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控制变量的方法,如果某一种有效试剂被取出柜子外,再放进曝过光的底片就不可能在变得显现清晰。
但是使潘向阳意外的是,当柜子里的试剂全部取完后,底片仍然显像清晰。这不禁使潘向阳十分惊异。
为了彻底查清原因,潘向阳把柜子翻来覆去进行检查,终于发现了柜子里有一些小水银珠。
于是他断定,现象一定是水银造成的。
经过分析后,潘向阳推断:因箱子里温度较高,水银蒸发影响底片,使其显像良好。
为了证实这一判断,潘向阳把曝过光的底片放在暗室里,用水银蒸汽进行试验; 果然取得了预期效果。
这样; 于崇祯元年十月下旬,潘向阳就解决了照相的关键技术——显影问题。
接着,十二月中旬,他又解决了定影技术,从而彻底解决了照相技术问题。
崇祯二年五月初,他的照相技术成熟,将其命名为“银版摄影术”。
这是一种显现在镀银铜版上的直接正像法,不能进行印放复制。
它具有良好的清晰度,影像细腻、保存性好。因其实质上是由水银构成的一种浮雕影像,所以,从不同的角度观看会产生不同的效果。
五月中旬,增加双镜头,反光镜,闪光灯等配置,最后完成了第一台相对满意的“照相机”。
五月二十号,他使用照相机对朱由检进行了拍照。
虽然朱由检见过了现代更加先进的照相技术,但此时看到这张黑白照片,还是万分的激动。
这可是属于大明帝国自主研发的照相机,这说明我大明帝国也是有着一群十分具有能力的科学家的。
现在这照相机的使用一次成本还是比较大的,所以没办法量产使用。
但却也可以开设一个照相馆,为那些不缺钱的达官显贵和新晋富商照相。
谁不想留下点什么呢?
崇祯二年五月二十五号,由煌夏商会投资,与潘向阳联合承办的照相馆开业。
以前没有照相机的时候,大家会聘请画师为自己画像,甚至不惜一坐就是三四个时辰,一动不动,就为了一张图。
而现在,只需要十枚银元,就可以留下一张完全一模一样的照片,多么划算的买卖!
朱由检自己的拍照之后,又给照相馆下了一个订单,那就是给后宫嫔妃都照一张。
嗯,尽管他后宫之中就那么几个人,但这无疑是给照相馆打了一个广告。
于是百官纷纷来到照相馆,想要给自己留下一张照片。
百官的女人们更是对此趋之若鹜。
哪个女人不想让自己青春永驻,但岁月的摧残是无法抵抗的,那么将自己的美丽定格在一张照片上,也是不错的方法!
照相馆的订单一直往后排,增加新的照相设备之后,仍然无法满足需求。
因为每一天都会有更多的订单。
经过崇祯元年一年的铺垫,有萧升和朱由检在后面推波助澜,崇祯二年里,大明的科技进入井喷式发展状态。
在原本历史上用几年甚至几十年才能解决的问题,攻克的难关,在大明只需要几个月甚至几周就将其解决了。
有时候,解决问题的那些人甚至都疑惑自己是怎么忽然想到这么巧妙的办法的。
一切的偶然其实都是必然!
“民间科学”快速发展,军器局的科技发展速度更是达到了一个月一次更新的地步。
萧升大力推动基础化工学科的发展,最重要的目的就是建立起一条化工生产链。
如今的大明火枪已经发展到了普通前装火药线膛燧发枪的顶端,下一步就是要朝着火帽击针枪发展。
而这关键的一点就是中心底火的研发,也就是火帽的制作。
这涉及到了雷汞这种化学物质的研制。
崇祯二年五月中旬,大明第一个雷汞制造厂终于完工。
第163章 大明二六二式栓动步枪(求月票)
大明周边的游牧民族如今都变得非常强大,作为中原腹地,必定是要受到各方势力的觊觎,而想要安宁,唯有自身强大。
现在的大明火器虽然是世界上最先进的,但仍然无法完全压制游牧骑兵。
一旦在开阔的地形上他们奔跑起来,大明的火器部队就无法取得可观的战果; 而如果被消耗或者牵制,那很有可能还会导致战败。
但火帽成功制作出来,这就意味着金属蛋壳定装子弹可以被制作出来。
后装栓动步枪也就顺势出现。
甚至之后的自动步枪,冲锋枪,重机枪等等都可以在此基础上得到发展。
游牧民族载歌载舞的时代就要来了。
为了让他们跑步进入载歌载舞的幸福生活,萧升和朱由检积极推动武器更新换代。
五月末; 大明自主生产研发的第一支栓动步枪制作成功。
它的弹药采用7×55的金属外壳定装子弹;运作方式为旋转后拉枪击式;有5发内置弹仓供弹;重量为3。7 kg;枪身长度:1。1065;枪管长度:600 ;枪口初速:710/s;标尺射程可以达到1700;有效射程:750。
这款被命名为“大明二六二式步枪”; 从大明帝国建国开始,到崇祯二年; 262年,就是大明262式步枪的由来。
它的设计理念就是“安全、简单、坚固和可靠”,对标产品是历史上1871年的毛瑟步枪。
不过在此基础上,各种后来增加的帮助提高性能小结构,比如弹仓供弹和空仓挂机设计。
还有刺刀座、叶片保险、分岔左枪栓闭锁榫和弹壳片,枪背带、准星护罩、下弯式拉机柄、枪托在拉机柄头位置有对应凹槽、枪托中间有供分解撞针用的金属洞等。
子弹采用的火药也是被二月份量产的无烟火药替代。
总的来说,这款枪支的性能已经提升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级别,再改进,就是向现代枪械大踏步迈进了。
六月下旬,第一批三千支大明二六二式步枪被制作出来,经过五天的打靶测试,从精准度和可靠性以及安全性方面都做了评估,最后朱由检宣布了大明帝国火器的整体换装!
一支原本在大明帝国列装的前膛枪现在的造价是两枚银元五块银钞。
而一支新式步枪的造价则是三枚银元八块银钞。
价格上贵了一倍还要多。
不过这都是小钱,毕竟就算一百万支也不过是三百八十万枚银元而已。
子弹才是最耗费钱的。
毕竟无烟火药的生产和火帽的生产以及金属定装子弹外壳都是需要大明当今最高精度的机械加工设备来完成。
尽管如此; 朱由检还是下达了全体换装的命令,而且要求的是在崇祯二年后半年这半年时间里,完成整体换装。
这意味着几十万支性能优良的前膛枪就会被遗弃。
如果扔了; 那就是极大的浪费了。
于是; 煌夏商会提出了购买的遗愿。
每一支火枪,他们都以三枚银元的价格采购,只是采购枪支,火器制造厂还是在大明帝国军器局手里掌管着。
因此,大明帝国随时可以断绝供应,那么煌夏商会就不能真正掌握火器贩卖这个业务。
这也就排除了风险。
于是在军器局将这件事上报皇帝之后,马上就和煌夏商会达成了一致。
煌夏商会采买这么多武器,当然不是要建立私人武装。
就是为了赚钱。
周边的国家,比如朝鲜,扶桑等,不少人都愿意花大价钱购买明国的这种火器,和明国先进的前膛枪一比,他们手里的火枪简直就和烧火棍没有什么区别。
但之前大明帝国是严禁这种火器出口的,就算是被淘汰的版本也是一样。
现在则不同了。
新式的火枪性能碾压现在列装的前膛枪,就算是对方全部列装最好的前膛枪,在大明帝国的军队面前,也会被打得怀疑人生。
当然; 这件事国外的那些人是不知道的。
因此,煌夏商会依旧可以用极高的价格将这一批火器卖出去。
首先找到的武器贩卖对象不是别人; 正是大明帝国的扶桑第一良民; 尾田次郎,李卫。
曹变蛟带领船队在二月初到达苦兀岛,用了一个半月的时间,完成了对整个苦兀岛的占领。
期间两次击败前来苦兀岛的扶桑船队。
四月中旬,在野人女真的帮助下,可若容纳五十万人生活的远东城建立起来。
曹变蛟迁移百姓入城,同时开始在苦兀岛各处适合建造城池的地方,分别进行建设。
他深知,想要完全掌握这个大岛,必须要让大明的城池在各处建立起来,形成有效的管理。
建城,修路,这就是他这段时间主要在做的事情。
同时,他还派人去辽东地区勘察,三次袭击辽东的女真人,掠夺了数万野人女真的人口,用来建设苦兀岛。
修路,建厂都需要很多人,曹变蛟现在发愁的就是人口不足。
按照计算,想要稳定地掌握苦兀岛,最起码需要六十万人。
而实际上,加上从辽东掠夺来的人口,岛上只有三十万人而已。
还差一半!
这个时候,大明良民尾田次郎提出了想法。
“朝鲜和扶桑都有很多吃不饱饭的穷人,等待伯爵大人去解救!”
曹变蛟顿时觉得有道理。
但他还是说道:“李朝和扶桑都是我大明帝国的属国,大明又怎么会以大国欺负小国呢!”
尾田次郎脑子转的很快,说道:“大明帝国自然是不屑于欺负弱小的国家,但若是扶桑掠夺朝鲜的百姓,而大明帝国出面解救两边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的百姓们,那么他们一定会感恩大明帝国的。”
曹变蛟闻言当即严肃地说道:“解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的大明属国百姓,这是作为大国义不容辞的责任!”
而后他拍了拍尾田次郎的肩头,笑道:“李卫,这件事做好了,我立刻向大明帝国的皇帝陛下为你请功!”
“李卫感谢伯爵大人!”尾田次郎欣喜若狂地说道。
这段时间苦兀岛大搞建设,虽然他在上万扶桑俘虏头上作威作福很舒服,但却没有什么表现的机会,如今终于争取到了,一定要做好。
他可是要成为大明良民的人!
第164章 备战辽东李朝求援(求月票)
于是,四月中旬,在李自成率领的部队的帮助下,尾田次郎征服了虾夷岛的松前藩,杀掉了两千多松前藩的武士,成功占领了属于他们的城池。
五月初,尾田次郎打着虾夷岛松前藩的名头; 对朝鲜发动了突袭,掠夺了三千多人大摇大摆地离开了。
五月下旬,尾田次郎携大军乘船渡海,再次攻打朝鲜,这一次直接掠夺了八万人!
震动李朝。
扶桑对半岛的入侵由来已久,根本不需要什么原因,打你就是要打你。
当初若不是万历皇帝出手解救; 扶桑就在丰臣秀吉的率领下把半岛给灭了。
如今,扶桑再次大举入侵; 让李倧感觉到非常的惊恐。
距离女真洗劫还不到两年,他们完全没有足够的军事和经济实力去对抗。
于是他们首先就想到了,向宗主国,强大的大明帝国求助。
崔鸣吉再次担任使者,前往了平安道西道大明帝国租地,拜访毛文龙,请求援助。
此时的毛文龙正在备战,上次攻打镇江堡之后,他又率军夺取了两座后金占据的城市,获得了十几万汉人百姓和几千女真,蒙古奴隶。
但这样的战果,和袁可立以及曹文诏他们相比就差太多了。
袁可立率领登莱水师,已经将战线推到了盖州,旋城一线,和镇江堡联合,组建了半岛防线; 收复了辽东半岛大片的土地。
并且,其水师舰队完全控制了辽东湾水域,沿岸的女真势力完全被拔除。
而在辽西一带,曹文诏与茅元仪两人联合进军,先攻打了科尔沁部,又夺取了大凌河一带,兵锋深入到了辽河西平堡一带。
这样,又与盖州相接,使得原本的后金,如今的清国势力范围被极大地压缩,生存空间丧失了将近两成。
重要的是,他们的蒙古盟友,如今只剩下更北房的一些小部落,最大的盟友科尔沁部,都已经被覆灭。
要不是科尔沁部的主力舍命保护他们的首领一系撤退,没准就可以抓到黄台吉宠妃,大玉儿的家眷。
如今的后金势力大不如前,从黄台吉亲征喜峰口战败之后,其就没有再与大明正面交锋过。
采取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