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明朝当暴君》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回到明朝当暴君- 第12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许显纯等郑芝龙与李吖子行过礼后,便对着京城的方向拱了拱手道:“许某此番前来,陛下命许某整顿一番这些海上的大盗。”
    见许显纯如此开门见山,又望向了自己,李吖子却是银牙暗咬。
    这他娘的,整顿一番,到底如何整顿?纵然自己心底的那些女儿家小心思在,却也不能任人宰割不是?
    许显纯见李吖子默然不语,知道她心中在顾虑些什么,便哈哈笑了一声道:“李大当家的不必忧虑,这其实是个好消息。”
    见李吖子一双杏眼好奇地望向自己,许显纯再次向北拱手道:“陛下吩咐许某整顿一番海上,却不是要尽数剿灭,也不是要一味地招安,否则,许某又何至于大费周章地请李大当家的商议?”
    ps:暴君又被冻感冒了……如果看盗版的读者老爷们回来看正版,或许暴君的感冒会好的快一些呢?

第二百二十九章 便许尔等一地总督(4千字大章)
    许显纯的话说的很不客气。
    但是不管是郑芝龙还是李吖子,谁也没有认为许显纯在吹牛逼。
    光是从这一次诱杀李瘸子的行动上来看,只要锦衣卫真的想要去办,那不管是他郑芝龙还是李吖子,都很难躲的过去。更不要提传说中厂卫那无孔不入的暗杀了。
    李吖子倒也爽快,反正左右都躲不过去,伸头是一刀,缩头还是一刀,倒不如看看这锦衣卫提督能说出甚么样儿的话来。
    许显纯见李吖子的面色一变再变,却在极短的时间内恢复平静,也不禁在心中暗赞一声好心智,开口道:“今日之事,出许某之口,入李大当家与郑将军之耳,出了这个门,许某一概不认。”
    见许显纯说的这般慎重,郑芝龙与李吖子更是好奇。
    “许某来时,陛下曾经有过吩咐。
    海上势力虽多为海盗,然则也是我大明子民。而大海之广,又不知其方圆几许。
    故而,陛下的意思便是将尔等海盗收归大明管理。”
    李吖子闻言,也是心中一动。
    许显纯的话里说的很明显,收归大明管理,却不是招安后归水师管理,也没说是不是归官府管理,那到底由谁来管?
    李吖子最终还是决定先行试探一番:“启禀大人,海上之人,多为浪荡不服管束之辈,若以军法约束,只怕易生祸患。”
    许显纯淡淡地道:“李大当家的也不用试探,本督也不曾说过要将尔等收归大明水师。”
    自己一番试探之言就此被许显纯识破,李吖子也忍不住俏脸一红,讪讪一笑,便不再说话。
    许显纯却不理会李吖子的尴尬,接着道:“尔等愿意做海盗的,便继续做你们的海盗,大明不会管你们。
    但是有些规矩,你们也是要遵守的。”
    李吖子好奇地道:“请大人明示。”
    许显纯道:“其一么,便是大明的的也不为过。若是光许了这些海盗们出海打地盘当总督,那郑芝龙心中未免有别的想法。”
    许显纯没有回话。这种情况下,明显便不是自己可以插嘴的。
    崇祯皇帝想了想,也没有甚么好办法,便吩咐道:“暂时先命锦衣卫多加注意罢,至于其他的,以后再说。”
    ps:这是今天的第一更,也算是还了昨天的欠更。

第二百三十章 给建奴泼脏水(4千字大章)
    听完崇祯皇帝的吩咐之后,许显纯又躬身道:“陛下,此番拿回李瘸子并其手下匪盗共计一是重用汉军,实际上这根子还是在老奴努尔哈赤的身上。
    老奴努尔哈赤在天启五年十月初三的“汗谕”中,命将未杀的“筑城纳赋”之“小人”,全部编隶汗、贝勒的拖克索,每庄十三丁、七牛,耕地的,便是辽东汉民。”
    此时便是温体仁也已经反应过来崔呈秀所说的是什么意思,只怕是指黄台吉在辽东又搞了甚么屠杀一类的。
    温体仁本身也不是什么好鸟,若是论到阴谋诡计和不要脸甚么的,温体仁还真就比不过崇祯皇帝,便是比之阉党之中的骨干成员崔呈秀,也是多有不如。
    但是只要舍得不要脸,坏水总是能有的嘛,温体仁当下便问道:“崔大人所言可有证据?毕竟那黄台吉也要爱惜羽毛,只怕还做不出这等事。
    若是有证据,这下子可就乐了。”
    崔呈秀摇头道:“并无证据。下官也只是依着建奴的性子来猜测罢了。”
    崇祯皇帝却是颇为不要脸的道:“证据?有证据啊!”
    温体仁精神一振,旋即想到这是崇祯皇帝不要脸的说法,便又有些丧气的道:“陛下所言,无非是派细作散布谣言罢了。只是辽东的百姓们肯信?”
    崇祯皇帝却笑道:“信不信的又能如何?温爱卿莫非没有听说过众口铄金,积毁销骨?”
    施凤来也跟着道:“陛下英明。辽东的汉人便是被那老奴给杀的差不多了,却也不在少数。不管有多少人信的,只要传的多了,便是三人成虎之势,到时候也不怕他建奴不乱。”
    崇祯皇帝笑道:“不错,正是如此。只要脏水泼的多了,他黄台吉小儿便是想洗也洗不白,不怕他辽东不乱。”
    温体仁却还是反对道:“启奏陛下,臣以为还是不可。”
    崇祯皇帝好奇地道:“有何不可?”
    温体仁沉吟道:“辽东的汉民,也算是我大明百姓,如今陷于建奴之手,已经是水深火热。
    如果我大明派细作散布此等谣言,那黄台吉恼羞成怒之下,哪怕原本没有屠杀,也要变成真的屠杀了。”
    崇祯皇帝闻言却是一愣。
    刚才光想着怎么给黄台吉泼脏水了,这一关节却是没有想到。若是果真派人去大量散布谣言,只怕这些百姓还真个落不下好。
    颇为大中华主义的崇祯皇帝一时之间倒是有些拿不定主意了。
    如果说这些是朝鲜人或者是倭奴,别说死上一些,便是全死光了,崇祯皇帝也只有高兴,根本就不可能迟疑。
    可是如今却是事涉辽东的汉民,便是其他的少数民族,只要不是大明时期的建奴,崇祯皇帝可都是当成自己人来看的。
    崔呈秀见崇祯皇帝迟疑,心中暗骂温体仁混帐,拱手道:“启奏陛下,臣以为散布谣言之事,仍当派人去做。”

第三百零一章 诛连九族,一体斩绝
    崔呈秀接着道:“陛下对辽东之民心生怜悯,臣却以为不然。
    早在老奴努尔哈赤之时,辽东汉民几被屠戮一空,幸存者之中,凡心向大明者,早已逃归大明,又岂会留在辽东等死?
    更何况,老奴所屠者,以“粮不足五金斗”者,即所谓无谷之人居多,所余者,皆是家中粮过五斗之人。
    换言之,现在留下的,也不过是心向建奴而不是心向大明的乞活之辈。
    更何况,慈不掌兵,若想要建奴早日平定,便是误伤其中心向大明的兔死狐悲,物伤其类。朕今天就想问问这些混账东西,到底谁才是他们的类?是大明的百姓还是建奴?”
    温体仁见崇祯皇帝突然间就开启了暴走模式,不得不硬着头皮出班道:“陛下息怒。”
    其余大臣们皆是同声附和道:“陛下息怒。”
    崇祯皇帝却冷冷一笑道:“想要让朕息怒,倒也简单的很。”
    被崇祯皇帝召见过的温体仁和施凤来,还有崔呈秀心里清楚要怎么样才能让崇祯皇帝息怒,其余的大臣们却是不知道,只得一言不发,等着崇祯皇帝自己再说出来。
    果然,崇祯皇帝踱了两步,开口道:“传诏,嘉兴知府沈正知,见事不明,治下无方,嘉兴出了此等通敌卖国之辈而不知情,着革职,永不叙用。
    南京户部尚书李槐,见事不明,治下无方,放任嘉兴吴氏族人吴良为吴天德等通敌卖国之辈提供方便,着革职,永不叙用。
    嘉兴吴氏,以吴天德为首之人倒卖粮食于建奴,实属大不敬,通敌卖国,着吴天德本人凌迟,其九族一体斩决,大明律九十以下及七岁以下不适用株连九族之例,不用于吴天德至亲三族,尽斩之。”
    崇祯皇帝的话杀气腾腾,谁都知道这会儿的皇帝已经满脑子都是杀人立威的事儿了,但是刑部尚书苏茂相还是不得不硬着头皮出班奏道:“启奏陛下,臣以为株连吴氏九族符合大明律,然通敌之罪与大不敬,凡九十以上及七岁以下者,不应当一体斩决。”
    崇祯皇帝却是气笑了,问道:“为何不应该斩决?放过他们?”
    苏茂相干脆拱手道:“启奏陛下,吴天德倒卖粮食,其罪无可赦,然则与其九族之中的九十以上老人,还有七岁以下儿童何干?陛下杀戮过甚,后世又如何看待陛下?”
    崇祯皇帝挥手道:“后世史书随便写,写朕是桀纣之君也无妨。好处他们受了,恶处也得跟着一起。这世界上没有甚么公平不公平,怪只怪他们投胎在吴天德家中罢。”
    看苏茂相还想再说什么,崇祯皇帝又接着道:“苏爱卿也不必多言。若是他们只是贪了些,倒也没什么,朕还不至于容不下他们。便是这大明朝堂的衮衮诸公,又有哪个敢说自己真的是两袖清风?
    但是,他们向建奴倒卖粮食,这是在吸大明的血,肥了自己,却坑害了无数的大明百姓。
    朕为天子,乃为万民之君父,彼辈害朕子民,有如害朕!朕如何容得下他们?”
    一番话说完,崇祯皇帝却突然间话音一转,接着道:“还有你们,朕知道你们平日里也都喜欢银子,白花花的银子嘛,朕也喜欢。
    但是,都给朕记住了,贪一点儿,可以。朕可以当做看不见!尽心办差,朕也不可能让尔等亏了。
    可是有一点,谁要是再敢从百姓身上弄这些沾了血的银子还被朕给发现了,到时候上了法场,可不要怪朕没有提前警告过!”
    一番杀气腾腾的话说完后扔下面面相觑的朝臣们大眼瞪小眼的发呆,崇祯皇帝则干脆转身去了锦衣卫诏狱。
    那里可是有个家伙被关了快一年的时间了,若不是今天还想着恶心建奴搞事情,

第二百三十五章 万事俱备,只缺脏水(4千字大章)
    陈默在锦衣卫诏狱为他准备的单间中呆了快一年的时间了。
    无论如何,陈默也想不到崇祯皇帝会突然之间过来,赶忙山呼舞蹈万岁之后,就跪在地上等候吩咐。
    不得不说,近一年的诏狱生活,让陈默成长了很多。
    如此的陈默每天在不停地阅读着一些锦衣卫送来的消息,然后再整理,再按照锦衣卫传达的某些指示加工一番,递交上去便可。
    一开始倒,陈默还有些不习惯,甚至于怀着对崇祯皇帝的怨恨。毕竟十年寒窗无人问,一朝成名进诏狱,这和想象中的一朝成名天下知的区别太大了点。
    但是陈默现在已经不再恨了。
    或许是每日接触到的消息太多,唤醒了心底所存不多的良知,又曾经有着温体仁这样的朝堂大佬来给自己作过伴,如今的陈默倒也想的开了。
    或许自己在诏狱之中呆上几年也不错,好好地沉淀一番,增长自己的学识,避开朝堂上的那些尔虞我诈和明刀暗箭,等着有朝一日能回家了,便好好陪着自己的妻子还有那对可爱的双生女儿,就此安心度日罢。
    崇祯皇帝看着眼前的陈默,也是感慨颇多。
    一年的时间,改变了太多。
    一年前的自己,刚刚登基为皇帝,每日里怕的便是被快递小哥给挂到那棵歪脖子树上去。
    为了不被挂上去,登基之初的自己像个疯子一般的杀人,剥皮,诛九族。
    后来,自己便慢慢的学习怎么样去做一个合格的皇帝。
    再后来,等亲征林丹汗后大胜而归,自己的心里也总算是有了些底气,不用再每天都害怕一睁眼睛,结果现在自己已经挂在了树上。
    一年之前的沉默,还是那个贪花好色,为了名利不择手段的轻狂言官,如今身上也有了些大家风范,看起来也沉稳了许多。
    心中暗自感慨了一番的崇祯皇帝望着眼前的沉默,开口道:“陈爱卿现在心里可还恨朕么?”
    陈默拜道:“启奏陛下,臣心中从来不曾恨过陛下。”
    想了想,这么说未免太扯蛋了点儿,崇祯皇帝也未必会信,陈默又补充道:“初进诏狱之时,臣的心中有过怨,怨自己为什么要贪那些银子,又为什么要贪那些个虚名。
    后来臣想明白了,心中便连怨也没有了。一切都是臣自作自受,如今只想着好好完成陛下交待的差事,以期早日能出了诏狱,与妻女团聚。”
    崇祯皇帝笑了笑,知道此时陈默的话也是不尽不实,不能尽信。但是如今看起来总算是比以前顺眼多了不是么。
    想了想自己来的目的,崇祯皇帝开口道:“陈爱卿可曾读过金瓶梅么?”
    ……
    陈默的心中不知道说什么好。你堂堂一个皇帝,大明天子,跑到锦衣卫诏狱里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