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台下的孩子们面面相觑,没有人应声,崇祯皇帝也不以为意,只是接着道:“昔年炎黄初祖所部的疆域,不过在如今的黄河左近,尚不足大明的一省之地。
然则部落时期互相攻伐乃是常有之事,炎黄初祖打败了其他想要攻打我们的部落,那么也就占领了那些部落的人口和土地。
等到了三代之时,我们又打败了周边那些想要攻打我们的小国,占领了他们。
等到了秦朝的时候,始皇帝又命人去打败了想攻打我们的草原和百越,我们的疆域又扩大了一些。
等到了汉时,我们又开始经营西域。
如今到了我们,我们又该如何?守着祖宗打下来的江山,自居为天朝上国,不思进取?”
张惟贤听的是血脉偾张,温体仁却是悄悄地擦了擦额头上的冷汗。
崇祯皇帝的这番话给这些孩子造成什么样儿的影响,自己不知道,也不敢去想。
但是自己听了崇祯皇帝的这番话,感到的却是无尽的后怕。
瞧瞧,炎黄初祖打改了想要攻打我们的部落,三代时打败了想要攻打我们的小国,始皇帝打败了想要攻打我们的草原和百越。
全他娘的是想要攻打我们的!彼其娘之,陛下您是得了被害妄想症了吗?
崇祯皇帝不知道温体仁心中的吐糟,自是自顾自地接着道:“如今我们有建奴和草原上的敌人,他们没有一天不想来攻打我大明,抢走我们的粮食,糟蹋我们的姐妹。
除了他们,还有多少人在对我大明虎视眈眈?
而且,我大明现在的人口太多,土地已经不够分了,所以才会有人饿肚子。
朕身为皇帝,代天牧民,可是朕的子民却在饿肚子,朕的心都要碎了!
所以,朕要求你们,必须要好好地学习,练习本领,将来打败他们,占领他们的土地来分配给我大明的百姓,让我大明的敌人成为我大明的奴隶,替我们劳作,重建我大明的荣光!”
第二百七十九章 动一动军事体系
向来喜欢装完逼就跑的崇祯皇帝根本就没有想过要让张惟贤和温体仁在这个孤儿幼军的军营里有装逼的机会。
对于崇祯皇帝来说,幼军营就是自己最后也是最大的底牌。
一旦幼军营完全的成长起来,一茬茬的按照将相模板培养起来的军官从中长大毕业,只要人数差不多的时候,崇祯皇帝就可以完全不鸟任何人。
什么封闭城门后再通知他们自己要搞五军都护府,什么在朝堂之上驳倒大臣,根本就是屁话。
谁敢跟自己废话,直接拖出去洒掉洒掉就齐活了,废个什么劲的话?
有这些忠心到让他们去死都不皱一下眉头的死忠份子,谁不听话就替换掉谁。
当然,现在还不行,这些种子目前还没有长大,自己手里只有刀子,而没有能帮助自己治国的人才,所以必要的时候还是要给那些混账们一些甜头尝尝。
也正因为这些孩子还都是种子,所以在他们面前装逼的机会,绝对不能给任何人。
别说是温体仁和张惟贤了,哪怕是皇后,皇嫂,或者是未来的太子,谁都不行。
等到崇祯皇帝和温体仁还有张惟贤从幼军营中出来之后,天色已经完全黑透了。
完全没有什么污染的天空中虽然一片漆黑,却黑得纯净,不时有调皮的好像顽童眨眼一般的星星闪烁一下,再伴着不时刮过的一阵阵寒风,天空中就开始零零落落地飘起了雪叶。
不管是白天还是晚上,崇祯皇帝总是喜欢抬头看看这种纯净没有污染的天空,然后再感叹一番人心的污浊。
只是毕竟是个皇帝,总没事儿抬头看天也不太像话,再加上蒸汽机都快出来了,以后这天空被污染成什么鸟样儿,崇祯皇帝自己心里也没有底,所以崇祯皇帝很珍惜这种能看一看天空的机会。
崇祯皇帝伸出来手接住几片雪叶,对着温体仁和张惟贤道:“人心呐,何时能如同这雪一般的纯净?”
不待温体仁和张惟贤回答,崇祯皇帝却又接着道:“总是说瑞雪兆丰年,也不知道明年的年景如何。”
温体仁躬身道:“陛下洪福天降,天下自然也会风调雨顺。”
崇祯皇帝却是摇了摇头道:“大明太大了啊。
京城已经下了雪,可是岭南之地,却可能还是如同三伏天一般的炎热。江浙风调雨顺连年丰收,可是陕西之地却可能就会发生大旱。”
说完又是自嘲地一笑,接着道:“不论如何,总是有备无患。温爱卿回去后好好想想,命天下各县都要有足够的备用物资,比如粮食,衣裳。若是一旦有大旱或者大涝,要保证能及时的对受灾的完之后,张惟贤整个人都已经懵逼了。
合着陛下您根本就不是一拍脑袋就打算重立五军都督府,而是早有打算啊。
而且早有打算还不算,刚重立,就来这么大的动作,明显是早有预谋。
只是思虑了一般之后,张惟贤发现这样儿搞确实靠谱,总比五个都督府互相扯蛋要来得强吧?
只是还没等张惟贤回应,崇祯皇帝又接着道:“另外,朕有意设讲武堂,归属大明军事训练管理部所属。
讲武堂依级而设,一者专为大明的卫所培训基层的军官,另外则专门针对现役的军官进行培训,广授孙武子等兵书。”
一听崇祯皇帝要广授孙武子等兵法,张惟贤也顾不得再思考别的了,连忙劝道:“陛下不可!”
见崇祯皇帝停下了脚步,好奇地望向了自己,张惟贤便躬身道:“陛下,自古来兵家之术皆密不示人,便是防着有心怀不轨之徒学去之后祸乱天下。
纵然如今大明军中上下皆是心向陛下,然而以后?”
崇祯皇帝闻言却是松了一口气还以为多么大不了的问题呢。
如果说是担心有人学了去之后搞世情,那后世的毛选还有民兵手册干脆就别印刷也别让卖了。
毛选之中,前四卷可是妥妥的屠龙之术,第五卷则是倚天之剑,虽然第五卷基本上很难搞到,但是通过万能的某宝一样买得到。
至于民兵手册,其中从枪械的制造维护到地雷的制造保养甚至于炸药的提炼技术都五花八门的包含在其中。
这两样东西结合在一起的威力,若是搞的大了,甚至于比什么三十六计孙子兵法一类的来得更为吓人。
崇祯皇帝一边心中就暗恨自己不曾买来学习背诵,一边却开口道:“这倒也没什么。无非是两个方面的问题罢了。
其一方面是多派些人去给接受培训的军官们讲如何才是正确的忠君、爱国,另一方面,这东西真的传开了,也就不值钱了。
假设大明上下军官有十万众,人人都会的情况下,便是有人真的想要作乱,只怕也作不起来。”
对于这个问题,崇祯皇帝看的很开。
后世的百度上面连蘑菇弹的制造方法都能搜到,至于其他乱七八糟的技术,只要想学,有度娘在,一切都不是什么太大的问题实在不行还可以翻墙玩谷狗嘛。
至于现在的这些孙子兵法一类的玩意,学了就一定能屠龙了?根本就是扯蛋!
后世那些所谓的商学院都把这什么孙子兵法和三十六计给弄成了商业教材了他们连论语都没放过。
君不见,什么商业三十六计,什么于丹读论语,连老建奴努尔哈赤拿去当军事教材的三国演义,后世不光有易中天品了一番,各种三国里的商业智慧这一类的书籍更是满天飞。
然而并没有什么鸟用,学了论语该当人渣的照样当人渣,学了孙子兵法和三十六计该在商场上扑成狗的照样扑成狗,也没见谁依靠这些玩意成神的。
只是张惟贤很无奈,崇祯皇帝这明显是要把兵家之术弄的烂大街的节奏。
但是转念一想,实在上就算是兵家之术烂了大街,冒出来无数的后起之秀,实际上对于自己这些勋贵的影响也不大。
辈辈传承所得的经验,根本就不是从书中学习两天就能搞定的事儿。
而且自己这些人也不是没有好处。
崇祯皇帝把兵家之术就的烂了大街,起码宫中的某些秘藏的兵家之术,自己这些人是不是也有机会接触了?
只要能赶在其他人之前接触,自己这些人就依然占有最大的优势,因此倒也不必太过担心。
只是张惟贤还是低估了崇祯皇帝一次性要把事情搞大的决心。
左右都停住了脚步,左右再没有其他文武大臣在场,崇祯皇帝便开口道:“还有一事,便是朕打算取消掉卫所的世袭制度,改为募兵制。”
张惟贤终于不敢再答应崇祯皇帝这么搞下去了
取消卫所世袭,改为募兵制的好处,张惟贤能看得到,尤其是在崇祯皇帝不断提高士卒待遇的情况下。
但是坏就坏在崇祯皇帝提高了士卒的待遇和地位。
原本不世袭的话,算是一种解脱,现在不能世袭,可就是从这些士卒手里抢饭碗了。
而且,士卒这世袭之后,他们要耕种的土地从哪儿来?全部安排去做工?
一个搞不好,崇祯皇帝大批量宰文官没惹出大乱子来,倒是很有可能在这个问题上栽个大跟头。
想了半晌,张惟贤也没有想出来什么好办法,干脆躬身道:“陛下,此事牵扯甚大,不如微臣与成国公等商议一番后再上书陛下?”
崇祯皇帝嗯了一声算是同意,也没有再说话,只是往皇宫方向而去。
等回到了宫中之后,负责监察天下百官和勋贵的许显纯便递了牌子求见崇祯皇帝。
听着许显纯汇报完了手头的情报之后,崇祯皇帝沉吟道:“都查实了?”
第二百八十章 买买买
许显纯躬身道:“启奏陛下,成国公昨夜闭门谢客,那几位大人送去的东西也被拒了。
成国公昨夜心情极好,训斥了二公子半天,要求二公子改掉过去的作风,好生为国效力。”
崇祯皇帝嗯了一声,又问道:“那些人都有动作了?”
许显纯道:“是,很多人都派了人出去,应该就是向着东南而去。”
崇祯皇帝冷笑道:“让他们去。正好引蛇出洞。要不然朕还头疼怎么把这些人一起揪出来。”
许显纯没有说话。
自己就是皇帝手里的刀,什么该说,什么不该说,许显纯心里很清楚。
敲了敲桌子,崇祯皇帝又道:“辽东那边儿有什么消息?”
许显纯面色古怪地躬身道:“启奏陛下,辽东那边儿已经传开了黄台吉一家子的乱事儿,黄台吉与代善和多尔衮等人越发的疏远。”
崇祯皇帝心道不疏远才怪了。
在一本堪比白老师的大作流传在辽东的影响下,黄台吉那狗东西要是心里没有点儿什么想法,估计就是笑话中的笑话了。
黄台吉确实心里有很多想法。
哪怕明知道这是明朝的狗皇帝弄出来给自己添堵的,黄台吉心里依然不舒服。
瞧瞧,这混账话本里是怎么写的?
多尔衮趁着黄台吉领兵在外的时候,一把抱住了找他商量事情的布木布泰,喘息道:“好嫂子,可想死我了。”
而且布木布泰没有拒绝!同样喘息着说:“可也想死我哩!那黄台吉又老又肥,怎生比得上你这般?”
天地良心,我黄台吉哪里又老又肥了?
在又一次地狠揍了布木布泰之后,黄台吉也发飙了:“传本汗的命令,严查这本什么秘史,一人收藏杀一人,十人看过就杀十人!”
整个沈阳城被搞的鸡飞狗跳,无数手中得到了某某秘史的人都倒了霉。
只是淫民群众的智慧,远远超出了黄台吉的想象。
一开始的查抄,大家伙儿都把书给交了出去可是人人一份手抄本。
现在开始杀人了,大家就把书给藏起来。至于其藏的地方,有的藏在床底下,有的藏在茅厕里,有的人贴身藏着,还有的人干脆看过之后藏在了心里背诵下来默默回味。
纵然在散布之前就已经想到了这本书会在辽东掀起一番风浪,可是谁也没有想到反应会这么大。
楼诚神色怪异地盯着刘老四看了半天才开口道:“这事儿你们办得不错,本官自然会替你们请功。”
刘老四却淫笑道:“同知大人过奖了。那啥,下一本什么时候来?兄弟们都等的着急了。”
……
楼诚对于刘老四这些家伙也是无可奈何的很。
本身都是拎着脑袋在辽东厮混,老婆孩子又都在大明,兄弟们也寂寞的很。
可是去青楼这种事儿,跟兄弟们也不搭界不是?这种秘密战线的事儿,本来就危险,万一在青楼里面不小心说了什么,危险的可不是光自己一个人,很可能整个沈阳城的锦衣卫都要跟着倒霉。
如今有了这本秘史在手里,多多少少也能看得懂一些,也算是能排解一些心中的抑郁。
楼诚过了半晌才神色怪异地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