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明朝当暴君》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回到明朝当暴君- 第15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其令,重建五军都督府,重定军法。此后无论军民一切案件,凡事涉在役之士卒,不用大明律而行军法。
    太祖高皇帝曰:权不专于一司,事不留于壅蔽。
    其令,兵部亦不复辖调兵征战之权,归由五军都督府总内外诸军事。
    钦此。”
    王承恩将崇祯皇帝这一道旨意念完之后所引发的效果,不异于在水中投入了一颗深水炸弹。
    御史陈秉郡先行出班奏道:“臣陈秉郡启奏陛下,《司马法》之中亦有云,国虽大,好战必亡。
    如今天下承平已久,民心思安,陛下重归兵权于五军都督府,其权无人可制,则天下大乱就在眼前矣。”
    户科给事中祝志诚也出班道:“启奏陛下,臣亦以为不妥,武人好战,其权过大,又生故唐藩镇之祸矣。”
    右佥督御史楮旭端同样出班躬身道:“启奏陛下,臣亦以为不妥。
    臣知陛下乃是为辽东与陕西之事,欲重设五军都督府,然则五军既出,则易生藩镇之锅。纵然不生藩镇之锅,亦有强汉军阀征战不休之虞。”
    四五品的官员一次性就跳出来三个,后面的大佬们,则还在观望。
    这事儿无论如何不能让崇祯皇帝给办成喽,要不然的话,现在只靠着京营和新军就敢远征蒙古的崇祯皇帝一旦握实了军权,下面估计就该重提收税一事了。
    也就是说,如果原本崇祯皇帝试探过商税这回事儿,这些大臣们肯定会反扑,但是扑的力度,就不太像这次一样如此之大。
    从御史,到六科,再到督察院,都已经有小喽跳了出来,之所有没有一二品的大员出来说话,不过是先行试探罢了。
    崇祯皇帝却是冷冷地看着群臣,开口道:“还有谁?谁赞成?谁反对?”
    一听崇祯皇帝话中的冷意,再加上昨天晚上早早地就沟通过,温体仁当先便出班道:“启奏陛下,臣以为文武分治,正合阴阳之道。
    以武御文,固然不妥,然则以文御武,亦有前宋之鉴。”
    爵封定北侯的刘兴祚出是出班奏道:“启奏陛下,臣也赞同。如今辽东及陕西皆有战事,重立五军都督府正当此时。”
    刘兴祚话音一落,御史陈秉郡便躬身道:“启奏陛下,臣弹劾定北侯刘兴祚妖言惑众,蛊惑君王,意图谋反。”
    崇祯皇帝一听这御史的弹劾便蛋疼无比。
    你说你弹劾就弹劾,反正老子也不当回事儿。
    但是你弹劾的时候能不能整点儿靠谱的?谋反?刘兴祚要是能谋反,那才是天大的话话。
    刘兴祚能千里迢迢的从建奴那边放弃高官厚禄回到大明,为此刘母都悬梁自尽。
    若能把这样儿的人给逼反,那自己这个皇帝得干出来多操蛋的事儿才能办得到?
    陈秉郡却是不知道崇祯皇帝心中的想法,只是躬身道:“启奏陛下,臣弹劾定北侯,事事属实。
    其一,妖言惑众,蛊惑君王。
    辽东不过疥癣之疾,如今东有朝鲜和东江镇。北有扈国公的锡伯部,向西则有山海关防线。
    兼之辽东本就是苦寒之地,不出数年,则建奴必然覆灭。
    至于陕西,有三边总督杨鹤与山西及四川等地联防联守,再加上来年有了收成,陕西之地也是必然平定。
    如此一来,又何需重建五军都督府?徒然靡费国库而已。
    其二,意图谋反。
    定北侯于军中每日操练不缀,兼之邀买人心,其反迹已露。”
    崇祯皇帝听完御史陈秉郡的弹劾,当即便从龙椅之上站了起来,边笑边鼓掌道:“好,说的好。聊爱卿不去写些话本甚么的,当真是委屈了爱卿了。”
    见陈秉郡脸色难看,崇祯皇帝却是毫不在意,问道:“陈爱卿弹劾定北侯意图谋反,可有实证?”
    陈秉郡躬身道:“启奏陛下,微臣乃是御史,风闻奏事,原本便是御史之责,至于搜集证据,自然应当由厂卫去做。”
    崇祯皇帝呵呵笑道:“好一个风闻奏事!好!
    你陈大人空口白牙一通废话,朕就要去派厂卫去调查大明的侯爷?
    若是有证据说明他谋反倒也罢了,若是没有证据,定北侯的心中又该如何感想?莫非是雷霆雨露,皆是君恩么?
    再者,定北侯千里迢迢自建奴处归来,便是刘母亦因此而县梁自尽,忠贞若此,他刘兴祚能谋反?
    就,就算他要谋反,与何人沟通?花费几何?何时举事?”
    见陈秉郡无言以对,崇祯皇帝便开口问道:“依大明律,诬告者杖一百,徒三年。陈爱卿这便准备准备去吧。”
    崇祯皇帝的话音刚落,大殿上的锦衣卫大汉将军便上前拖起陈秉郡向着殿外走去。
    陈秉郡挣扎不过,却是被气得大喊道:“自古来尚未有言官因言获罪者,陛下何以苛责至此!”
    崇祯皇帝却是笑道:“汝便开这千古之先河!”

第二百七十六章 臣冒死弹劾
    御史陈秉郡被强拖了出去杖责,至于能不能挨得过锦衣卫的一法就是:“比籍没严氏,赀财巳稍稍散逸,按臣奉诏征之,急不能如数,乃听孔(彭孔,被徐阶定为严氏‘逆党’)等指攀,于是株蔓及于无辜,一省骚扰矣。”
    按老徐这说法,等到查抄老严家产的时候,这钱都没了。现在皇帝您要这些钱,一时半会儿的也弄不到,要是听严党那些家伙的说法,估计江西一省都得跟着倒霉总之就是要钱没有。
    嘉靖皇帝知道冤枉严嵩了,对徐阶说:这事儿我跟你没完,你丫的要给我一个说法!
    然而比较逗乐的事儿就是,在徐阶还没有给出一个说法之前,嘉靖皇帝这哥们挂掉了。
    至于嘉靖皇帝怎么突然间好好的就挂了,这事儿不好说但是很有可能就是老徐一想你丫让我给说法,我给不了怎么办?那干脆就让你给我一个说法得了!
    嘉靖时还有一个牛人,那家伙就是海瑞。
    海老头有名啊,上书骂嘉靖,一骂成名。
    可是仔细想想,丫的根本就不是骂皇帝,骂的是老徐!
    但是老徐表示不在乎,反正老子不要脸,还把海老头给当成个典型给竖了起来。
    至于老徐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呢?只从一点就能看得出来了。
    老徐在拥立了穆宗隆庆皇帝朱载垕之后,这哥们就把嘉靖皇帝顶着莫大压力才给推行下来的一条鞭法给废掉了!
    只是老徐可能不知道出来混迟早要还的这么个道理。
    等到穆宗隆庆皇帝朱载垕登基不到一年半的时间,老徐自己就被高拱带领群臣给干了倒在地,灰溜溜的滚回老家去了。
    等回到了老家,老徐的贪婪本色也懒得再掩饰了。
    而由于老徐在主政时期的倒行逆施,隆庆三年,天下形势混乱,而老徐自己也不收敛一下,反而乘乱大肆兼并土地,鱼肉完,接着又是语气一转,再次问道:“还有谁?谁赞成?谁反对?”
    崇祯皇帝原本以为这样儿就差不多了。
    毕竟已经有一个御史被拖出去廷杖,而且十九八九是个杖毙的下场。
    但是崇祯皇帝还是小看了人心。
    不说廷杖骗名声这事儿,就光是为了不能让崇祯皇帝再这么肆意妄为下去,保住自己这些士大夫们“最后的权益”,大明朝的朝堂上就注定不会太平。
    大理寺卿姚士慎干脆一副慷慨赴死的模样站了出来,躬身对崇祯皇帝道:“启奏陛下,臣有本奏。”
    崇祯皇帝皱了皱眉头,沉声道:“讲。”
    到了姚士慎这种正三品的层面上,基本上也就差不多了。再往下,就只能牵扯到六部尚书,内阁辅臣这个层面了。
    姚士慎先是躬身一拜,接着干脆就脱帽跪倒在地,朗声道:“臣冒死以奏陛下,一则弹劾陛下,二则弹劾魏阉。
    所弹劾陛下者,其过有三。
    其一,重用厂卫,搅扰民间。
    自陛下登基之始便重用厂卫,殊不知厂卫于横行于京中,凡有商贾买卖,便上门索贿,稍有不从,便既打砸铺面,京中商贾无不深受其害,民间哀声载道。
    其二,陛下不修德政,反重杀戮。
    自陛下御极以来,先却建奴,后征蒙古。虽吾皇兵威赫赫,然则岂不闻佳兵不详?正所谓兵者,凶器也,圣人不得已而用之。
    然则陛下动辄诛连九族,又好筑京观。
    臣敢问陛下,林丹汁之过,与牧民何干?黄台吉之错,与辽东百姓何干?
    然则陛下于草原筑京观无数,又命毛文龙于东江掠民为奴,日夜袭扰,此诚非仁君之所为也。
    其三,陛下苛责宗室,屠戮皇亲。
    福王毕竟乃陛下亲叔,然则福王一脉如今何在?陛下又视太祖高皇帝血脉于何地?
    臣所劾魏阉者,其罪有二十五。
    其一,败坏祖制。
    忠贤本市井无赖,中年净身,夤入内地,初犹谬为小忠、小信以幸恩,继乃敢为大奸、大恶以乱政。
    其二,打击异己。
    刘一燝、周嘉谟,顾命大臣也,忠贤令孙杰论去。
    其三,泰昌皇帝宾天,实有隐恨。
    先帝宾天,实有隐恨,孙慎行、邹元标以公义发愤,忠贤悉排去之。顾于党护选侍之沈纮,曲意绸缪,终加蟒玉。”
    只是姚士慎还没有说完,崇祯皇帝就不耐烦的打断道:“够了,若是没有什么新花样儿,就别把杨涟那老东西的剩饭拿出来炒了。
    尔等不腻,朕尚且嫌烦!直接说你的第二十五条让朕听听!”
    姚士慎被崇祯皇帝如此直白的话给噎的一时无言,诺诺了半晌之后才拜道:“启奏陛下,臣劾魏阉欺凌先帝,舞弊朝纲!”
    这事儿可就大发了。摆明了老魏不死,这事儿就没完。
    欺凌先帝?把皇帝当什么了?一个死太监欺负皇帝?当这时晚唐老李家那些渣渣呢?
    崇祯皇帝也正色问道:“如何欺凌舞弊?”
    姚士慎干脆把心一横,梗着脖子道:“启奏陛下,魏阉欺先帝不学,魏阉不识字,从来不批文书,不轮流该正,然颇有记性,只在御前赞扬附和,植党徇私,或危言冷语挑激圣怒。
    凡奏文书之时,管事牌子皆屏息远侍,不敢近前。至于一本一本口奏姓名、党逆朋比者,王体乾也;
    帮助魏阉查姓名,李永贞、石元雅、涂文辅三人也;
    其秉笔梁栋、孙进、郝隐儒俱不能干预一字也;
    其赞魏阉执掌收藏姓名原本,及外来杂帖者李朝钦,而造谋杀命密递线索害人者魏广微、崔呈秀也;
    一切削夺勒限追赃诸严旨,皆内阁顾秉谦等票拟,非中旨见,有阁中底簿中书官可证也。”
    崇祯皇帝听的很头疼。
    姚士慎这是不把事儿闹大了绝不罢休。
    如果欺凌先帝,舞弊朝纲的罪名成立,老魏肯定是死的透透的。
    至于姚士慎所提及的这些人名,没死的都得死,死了的也得开棺鞭尸。
    可是这根本就是扯蛋!
    说天启皇帝不学,不是学天启皇帝不识字怎么样,而是说他喜欢干木匠活。
    天启皇帝不仅识字,而且阅读奏章水平很高,总是能很快找出要点,各种批示都很能抓住问题的核心。
    在万历四十七年,天启皇帝就已经被万历皇帝封为皇太孙,进入了储君序列,一切教育都是按照太子的标准来的,熟读经史子集,每天按计划写两百个大字。
    他的老师就是东林党大儒孙承宗。孙承宗再怎么无能,也不会教了很多年把学生教成文盲吧。
    在崇祯皇帝本身的记忆之中,杨涟弹劾老魏的奏章,天启皇帝是认真读了的。不仅读了,而且读完之后很生气,还对着自己说过一句话一派胡言。

第二百七十七章 太他娘的吓人了
    然而头疼归头疼,这姚士慎该处理的还是得处理。
    先不提这家伙弹劾自己的那些屁话到底是抱着什么样儿的心态,有可能是内王外圣?宁与友邦亦不与农奴?
    光是这家伙弹劾老魏的那点屁事儿,除了最后一条之外,剩下的二十四条根本就是杨涟上给天启皇帝弹劾老魏的奏章。
    只是天启皇帝的看法很简单,认为杨涟的弹劾根本就是一派胡言。
    首先第一条就已经表明了杨涟到底是个什么样的嘴脸。
    忠贤本市井无赖,中年净身,夤入内地,初犹谬为小忠、小信以幸恩,继乃敢为大奸、大恶以乱政。祖制,以拟旨专责阁臣。自忠贤擅权,多出传奉,或径自内批,坏祖宗二完,崇祯皇帝这才冷眼望着姚士慎:“你还有什么说法?”
    姚士慎心思电转,暗道若是此时先行服个软,再好生拍上一番,未必没有一线生机?
    相到此处,姚士慎当即便拜伏于地:“启奏陛下,罪臣自知罪该万死,请陛下暂息雷霆之怒。”
    崇祯皇帝笑道:“别怂!你要死硬到底,朕还高看你一眼,现在怂了算怎么回事儿?”
    说完也不理会姚士慎那张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