!”
崇祯皇帝原本还笑呵呵的脸当时就阴沉了下来。
他娘的,老子是打算跟你讲道理的,你这么着张嘴就骂,未免太他娘的不给面子了吧?
自觉得丢了面子的崇祯皇帝嘴里只是淡淡的吐出来两个字:“掌嘴!”
陈冲山的骨头确实硬,硬到超出了崇祯皇帝的想象哪怕是被抽的嘴巴里鲜血淋漓,依然大骂不已,直到被抽的实在没有力气了,这才怒视着崇祯皇帝,一语不发。
比水太凉的那些货色们不知道强了多少倍的硬骨头怎么就他娘的跟那些混账们搅和到一起了呢?
阴沉着脸的崇祯皇帝开口道:“朕打算跟你讲道理,你跟朕耍脾气?显示你骨头够硬么?”
呸的一声,吐了一口血水的陈冲山怒视着崇祯皇帝道:“有甚么道理可讲?成王败寇,不外如是,只是天下要怎么的?让朕退位?然后呢?混账东西,一本本书都他娘的读到狗肚子里去了!”
挥挥手,崇祯皇帝干脆吩咐道:“带下去问问都是谁主使的,然后给他个痛快罢。”
崇祯皇帝此时也觉得自己失了些面皮,起码人家不跟你讲理的时候,你咋说都是没有用的。
如此一来,崇祯皇帝却又更恨南京那些找事的混账东西们了。
只是南京那破地方也是邪性了,一个个的都吵吵着要反,可是总也不见他们有什么动静。
虽然说崇祯皇帝也知道只要南京的五军都督府不乱,卫所不乱,光凭那些个混账东西也翻不起什么浪花来,但是崇祯皇帝心中就是不爽。
想了想,崇祯皇帝干脆吩咐道:“改道,先去扬州,然后再去南直隶!”
崇祯皇帝这也是没办法了,如果不是南京还在松江府的北面,崇祯皇帝都打算先去松江府了老子再多给你们一段时间让你们丫的作一波!
崇祯皇帝改道扬州的消息很快就传了出去,而各方的反应基本上也在崇祯皇帝的预料之内。
南京的魏国公徐弘基已经上书准备迎驾事宜了,南京六部也是一样儿的作态。
拿着崇祯皇帝回复的手谕,徐弘基冷笑着对徐文爵道:“都看到了?你说的这些个人,有一个是能成事的?”
徐文爵现在老实了很多被揍的挺惨,还他娘的得被扔到军中去打混,不老实也不成。
无论如何,徐文爵都没有想到往日里指点江山意气风发的那些个东林学士,现在竟然如同被吓傻了的鹌鹑一般,除了发抖等死,剩下的反应竟是一点儿也没有。
只是徐文爵这种蠢蛋根本就没有弄明白,东林党之中类似于南京六部尚书这样儿的角色,都是属于马前卒的那一种。反而是学术界名声在外,官场之上却不显的徐宪卿等上了《东林点将录》的,才是真正的大佬。
就在徐弘基指点着徐文爵之时,蛋疼无比的徐宪卿等人又聚在了一起。
现在这几人反而盼着崇祯皇帝早点儿来南直隶算了是生是死,一言而决,别跟现在一样的成天拿着刀子吓唬人成不成?
又一次聚在了一起之后,徐宪卿先开口问王允成道:“都处置好了?”
王允成道:“哪儿有这么快,离的最近的已经埋了,可是还有些远处的没有回信儿呢。”
徐宪嗯了一声道:“多许些银子,把这事儿弄成无头公案最好,弄不成,也得让陛下看到我等的态度。”
王允成却迟疑的道:“那顾锡畴怎么办?魏国公府放话出来,不许咱们盯着顾锡畴,以后就让他安心在府里治学。”
徐宪卿道:“那就不去管他,魏国公府不是我等能招惹的起的,江南一带也没有谁能招惹的起,既然他们要保下顾锡畴,就让他们保。”
说完之后,徐宪卿又冷笑道:“就算是保下了顾锡畴又能怎么样,这书呆子治学倒是好手,可是这政事上根本就是个蠢蛋。
这一回魏国公保下他,其实也说不上是好是坏,万一此人脑袋坏掉了,说了些什么不该说的,到时候倒霉的是他魏国公府。”
王允成正想插话,匆匆忙忙走进来的李日宣开口道:“事情不太妙,工科给事中赵禹行在家中上吊了。”
徐宪卿却冷冷一笑,喝道:“慌什么,这不是好事儿么,他上吊了,这些年的烂账就有人背了。”
李日宣脸上神色一僵,过了好一会儿才开口道:“不错,此人正是畏罪自杀。”8)
第三百六十一章 朕很好奇啊
等到李日宣的神色缓了过来,徐宪卿才问道:“怎么来的这么晚?”
徐宪卿不问还好,一问之下,李日宣的神色顿时变得比哭还难看:“张景泰被斩首,三族都受了牵连,兵科给事中金铉带兵弹压了整个总漕部院衙门。”
呸的一声吐出了一片茶叶后,李日宣又接着道:“据传过来的消息说,整个漕运衙门血流成河,数朱高炽之死跟这事儿没关系,那么崇祯皇帝无论如何也不能相信。
实在是后面的几个皇帝死的太过于蹊跷。
朱瞻基能文能武,说是个马上皇帝也不为过,结果丫的也不过是当了个十年皇帝就意外的得了场病,然后死了。
而这家伙干了些什么事儿?
当然,不是说这家伙喜欢斗蛐蛐这个事儿,就像崇祯皇帝在没穿越之前总喜欢逛1024一般,这是个爱好。
在朱瞻基发现自己已经很稳的同时,意外的发现文官系统也他娘的稳了!
这个被老四从小就带着调教出来的皇帝能忍?
不能忍,怎么办?文官集团的权势已经到了十分猖狂的地步,这时候朱瞻基发现自己不能像自己的太爷爷和爷爷一般,想要怼死谁就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