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明朝当暴君》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回到明朝当暴君- 第14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而且,最最关键的,甚至于超过了天花这件事儿的,其实就是崇祯皇帝听说过一句话大灾之后必有大疫。
    就算是崇祯皇帝知道什么石灰杀毒,喝水要喝开水的法子,但是总不能自己一拍脑袋就说这样可以防止瘟疫产生吧?是不是总得有个靠谱的说法?比如说某个老中医和皇帝陛下在探讨学问时突然灵光一闪?
    但是现在很头疼的情况就是,靠谱的老中医死了一个,至于太医院的那些货色,崇祯皇帝连信都信不过他们。
    可别忘了,大明朝前有正德皇帝朱厚照,中间有个泰昌皇帝朱常洛,接着还有个天启皇帝朱由校,个个都是死的不明不白,若不是自己处处小心,只怕自己都已经凉凉了。
    崇祯皇帝觉得自己不把太医院的这些混账们给宰光了就已经是自己宅心仁厚了,这等扬万世名声的好事儿还能轮得到他们?
    既然这武之望已经自尽了,崇祯皇帝再想这些也是无用,当下只是吩咐杨鹤道:“朕回京在即,有几件事要杨爱卿谨记,万万不可出了岔子。”
    杨鹤闻言,便拱手道:“请陛下吩咐。”
    崇祯皇帝嗯了一声后说道:“其一,陕西灾民能抚则抚,不能抚则剿,务必不许其扩散至山西四川等地。
    其二,朕二大灾之后必有瘟疫,陕西本就干旱,再加上兵祸,至甚者人相食之事亦有,其出现瘟疫的可能便要大的多,因此这防治瘟疫上,要时刻盯紧了。”
    杨鹤闻言,便躬身道:“是,臣一定谨记。”
    崇祯皇帝还是不放心,沉吟了半晌后才接着道:“此刻天气也是转寒,眼看着就快要下雪了罢,回头朕让太医院也派人过来,务必不能让陕西发生瘟疫。
    至于粮食,朕还是会多买一些,然后再走驿站运送过来。”
    杨鹤也是再一次保证道:“陛下天恩,臣不敢或忘,先代这陕西说心里话还不行了?”
    见朱倬纮不敢接话,朱存枢便接着道:“要我说,这回多半还是为了开国海外的事儿,而且咱们这位皇帝陛下只怕是有意借咱们的手来平定陕西的民变。”
    朱倬纮闻言却是讥笑道:“你瞧瞧,刚才还说怪朝廷把咱们当猪养,咱们如今一无兵二无将的,又平甚么叛?再者说了,平叛还和开国海外挂上钩了?”
    朱存枢道:“你看着吧,等见了陛下,陛下一定会让我等拿银子赈济陕西,然后再收了咱们的田地分给这些泥腿子。
    至于咱们两个么,肯定是远远地撵到海外,来个眼不见心不烦。”
    见朱存枢又把话题拉回到了开国海外的事儿上,朱倬纮也是头疼不已,而且不止是要让自己两个人开国海外,还他娘的要收了自己的田地,这就更心疼了。
    只是等二人磨磨蹭蹭地进了延安府,见到了崇祯皇帝后,崇祯皇帝的表现却是出乎二人的意料崇祯皇帝居然没收这平安银子。
    原本两个人各种准备了几万两的平安银子,也向崇祯皇帝表示身为大明的藩王,理应支持朝廷赈济百姓。
    崇祯皇帝将二人破财免灾的心思看的清清楚楚,心中却也是哑然失笑。
    这两个渣渣不思进取,但是也正好,像这种人也比较好糊弄,也更好吓唬一些。
    如今自己不收两人的平安银子,便是在向两个释放出一个信号朕很不开心,这事儿不太好办。
    眼见凳子上的两个人想要扭动身子放松一下却又担心君前失仪,崇祯皇帝便开口道:“两位王兄不要这么紧张,放松一些,咱们可是一家人。”
    朱存枢和朱倬纮心中却是暗骂一声,鬼才跟你一家人!
    ps:这章算是昨天的第二更,20号依然三更。
    找百合姐要章推果然是作大死的行为啊,如今卡文卡的……

第二百五十九章 带毒的糖到底吃不吃(4千字第一更)
    其实两个人不想去玩什么海外开国,还有一个原因就是隐隐约约地听到风声说是崇祯皇帝打算要把以后海外开国的藩国丞相和太尉的任命权收归大明。
    这他娘的就不太好玩了,丞相和太尉由大明任命,那肯定就是亲近大明的才行,和自己又未必是一条心。
    君不见汉时的七王之乱,原本还很有可能成为九王之乱。
    只是实力比较强的齐王刘将庐和淮南王刘安就愣是没能举旗造反刘将庐是连兵权都没整明白,被丞相和卫尉把持着,自己屁都没干成。
    而淮南王刘安就逗了,丫的刚想举旗造反,就被亲长安的丞相给软禁了。
    如今风声都传出来了,自己两个人去玩什么狗屁的海外开国干什么?当人形印玺吗?那他娘的还不如在大明当猪呢左右不过是从一个猪圈换到了另一个猪圈而已。
    只是朱存枢和朱倬纮心中再骂,却也是放松了一些姿势,略微调整一下,总算是让自己不再那么别扭。
    崇祯皇帝将二人的小动作都尽收眼底,心头也是暗笑。
    这两人心中所想,崇祯皇帝也大概猜到一些。无非就是花钱买平安而已。
    只要自己收到了二人所谓的支援朝廷赈济陕西的银子,那自己还好意思向二人下手?
    可是不下手是不可能的。
    自己眼馋二人的土地可是好久了。
    自打太祖高皇帝朱元境册封了九大塞王开始,这几大塞王之中,除了燕王朱棣一系上升一步当了皇帝,还有末代宁王朱宸濠作死导致宁王只传了四代之外,剩下的哪一个不是传了十来世了?
    十来世的的传承,每一代王爷自己的经营再加上朝廷为了面子而给的赏赐,加在一起是何等的恐怖?
    不提这剩下的七大塞王之后,光是一个福王朱常洵,因为受到了万历皇帝的喜欢,所以还产生了明朝后期著名的国本之争。
    国本之争整整持续了十五年,因此而逼退首辅四人,六部官员十余人,涉及中央及地方官员人数三是朱存枢了,便是还想在大明赖一赖的庆王朱倬纮都心动了。
    只是崇祯皇帝却还嫌不足,干脆又把从重要历史读物《我要做皇帝》上面学来的推恩令现学现卖了一番:“朕既然不打算限制王叔祖和两位王兄封国的大小,干脆就好人做到底,送佛送到佛,再与王叔祖和两位王兄行个方便。
    等王叔祖和两位王兄开国身毒之后,若是想要给自己的孩子也封个王,只要报给朕知,朕便都允了。”
    崇祯皇帝的这番话一出口,朱聿键和朱存枢还有朱倬纮就知道崇祯皇帝想要说什么玩意儿了。
    无非就是担心自己以后封国太大,会对大明本土造成威胁,再发生什么清君侧一类的故事,因此要学习下推恩令这么个玩法。
    但是三人会在乎么?
    会,但是也说不上真的有多么在乎。
    说白了,还是人心做祟。
    就像万历皇帝宠爱福王朱常洵,却看不上太子朱常洛,想要把皇位传给朱常洵一样,大家谁没有个自己宠爱的儿子?
    王世子是好听,但是向来也只有嫡长子能继承,其他的孩子,尤其是自己心头宠着的那个怎么办?
    有句老话说的好,手心手背可都是肉啊。
    尤其是哪个娇滴滴的侧妃再梨花带雨的哭上那么两声,哎哟,不成不成,本王这心都要碎了!
    崇祯皇帝既然又把推恩令给搬了出来,哪怕知道这是裹了糖的慢性毒药,那也得先吃!反正能不能让自己的孩子受委屈!
    至于以后封国越来越小,那关自己屁事儿?自己都不知道死了多久了还操心这个?而且谁也不能说自己留下的基业不够大!
    听完崇祯皇帝的条件,朱存枢和朱倬纮当时就高兴了。
    朱存枢便当先表态道:“启奏陛下,臣愿意随王叔祖一起去身毒之地。只是在大明的封国内的封地还有田产什么的,就还需要陛下多费心了。”
    正所谓投桃报李,崇祯皇帝当即也表态道:“王叔祖和两位王兄放心,朕会在京城和孝陵左近为你们再各自留下一座王府,若是想要回大明祭拜太祖高皇帝和先王,也尽可回来。”
    朱存枢和朱倬纮闻言更是高兴不已。
    唯有唐王世孙朱聿键心中对于推恩令一事不太满意。
    只是看着崇祯皇帝的脸色,想要反对的话几次到了嘴边,最终还是又咽了回去。
    此间事情已经安排妥当,平叛有杨鹤,背黑锅的洪承畴也已经就位,崇祯皇帝便想要打道回京城。
    皇后快生了,简直就像是紧箍咒一般套在崇祯皇帝的头上,让他一刻也不想再在陕西耽搁。
    只是崇祯皇帝的急着想要赶回京城的想法注定要落空。

第二百六十章 倒霉的老回回马守应(4千字第二更)
    带着毒的糖丸被朱聿键、朱存枢和朱倬纮给吞了下去,按理说崇祯皇帝便可以打道回京了。
    然而操蛋的事儿再一次主动找上了崇祯皇帝,让他再一次的改变主意,不想这么快回去了。
    锦衣卫密报,原本被赵平给怼了的高迎祥势力大增,又开始出来作妖了。
    而且这一次,高迎祥的队伍中还出现了官军的身影。
    若说是高迎祥么,崇祯皇帝主要还是更关心他女婿一些。
    至于高迎祥本身,按照崇祯皇帝大概看过几眼的历史参考读物《明朝那些事儿》中所记载,这家伙颇有些万事不挂于心的洒脱,输赢都那么回事儿,不太在意。
    再加上崇祯皇帝明确的知道这家伙早晚都得挂掉,所以崇祯皇帝对于高迎祥这个人也是不怎么在意的。
    但是这次不一样了。
    由于崇祯皇帝登基之后借势怼死了八大蝗商,第一件事儿就是把历年欠下的军饷先给补发了下去,而且后边再也没有拖欠过,因此整个陕西虽然乱成一团,很有些遍地烽烟的意思,但是还从来没有官兵出现在叛军之中的先例。
    关于这一点,崇祯皇帝确实好奇的紧。
    只是等崇祯皇帝看明白密报之中所写的详细情况后,却是忍不住的怒火朝天了。
    这次加入叛军的将领,名字叫马守应。
    其实马守应这个名字就没有什么特别的,起码原本的历史小白崇祯皇帝根本就没有什么印象他倒是记得王守义,可惜那是个卖十三香的。
    然而这个叫马守应的名字之所以引起了崇祯皇帝的注意和暴怒,却还是因为他的绰号,老回回。
    其实崇祯皇帝至于回族原本倒也谈不上什么坏印象。
    穿越前的崇祯皇帝的婶婶就是回族,还有一个关系挺不错的的朋友也是回族,这又有什么了不起的。
    只是等到穿越之后,经历了烟阁回族想要开城门放建奴进城的事情之后,崇祯皇帝还特意去了解了一下回族在大明的情况。
    其时在大明之时,别说是陕甘一带居住的回族并不多,就是大明的其他地方也不多。
    而且这些回族的形成,主要也是由于伪元留下的探马赤军裔。这探马赤军后裔的民族意识不强,也并不团结。
    大明对其施行军管,战时充当士兵,还能蹭上朝廷的饭吃,所以这些些居住较早的回族及属于回族圈其他民族如撒拉东乡保安等都对大明比较满意。
    到了后来吧,又来了两波人。
    一次是嘉靖年间吐鲁番汗国入寇,大明退守嘉峪关,从此嘉峪关以北为吐鲁番汗国所据,大批原本生活在吐鲁番一带的回族开始跑到了甘肃北部生活;
    另一次,则是叶尔羌汗国征服吐鲁番汗国时期,从吐鲁番汗国逃亡的大明的回族难民开始定居在甘陕地区。
    穿越之后的崇祯皇帝通过看资料,知道的大概也就是这些。
    唯一还算是清楚的,就是这些人信仰的都是老教,教义也比较和稀泥,既信真主,也拜祖宗,跟普通汉人根本就没有什么区别汉人还有信秃驴的呢。
    只是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
    崇祯皇帝算是被未穿越之前看过的那些新闻还有穿越之后经历的广宁门之乱给吓着了总有刁民想害朕!
    如今在陕西就出现了这么个家伙,还自称老回回,崇祯皇帝可就不爽的很了。
    现在的崇祯皇帝就很想抓住这个叫老回回的家伙问问,到底是哪本古兰经教导他说要起来造反的!
    马守应现在就闹心的想死想死的。
    这他娘的也不知道怎么了,怎么就有这么一股子骑兵死咬着自己不放。
    若说是步兵什么的,马守应倒也不至于虚了谁。
    但是对于基本上都是步卒而且缺少跟能对抗骑兵所需装备的叛军来说,骑兵这玩意基本上就是无解。
    就跟后世的战场一样,无论多么精锐,只要不给他手榴弹和任何的重火力装备的,面对坦克的时候都得跪。
    道理是这么个道理,老回回马守应也知道光凭步卒是怼不死骑兵的乱民之中除非培养出一支岳家军那样的军队,否则面对蒙古万骑这种级别的骑兵,除了跪根本就只有跑路为上。
    但是马守应搞不懂的是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